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桔泉:关于精简处方的初步试验

2009-04-05 16:06 楼主
(1952年)

中医习惯上的开处方,提起笔来就是十来味,这当中不但有浪费的嫌疑,并且模糊了药效的认识。即使一张方子,把病很快地治好了,也弄不明白是哪几昧药发生的效力。中医工作者凭借丰富的经验,应用祖国自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药物,适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医疗条件,为人民服务,在新中国国防、卫生建设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一次中央卫生会议决定的“面向工农兵,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等重要决策,显然对中药医病的创造和发掘,寄有极大希望的。我们要做好“精简处方”,明确药效,尽量选用主药,减去辅药,做到每一个处方,少则一二味,多则四五味,不拘形式,只求把病治好。中药业同志,正在开动脑筋,为增产节约创造条件,如果药价便宜了,广大的劳动人民有了小毛病,大家来医治。来买药,营业一定会更加好起来,可以扩展正当而合理的营业利益。

现在先把我的初步精简处方的经验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希望广大读者,再作进一步的研究。

我曾经用二三味药,试治伤寒, (传染性肠热病)达到了减轻症状,缩短治疗经过,效果很不错的目的。

黄连1钱、乌梅肉(去核)3钱,黄芩2钱。成人1日量,作煎剂,3次分服,小儿依照年龄或体重递减,有的时候,专用黄连、乌梅两味,功效也好。

我对药理的认识是这样的:

黄连据文献报告为植物性抗菌药,对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古代经验亦知其能“坚肠胃”,“健胃解热消肠炎”。

乌梅为酸味清凉药,能抑制肠道中细菌的繁殖,其理由是一般细菌都怕酸性,细菌从口入,大部分可被胃酸杀灭,肠液是碱性,适应细菌的繁殖,大量乌梅的酸味,使肠液变成酸性,可能抑制其繁殖(乌梅能驱蛔虫,似乎也是这个理由,因蛔虫常居于碱性的肠中,一旦窜入酸性的胃中,就易被呕出,吃了乌梅。也易驱出, “乌梅能驱蛔”,可是在试验皿中,并不能杀蛔虫。)。不但伤寒,对其他细菌传染性肠疾患的发热,都是有效果的。

黄芩的煎剂,在人体外试验,对细菌的抗菌作用也是很强的,且经动物实验证明有解热作用。

比较显著的病例,作者于临床上遇到伤寒病例,尤其是劳动人民为经济条件所限,不能用氯霉素的时候,常用上面的两种或三种药物治疗,总计不下数十例,都觉得很好,作者限于条件,都是门诊或往诊致不能完全观察和记录,其中下面2例,因病家距离较近,得以观察其经过。

1,尚小妹,女,6岁,住苏州市东美巷。1952年4月11日初诊,发热已8天,咳嗽,腹泻,体温39.5℃,嘴唇干焦,烦躁,夜眠不安,白血球5000/mm ’。肥达氏反应正伤寒强阳性,限于病家经济,作者义务诊疗,并给予黄连乌梅流浸膏丸剂(黄连一与乌梅三之比,浓缩至十分之一的流浸膏或成丸剂)1克,为2日量,每日3次分服,2日后,下痢止,夜眠安静,全身症状如烦躁、唇焦等均退,体温略降,38.9℃,再给予该药(量同上),并嘱多给饮料绝不另服他药,专服此丸(小孩不会吞丸,另用糖水将药丸溶化灌下),连服1星期,患儿已毫无自觉症状,精神快乐,能嬉戏,似知饿而欲索食,病家以为已痊愈,但肛门测温仍有38.2℃,再给药,5日后,降至常温,此后继续观察,体温不复再升。

2.黄姓女,托儿所干部,20岁,住苏州市西美巷。1952年8月7日初诊,主诉头昏,胸闷,便秘,发热已5天,腹胀,体温38.5℃,脉搏72次/分,舌苔白腻,不思食,处以小承气汤(大黄l钱5分,厚朴l钱,枳实2钱),加玄明粉3钱,开水泡浸,1日2次分服,得溏泻2次,头昏腹胀闷等症状均减,但体温反而增高至39℃,因患者在半月前曾注射伤寒霍乱混合疫苗1次,0.5毫升,第7天验血,肥达氏反应阳性,白血球减少,尤其是中性多核球减至40%。患者颇有医学常识,自知是伤寒,并且她很信赖氯霉素,这一时间,苏州市上恰缺货,她托人去搜购,一天,二天,直到第3天,好容易得到熟人家里服用后剩余的5颗,吃了l天,体温降低了半度(这时候她的热已升到39℃了,吃了5颗氯霉素,降至38.5℃)。药没有了,不得已,专吃芩连乌梅汤,到第3天。她自己感到轻松了,夜间睡眠安恬了,胸闷痞胀也好了。连服了10天,体温降到37.5℃,食欲增进,能够吃粥了。至23天,体温完全平复,继续观察10天,此后不复再升。完全恢复正常。

这是经济简单的中药,当然不及氯霉索,但似乎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对伤寒的治疗,可惜例子很少,如果能证实它的功效可靠的话,不与氯霉索比较,就是和一般的中药处方来比较,也可节省病家大量的医药费负担。

附注:作者的用法是这样的:

用真川黄连与乌梅肉作一与三的比例,托药店煎成十分之一的浓流浸膏,略加滑石粉做成丸子,成人每日量1克到l.5克(滑石粉是赋形药,不算在内),3次分服(小儿递减,因味苦,小儿用糖水溶化),有的时候,即用生药作煎剂,对不怕苦的成人,或加黄芩,或加黄柏都可以,若遇下痢的患者,有时加地榆2钱。

又:这个方药,不单用于伤寒,凡细菌性传染性肠炎一类的各种肠疾患,都可应用,尤其对小儿胃肠病突然高热者,只要用单纯的乌梅浓流浸膏也能很快解热。在胃肠病流行期间,饭后服还可以作预防用,这些价廉效宏的国产妙药,希望中药店和医务工作者,随时制备,用以方便病家。

急性气管炎,大都是感冒引起,若急性重症的,往往有头痛鼻塞,胸闷,体温升高,咳嗽,或者有胸胁痛,咯痰不松等症状。用桔梗(祛痰)3钱,甘草(缓和镇咳)l钱,黄芩(解热)3钱,杏仁(镇咳)3钱。以上4味,对于祛痰镇咳,解热,足以应付有余,如果没有热度,黄芩可以不用,咳得厉害时,加象贝(镇咳)3钱,若体温高而兼胸闷气急者加麻黄(平气)1钱,生石膏(解热)5钱(以上都是成人量)。这个方子,照当时市价,不过二三千元(注:即现在的二三角钱)。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一个感冒性急性气管炎,无合并症者,大都两三剂可以解决。如果经济困难的人患了此病,往往一拖再拖,可能继发支气管肺炎,或者咳出血来,继发肺结核。即使没有合并症,咳嗽拖得长久了,最低限度也可能变成慢性气管炎,古时叫它“痰饮咳嗽”,或者“久咳嗽”、“老咳嗽”等,就不大容易治好了。

我们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应该在这些地方开动脑筋,找出窍门来,为人民减轻负担。好在中药的镇咳祛痰消炎药多得很,不限于上面的几味,其他同类的俯拾皆是,像远志(祛痰)、马兜铃(镇咳祛痰)、木蝴蝶(缓和镇咳)、车前子(镇咳)、桑白皮(镇咳利尿)等,大家应该做到,在开方的时候,首先替病人的负担着想,尽量做到“单方化”、“汤头化”、“简洁化”。讲到效力上,“精简的”一定要比“杂滥的”好。中医要科学化,不仅在理论上。同时在行动上,也要有实际表现。现在苏南地区的劳保条例已依工人兄弟姊妹们习惯的需要,开放了中医药的治疗,我们苏州地区中医药已进厂了(上海,想亦不例外),进厂的中医药同志们,尤其应精简药方,明确药效,节省国家的药物资源,因为工厂里,中西医药同时并存的,一个感冒气管炎,西医用点“爱披西”(即APc)和祛痰镇咳液,功效不一定比中药好,用中药如能精简化,价廉而效宏,那才可以表现出中医的优点。此外对于黄疸、胃溃疡、百日咳、支气管哮喘……等若干例子,容后再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4-05 22:39 2楼
很好很好
2009-04-06 11:35 3楼
现在有这种思想的人不多了。
2009-04-24 23:19 4楼
多好的文章啊,没有人看么?
2009-04-25 00:21 5楼
学习学习,谢谢好文章..
2009-04-25 02:28 6楼
实在! 不过现在的中药未必能有如此好的饮片!
2009-04-25 10:56 7楼
精简处方,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所用药的药性、药效有很精熟的掌握。如果做不到,那可以同一个药效的药多用两三味,协同一起对某个病症进行治疗。这个也是复方的一个组方方式。一简一繁其实理一直。
2010-05-05 09:20 8楼
学习学习,谢谢好文章..
2010-05-05 17:31 9楼
中医院很多中医师巳西医化了,更谈不上 精简处方了。
⬅ 夏桂成:慢性盆腔炎方 老茶馆 浅谈张锡纯大病瘥后调治的用药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