中医处方上逐渐消失的字

2009-04-14 14:34 楼主
来源:清阳客栈作者: 干祖望(江苏省中医院)

原载于《江苏中医》1997年第7期
大概从明代中叶开始,医生处方时每味药至少要写3个字,讲究的为4个字,内中除了药名之外,还冠之以产地、规格、质量等要求的字,可惜现在逐渐地消失了。幸而炮制要求的字,如炒、炙、漂、煅、焦……等还保留着。
属于产地要求消失的字,有:“潞”党参(指产于潞州的党参,为道地药材);“滁”菊花(指产于滁州者);“广”陈皮(产于广东);“藏”红花(产于西藏);“川”桂枝(产于四川);“怀”山药(产于河南怀庆地区);“宣”木瓜(产于宣州);“苏”薄荷(产于江苏);“云”茯苓(产于云南);“西”黄芪(产于山西、陕西);“雅”黄连(产于四川洪雅地区);“蒙自”肉桂(产于云南蒙自县);“新会”皮(产于广东新会的橘皮)等等。
属于规格要求消失的字,有:“大”熟地、“奎”白芍、“京”元参(大、奎、京均指选用大的药材);“小”生地、“细”生地、“子”黄芩(小、细、子均指选用小的药材);“肥”知母(指选用肥胖的药材)等等。
属于质量要求消失的字,有:“鲜”佩兰(要求新鲜之品);“陈”香椽(要求愈陈愈好);“光”杏仁(必须去净皮);“净”麻黄(不留杂质);“香”白芷(香气未失);“淡”竹叶(只取淡竹的叶)、“淡”苁蓉(味淡者为上品);“拍”马勃(拍尽灰尘者);“粉”甘草(以折断时有粉样物,手感滑爽为佳品);“明”天麻(饮片透明);“灵”磁石(有吸铁作用者);“花”摈榔(饮片出现美观的花纹者);“嫩”角针(选用新嫩者);“霜”桑叶(经霜者);“六”神曲(六月六日制作者为佳品);“九节”菖蒲(一寸中有九节者为佳);“九孔”石决明(以九个疣状吸水孔者为佳);“二青”竹茹(竹子最外一层称头青,头青与竹肉之间者称二青,可供药用,现在的竹茹很多是竹肉,实无药用价值)等等。
类似以上所列的中医处方常用字,还有很多很多,现在的中青年中医可能已“莫明其妙”了。使老中医多少有些对王羲之(303-361)的“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见《兰亭集序》)予以共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4-14 15:11 2楼
岂止是呜,而带哀也。
2009-04-14 17:24 3楼
关键现在这些字啊,写了也白写.
2009-04-14 18:27 4楼
有道理啊!
2009-04-14 18:57 5楼
现在有些药房里抓药的是一些年青的,素质太差。
我就看见过一个,从人家配好的药中抓起一颗药,就投向另外一个人。(他是在和另外一个女孩开玩笑。)
他不会想到他扔向别人的是药,是可以救人性命的草药。对草药完全没有敬畏之心。
2009-04-14 20:12 6楼
同感
2009-04-15 14:18 7楼
院校培养出来的药剂师,可能都没有用心制作过中药,更不谈不上产地,产地中药了。干事而没有带“心”,什么事也干不好啊
2009-04-15 15:31 8楼
不用说这些道地药材了,现在的药房能用上真品就不错了。
2009-04-23 18:13 9楼
不知有多少人能勒求古训呢
2009-04-23 18:28 10楼
我开条参,遵古药名,实是北沙参,青年药工以人参检之.我开秦归,本是道地药材之当归,药店告知无此药,电脑查不出,要人到超市去寻寻.我为之长叹也.
2009-04-27 18:03 11楼
窃以为,对于地道药材,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因此多写的字已经属于多余。
到处都是中药铺子,你知道那药材是天然的还是种植的?是哪个地方产的?
前些时按抓个药,里面有炙甘草。发药的小MM直接就拿生草准备充数。被俺喝住。MM天真地反问,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 任应秋:中医基本功 老茶馆 奇经八脉医案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