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99年中医痹症研究汇总

2009-04-11 16:06 楼主
临床研究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胡氏指出:本病病因外责之于风、寒、湿、热之邪,内责之于脏腑经络气血营卫虚弱[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2):12]。

焦氏等均认为风寒湿之偏胜,或热化、阳化为其致病之外因[中医杂志1989;(4):4]。

朱氏认为痹病顽麻者有肾阳先虚的因素,则邪气深入经隧骨骼,气血凝涩,痰湿浊瘀胶固、经络闭塞不通而为病[中医杂志1989;(4):4]。

李氏等通过治疗肢体痹病347例认为,其主要病机是风寒湿热等病邪侵入人体,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云南中医杂志1992;13(6):15]。

刘氏通过临床200例痹证治疗分析,认为痹证其本为虚,虽以风寒湿三气杂至为致痹的外在因素,然正气虚衰则是痹证发病的关键[山西中医1992;8(6):17]。

乔氏治疗130例痹证,认为禀赋不足,肝肾亏损,气血两虚为其内因;卫阳不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痹阻肌腠、筋骨为其外因[山东中医杂志1992;11(2):22]。

张氏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有关痹证的论述作了颇有实用价值的概括:气血营卫内虚是致病的内在条件,风寒湿热外袭是致痹的外在因素,经络气血阻滞则是痹证的主要病机[辽宁中医杂志1985;(10):18]。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4-11 16:10 2楼
2.方药运用的研究在痹病的治疗上,运用古方随证化裁,取效显著。

张氏运用乌头汤加减、薏苡仁汤加减、三妙散加味治疗140例痹证,临床治愈40例,显效35例,好转5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0.7%[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9(1):33]。

刘氏等运用自拟方治疗风寒湿痹1000余例,对150例有代表性典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治愈92例,占61%;显效47例,占32%;有效8例,占5%;无效3例,占2%,总有效率98%[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1;5(4):43]。

其他如朱氏创制的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取得了较好效果[中医杂志1989;(4):4]。余氏等以复方零乳香注射液2~4ml肌内注射,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治疗痹证,立即缓解2例,缓慢缓解9例,无效2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5;(2):40]。

张氏等运用复方消尔痛酊,采取吸附透入疗法外治痹证621例,近期临床治愈482例,占77.6%,显效85例,占13.69%,好转47例,占7.56%,无效7例,占1.13%,总有效率98.87%;远期治愈169例,显效61例,共230例进行随访(7个月~3年),其中恢复原工作205例(89.13%),病情稳定22例(9.57%),病情加重3例(1.30%),随访显效率为98.7%,远期疗效比较巩固[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4):211]。

关于痹病辨证论治的进展一文综合了有关制剂的研究概况:
近十几年来,有关雷公藤制剂研究的文章已愈百篇。
雷公藤临床应用主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报道的病例至少在3900例以上,近期疗效达到90%~98%,随访1~11年555例,平均远期疗效亦达到85.77%。福建用本品去皮根水煎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55例,总有效率为87.74%。湖北雷公藤研究协作组等6家共治疗139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总有效率达92.26%~97.14%。

马钱子制剂:
河南中医学院用痹苦乃停(制川草乌各100g,制乳没各150g,制马钱子50g,生地200g,薏苡仁100g)治寒型顽痹;用痹隆清安(萆薢、生地各200g,制马钱子50g,制乳没各100g,薏苡仁100g)治热型顽痹,经治345例,总有效率达94.9%[北京中医1990;(4):58]。

2009-04-11 16:12 3楼
实验研究
王氏认为乌头的临床用量一般在15g以上,达20g方有效果,甚则高达30g。有关制川乌毒性动物试验的结论是:一定量制川乌(0.31g)水煎剂给小白鼠灌胃未发现急性中毒症状。总之,乌头有大毒,用之得当是很有效的治疗痹证之要药。高压锅加温120℃,经过2小时就可把毒性成分全部破坏,可见加工炮制是十分重要的[北京中医1992;(5):35]。

杨氏对乌头治疗风寒湿痹的疗效及应注意配伍、炮制与煎法、服药方法、剂型等进行综述,结论是:乌头毒性大,药性猛,功效亦高,正确使用,则会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若谓“有毒害人毋用”既抹杀了中医特色,又影响临床疗效。他认为:乌头是今后治风寒湿痹很有前途的药物,但须在借鉴传统方法、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就其炮制、配伍、剂型、煎法、服法、剂量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中医药信息1988;(6):36]。

2009-04-11 16:18 4楼
理论研究
近10年来,由于诸家对痹证的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认识与实践各有建树,因此提出的治疗大法和具体方法各异。沈氏整理戴云波老中医之经验,其治疗痹证尤有独到之处:
①阳虚为本,痹阻为标,认为人身卫气乃拒邪之藩篱,其源于阳气,阳气旺盛,则内能养脏腑,外能拒虚邪贼风入侵机体,虽感受风寒湿气也不会形成痹证。必因阳气内虚,风、寒、湿气乘虚而入,导致气血阻滞,脉络痹塞,而痹证方可形成。因此,阳气内虚是形成痹证的根本原因。只有阳虚在先才可使风、寒、湿气乘虚而入,阻痹脉络而产生顽麻、不仁、疼痛、肿胀等症;而脉络痹阻、气血瘀滞又可影响阳气的化生及运行,形成恶性循环,使痹证逐渐加重,缠绵难愈。因而治痹证的关键在于振奋和固护机体的阳气。

②温阳通络为治痹证的根本大法。
本证属本虚标实,本虚是阳气内虚,卫外不固;标实是风寒湿邪阻滞气血,脉络不通。故应以温阳为主,佐以通络。这是治疗痹证的根本大法,切不可动辄
就用祛风、除湿、散寒之法。通法有温通法、行气通络法、活血通络法、搜风通络法、益
气通络法等[四川中医1983;(6):11]。

周氏认为从病理角度看,不管何种原因所致的痹证,都是由于气血凝滞、络道痹阻所引起。因此,“通痹”就成了治疗一切痹证的总原则。诸如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行气、化瘀、化痰、益气、温阳、养血通络十法[四川中医1986;(2):46]。
程氏介绍施今墨治痹六法:清热活血散风祛湿法、疏风祛湿通络扶正法、温补肾阳散风祛湿法、搜风逐寒益气活血法、调补气血健脾燥湿法、清热利湿佐以育阴法等。具体运用时每每表里并治,气血同调,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上下皆疗,标本兼顾,扶正不忘祛邪,祛邪不忘扶正,所治病例,效果显著[黑龙江中医药1989;(6):5]。

陆氏通过临床观察其病理变化,一为血瘀,二为伏热,三为毒聚,四为痰凝,提出治痹四法:活血化瘀、清解积热、驱除邪毒、消痰蠲浊[新中医1992;(7):6]。
2009-04-11 18:37 5楼
谢谢楼主!
收藏了 以便需要的时候待查!
2009-04-11 20:35 6楼
李版:客气了哈
⬅ 五项原则确保毒性中药应用安全 老茶馆 中医治疗偏瘫十二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