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教授针药并用治疗妇科病

2011-03-13 20:41 楼主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吉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针灸教学、科研及临床医疗工作5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各种疑难痼疾,笔者有幸跟随张吉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就张吉教授针药并用治疗妇科病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以共学之。
补益肝肾、养血通经法治经停
武某,女,44岁。两年前因丧子,精神受到重创,又想生子,情绪不佳,开始出现月经延期,量少,时断时续。2007年未见月经来潮,月经停闭不行。曾服西药(具体不详)调月经,白带少,两腿发凉减轻。患者现闭经两年,情绪抑郁,面色少华,神疲倦怠,周身乏力,两胁发胀,烦躁失眠,不欲饮食,二便不调,有时下肢浮肿较重,脉沉细无力,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薄白苔。查体:B超见多发性子宫肌瘤,最大瘤位于子宫后壁,大小3.1cm×2.0cm,生化检查:促卵激素1.46,黄体酮3.1,促黄体酮激素3.21,雌二醇515。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肝肾不足,治宜补益肝肾,养血通经。
针刺取期门、子宫、 中脘、 气海、 关元、 血海、太渊、 阴陵泉、 阳陵泉、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太溪、 腰阳关、 大肠俞、 命门、肾俞、 膈俞、肝俞、脾俞穴。 穴位常规消毒后,取直径0.25mm, 长40mm的毫针针刺上述各穴, 施以重补平泻。针灸隔日1次,留针35分钟,隔15分钟行针1次。
中药用太子参15g,山药12g,炒白术12g,茯苓12g,制黄芪15g,陈皮12g,升麻12g,柴胡12g,当归12g,红花12g,丹参15g,女贞子12g,菟丝子12g,阿胶(烊化)15g, 龟板胶( 烊化 )12g,炙甘草6g。 具体煎服法如下: 上药加水约500ml,煎煮约35分钟,取汁200ml,复煎加水300ml, 煎煮约20分钟,取汁150ml, 将两汁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 每日l剂。张吉教授考虑其经停日久, 服药疗程较长,嘱其消除顾虑, 增强信心, 按上述处方,坚持服用。
针药治疗5天后患者精神转佳,情绪改善,两胁不胀,睡眠好转,月经仍未来潮,两下肢有发热感。继前方去陈皮、升麻,加怀牛膝12g,熟地15g,香附10g,郁金10g。
半月后,患者两大腿内侧发热,月经未至,二便可,睡眠佳,继前方去郁金、菟丝子,加仙灵脾12g,巴戟天12g,元胡10g,1月后来诊:月经来潮,持续2天,经量较少,色偏黑,心情佳,脉滑细,舌体胖大,苔薄白, 连续服用两个月, 月经来潮,持续3天,量稍多,色红,随症加减,继续坚持巩固治疗4个月后,患者月经正常,经量多,行经天数保持在3天,经色鲜红,脉弦滑,舌质淡红,薄白苔。随访3个月无不适感。
中医认为经停是由于肾气虚损,天癸未充,精亏血少,冲任空虚,无血可下而致。女子以血为本,月经为血所化,而血来源于脏腑,故月经不调与脏腑功能及气血失调密切相关,特别是与肾、肝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肾中精气充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经方能正常来潮。女子月经还与肝的藏血与疏泄功能有关,肝气条达则任脉通利,从而胞宫得养,经事正常。张吉教授主张从肝肾论治,通过补益肾精,养血通经,使月经来潮,取补益调经之要穴气海、关元、血海、太渊、三阴交、太冲、 命门、肾俞、膈俞、肝俞等,合太子参、山药、黄芪、当归、丹参、女贞子、阿胶、 熟地等,补肾益精、疏肝解郁、调经通经, 使肾精得补, 肝血益生,冲任充盈,促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培肾固本、活血通经法疗痛经
常某,女,26岁,未婚,未育。六七年前,开始无原因的经痛,行经5~6天,腰部发冷,疼痛严重时呕吐流汗,或有腹泻,且经常于经前1~2天,腰痛并伴有少腹疼痛。腹痛时用热敷或服止痛片,痛势稍减。平素常有腰膝酸软症状。两年前曾在上海治疗,其后腰已不痛,但痛经不见减轻,隧来张吉教授处诊就诊。患者现行经4天,小腹疼痛剧烈,经色暗,有瘀块,量少,腰膝酸软,眠差,纳差, 脉沉滑无力,舌体胖大, 舌质暗,苔薄白。B超显示;子宫肌瘤一个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寒凝血瘀型痛经。治宜培肾固本,活血通经。
中药:当归12g,杭白芍12g,肉桂12g,山药12g,山萸肉12g,清半夏10g,夏枯草10g,丹参12g,香附12g,郁金12g,川楝子6g,仙灵脾10g,女贞子12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于经前一周开始服用,每日1剂,每日分2次温服。
针灸取肝俞、肾俞、膈俞、中极、关元(灸)、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太冲、 血海,于行经前一周开始,平补平泻, 两天1次, 每次留针30分钟。如此治疗一周后,行经疼痛明显减轻,经量经色均有改善, 效不更方,按原方治疗, 3个月期间共针灸9次,服用中药21剂, 患者痛经消除,嘱患者于经前一周自己用艾条灸关元, 气海30分钟,此后随访半年,痛经未作。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认为, 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二者相辅相成。血为经水之主要部分,而经血之生化、蓄溢有赖气机之调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寒则血凝,气热则血结。痛经的关键在于经血不通,不通则痛,治以调理气血为主要法则。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对于痛经虚证则补而通之,正如前贤所说:“若欲通之,必先充之,气血充沛,脉道满盈,则运行无阻,通则不痛矣.”对于痛经实证,则以攻瘀为主, 行而通之;寒证温而补之;热证清而通之;虚中夹实者补中有通;纯虚无滞者,补益气血,使之胞脉得养则痛经自愈。
本例患者腰膝酸软,腹痛喜暖,是因肾气不足,胞宫虚寒所起,故张吉教授师治疗本例患者从培肾固本、温暖胞宫、活血祛瘀着手。中药处方以肉桂、 山药、 仙灵脾温阳补肾;以丹参、香附、郁金活血祛瘀、理气调经;再加川楝子、 山萸肉疏肝泻热、潜阳敛阴。全方寒热并用,补中有收。针灸处方取任脉之气海、 关元、中极以补气调经、滋阴养血、行气化瘀;灸关元以温经行血、化瘀通经; 又取背部俞穴以调和五脏、理气养血。综观本证属虚中有实之证,故采用补中有通、扶正祛邪之法,使脏腑调和、气血流通,而奏正复邪去之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赵炳南辨证经验及常用方药 老茶馆 邓铁涛教授调节女性内分泌应用3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