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斋杏林园谈只有实践才能继承中医

2011-03-13 22:48 楼主
谈及中医,我们都喜欢引用‘继承发展’这个词,似乎不加上‘发展’,就显得我们保守落后,就显得我们没信心突破前人框框架架。说实话,这些年中医的发展,被外界因素左右的太多,我们太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太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可结果是我们放弃我们的根本,我们忘记到底该怎么继承,我们不得不迎合外界认同的中医发展模式,我们不得不迎合西方人制定的所谓的‘科学模式’。直至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走了不少弯路,但不管怎么样,我认为,只要我们‘振兴中医’的目标没有变,只要我们在路上,我们一定能实现目标。
对于中医,我一般不提‘发展’,说实话,我没有资格谈发展,中医的理论、诊疗体系、理法方药,所有的这些,我自己都还没搞明白,我何以去谈发展?比如说古人把脉,能知病源、定病位、明脏腑、判预后、得生死日期等,这些我现在都还不能熟练掌握运用,我用什么去发展??我现在能做的,只有继承,努力去浩瀚的中医知识体系中吸取精华,尽可能将古人正确的理论挖掘继承下去.那怎么去检验古人理论的正确性并继承了?我个人觉得:唯一的途径就是实践,不断的实践。凡是脱离实践的理论框架、体系,对于我们治病救人的中医来说,都是虚幻的,我们必须务实,讲求科学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继承。
可能单纯用嘴巴说话还有点牵强,下面我用我个人的实践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这个话题,比如说二十八脉中的弦脉。这个脉象大家都很清楚,如按琴弦,但是按琴弦是个什么体会了?如果学习这个脉象,连琴弦都没按过,对于弦脉的指下体会是不可能很深刻的,我曾经将按琴弦、按绷紧的头发做过对比,发现两者指下的体会基本一样,脉经说弦主痛痹,我在临床应用,非常准确!再比如说紧脉,脉经说‘数如切绳’,要掌握这个脉象,就必须去体会指下按压绳索的感觉,我曾经拿细绳、头发、琴弦做过对比,发现切绳的感觉与切头发、琴弦完全不一样,为应证紧脉主寒,我曾经在冬天只穿一件单衣,站在外面,等全身打冷战时,我摸自己的脉象,跟切绳一模一样!!为验证体内有宿食的脉象,我曾经大吃一顿,吃得肚子撑得第二天都吃不下东西,我从吃完就一直摸着自己的脉象,连睡觉都搭着脉,对脉经说的浮滑数主宿食体会深刻!!为验证喝酒后短疾滑的脉象,我曾经喝50多度的白酒,喝得头脑发胀、双下肢热胀难忍,然后把脉,发现自己的脉象与脉经说的完全吻合,为进一步体会酒病的脉象,我当时憋着小便,仔细体会喝酒后气血运行的特点变化,发现出现头痛时,脉象有‘冲顶’的感觉,当小便便感越强,脉象向下走动的力度开始增大,向下走时慢慢出现‘拍击’感,此外,以往在脉象出现涩脉的部位,喝酒之后涩脉消失,但是,等酒性过后,涩脉又会再次出现,充分说明酒能活血但不能补血、不能消除局部结块炎症等特点,也证明酒能作为媒介帮助药物充分发挥作用的特点!!再比如说,为验证鸡蛋清与香油、水的作用差异,我曾经将三者分别按比例涂在手臂上,观察三者挥发时间、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我发现,鸡蛋清挥发明显比水慢,而且其能形成粘性薄膜,能增加药物的粘性,且其对皮肤的凉润作用也远比水强,当将鸡蛋清敷在皮肤上,再加保鲜膜覆盖后,挥发时间大大延长,再次得出覆膜的作用!!为验证白芥子对皮肤的作用,我曾经用香油、鸡蛋清、面粉、浆糊、醋、水、茶、生姜汁分别调白芥子粉末涂在手臂上,并记住不同溶剂作媒介对皮肤产生刺激的时间变化,当时做完这个实验,我的手臂都是一片一片的红斑,有些地方疼痒起泡,好几天才缓过劲来,做完这个实验,我深深明白‘白芥子’的作用及运用的时间:如果单纯只要局部起红斑,生姜汁调敷最快,如果要局部起泡,用鸡蛋清调敷、再加点清热药物如青黛比较稳妥!!
今天就说到这吧,其实我做的这些实践,都是前人做过并记下来的,我做的,只是顺着他们的记载,自己在体会一下,前人走过很多弯路才找到这条最适合的路,作为后人,我们难道还不能好好继承吗??真希望中医界能少一点只会动嘴巴的‘专家’,少一点凭大脑胡乱推测而不讲求四诊循证的专家,少一点连自己生病都不吃中药的‘专家’,少一点用西医思维套中医的‘专家’,大家一起动手来搞实实在在的中医科研,只有这样,中医的振兴才有希望!中医的继承才有希望!!真心祝愿中医的明天会更好!!!

附上本人对联一首:上联:忧我中华 弃中逐西何凄凉
下联:思我文化 失根求源真彷徨
横批: 迫待吾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3-14 00:12 2楼
写得好!!!!!!!!!!!
2011-03-14 00:12 3楼
写得好!!!!!!!!!!!
2011-03-14 23:39 4楼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知而不行,非真知也。学习中医亦如此,以实践来检验,以检验明真知。
2011-03-14 23:57 5楼
有道理!!!!!!!!!!!
⬅ 虚静斋杏林园浅谈涩脉识别及主病 老茶馆 虚静斋杏林园从脉诊谈中医循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