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肝病发展“三部曲”

2011-03-19 04:21 楼主
警惕肝病发展“三部曲”
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角色。肝脏对来自体内和体外的许多非营养性物质,如各种药物、毒物以及体内某些代谢谢产物,具有生物转化作用。通过新陈代谢谢将它们彻底分解或以原形排出体外。这种作用也被称作“解毒功能”。肝脏一旦受到损伤,身体很多机能都会受到影响。
肝病的发展有“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三部曲之说,3月18日是爱肝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肝病的“发展史”吧。

第一部曲:肝炎
丙型肝炎别忽视
北京人学人民医院 魏来教授
提起肝炎,人们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乙肝,却忽略了另外一个“沉默的杀手”——丙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来教授强调,尽管因丙肝引起的肝癌患者数量正在攀升,但人们对丙肝的知晓率却很低。
据统计,初次感染丙肝病毒的潜伏期是2至16周,平均是6至7周,80%的急性丙肝患者没有症状。“丙肝最典型的症状是疲劳乏力。现代人工作忙压力大,都容易觉得疲乏,因此丙肝即使表现出症状也很难被发现。”魏教授说,到医院看病的丙肝患者一般都偏重、偏晚,往往是发生肝硬化和并发症后才来治疗。
丙肝一方面把自己“重重掩护”起来,另一方面却在静悄悄地危害人体。魏来教授介绍,大约60%~80%的急性丙肝患者会发展为慢性丙肝,其中又有大约10%~1 5%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每年有1%~7%会演变为致命的肝癌。令人担忧的是,公众的不知情为丙肝病毒“为非作歹”大开方便之门。在中国丙肝的就诊率只有可怜的一成,也就意味着90%的丙肝患者漏诊。
同样是肝炎,都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丙肝和乙肝有何区别呢?
1.从症状上说,乙肝容易活动,表现出的症状比较多,如黄疸比较明显,转氨酶升高等,相对来说更容易被发现;而丙肝症状不很明显,最常见的表现是疲劳,容易与工作引起的疲劳混淆。
2.从传播途径上看,两者途径一样,但传播后的结果不同。成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有60%~80%会发展为慢性丙肝;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只有5%~10%的人发展为慢性。
3.从治疗上看,丙肝可以治愈,根据不同的丙型肝炎类型,目前标准治疗的治愈率在52%至90%之间,治愈的标准是没有病毒,且5年后也没有病毒;但乙肝仅可治疗。
4.从预防上说,乙肝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而丙肝目前还没有预防性疫苗。
因此,丙肝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丙肝抗体检查,切不可掉以轻心。

第二部曲:肝硬化
肝硬化病人饮食很重要
南京市第二医院外科主任 丁海主任医师
患“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李阿姨上周出院回家,全家人对她精心照顾,孝顺的女儿还特地炖了乌鸡甲鱼汤给她补身体;可没想到于午只吃了一顿,晚上李阿姨就头脑糊涂了,分不清女儿和媳妇,到第二天早晨,李阿姨忽然昏迷了.到了医院,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并告诉家属:是他们自己把李阿姨的肝硬化“补成”了肝昏迷!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常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及丙型:血吸虫病;慢性酒精中毒;药物及化学毒物,如长期服用异烟肼、四环素双醋酚汀等,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氯仿等;营养不良;循环障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和各种病因引起的肝静脉阻塞综合症;胆汁淤积;肠道感染及炎症:代谢谢性疾病等。
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消瘦乏力、腹痛、腹泻、牙龈出血、鼻出血、发烧、黄疸、脾肿大,也会出现因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腹水等种种并发症。
俗话说:“有病三分治七分养,”这话对肝硬化患者来说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肝硬化病人一般食欲较差,消化功能下降。因此,妥善安排肝硬化病人的饮食,保证病人的合理营养,是肝硬化治疗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事。由于肝功能受到损害的程度轻重不一,出现的并发症也不同,因而对饮食的要求也不一样。但肝硬化病人饮食的一般原则是相同的。肝硬化病人需要足够的营养,但也要防止因强调“营养”而大量服用高糖、高蛋白、高热量和低脂肪饮食。李阿姨会出现肝昏迷就是由于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硬化中晚期)的病人,其肝脏的代谢谢和解毒功能减退,对氨、硫醇等体内毒性物质的代谢谢能力明显下降,在进食动物类的高蛋白饮食以后,肠道内氨和硫醇的产生明显增加,而此时硬化的肝脏却不能像正常肝脏一样将这类毒性物质迅速代谢谢、清除,导致这些毒性物质在体内的浓度增高,进而引起大脑功能的紊乱,即医学上所说的“肝性脑病”,也称作“肝昏迷”。
治疗肝硬化除了要彻底治疗原发病外,还应避免长期服用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另外,可以通过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肝硬化。西药如甘草酸苷制剂、干扰素,还有活血化淤的中药,都具有保肝和抗纤维化的作用。符合适应症的患者还可以选择肝移植手术。

第三部曲:肝癌危险人群尤其需要防肝癌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 滕皋军教授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5年的平均生存率只有7%左右,全世界每年由于肝癌的死亡人数可达60万,病死率位于第3位。在我国,肝癌的病死率每年为54.7/10万人,肝癌在中国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是中国第三位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肝癌患者被发现时已到了晚期,且病人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当前防治肝癌量重要的策略就是要早防早治,重视早期筛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要远离肝癌,关键在于早预防、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首先要消除诱发因素,避免发生病毒性肝炎,避免食用含黄曲霉毒素成分的食物或污染的水,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应做好早期筛查。慢性乙肝、慢性丙肝、非乙肝或丙肝病毒相关的肝硬化患者是肝癌发病的危险人群,而乙肝相关肝硬化、丙肝相关的肝硬化病人则是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对于肝癌高危人群来说,应坚持每3~4个月接受一次超声检查和一次甲胎蛋白(AFP)实验室检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检查 而危险人群则要做到每6个月做一次超声检查和一次甲胎蛋白(AFP)实验室检查,以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治。
预防肝癌要从多方面入手:一要避免感染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健康者最好及时接种疫苗来加以预防;平时要注意食品安全,改善水质,注意饮水卫生,霉变食物千万不要食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与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发生血液、体液方面的直接接触,以免造成感染。另外,确诊为肝癌的患者要高度重视科学饮食,注意采用饮食方法来保护肝脏。肝癌病人消耗较大,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营养,衡量病人的营养状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能否维持体重。病人还应多食新鲜蔬菜,而且一半应是绿叶蔬菜,同时要注意脂肪与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类食物的均衡饮食。另外,还应在睡眠、运动、情绪等方面做好对肝脏的保护。

肝移植,该做还得做!
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孙倍成教授
张先生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总,一直患有肝炎,两年前被查出肝硬化,当时医生建议其做肝移植手术,可是张先生一家总觉得肝移植是个大手术,能不做还是不要做,一直让他进行保守治疗 谁知一天他突发肝昏迷,才36岁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孙倍成教授颇感惋惜地说,其实像张先生的这种情况,如果当时能听取医生的意见,现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肝移植,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发展到晚期危及生命时,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切除已经失去功能的病肝,然后把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健康肝脏植入人体内,挽救濒危患者生命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肝”。孙教授介绍,中国是个肝病大国,不少乙肝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肝移植手术不但可以使一部分肝病患者肝脏恢复正常,而且还能去除乙肝病毒,非常有利于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很多人一提起肝移植就觉得很恐惧,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孙教授解释。目前中国进行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8%~99%,一年存活率可以达到90%,5年存活率也可达到86%~88%。国外由于较早开展肝移植手术,因此,肝移植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可以达到三十几年。国内从2000年开始大规模的开展手术,手术后也有患者已经存活十几年了。“肝移植手术的确是个大手术,但是目前的手术技术非常成熟,肝移植手术其实和肝脏切除手术差不多,患者一般2天就可以下地行走。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躺在床上多少天不能动弹。”孙主任说。
有人不太相信肝移植手术,说“当年傅彪就进行过肝移植手术,他那么有钱,肯定会请虽好的医生,可是手术没多长时间,他不是也去世了吗?”。这里很多老百姓对肝移植的误区。的确,有些进行过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存活时间并不长,可是这并不是由于肝移植技术或是手术造成的。而是因为有些患者本身就不符合肝移植的条件,手术后可能又复发或转移了才导致死亡。”孙倍咸教授解释。还有些人符合肝移植的适应症,却被“高额”的费用挡在了手术门外。其实,这点也不用担心。因为自2010年年底,肝移植手术也被纳入了医保范
围,一般家庭都可以承受。
孙教授特别提醒,那些符合肝移植手术的病人应尽早到医院检查,很多人完全可以通过手术再次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每月一摸,乳腺增生定期查 老茶馆 孕妇应注意身体的四个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