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诊疗法

2009-03-23 22:38 楼主
一、整脊医学之沿革和发展的趋势
(一)沿革
整脊医学的学说是美国帕雨曼(D,D.Palmer 1845-1913 )医生所创立,
自从他把一位耳鸣十七年的黑人清洁夫(porter )用整脊手法恢复其听力后,
整脊医学就如同其本人的名字一样,迅速的震惊医坛并传遍全美国。
在整脊医学发展初期的过程中,贡献最多的几位拓荒者,仅将其芳名恭
录如下,以供后人对老前辈们的仰望尊敬。
他们就是:苟奇(Golgi)、卡加雨(Cajil)、谢谢仁顿 (Sherrington)、帕夫
罗夫 (Pavlov) 帕雨曼(J.B.Palmer-为D.D.Palmer 之子),陆特 世(Lutiges)、
郝得曼(Haldeman)、梦可莱高(Mcgregor)等,由衷的敬佩和感谢他们对整脊
医学中脊椎神经的阐述和疾病的由来都做了许多理论与临床上的贡献。使
整脊医学之基础理论得以建立、发扬及有所遵循。
尤以帕雨曼(J.B.Palmer 1881-1961)在1908-1921 年期间所发表的
MERIC SYSTEM 尤为杰出。他又指出高颈椎区域(the upper cervical region )
是疾病关键所在!
(二)发展趋势
1、1975 年2 月2 日至4 日,在美国马里兰州伯赛大市(Bethesda ),
召开整脊医学大会,由依利诺州国立兰波整脊学院(The National College of
Lombard, Illinois )的校长约瑟夫·坚士(Joseph Janse )担任大会主席,会
后共同发表整脊医学的规范。
1)整脊医学是从脊椎的结构角度上来研究健康和疾病的问题,对脊椎
之机械力学(mechanic)和神经学(neurological)之相互联系,尤为注重:
a.因肌肉骨骼结构(musculoskeletal structure)的错位,使神经系统的功能
紊乱。
b.因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整脊医学是一门科学,是研究人体在动态的与静态的在机械结构上
的缺失。
3)整脊医学是一种可以不吃药、不打针,和不开刀而有优良疗效的医
疗艺术
2、1983 年美国帕克整脊研究基金会(Parker chiropractic Research
Foundation Lithoin U.S.A ),对外印发的因脊椎错乱引起的病变表(Chart of
Effects of Spinal Misalignment)中,即强调脊椎错乱能引发神经根、交感神
经,椎动胍及脊髓损害等所能产生的内藏病变和症状状。该会强调因关节
错位对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紊乱,因而导致其所支配的内藏出现病症,比神
经受到压迫产生神经功能紊乱而致疾病的学说,更为进步、更为具体。
目前经过全世界医学公认的约七十余种内科顽疾可藉由整脊医疗的手
法治疗,这些年来世界上公立的整脊学院亦超过 80 余所,每年约有3000
位整脊医师毕业。

在台湾,作者每周巡回教授整脊课程,正在台北、屏东、高雄、台南、
台中、苗栗、花莲各地设七个班,毕业的学生遍布各地,优秀的同学介绍
到联合国以NO.35/53/3/XII/80 号决议案承认的国际交流医科大学(The ope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for complementary medicine)去继续深造。目前获得
医学博士学位的同学已达52 人,作者是该大学整脊研究所的教授,也是博
士论文 查人之一。这些博士们目前正在分组从事一些特定项目的研究,
如:尿毒症、中风、羊癫疯、不孕症、气喘症等慢性疾病,分别在21 届西
班牙召开的世界医学大会,23 届莫斯科世界医学大会上大放光彩,获得 121
个国家的赞誉和肯定,使我国整脊界能享誉国际,令人欢欣鼓舞。
1992 年6 月25 日-29 日在台北剑潭海外青年活动中心召开第26 届世界
医学大会,由本人担任大会主席。如此庞大的国际会议(共有60 多个会圆
国家报到参加),不敢说是绝后,至少在台湾应属空前的盛举。
3、整脊医学的范围愈来愈广,1984 年,在挪威汉斯及沃利夫学院(Hans
&Olaf institute Oslo,Norway)的沃利夫·爱夫仁茨教授和瑞典祝恩·汉柏
哥博士(Jern Hamberg, M.D. Sweden)将肌肉之伸展手疗医学(muscle
stretching in manual therapy)简称为整肌医学,合并在整脊医学中,颇得整
脊医学界人士的好评与欢迎。后来有许多学者,如瑞典和华纳·舒乃得博
士(Werner Schneider, M.D. )吉瑞·沃莱克博士(Jiri Dourak, M.D. )等人,
又把四肢的推拿、接骨简称为整肢医学,整理合并在整脊医学中。至此则
三种医学演变成为完事的整体医学(整脊医学+整肌医学+整肢医学=整体医
学,Spinal manipulation+Muscle stretching+Extremity acjusting=Manual
medicine )而整脊医学的发展,至此也更具规模了。
在 1991 年 10 月25 日,母校(国际医科交流大学)建校30 周年及第
24 届世界医学大会上,本人郑重向大会建议,将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点穴、
推拿、刮痧纳入世界公认的整体医学(Manual medicine )中,并获得在场
97 个国家代表一致通过。
所以今日教授整脊与学习整脊者,若只限于脊椎的范围是不合时代潮流
的,是注定被淘汰的
二、整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概念:
(一)整脊医学所基于的事实:生命的本质(Essence of Life)是自脑部沿
着神经系统和网路,以动的波形(in dynamic wave form)滋养着身体各部位,
而实实在在的保持了身体的新生(anew)。这个具有力量的生命供养(life
supply),藉着神经系统的传送使一个人具有正常的、自然的健康。
整脊学者认为椎体(vertebra )和椎间板(discs)的错位(displacement
subluxation)能压迫或刺激脊椎神经或神经根,因而阻碍了此神经能量
(nerve energy )由脑部送到身体各部的流向,所以才导致了细胞、软组织
和器官的病变或反射痛。整脊就是把错位的椎体、关节、椎间板……等使
其恢复原位,使病变的器官,软组织或细胞能重新获得营养,近而痊愈,
所以是最彻底、最有效、最温和的治病、祛痛的一门医学。

二)整脊(Spinal manipulation)的临床功效:很多整脊医学的书籍,
只谈整脊的手法。很多老师只教授整脊的手法,而对整脊临床的功效却很
少阐述,好像只要知道矫正那脊椎、能治那些病痛就可以了。能够这样,
老师们就满意了,作者们也满意了,而学生们不用说也只好满意了。如果
真是只有这些,还能谈什么最彻底、最有效的一门医学呢?以下列举整脊
医学所含有的临床功效,让我们知道:何以整脊医学不用吃药,不用打针,
不用开刀即可治病!因为整脊有下列的功效:
1、消除疼痛(dimnish pair)
2、降低(软华)僵硬(decrease stiffness)
3、消除肌肉痉挛(Diminish muscle spasm)
4、治疗椎间板病变(Intervertebral disc lesion)
5、矫正脊椎错位(Adjust the minor intervertebral derangement—MID)
6、减低神经系统的紧张(Lower the stress on the nerve system)
7、使内藏器官产生平衡和谐(All organs and systems in proper balance
with each other and in a state of harmony)
8、降低血压(Lowering blood pressure)
9、各器官获得适当的营养(Organs will gain the proper nutrition)
10、使神经获得营养(To furrish the nerve supply)
11、使身体恢复正常化学状态(Restoring normal body chemistry)
注:以一十一项,仅述其疗效的重点标题,其详细的理论是各院校的研
究所内的必修课程。本人在台湾首创成立博士班,其目的即是在此,首期
有40 余位博士报名参加,且大多数是西医师和中医师,认为可喜。
整脊医学可治疗痠痛。然而整脊医学之最大特色,乃在于对内科疾病的
杰出医疗成就。整脊医学所以能迅速传遍全世界,独树一格,获得学术界
和医学界的认同,正是因为如此。
(三)整脊医学(矫正理论)重要文献
减少血液流动的干扰
释放神经受压迫
Chrisman) 椎体复位使神经工作
库拿特(Kunert) 正常
贾乃特(Jarnettet)脊椎侧弯矫正
吉来特(Gillet) 舒缓活动小面关节
迺彦(Nathan)矫正不正常的内藏反
赛瑞可斯(Cyriax) 射
李 顿(Leighton)消除交感链的刺激
促进脑脊液体的循环
柯 爾(Korr)
活动已固定的椎体
排除体内化学中毒
椎间板碎片转移

营养神经的需要
消除脊椎病灶的刺激

注:丹尼尔·大 ·帕尔曼(DANIEL DAVID PALMER 简称D.D.pa
lmer 1845-1913)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陪里港,后来移民美国,定居
爱阿华州的达文堡,他认为“疾病不是因菌物引起,而是患者自身的内藏
功能失调不平所引起”。他坚信“维护健康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他是
第一位利用人体的脊椎上的棘突和横突做杠杆来矫正脊椎错位,近而发展
了整脊医学的始福,他请他的病人山姆伟多牧师为这门医学取了个希腊名
字CHEIROPRACTIKOS (用手操作的意思)后来演变成CHIROPRACTIC
的英文字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3-24 19:50 2楼
第二章:脊椎的结构与功能
一、脊椎的结构与功能:</P< p>
(一)脊椎的结构:
人类有32-34 都块脊椎骨,通常以33 块为最多,包括:颈椎7 块、胸
椎 12 块、腰椎 5 块、底椎 5 块、尾椎 3~5 块(以4 块为最多)。有椎间板
23 个,关节 134 个,神经根 31 对。
整体一条脊椎,从侧面看去像“S”型,从正面看去像“I”型,一旦侧
视的脊椎弧度“S”型曲线,不再呈“S”型,那就会产生疼痛或疾病了。
胎儿和婴儿的 33 块脊椎遭受是彼此分离的,八个月后,婴儿的尾椎逐
渐融合为一体,而底椎也融合为一块了,所以除了尾椎和底椎外,各个脊
椎骨之间是可动的。(如图2-1)
每一块脊椎遭受大致上可分为二部分,前面是圆形的厚骨,是椎骨的本
体,是支撑体重的,后面是由许多有角的骨头合成W 字型的骨架,是指挥
脊椎弯曲的动作的。
脊椎骨本体和W 型骨架之间形成一个圆洞,像隧道一样脊髓便由此隧

道能过,脊髓是由无数的神经纖維构成,它将感受到触沉、温沉、痛沉传

到脑部,也同样地将脑部的命令传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自律神经例外)肌
肉、和腺体上去使之产生运动。(如图2-2)
(二)脊椎的功能:
1、支撑体重。
2、传导重力以维持身体平衡。
3、保护脊髓(Spinal Cord)和神经根(Nerve Root )使大脑传送信息,

或接受信息,并使神经系统得以保護。

4、与肋骨(Rib)形成胸腔及与髂骨(Ilium)形成骨盆腔(Pelvis )使内
藏得以存放。(三)椎间板(disc)的构造与功能:
1、椎间板的作用:是无论脊椎(Flexion),后仰(Extension),侧弯
(Side-bending)或旋转(Rotation )的动作,椎间板里的髓核(Nucleus )
永远是这些运动的杠杆支点。</P< p>
2、椎间板的构造:这是由软骨板(Cartilaginous)、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 ),及髓核(Nucleus)所组成的。
因年龄的增长,在20 至30 岁之间、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这三个要件
都会使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变性,其情况如下:
A 软骨板变薄:因而失去由椎体到椎间板营养液的渗透作用,甚至使纤
维环及髓核加速变性,软骨板变薄,使密度加厚,阻止营养渗入。
B 髓核的水份逐渐减少:又因来自椎体的营养液,随软骨变薄会随之减
少,所以髓核的弹性也会锐减,最后变成纤维软骨的实体。
C 纤维环因经年累月的运动而使纤维间摩擦加巨,便导致纤维变粗。又
因软骨板的变薄,会使营养纤维环的液量减少。如逐渐恶化下去,就会使
纤维环在失弹性与失营养的情况下变得更脆弱了。突出之椎间板久而久之
就会钙化、骨化,对神经根、交感神经、后 韧带、椎动,甚至对脊髓
也会造成压迫或刺激而产生病变。
3、椎间板的功能:椎间板的功能像避震器一样,使我们的神经系统不
致因过度的运动而造成任何震荡。除此而外亦使椎体离不致撞碰。尤为重
要的是使椎柱能在瞬时间 其前弯、后仰、侧弯及旋转的动作变化,和维
持椎间孔正常情况不致变形!
注:A .T12-L1 的椎间板病变会引起鼠蹊痛。
B.L4-L5 的椎间板病变会引起背痛。
C.L5-S1 的椎间板病变会引起腿病。
D.腰角超过30 度表示椎间板突出。
注:近来,更多的学者对椎间板突出造成疼痛,抱持怀疑。
(四)椎间孔(Foramen )的构造与功能:
椎间孔是由椎弓根上缘和其上一椎弓根的下缘相交而成。神经根、动脉
管、静脉管和淋巴管是椎孔内四大要件,均经过此孔。
当椎间孔错位(Subluxation)时,对神经系统即造成刺激(irritation)、
或压迫(disease)。对动脉、静脉、淋巴管也同样会产生影响。
(五)小面关节(Apophyseal joint )的构造与功能:
小面关节的错位引起反射痛,远比椎间板压迫神经的情况为多。所以如
果一旦有反射痛即以为是神经根被压迫的诊断观念,实在是太落伍,也是
太不负责任的说法的。小面关节错位引起的疼痛高达70%以上,为医师者,
能不注意吧?
二、使神经产生病变或反射疼痛的原因:</P< p>
1、肌肉:紧张(tension )、痉挛(spasm)、僵硬(stiffness)、肿胀
(swelling)、损伤(strain)、劳损(sprain)、触痛(tenderness)、粘连(adhensive)。
2、其他:姿态不良、情绪不稳、椎间板营养不足及肌肉含盐量过多等。
注意:以上的因素,虽非因压迫而导致反射痛,但在临床上所占比率,
比压迫性的反射痛更常见。
(二)压迫性的因素:
1、关节的受阻:也可称之谓“关节的错乱”,例如:由倾斜(tilt )、
旋转(rotation)、松动( unstable )等情况所产生的。
2、椎间孔的病变:(如图2-4)
1)椎间板突出或脱出。
2)椎体后缘骨刺。
3)椎间关节松动。
4 )黄韧带变成肥厚。
5)小面关节增生。
6)后从韧带下的血肿,逐渐形成纤维化、骨化、乃致形成骨赘(骨刺)。
7)椎间孔变窄到1/3 时即产生刺激性病变。椎间孔变窄到 1/3 时则产生
压迫性病变,往往构成植物性神经功能错乱。
(三)对“非压迫性”和“压迫性”因素的认识:
无论是“非压迫性”或“压迫性”的因素,都能使脊椎神经的功能变为
异常,进而使内藏、肌肉、皮肤、骨骼产生病变和疼痛。而在临床上的记
录表示,因“非压迫性的因素”所诱发的病例远较“压迫性的因素”(椎
间孔内的病变)所诱发的病例为多,而医师们若仍然以椎间板和骨刺为治
病着手的观念,实在太落伍。所以动辄就开刀的医师们也应该有所觉悟了,
现在作者翻译一段文字提供大家参考。
“对椎间板(disc)突出的重要性切不可低估。椎间板突出施以开刀手
术,其戏剧性的解除疼苦对病人和医师都是非常庆幸的。然而不幸地是开
刀手术并非常常令人满意,甚至有很多病例,手术过后的初期是成功的。
——译自 Spinal manipulatin. J. F. Bourdillon. FRCS.
第 198 页第二段,原方如下: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ue disc protrusion must not be underestimated. The
dramatic relief which often follows surgical removal of a large protrusion is
very gratifying to both patient and surgeon. Unfortunately surgery for back pain
is not always so satisfying and even in cases that are initially successful, acute
recurrences can still occur.</P< p>
所以今日之医师们应先着眼于病人的“肌肉异常”和“关节异常“为消
除疼痛的不二法门。如仍把疼痛先归咎于骨刺或椎间板,此种考虑似显陈
旧。而‘肌肉病变与关节病变’又互为因果的说法,确给很多医师们在诊
疗判断上有很大的帮助,不过作者认为在理论上,肌肉和关节互为因果的
说法是对的;然而在临床判诊上‘关节的病变是因’而‘肌肉的疼痛是果’;
若作‘倒因为果’的诊断与治疗则其效果可能不会优于陈旧的理论,这点
必须声明。作者再选一段话提供大家参才:“理论上脊椎关节的错乱,会
使肌肉内立记得产生痛源,是很多判诊方式中最值得令人注意的一种。其
原文如下:
The theory that in spinal joint derangements the immediate source of pain
arises in muscle is an attractive one in many ways.
这就是为什么要消除肌肉疼痛,必先整脊的道理了。
三、椎间孔(Foramen )内受压产生的病变:
当椎体错位使椎间孔变小时,则会对椎间孔的 1、神经根,2、淋巴管、
3、动脉,4、静脉产生压力(STRESS),近而产生压迫(COMPRESSURE)
或刺激(IRRITATION)。
1、神经系统受到压力、夺迫、刺激时;若压迫到知觉(输入)神经时,
则产生麻木,若压迫到运动(输出)神经时,肌肉则呈现疲倦、硬化、疼
痛,若压迫到交感神经则内藏发生病变。2、淋巴管受到压力、压迫、刺激
时;会使患者丧失抗力,导致发炎或坏死的情况。3、动脉受到压力、压迫、
刺激时;会使输入到脊髓的营养受阻,脊髓营养减和神经的活动也随之减
弱,内藏也随之无力、无生计了。4、静脉受到压力、压迫、刺激时;会使
血中的废物难以清除,大循环中的新陈代谢谢的功能受到阻碍,导致生病或
肿胀、疼痛了。
所以作者认为整脊的目的,不仅是释放在椎间孔内被压迫或刺激的神经
根,也是释放在椎间孔内被压迫或刺激的血管。换言之,藉着整脊的手法
不仅是治疗椎间孔内神经根异常所发生的病与痛,也是治疗椎间孔内血管
殿堂所发生的病与痛!也可治疗椎间孔淋巴管异常所引发的疾病。

四、治疗脊椎疼痛的认识:
1、背痛的主要原因是‘脊椎关节面’受伤所致,占70%左右,所以许
多学者主张直接治疗‘小面关节’“apophyseal (facet) joint”是最佳的手法。
2、背痛次要的原因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和‘退化’(degenerative
disease),占比例约8%左右。
3、65 岁以上的多数人,尽量避免矫正手法。
4、一侧椎间孔变小,另一侧椎间孔也会变小。
5、颈椎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小面关节异常所引起的。
6、病人坐着产生对椎间板内部的压力大过于站着时对椎间板内的压力。
五、神经系统被压迫所产生之痠痛,麻痹症状的判别:
受压迫之部位不同,其所产生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如图2-5)
(一)脊椎神经(Spinal cord )受压迫:
1、无疼痛。
2、选端或两侧有针刺感觉。
(二)神经根硬膜套(Dural sleeve of nerve root)受压迫:在硬膜内神
经根伸出的地方有硬膜套,套在神经根之根部。(如图2-5)
1、相关部位的皮神经关节(dermatome)出现疼痛,即反射痛。
2、针刺感:透过硬膜套,压力到达神经根时,重压产生无痛的感觉,
轻压则产生针刺的感觉。
3、麻木:麻木出现时,多取代原有之针刺的感觉。
4、无力:神经根内部受到压迫,则产生无力,与硬膜套被压毫无牵连
(三)正常的神经根(Normal nerve root )受压迫:在其他的书中也称
为神经主干(Nerve trunk)。
1、无痛。
2、选端处感觉异常。
3、压力增加时,麻木也增加。
4、机动力转弱。
5、无反应。
(四)小神经(Small nerve)受压迫:
1、无痛。
2、麻木:在此小神经所管辖的区域内,有麻木感,或无针刺感,两者
间有透明的界限。
(五)其他:
1、压迫到神经中的运动纤维(motor fibres )时会导致相关的肌肉软弱
无力(weakness ).
2、压迫到神经中的感觉纤维(sensory fibres)时会导致相关的肌肉感觉异
常(paraesthesia)。如果此压力加重就会导致感觉缺失(anaesthesia )。
3、反射痛必在同侧,不会反射到中央或对侧。
4、两侧疼痛,病源必在中央。痛侧自一侧转移到另一侧,其病源也必
在中央。
六、脊椎体与脊椎神经的分布
(一)脊椎神经的分布:每对神经自左右两侧的椎间孔伸出。
1、31 对神经根的分布:(如图2-6)
2、31 对神经与椎体的关系
脊椎神经根共31 对:
头椎有7 块,却有 8 对神经根。
胸椎有 12 块,只有 12 对神经根。
腰椎有 5 块,只有 5 对神经根。
椎有 5 块,只有 5 对神经根。
尾椎有4 块,只有 1 对神经根。
(二)脑神经的分布与头肌结构:
1、脑神经的分布:(如图2-7)

名 称 种 类 作 用
知觉
Ⅰ 嗅神经 嗅觉

知觉
Ⅱ视神经 视觉


上一页

Ⅲ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瞳孔收缩上眼睑
动眼神 的运动
混合性
经 第4、6 脑神经以
外的眼球运动
眼球的内、下方
Ⅳ滑车神经 运动性
运动
颜面的知觉
Ⅴ三叉神经 混合性
咀嚼筋的运动
Ⅵ外转神经 运动性 眼球的
颜面的表情筋的
运动
混合性
唾液分泌
味觉
Ⅷ 内耳神经 知觉性听觉的平衡
咽头筋的运动
味觉
Ⅸ 舌咽神经 混合性
咽头、舌后方的知

咽头、喉头的知觉
Ⅹ 迷走神经 混合性软口 ,咽,喉头
的运动
胸锁乳突筋上部僧帽筋
Ⅺ 副神经 运动性
的运动
Ⅻ 舌下神经 运动性 舌的运动

图A:脑12 对神经在颅骨(后壳)下面的分布情形。所以,一块颅骨
向内错位形成凹状,就是压迫脑细胞和脑12对神经的某一对神经(或几对)。
图B:脑12 对神经穿过颅孔的分布情形,所以一块颅骨错位,就能拉
扯脑 12 对神经的某一对神经(或几对)。
2、脑 12 对神经在头骨(头壳)内与外的分布情形
3、颅骨结构:
颅骨是由八块主要骨头结构而成(1、枕骨,2、两块顶骨,3、额骨,4、
两块颞骨、5、蝶骨及6、筋骨一共八块)。各骨之间的关节是活动的,一
旦不活动,就会影响到颅内的压力而导致生病,所以颅骨的矫正手法非常
重要,为了病患的安全和医者的利益,颅骨矫正手法除作临床教导,还做
书面讲解,请注意。
(三)兄弟椎的编排及临床上的功效:
1、兄弟椎的编排:
2、兄弟椎在临床上的功效:
兄弟椎在临床上的功效是彼得·李顿(PeterLeighton D. C)所提倡的,
主要目的是在告诉大家,脊椎两端存着互动(Interaction)的关系,譬如治
疗颈椎第一椎时,如能在腰椎第五椎同时矫正,其效果更好。因为这种矫
正法会产生一种催化(pump )作用,广被整脊医师所采用,称之谓‘勒维
提兄弟系统’(Lovette Brother system)。据作者这些年来的临床经验,发现
此疗法确实很好,多用于内科病变,所以特此介绍。</P< p>
附注:若以在左右髂骨的髂脊(Grest)划一水平连线,做为判定第四腰椎
的椎间板所在,是不妥当的说法,因为左右两侧的髂骨会上下移位,我们
不能以会移动的东西做标准,所以我们不同意用左右髂骨的髂脊连线做为
判定第四腰椎椎间板位置的说法。
第三章:整脊基本手法的介绍
一、英文代号的由来和意义
(一)英文代号的由来和意义
整脊书籍中的英文代号来自两个派别,其中一派为国立整脊学院派
(National college of Chiropratic )所创造和使用。简称为NCC 系统。另一派
为整脊始祖帕尔曼和歌斯德派(Palmer-Gonstead )所创造和使用,简称为
P-G 系统。
本书在颈椎、胸椎和腰椎的部分所采用的英文代号为国立整脊学院派
NCC 系统。
NCC 派的英文代号的意义:(多用在颈椎、胸椎和腰椎)
1、两个英文安母的含义:
第一个英文字母 第二个英文字母
那一侧错了位向那一侧错位
R 右侧S 向上错位
L 左侧I向下错位
A 前侧A 向前错位
P 后侧P 向后错位

2、三个英文字母
第一个英文字母 第二个英文字母 第三个英
文字母
那一侧错了位 向后或向前错位 向上或向下错位
R右侧P 向后方错位 S 向上方错位
L左侧 A 向前方错位 I 向下方错位

(二)P-G 派英文代号的意义
1、脊椎的各部位的代号
O-Occiput 枕肌
C-Cervical 颈椎(从C1……到C7,C8)
T-Thoracic 胸椎
L-Lumbar 腰椎
S-Sacrum 椎
P-Pelvic 骨盆
2、骨盆的各部位的代号:
P.S.I.S—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上后髂骨骨棘
A.S.I.S.—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上前髂骨棘</P< p>
S.I.J.—Sacro-Illiac Joint 髂关节
L.S.J—Lumbo-sacrum Joint 腰 关节
3、表示方向和位置的代号
P-Posterior 向后,后方
A-Anterior 向前,前方
I-Inferior 向下,下方
S-Superior 向上,上方
AS-Anterior Superior 前上方
PI-Posterior Inferior 后下方
IN-Internal 向内
EX-External 向外
L-Lateral 向侧,侧方
M-Medical 向中,中间
A→P 由前向后
P→A 由后向前
S→I 向上向下
I→S 由下向上
L→M 由侧向中
M→L 由中向侧
4、椎体本身上的代号
AP-Articular Process 关节突
TP-Transverse Process 横突
MP-Mammillary Process 乳头突
SP-Spinous Process 棘突</P< p>
2009-03-24 19:53 3楼
二、整脊基本手法介绍:
(一)矫正手经常使用的部位和用法:(如图3-1)
1、拇指的用法:A
放在移位的地方(病区),直接施压力,使移位的关节归位。
放在非移位的地方(非病区),形成杠杆的一端,间接施力,产生旋转,
使移位的关系归位。多用于颈椎矫正。
2、食指的用法:B
放在移位的地方(病区),直接施压力,当头椎旋转到极限时,迫使移
位的关节归位。
‘拇指’和‘食指’的旋转矫正法,是颈椎矫正手法中的基本手法。
3、豆状骨的用法:C
放在移位的地方(病区),直接施压力,使移位的关节归位。多用于胸
椎、腰椎、底髂关节的矫正。
4、手掌根的用法:D
放在移位的地方(病区),直接施压力,迫使移位的关节归位。多用于
胸椎、腰椎、 髂关节的矫正。
5、小指的用法:E
俗称为手刀法,多用在错位的颈椎、胸椎,和腰椎。直接施压迫,使错
位的椎体归位。
(二)直接矫正手法与间接矫正手法:
1、直接矫正手法:(如图3-2)
‘直接矫正’就是直接施力在‘需要矫正’的椎体关节上(如胸椎、椎、
尾椎)。
2、间接矫正手法:(如图3-3)
‘间接矫正’就是利用杠杆原理(Lever Principle)和旋转(Rotation)的力
量,施力于‘需要矫正’的椎体关节上(如颈椎和腰椎),所以要先将此
关节锁定。
(三)脊椎锁定的技巧:
脊椎是由颈椎、胸椎、腰椎、底椎和尾椎组成,锁定的技术只用于转动
频繁的颈椎和腰椎;胸椎因有肋骨附属在其两侧,平时旋转较少。同理,
底椎因有髂骨附属在其两侧,平蝗旋转也较少。尾椎附属在底椎的下端,
即然底椎旋转少,尾椎也就随之旋转少了。这些旋转少的椎体(胸、底、
尾)在矫正时,不用锁定的技巧,只用直接矫正法即可。那些旋转多的椎
体(颈与腰),在矫正时要先用锁定的技巧,然后再用间接矫正手法来矫
正。
间接矫正法→用在颈椎、腰椎→利用杠杆原理传送矫正力量,所以要锁
定。
直接矫正法→用在胸椎、底椎、尾椎→是直接传送矫正力量,所以不需
要锁定。
注:开胸椎原则上不使用‘锁住’技巧,但如有必要可在要矫正的胸椎
椎体下面垫2~3 个枕头亦可锁住开椎。</P< p>
1、颈椎锁定技巧:(如图3-4 及 3-5)
1)拇指锁定法;多用于高颈(如图3-4)
a.病人仰卧,医师立于患者痛侧,面向病人的头部。
b.下手托住病人的头腮,上手之拇指抵住病人受压迫神经处的前一椎的
棘突旁侧。
c.向痛侧先做适当的侧弯(side-bending)。
e.再向不痛的一侧旋转到(极限)(limit)。
f.在极限上稍加力量试一试这个‘极限’:看看是‘硬端’(Hard end )
或是‘软端’(Sofe end),如果是‘软端’,就要完成‘锁定’(Locking)
的动作 。
2)食指锁定法:多用于中低颈。(如图3-5)
a.病人仰卧,医师立于病人的头部一稍偏向痛侧。
b.一手托住病人的左腮和下巴,另一手(矫正手)的食指置于受压迫神
经处的前一椎的棘突旁侧。
c.向痛侧先做适度的侧弯。
d.向不痛的一侧旋转到极限。
e.在极限上稍加力量试一试,这个极限是‘硬端’或是‘软端’?若是
软端,就要完成锁定的动作 。
2、腰椎锁定的技巧:
腰椎神经根的分布是在同一编号椎体的下面,例如L4 的神经根是在L4
椎体和L5 椎体之间,要释放被压迫的L4 神经根应该锁住同一编号的L4
椎体而旋转L5 的椎体。
腰椎锁定的步骤:(如图 3-6 及 3-7)
腰椎锁定:由 a.从下向上(irom below),和b.从上向上(from above)
两个先后的动作完成。假定以L4 和L5 两节椎体之间的活动情况受限
(Restricted)为例)。</P< p>
1)医师在治疗床的侧旁,病人面向医师侧趴。
2)医师用靠近病人脚部的手抬起病人的膝部,做向头、向足的上下前
后的弯腿动作 ,借以调整腿的弯曲程度;另一双手(靠头的手)的食指置
于L4 和L5 之间做探摸,借以探知L4 和L5 关节受限的情形。
3)医师抬腿的手,抬其膝部向病人头部方向弯曲,以移动病人股关节
和膝关节,直到医师感到有紧张(Tension)的肌肉到达试探的手指为止。这
个动作称为‘腰椎锁住从下向上’(from below),以完成锁住腰椎的第一阶
段。然后轻轻的在不变病人大腿的位置情况下将腿置放在床边,并以医师
的腿予以稳固。
4 )换手的动作;医师将近病人腿部的手改放在L4 关节上。另近头部之手抓住病人在下手

臂的腕部并向上拉。此时病人的上躯体则产生旋转,至转到医师放在L4 关节上的食指感

到有紧张肌肉到达时,此即完成‘腰椎锁住从上向下’(from above )的动作(如图3-7),
即完成锁住腰椎的第二阶段,此时亦是完成锁住腰椎L4 的全部动作。

第四章:颅骨调整手法
一、头颅骨的构造和运动:
1、吸气时颅骨的活动情况:人在吸气的时候,头颅骨是分离的,这是
矫正颅骨的最好时候,当矫正枕骨的最好时候(如图4-1 及4-2 )。
2、吐气时颅骨的活动情况:人在吐气的时候,头颅骨是合拢的,这是
不适宜作颅骨矫正的时候,当然也不是枕骨矫正的时候(如图4-3 及4-4 )。
二、颅骨调整的手法:
(一)矫正脊椎和调整颅骨的比较
脊椎 颅 骨
1、 在极限上,突然发力,所以有“”声 1、 在极限上,逐渐加力,
音。 所以罕有“”的声音。
2、 施力方向:旋转矫正时用弧形方向, 2、 施力的方向:因为颅
垂直矫正时用平面方向。 肌是弧形的,所以只能
3、 需要在患椎附近找到触痛点。 用弧形方向。
4、 患者不需要配合吸气,憋气。3、 需要在眼眶上缘找到
5、 患者不需要脚背上屈。 触痛点,以触痛点之多
6、 要矫正患椎和其兄弟椎。 寡决定伤势。
4、 患者需要配合吸气、
憋气。
5、 患者需要脚背上屈。
6、 要按次序调整蝶骨、
枕骨、额骨、顶骨。</P<
p>
*蝶骨四周的肌肉一定要先舒缓,其他颅肌才
能松开。
*颅骨用“调整”的意思是‘活动’而非‘矫
正’那么强烈。
(二)颅骨移位的检查方法:

(三)调整头颅骨的第一个步骤:
调整头颅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从绷紧的肌肉中把蝶骨的软组织(压揉太
阳穴)即可容易地释放其他颅骨的被卡住(FIXATION )。
揉压适可而止,且勿过度(OVERDO)
(四)调整头颅骨的第二个步骤:
调整头颅骨的第二个步骤,就是使颅壳的神经与血管的(XEUROVAS
CULAR)的顺畅。
病人仰卧,医师双手的拇指放在患者前额左右隆起之处(此处是控制颅
壳的神经和血管的),其余四指则放在患者左右两侧的太阳穴。
医师的拇指在按揉的同时,其余四指也在按揉太阳穴,释放蝶骨。
按揉要适当不可过份。
(五)活动前额骨(FRONTAL )和脸骨(FACIAL BONES )
经过了前述‘调整颅骨的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以后,在眼眶之上缘
或印堂之两侧仍然有痛点存在,那就得活动前额骨和脸骨了。
病人仰卧,医师右手握紧前额骨之两侧,左手所握紧患者两侧的颧骨,
在患者正常呼吸情况下,左右双手做相对的施力,则前额骨和脸骨的关节
活动了,那么眼眶的痛点和印堂两侧的痛点也就消失了。
(六)活动前额骨和顶骨(PARIETAL )之一
在前额骨和头顶骨的缝(交界处)(CORONALIS SUTURE)用食指
触摸有无痛点。
倘若在此区域里有触痛点,则需要矫正。
(七)活动前额骨和顶骨之二
病人仰卧,似手进入睡眠状态,全身放松。
医师抓紧患者的前额骨,配合着病人的正常呼吸,在吸气时,抓紧前额
骨向上拉,在吐气时,抓紧前额骨向下压,3~5 次即可。
再检查前额骨和顶骨之缝(交界处)有无触痛点,如果有,则再多做 1
~2 次。
(八)活动前额骨和顶骨之三
病人仰卧,医师的拇指分别放在患者前额骨上两个隆起的地方,这两个
隆起的小丘,是控制颅骨内的神经和血液的(NEURO-VASCULAR )。
在病人吸气时,嘱病人把脚背向头部弯曲(DORSIFLEX )吐气时,把
脚背伸直(PLAN-TARFLEX )。</P< p>
吸气时,医师之双拇指按着前额骨上的两处隆起的小丘向患者眼睛的方
向推去3~5 次。
此法可产生脑脊髓液在条令焉得虎子有帮助功能(SACRAL PUMP
EFFECT)
(九)活动顶头(PARIETAL ):
在两块顶骨(PARIETAL )交界处是一第前后向的矢状缝(SAGITTAL
SUTURE)。
病人仰卧,医师的拇指放在矢状缝的两侧,当病人做深呼吸时,医师的
拇指向患者耳朵的方向,同时发力,做相反方向的发力,并且持续发力到
病人吐气时。
当病人开始吐气时医师的两个拇指即停止发力,如此这般重复做3~5
次。
如果仍有痛点,可再多做 1~2 次。
(十)活动颞颔调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病人仰卧,嘱病人缓慢的张口和闭口,医师之手即可触诊颞含关节有无
痛点或“卡卡”的声音或肌肉僵硬。
在活动颞颔关节以前应先舒缓这个关节四周的肌肉,尤其是舌咽肌
(GLOSSOPHARANGEAL)最为重要。
医师双手的鱼际,压在颞颔关节上,当病人缓慢地将口张开(到最大极
限),然后病人再把下巴向左和向右地交换运动着7~8 次。
如果颞颔关节附近的触动点消失,即停止,或未消失,就再多做 1~2
次。
(十一)蝶骨舒松手法:是调整颅骨的第一个动作
症状:1、太阳穴附近疼痛,2、头痛,3、头晕。
1、病人仰卧,保持轻松,医师左右两手之食指和中指放在患者两侧的
太阳穴部位(眼后凹处),做顺时针和反时针的按揉,约 3 分钟即可。
2、倘凹处的肌肉仍有拉紧或僵硬的时候,上述的方法继续做直到肌肉
松软为止。
注解:头颅骨共有22 块,其中只有 5 块(枕骨一块加蝶骨一块加颞骨
两块加筛骨一块共五块)是脊椎骨向上延伸的变形椎骨。脊椎骨向下延伸
的变形椎骨也是5 块,那就是椎。既然脊椎神经经31 对经由椎体两侧椎
间孔穿过走出,那么脑的12 对神经也是经由枕骨、蝶骨、颞骨、筛骨的孔
洞中穿过走出。
(十二)额骨、枕骨、关节调整手法之一:</P< p>
症况:此手法多用于 1、副交感神经之调整。2、颅压的调整。3、脑胀
荡。
1、病人仰卧,医师之双手分别放在患者的前额和枕头上。
2、医师右手的中指和在右侧蝶骨大翼之前端,而医师之左手则置于患
者的枕骨下面紧紧贴牢。
3、嘱患者吸气(颅骨的展期,嘱患者将脚背向头部后收),医师右手
向头侧(依箭头主向)压拉右侧蝶骨大翼,同时左手则自右侧向左(依箭
头方向)托拉枕骨。
4、在患者颅骨松缓期(嘱患者将脚背伸直),医师之手轻放在原位不
动。
5、重复2~3 的动作约7~8 次即可。
(十三)额骨、枕骨关节调整手法之二
症状:此手法多用于 1、副交感神经之调整。2、颅压之调整。3、脑震
荡。
1、病人仰卧,医师之双手分别放在患者的前额和枕头上。
2、医师右手之中指和线指放在患者左右蝶骨大翼的后侧,医师之左手
则放在患者枕骨之下方紧紧贴牢。
3、在患者吸气时(颅骨扩展期)嘱患者将脚背向头部后收。医师右手
之拇指和中指(依箭头方向)使蝶骨作屈曲运动,迫使蝶骨大翼向前方和
足部方向运动,同时医师之右手将枕骨向后方和头部方向作伸展运动。
4、在患者头骨松缓期(嘱患者将脚背伸直),医师之手轻放在原位不
动。
5、重复2~3 的动作约7~8 次即可。
(十四)额骨缝分离调整手法:
症况:1、减代眼压。2、轻微脑震荡。3、降低颅压。4、头部晕沉。
1、 病人仰卧,医师站在患者之头外。
2、 医师双手之拇指交叉放在患者前额的额缝两侧。
3、 嘱病人吸氧憋气,脚背向头部方向后收。
4、 医师之双拇指向外侧 1 方向施力,再向颊骨2 方向施力。
5、 病人在吐气时,医师拇指的位置不变,不再施力。
6、 重复4、5 的动作约7~8 次即可。
(十五)额头关节调整手法:
症况:此手法多用于偏头痛、咬嚼疼痛、歪视、嘴脸斜歪。
1、病人侧卧,患侧在上,将头放在坚实的软垫上。
2、医师之左手的小指放在患者蝶骨大翼上,医师之右手的豆状骨放在
左手小指(靠近掌根)的上面(有X 号处)。
3、双手同时逐渐加压到极限,在颅头扩展期,在极限上双手做反时针
方向的旋转,使其产生反弹即可。
4、在颅骨松缓期时,双手轻放在原处不动。
5、重复3~4 的动作约7~8 次即可。
(十六)冠状缝的调整:
症况:鼻痒、鼻塞、鼻歪、眼涩、眼雾、脸骨调整。
1、病人仰卧,医师之右手固定患者之头部。
2、医师之左手中指(食指重叠在中指之后以增加中指之力量),顶在
冠状缝(coronal)之处,做向前向上的施力顶住30~40 秒。
3、做5~6 次,除调节颅压外,尚可释于生命力(Energy Rolease )即打
通任督两脉之交会点。
(十七)颞骨、顶骨和额骨的调整
症况:1、脑部轻微震荡。2、头晕较重。3、降低颅压。
1、病人仰卧,保持轻松,闭嘴,用鼻呼吸。
2、医师双手交叉放在患者的额缝处,手掌根放在冠状缝之前,而双手
之小鱼际隆起的部位则放在额骨的侧前角上。
3、嘱病人吸气、憋气,脚背向头的方向后收。
4、医师双手的小鱼际 1 相对地施加均匀的,持续的压力到极限后。2
向前提起额骨。3 向后提起额骨。4 再向前提起额骨。</P< p>
5、嘱病人吐气,脚背伸直,上述之 1、2、3、4 调整动作即告结束。
6、哪些这般进行7~8 次。
(十八)顶骨、乳突骨之调整手法:
症况:此手法是调整颞骨内外伤造成内旋,使耳后产生有紧迫感时,因
此,此手法用于舒解耳压、偏头痛。
1、 病人仰卧,医师站在患者之头外。
2、 当颅骨在松缓期时,医师右手有X 号之处放在颞骨,使颞骨向下向
内旋转并使乳突向鼻子的方向推动。
3、 在此同时的左手,放在患者右侧顶骨的后下角,向前向眼的方向推
动,其他手指则施力向外侧旋转。
4、 嘱病人 1 吸气(使颅骨扩张),并且2 把脚背向头部后收。此时医
师之右左手同时按2、3 之方向逐渐施压,到极点。
5、 嘱病人 1 吐气(使颅骨收缩),并且2 把脚背伸直。
6、 如此重复做7~8 次即可。
(十九)顶骨缝调整手法:
病况:1、轻微脑震荡。2、降低眼压及颅压。
1、病人仰卧,医师站在患者之头外。
2、医师之右手的拇指和中指分别放在两侧眼眶之后上侧,医师之左手
施住患者的枕骨下缘。
3、嘱患者吸气(扩展颅骨)、憋气。双足脚背向头部后收。
4、医师右手之掌根 1 压在额头上,以掌根为支点。2 用右手的拇指和
中指向眼的方向推动,在此同时3 医师左手紧抓住枕骨向头的顶部拉。
5、嘱病人吐气,脚背伸直,医师之手在原位不动。
6、重复3、4、5 的动作约7~8 次。</P< p>
2009-03-24 19:54 4楼
(二十)眼眶扩宽手法
症况:眼眶比较缩小,此手法是恢复眼眶之正常大小。
1、病人仰卧,医师立于需要矫正的眼的对侧。
2、右手的拇指在额骨的眼边。
3、左手的拇指在颔骨眶旁,食指放在颧骨外侧。
4、嘱病人吸气、憋气,脚背向头的方向后收,在此同时,医师之双手
拇指及食指按箭头之方向推动。
5、病人吐气时,各指按兵不动,病人的脚背伸直。
6、如此重复做7~8 次即可。
第五章:颞颔关节的矫正
一、颞颔关节(TMJ)移位:颞颔关节移位会引起疼痛、眩晕、头痛,
和听觉障碍等。其矫正方法如下:
(一)向前向下错位(Anterior-Inferior ):
1、病人坐姿。医师站在病人背后,并将双手交叉连在一起,置于病人
下巴的前端,而双手的鱼际则放在下颌关节处。
2、医师的双手轻柔的向中间和向后同时施压,此时要求病人在不过份
疼痛的情况下,缓缓的张开嘴,再缓缓的闭上嘴。
3、重复做7~8 次即可。
注:矫正法连贯动作说明:医师的手指相连置于患者下巴前端做向后
‘拉’的动作。双手的鱼际在下颔处同时做向内挤的动作。至于病人的头
部要后仰,在医师作上述动作的同时,病人要做张嘴和闭嘴的动作。
(二)向上向侧错位(Superior-Lateral):
医师的矫正手(CH)的鱼际放在下颔骨处,稳定手(IH)放在颞颔关
节(TMJ)的地方:
1、使病人的头稍微歪向稳定手。
2、矫正手向内向下推下颔骨。施力要轻柔,不可用猛力。
3、重复做7~8 次即可。
(三)向下向侧借位(Inferior-Lateral):(如图5-4)

医师的矫正手(CH)的鱼际放在下颔骨处,稳定手(IH)放在颞颔关
节(TMJ)的地方。
1、使病人的头稍微歪向稳定手。
2、矫正手的食指、中指、环指,及小指抓住病人的下颔角向上拉。此
时手掌的根部轻轻地向内推(以向上拉的力量为大)。
3、重复做7~8 次,休息一会儿检查,如未归位再做。

第六章:颈椎
一、头椎神经分布及其病症:(如图6-1)</P< p>
二、颈椎的特性
(一)头椎的X 先底片测绘诊判法:


1、沿着椎体C2 的后面向下画一延长线。
2、沿着椎体C7 的后面向上画一延长线。
3、这两条延长线必交于一点,构成两对顶角,正常的颈椎曲线其对顶
角的角度为40 度。
如果大于40 度,表示颈椎曲线太弯(extension)。
如果小于40 度,表示颈椎曲线太直(straight).
(二)颈椎结构的特性:(如图6-2)
1、一般人有7 个颈椎,6 个椎间板,35 个大小关节。在‘枕、环椎’
间(C0-C1)和‘环、枢椎’间(C1-C2)无椎间板的存在。
2、椎弓较短,所以椎间孔较小。当椎体移位或当黄韧带或后纵韧带因
骨化而变肥厚时,或椎间板突出时,都会压迫或刺激脊髓或神经根。
3、颈椎的‘椎动脉’左右各一条;左侧较大,右侧较小。从第6 颈椎
的横突孔进入即向上贯穿各颈椎的横突孔至环椎。然后转向前方,穿过环
枕后膜外缘向上行经枕骨大孔进入颅骨内。所以矫正头椎时应特别小心,
以免发生意外,就是因为颈椎的椎动脉在两侧的横突孔内易受损害,故不
可不慎!
4、一个颈椎的椎间板,只能使一条头神经产生病变。
(三)颈椎病灶的特性:
1、颈椎软组织所引起的病症,绝大多数系因椎间板移位造成,所以只
要矫正椎间板即可解除。
2、最常邮的单侧肩胛骨疼痛是中部(尤其是C5)的椎间板压到后从韧
带再压到硬膜所引起的。
3、颈椎的疼痛多系小面关节异位引起,其比率约70~73%左右。
4、椎间板向后侧突出会压到‘硬膜套’(dura sleeve),只压到膜套时
则在相关的皮神经节区反射疼痛。若压力增强其压迫是以阻碍神经根的传
导时,则相关部位的肌肉变得无力、麻木,或无反应。
5、颈椎的神经根为水平式的排列,所以椎间板移位压迫到神经根,其
所引发的病症几乎都是单根病症。在C5 以上很少看到椎间板压迫神经根的
病症,大多数在 C5,C6,C7 和C8 之间。
6、颈椎神经的反射。(如图6-3)
高颈(Upper Cervical )反射是向上的。
低颈(Lower Cervical)反射是向下的。
7、颈椎异位引起的病痛:
1) 颈痛
2) 颈部肌肉僵
3) 颜面神经痛
4 ) 头痛及偏头痛
5) 耳鸣
6) 眩晕
7) 前胸痛
8) 臂痛
9) 肩胛痛
10) 歪头(torticollis)
11) 五十肩有肩痛
12) 纲球肘及肘痛
13) 手腕痛
14) 富贵手
8、矫正颈椎是畅通脑血管,使脑部的营养输入和废物排出功能增加。
</P< p>
2009-03-24 19:55 5楼
三、颈椎的病理检查
一)检查各颈椎结构上的活动情形(如图6-4)
1、病人坐姿。医师站其后(或左)侧。
2、医师以一手掌扶贴在病人的前额,操作头的运动。
3、医师再以另一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颈椎的两侧。
4、当病人的头作前弯或后仰时,医师的拇指可触知椎体活动的情形。
注:每一个椎体都要触诊,也可用拇指压按触诊棘突间活动的情形。
(二)检查颈椎该侧肌肉的情形(如图6-5)
1、病人坐姿。医师立于其前。
2、病人的前额靠在医师的胸前。
3、医师用双手的食指与中指即可触知两侧肌肉紧张的情形。
注:医师由上向下逐次触诊各颈椎两侧的肌肉,此法多用于低颈椎和高
颈椎的检查。
(三)检查高颈椎之关节(如图6-6)
1、病人仰卧,医师立于其头部。
2、医师双手托住病人的左右颊。
3、前后充份的弯曲病人的颈椎(脖子)。
4、先向右旋转,再向左旋转,以比较右转和左转的距离差距,距离较
短的一侧即为患侧。
四、颈椎在矫正前的安全检查
(一)颈椎矫正的禁忌事项:
1、未做X 光检查以前,不作矫正。
2、有血栓症(或血管硬化症)者,均不作矫正。
3、肌肉痉挛(Spasm)时不做矫正。
4、未做舒缓前不做矫正。
5、老年人有头晕(dizzlness)和偏头痛(migraine )不宜做矫正。
6、有风湿性关节炎,而且其椎间孔很小的病人,也不宜做矫正。
7、风节应全部拉开,或旋转到极限才可以做矫正。</P< p>
8、颈部矫正之动作 ,不可过多,也不可超过极限2~5 度。
(二)颈椎安全检查的手法:
1、第一步:(如图6~7)
病人仰卧,将头部有颈部悬于床外,做完全的后仰(Extension)动作,约
5~7 秒,询问病人有无剧痛和晕昏?或想呕吐的情形。若有即停止矫正手
法。
2、第二步:(如图6~8)
继将后仰的头转到一侧的极限,持续20~30 秒,然后询问病患有无眼球
颤动的感觉?头晕或呕吐等不舒服的感觉。若有即停止矫正。
3、第三步:(如图6~9 及 6~10)
病人坐姿,尽量向后仰(Extension)头部,持续20~30 秒后即转向一侧至
极限。再持续20~30 秒,询问病人有无头晕、呕吐、眼球跳动等之不适感
觉。若有即停止矫正。
4、第四步:
做完第三步的动作后,若病人反应正常,即依病人头部后仰的姿势,做
旋转的动作到极限。倘若病人反应正常,即‘通过安全检查’,就可以做
颈部矫正。
五、颈椎的舒缓:
(一)舒缓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在检查出病源后,就要对病区的肌肉、韧带做舒缓。如果病区在关节附
近,那么这个关节和它的软组织也要舒缓。
‘广义的舒服’包括了‘关节’‘Articulatory ’和“软组织”,‘Softtissue’
的舒缓,也就是中医常用的名词‘舒筋活骨’,若用英文表达广义的舒缓,
应该用“mobilization “一词较为确切。
注:第三医学的英文在西医的医学字典中尚难找到,作者把mobilization
译成“舒筋活骨”仅是译其意而已。mobilisationJ 另一种写法,并非错字,
美国整脊书中常用;而mobilization 则多出现于英国的整脊书中。
“狭意的舒缓”只是指对“软组织”的舒缓。其手法的过程包括按揉
(Kneading),舒展(Stretching),扣打(Hammering ),深部搓揉(Deep friction ),
持续按压(Sustained pressure),以及指捏(Petrissage )等。其目的在使肌肉
里 微血管畅通,神经得到刺激,进而使僵硬或痉挛 肌肉恢复正常的功能。
所以舒缓的行为,不仅能使矫正手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本身也具
有医疗的效果。因此、舒缓的手法绝对不能省略而不做,这是我多年来临
床上的心得之一。
在做肌肉的舒缓手法以前,应先用热毛巾热敷 15 至20 分钟,也可以用
超音波(Ultra-Sonic)来做肌肉的舒缓。
在做关节舒缓手法以前,应先用微波(Micro-wave )照射10 分钟左右。
电灸(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简称——TENS 可以用
来舒缓肌肉和治疗肌肉疼痛。
温热刺激疗法(THERMIE),可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谢提高软组织的自
愈率及抵抗能力和神经的效能。
(二)颈椎舒缓的重点提示:
1、矫正动作以前一定要先做舒缓动作。
2、旋转或侧弯应向不痛的一侧转过去或弯过去。
3、颈部的矫正治疗不可过多。
4、在有敏感疼痛的关节上,不可在尚有痉挛的肌肉处矫正此关节。
5、告诉病人若经矫正有酸痛的感觉时,应即来治疗,绝不可拖延。
6、舒缓前尽量使用热敷 10~15 分钟。</P< p>
(三)颈椎舒缓的手法:(以下手法每项以30 秒至 60 秒为宜)
2009-03-24 19:56 6楼
1、病人伏卧,拇指重叠,由头向足推压棘突正中。(如图6-11)
2、病人伏卧,拇指重叠,由头向足推压棘突旁侧。(如图6-12)
3、病人仰卧。医师以一手的食指置于枕骨下缘,托住患者的头;另一
手握住患者下巴。先轻微牵引,再向不痛的一侧旋转到极限。先向不痛侧
做完,再向痛侧做。(如图6-13)
4、病人仰卧,医师以一手置于病人的枕骨下方;另一手固定在病人的
肩上。枕骨下的手托着病人的头向外侧拉到极限,是对胸锁乳突肌和斜方
肌的舒缓。(如图 6-14)
5、病人仰卧,医师的双臂交叉,双手置于病人的左右肩上。医师以手
臂向前、左或向右推动,是对斜角肌、斜方肌和提肌的舒缓。(如图6-15)
6、病人仰卧,头置于床外,医师双手抱住患者的枕骨向医师的腹部做
一些轻微的牵引,在牵引的同时向顺时针旋转,再向反时针旋转。(如图
6-16)
7、病人仰卧,向不痛的一侧做侧弯(Side bending)。(如图6-17a)
8、病人坐在床边,低下头来,将头顶在医师之胸前医生双手的手指相
交,以两个手掌根挤压颈椎之两侧来舒缓。(如图6-17b)
六、颈椎的矫正手法:
(一)C0-C1 的矫正手法:
1、仰卧中直(Neutral )矫正法:(如图6-18)
1)病人仰卧,医师立于病人的头顶上侧。
2)医师的双手置于患者腮耳之处,将患者的脸转向非痛侧的极限,试
一试,有没有硬端。(即是有没有卡住)。
3)在没有硬端(卡住)的情形下,医生的下手托着患者的头向医生腹
部做牵引的同时,医师的上手以轻快之力突破极限,即可听到“卡”的一
声,完成矫正。
注意:a.C1 和C2 的矫正,不必采用“锁住”(Locking)的矫正法,
所以病人的颈椎要保持中直(Neutral )的姿势,不可前弯(Flexion),不可后
仰(Extension)也不可侧弯(Side bending),是一个纯粹的旋转(Pure rotation )
矫正手法。</P< p>
b.倘若病人向右旋转疼痛,即可向左矫正。
c.双手可以稍微用一些牵引(向医师方向拉)。
(二)C1,C2,C3 的矫正手法:
1、拇指矫正法:(如图6-19)假设右侧颈椎不适,向右旋转有疼痛感,
则应向左侧非痛侧)旋转矫正。
1)病人仰卧,将头转向左侧(非痛侧)。
2)医师站在病人头的后方。左手托着病人的脸腮;右手(矫正手)的
拇指顶住被矫正椎体的横突上,食指在颧骨下缘,小指在下巴之下缘。左
右两手肘尽量弯曲,使两臂几乎在一直线上。
3)将病人的头向外旋转到极限,试试看有没有硬端(是否卡住之意)?
4 )若没有硬端,即用轻快之力突破极限,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
成矫正。
注意:a.拇指在极限上向病人眼睛的方向发力。力要轻(约 5 磅之力)、
要快。不到极限决不发力,切记!
b.突破极限2~5°即可,超过5°即造成伤害。
c.右手拇指在发力时,左手微微将病人的头抬起少许,有些侧弯(side
bending)的意味。
(三)C3-C6 的矫正手法:(如图6-20)
1、中低颈矫正注意事项:
1)C3 以下到C7 的颈椎矫正,需要锁住(Locking)。
2)锁住的技巧与原理:
a.利用侧弯(Side bending)和反方向的旋转(Rotation )即可将要矫正的颈
椎锁住。
b.用颈椎的小面关节(Articular facet )的平面作为施力的方向。换言之,
矫正手的前臂与病人的小面关节在同一个平行线上。
c.锁定之处是在受限的神经根的下(前)一个椎体的棘突上。
2、仰卧矫正手法:(如图6-20)以右侧颈椎异常为例:
1)病人仰卧,医师站在病人头的侧方(患侧)。
2)医师左手抓住病人的下颚,用手臂托住病人的头。
3)医师右手食指B 处部位(参考第三章,图3-1)抵住殿堂的颈椎棘
突,并轻轻的左推,于是形成向右侧弯。
4 )双手将患者的头向左转到极限,试试看有没有硬端,若没有卡住,
在左手牵引情况下,右手则顺着右手臂的方向(小面关节的平面)瞬间轻
快的用力,闻声即完成矫正。旋转度以不超过2~5°为限,以免造成伤害。
3、坐姿矫正手法:(如图6-21),以释放C4 神经,右侧为不痛侧(为
例)。
1)病人坐姿,医师立于不痛的一侧。
2)医师下手拇指和食指紧紧地抓稳病人的第四颈椎。
3)上手小拇指紧紧地爪稳病人的第三椎棘突,并向右旋转到极限。
4 )在极限上试试看有没有硬端‘卡住’?若没有卡住,即向右上发力,
闻声音即完成矫正。不可超过2~5°,以免造成伤害。
(四)C3-C8 的矫正手法:
1、仰卧食指矫正手法:(如图6-22 及 6-23)此手法可用于C3-C8 的
神经根异常的矫正。
1)病人仰卧,医师站在病人头顶的上方,并将左手的食指B 的部位(见
图3-1)抵住要释放的神经根的上一个颈椎的棘突旁(例如要释放C4,就
把食指B 处抵住C3 的棘突旁),左手放在病人的耳后和枕骨后。
2)将病人的头慢慢地抬起,颈后的肌肉也就慢慢的拉紧。当拉紧的感
觉到达食指时,就停止向上抬头。
3)此时左手食指轻轻用力向右推,形成向左的侧弯。
4 )在食指紧紧顶住棘突时,双手抱住病人的头向右旋转到极限,锁住。
5)向着小面关节的平面方面(朝大拇指的方向)瞬时轻快施力,闻声
即完成矫正。
2、仰卧小指矫正法(手刀式):(如图6-24)假设要释放C5 的神经
根,痛侧在右侧。</P< p>

上一页 [

1)病人仰卧,医师蹲于痛侧。
2)医师的左手托住病人的左腮,并使患者的头向左旋转。
3)医师的右手(矫正手)的小指及其掌根部,顶在C4 的椎体的棘突
上,和左手同时轻轻的用力把病人的头向左侧(不痛侧)转到极限。
4 )试试看是否有卡住的感觉?如果没有,就可以准备发力了。
5)医师左手微微地向手方向弯曲病人的头,在牵引的情形下,医者之
右手瞬时轻快发力(旋转度在2~5°内),即可听到“卡“的一声,这时
候就完成矫正。
七、颈椎C2-胸椎T2 的‘均抗’(isometric)手法:(如图6-25)均
抗法(isometric method)是专家们消除肌肉病痛的好方法。
1)病人坐姿,医师站在病人侧旁。
2)医师左手拇指和食指跨在要被矫正颈椎的下一个颈椎的横突上,(例
如要释放C4,就把拇指和食指跨在C4 的横突上),为固定手。
3)医师的右手抱住病人的头部在胸前,又将右手的小指抓紧在要被矫
正的C3 颈椎横突上,并将病人的头向医师转到极限,此为矫正手。
4 )在此极限上,病人向外施力旋转,同时医师施以向内旋转的阻力,
将头保持在原位置,此即称为‘均抗’(Isometric)。
5)在均抗后,双方放松,稍停后医师再把病人的头继向医师转到一个
新的极限,在此新的极限上再重复上项的手法做均抗,连做6~7 次即可。
八、颈椎神经的殿堂与皮神经节的关系及症状:
(一)第1 颈椎神经(C1)的异常:主管椎动脉血液循环和内分泌功
能。
1、病症——头痛、偏头痛、失眠、高血压、健忘、怠倦、焦燥、耳鸣、
眼花、呕吐、作梦、发汗、发烧、发冷、心悸、喉哑、呼吸。
2、痛徵——
1)局部痛:急性或慢性在C0-C3 间。
2)局部反射痛:有时向下反躯干以两肩胛之间。
3)反神经筋反射痛:在头的顶部。
3、运动受限——前弯后仰受限。
2009-03-24 19:58 7楼
4、检查方法——
1)病人采坐姿或仰卧均可,按压C0-C1 有压痛点。
2)在枕骨肌肉(Suboccipital muscles)有缩短(shortened)僵硬(stiffness)
及触痛(tenderness)。
5、舒缓手法——
6、颈部安全检查手法——
7、矫正手法(Manipulation technique )
(二)第2 颈椎神经(C2)的异常:主管下巴及咽喉和声带的神经。
1、病症——眼疾、盲视、斜视、耳疾、糊语、鼻窦炎、鼻过敏、重听、
舌下腺、癫痫、声音沙哑、耳痛、头晕、头痛、耳鸣。
2、痛徵——
1)局部痛:急性或慢性,痛区在C1-C4。
2)局部反射痛:有时向上反射到耳后,有时向下反射到两侧肩胛骨之
间。
3)皮神经筋反射区:在脑之中部(包括前额,眼,鼻,嘴)及后颈。
3、运动受限——左右旋转受限,且有痛端。
4、检查方法——
1)病人采坐姿或仰卧均可,按压C1-C2 有压痛点。
2)提肩肌(Levator scapulae)和枕骨肌(Suboccipital muscle),或斜方肌
(Trapezius muscle)有缩短、拉紧的感觉。</P< p>
5、舒缓手法——
6、颈部安全检查手法——
7、矫正手法——
(三)第3 颈椎神经(C3)的异常:主管肩部和横隔膜的神经。
1、病症——牙痛、鄂痛、颜面麻痹、湿疹、无法张大口、粉刺、恶心、
呕吐。
若C3 和C4 两两神经根异常,则有以下病症,如:心藏、主动脉、胸
膜、胃、肝、胆管、肩膀无力、呼吸困难、肩膀酸痛。
2、痛徵——
1)局部痛:急性或慢性,痛区在C1-C4。
2)局部反射痛:向上反射到枕骨,向上反射到T5、T6、T7 及T8。
3、运动受限——前弯、后仰受限。
4、检查方法——
1)病人采坐姿或仰卧均可,按压C2-C3 有压痛点。
2)提肩肌、枕骨肌和斜方肌有无力和缩短的感觉。
5、舒缓手法——
6、颈部安全检查手法——
7、矫正手法——
(四)第4 颈椎神经(C4)的异常:主管咽喉、声带、横隔膜、颈部
肌肉。
1、病症——咳嗽、打哈啾、声音嘶哑、咽喉腺膨胀、甲状腺、鼻塞、
弱视。
若C3-C4 的神经同时受压迫,下列各器官会出现病症:如心藏、主动
脉、胸膜、胃、肝。
2、痛徵——
1)局部痛:颈椎下半部呈急性或慢性痛,痛区在C3-C7。</P< p>
2)局部反射痛:向下反射到第5 及第 6 胸椎。
3)皮神经筋反射区:在肩的前后。
3、运动受限——向左侧弯曲(Left Sidebending)或向右侧弯曲(Right
Sidebending)受限。
4、检查方法——
1)病人采坐姿或仰卧均可,按压C3-C4 有压痛点。
2)提肩肌、斜方肌和颈 转肌(Rotaors )有缩短、拉紧的感觉。
5、舒缓手法——
6、颈部安全检查手法——
7、矫正手法——
(五)第5 颈椎神经(C5)的异常:主管食道、气管及肘手肌肉。
1、病症——扁桃腺发炎、喉痛、哑音、哮喘、口臭、甲状腺、食道、
气管。
2、痛徵——
1)局部痛:在C4-C5 或C6 为急性或慢性的痛区。
2)局部反射痛:向下反射到胸椎T6 或T7 的两侧。
3)皮神经筋反射区:从肩顶着桡骨侧到腕。
3 运动受限——
1)左右侧弯(Side bending)受限。
2)肩膀上举困难。
3)肘部弯曲困难。
4、检查方法——
1)病人采坐姿或仰卧、在C4-C5 处有压痛点。</P< p>
2)自C4 以下的颈椎两侧到肩膀有拉紧、触痛的感觉,胸锁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和斜方肌(trapezius )有绷紧、缩短的感觉。
5、舒缓手法——
6、颈椎安全检查手法——
7、矫正手法——
(六)第6 颈椎神经(C6)的异常:主管甲状腺、副甲状腺、手腕肌
肉。
1、病症——脖子僵硬、五十肩、肩膀痛、上手臂痛、手麻痹、扁桃腺、
气管炎、百日咳、肩胛骨内痛疼、甲状腺、副甲状腺。
2、痛徵——
1)局部痛:前锯肌(Serratus ant)、肱二头肌肉(Biceps brachia ),
胸大肌(Petoralis major)等有疼痛。
2)局部反射痛:有时向上反射到C1,有时向下反射到T6。
3、运动受限——
1)左右侧弯(Side bending)受限。
若C5 和C6 移位,则产生严重的左右侧弯受限。
2)肘部弯曲困难。
3)腕部背向弯曲困难。
4、检查方法——
1)病人采坐姿,在C5 和C6 之间有按压痛点。
2)肱二头肌和胸大肌均有触痛(tenderness)。
5、舒缓手法——
6、颈椎安全检查手法——</P< p>
、矫正手法——
(七)第7 颈椎神经(C7)的异常:主管甲状腺、手掌和大拇指。
1、病症——伤风、甲状腺、喉哽塞、吞咽不下、贫血、肩膀硬化、上
背部发硬。
2、痛徵——
1)皮神经筋反射痛:从臂的后方顺沿到中指。
2)局部痛:急性或慢性,痛区在C6 和C7 之间,按压有触痛感。
3)局部反射痛:有时向肩部反射,有时向下反射到T7-T8 之间。
3、运动受限——
1)前弯受限。
2)腕关节弯曲困难。
3)手指伸曲困难。
4、检查方法——
1)病人采坐姿,C6 和C7 的两侧有压痛点。
,和伸张肌(Extensor )
2)前斜角肌(Scaleni)、肱二头肌(Bicceps brachia )
有无力、缩短的感觉。
5、舒缓手法——
6、颈部安全检查手法——
7、矫正手法——
(八)第8 颈椎神经(C8)的异常:主管食道、气管、心脏和指尖。
1、病症——斜颈、口吃、心脏、食道、气管、指尖麻木。
2、痛徵——
1)局部痛:急性或慢性、痛区在C7 和C8 的两侧,有压痛点。</P< p>
2)局部反射痛:肘部痛、五十肩、臂部痠麻。
3)皮神经筋反射痛:在前臂内侧、小指、无名指麻痛。
3、运动受限——
1)手指弯曲困难。
2)后仰有些压迫感。
4、检查方法——
病人采坐姿,医师一手按病人的头,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按压 C7 和C8
的两侧,有硬块或拉紧的感觉。
5、舒缓手法——
6、颈部安全检查手法——
7、矫正手法——
2009-03-24 20:03 8楼
本法刚刚接触不久! 且未全部阅读,但个人认为是初学者的进门之好书!所以贴了出来。 然其中有些许缺陷,故当仔细思考。
2009-03-25 19:09 9楼
第七章 胸椎
一、胸椎神经的分布及其病症:(如图7-1)
胸椎神经病变
T1气喘、咳嗽、气短、呼吸困难、肩膀手臂痛、手软无力、膀胱、胃痛、鼻塞、心肌

梗塞、心肌梗塞、肺功能不良、血管壁神经、冠动脉、头骨调整、胆管异常、肾

藏障碍(眼、耳、支气管、肺、心肝、胸膜血管、运动神经)

T2心脏功能、胸腔、咳嗽气滞、肩膀硬化、手麻痹、喘、心筋、鼻塞、糖尿病、心肌

梗塞、胆、甲状腺、食道机能、松果腺、下垂体、腺之机能、大动脉、脾脏(支气

管、心脏、肋间神经、胸膜、血管运动神经)

T3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血管或器官堵塞、感冒、不安感、手软无法支力、肩膀

下痛、心脏、心脏衰竭、大肠、膀胱(支气管、肺、心、肝、胸膜、肋间神经)

T4黄疸痛、疱疹、癣、背部硬化、心绞痛、鼻塞、咳嗽、胆管狭窄、小肠、右肺、心

脏呼吸、胃痛、脑下垂体(肺、民脏、胸膜、肋间神经)、神经过敏、脑之保全中



T5肝炎、易倦、胸部疼痛、低血压、血液循环不良、背部硬化、关节炎、大肠、食道、

重大病症必开之椎、胃大弯、空肠、左胰藏(肝、脾、胃、乳腺、胸膜、横膈膜、

肋间神经)、食道炎、大肠经、左右卵巢、前列腺

T6 胃病、胃痛、胃灼热感、呕吐、消化不良、口内火气大、背痛、胸部疼痛、左高血

糖、痔疮、 肠、胆、左精神分裂、右低血糖(肝、脾、胃、胸膜、横膈膜、肋间

神经)内耳疾、胆经、视觉异常、幻沉、痴呆

胃炎、胃痛、胃溃疡、胃下垂、消化不良、口臭、痔疮、左上脾、肝、心、体温平衡、

代谢谢异常、味觉变化、肾藏机能退化、十二指肠、心包状狭窄(肝、胆、脾、胃、胰藏、

肋间神经、腹膜)内障、咽头炎、耳鸣症候群
T8 肝病、呕逆、胸闷、糖尿病、频尿、抵抗力弱、毛发成长、小肠经、小肠、中毒反射点、

门脉、肝藏、桡骨筋反射、低血糖症、甲状腺、不孕症、冷感症、尿失禁、乏力、下痢、

子宫倾斜、骨多孔症、水头症(脾、胃、胆、副肾、胆管)
T9 过敏症疹、麻疹、水痘、喉干、身体手脚冰冷、左副肾、胆、小肠、扁桃腺、喉痛、嘶

哑、迷走神经、强烈头痛(胰藏、副肾、小肠、血管运动神经)恶寒感、肺部异常、硬
膜门闭塞、甲状腺低下、肝藏逆压、结肠异常
T10肾炎、肾亏、易倦、血管硬化、风湿症、干癣、流鼻血、小肠、糖尿病、血友症、胃、

前列腺、子宫、大肠、生殖、三焦、生理痛、阳萎症、坐骨神经痛、肺(肋间神经、腹

膜、横膈膜、胰藏、脾肾、胆、输尿管)神经质、鼓肠
T11皮肤病、湿疹、痔疮、尿血、脸、手、脚肿大、肠加大、血友病、小肠、泌尿、前列腺、

子宫、大肠、生殖、三焦、经前痛、阳萎症、流鼻血、心(腹膜、横膈膜、肾、胰藏膀

胱、尿管、大小肠)胃酸分泌过多,骨多孔症(L2)大便失禁
T12风湿痛、假性甲状腺症、颈部肿胀、食欲不振、小便不出、血友症、痔疮、前列腺、子

宫、大肠、内外痔疮、呕气、下痢、流鼻血、肺、狭心症、肾藏下垂、持发性侧弯、唾

液缺乏、味觉异常(腹膜、横膈膜、肾藏、尿道、大小肠下垂)神经衰弱

二、胸椎的特性和病源:
(一)胸椎的X 先底片测绘诊判法

1、 沿着椎体T3 的后面向下画一延长线。
2、 沿着椎体T10 的后面向上画上延长线。</P< p>
3、 这两条延长线必交于一点构成两个对顶角,正常的胸椎曲线其对顶
角的角度为43 度。
如果大于43 度表示胸椎曲线太弯(Flexsion)了。
如果小于43 度表示胸椎曲腺太直(Straight)了。
(二)特性和病源:
1、颈椎的运动神经支配上肢,腰椎的运动神经支配下肢,但是胸椎
(T1-T4)的运动神经却支配上肢和下肢。
2、胸椎的 12 块椎体,也有 12 条肋骨附在椎体的旁边,使脸椎只能做
少许的旋转。所以在矫正时,不必锁定(Lock),只作‘完全伸展’(fullstretch)
即可。
3、移位的情形以T6-T12 最为常见。
三、诱发胸椎病变及疼痛的主要因素:
(一)‘胸肋关节’(Costo-Vertebral Joint)和‘小面关节’(Apophyseal Joint)
的功能障碍(disfunction)是反射疼痛的主要源地。
(二)脊椎两侧的肌肉和韧带的伤害(sprain)引起局部疼痛。
(三)椎间板突出压迫神经根套,引起内藏病变。
(四)头晕、头痛和颈部的后侧痛,是由T2 到T7 引起的。
(五)触痛点(tenderness )和硬块(stiffness)大多会在T3-T4 和T4-T5
之间发现。
(六)T4 是上胸反射痛的主要痛源,要特别注意。
(七)T9-T12 为下胸的痛源。
(八)T12-L1 为腰臀的痛源。</P< p>
(九)椎体破裂引起的病症,可以拖三个月之久。而肋骨破裂引起的病
症,只有三个星期之久。在此期间无进一步的伤害时可自行痊愈。
(十)上胸疼痛常与颈部的病源(Cervical Lesions)的关系。
四、胸椎的检查
(一)检查各胸椎的横突情况:(如图7-2)
1、病人伏卧,不可歪头,使整体脊椎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医师立于床边,用双拇指在脊椎的两侧逐一按压横突,并注意这两
个同时下按的拇指那一个较高(应该两个指一样平,才是正常)。
(二)检查各胸椎的关节是否受限:(如图7-3)
1、病人坐姿,将靠近医生之手臂弯曲,并将手放在头后。
2、医师的一手经病人的腋窝之下方,放在病人的颈后;另一手的拇指
放在棘突间。
3、在医师向外旋转病人上身的同时,医师的拇指可触知关节的活动是
否受限。
注:此法可用在低胸或高腰的检查。
(三)检查各胸椎间的肌肉情形:(如图7-4)
1、病人坐于床后,双足踏在地上,双手相交叉置于颈后,双肘相并于
胸前。
2、医师一手抓紧病人的双肘,使病人前弯或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
指触诊棘突间的肌肉活动,即可触知各椎体是否受限。
(四)检查各胸椎棘突的反应:(如图7-5a 及 7-5b)
病人伏卧,横推棘突。此法最为有效,可谓上列三项触诊法的结合。
五、胸椎关节的舒缓:
(一)胸椎关节的舒缓手法:(如图7-6)
1、病人伏卧,在胸或腹下放一枕头,以便使棘突露出。
2、医师站在病人的侧方,双手拇指重叠按在棘突上,向外侧推动棘突。
3、推6-7 次即可。
注:如果脊椎向右侧弯,医师也可以采取此姿式,用其左手的手掌抵住
向右侧弯,适常在25°以下,都是用此手法矫正脊椎侧弯。
(二)胸椎关节的推拉舒缓手法:(如图7-7)
1、病人伏卧,胸下最好垫一枕头。
2、医师立于病人的一侧,双手的拇指左右交互的顶牢上下相邻(如T5
和T6)的棘突。</P< p>
3、一拇指向左推,另一拇指向右推。病人的皮肤上不可涂油。
注:此舒缓亦可用于腰椎关节。
(三)胸椎两侧肌肉横向的舒缓手法:(如图7-8)
1、病人侧卧,面向医师,头下放枕头,以保持颈椎与胸椎在一条水平
线上。
2、医师的前臂放在病人的身上,拇指固定在病人的肋骨上,以双手的
食指和中指施力,并从棘突的下方向上抓渤棘突,手指用力向肌肉的深层
压,然后再向上抓,并沿脊椎推行,(皮肤上应该先涂一层凡士林软膏,
以免伤害到皮肤)。
(四)胸椎两侧肌肉缝向的舒缓手法:(如图7-9)
1、病人起伏,医师站在病人头顶的前方,医师的左手握住病人右手的
肘上方,向上向内拉,使病人的上半身产生向上向内的旋转。
2、医师右手的拇指深压脊椎的棘突(向两侧的肌肉)自高T 椎向低T
椎(如T3 向T9)方躺推压。
注:为使病人舒适,病人的头侧转向右方,并在舒缓的部位涂上凡士林,
以免因磨擦伤到皮肤。
六、胸椎矫正手法:
(一)重点提示:
1、做背部胸椎的矫正手法时,要配合病人的呼吸,在病人吐气完毕时
实施。
2、切记用力适量、不可过猛,尽量避免伤及肋骨。
3、要在关节‘完全伸展’开(Full Stretch )的情况下,才能用矫正的
手法。
4、随时准备一个结实的垫子,当实施仰卧或伏卧矫正时使用。
5、当实施‘前后直压’式(俗称‘铁板烧’)矫正的手法时,对瘦弱
的病人,其胸前应抱一个枕头,以免压痛。
6、使用矫正的手法的目的是在消除关节的僵硬(ftiffness)和肌肉的紧
张(tension)。
7、医师紧紧将病人抱住,视为一体,减少彼此碰撞。
(二)胸椎T1、T2、T3 的立式矫正手法:(如图7-10)
1、患者立在床边,医师立于其背后。</P< p>
2、用毛巾卷一圆筒,置于痛椎(T2)的下一椎体(T3)上。
3、患者双手手指交叉,置于头后,医师双手自患者腋下,穿过抓紧患
者的手腕。
4、在患者吐气完毕时:(1)医师用胸部向前顶毛巾筒,同时(2)双
手向上向后推患者双腕,(3)双脚脚跟离开地面,用脚掌踏在地上。
上述(1)、(2)、(3)的三个动作是同时发力的,即可听到“卡”
的一声完成矫正。
(三)胸椎T2-T3 伏卧式矫正手法:(如图7-11)
以T2 和T3 的关节僵硬,而且左侧有紧张的肌肉为例。
1、病人伏卧。
2、医师立于病人头顶外。
3、使病人头后仰(即上抬),并使病人的头以下巴立于床上为支点。
4、医师右手的豆状骨紧紧的压在病人T3 的右侧横突上。
2、医师的前臂放在病人的身上,拇指固定在病人的肋骨上,以双手的
食指和中指施力,并从棘突的下方向上抓渤棘突,手指用力向肌肉的深层
压,然后再向上抓,并沿脊椎推行,(皮肤上应该先涂一层凡士林软膏,
以免伤害到皮肤)。
(四)胸椎两侧肌肉缝向的舒缓手法:(如图7-9)
1、病人起伏,医师站在病人头顶的前方,医师的左手握住病人右手的
肘上方,向上向内拉,使病人的上半身产生向上向内的旋转。
2、医师右手的拇指深压脊椎的棘突(向两侧的肌肉)自高T 椎向低T
椎(如T3 向T9)方躺推压。
注:为使病人舒适,病人的头侧转向右方,并在舒缓的部位涂上凡士林,
以免因磨擦伤到皮肤。
六、胸椎矫正手法:
(一)重点提示:
1、做背部胸椎的矫正手法时,要配合病人的呼吸,在病人吐气完毕时
实施。
2、切记用力适量、不可过猛,尽量避免伤及肋骨。
3、要在关节‘完全伸展’开(Full Stretch )的情况下,才能用矫正的
手法。
4、随时准备一个结实的垫子,当实施仰卧或伏卧矫正时使用。
5、当实施‘前后直压’式(俗称‘铁板烧’)矫正的手法时,对瘦弱
的病人,其胸前应抱一个枕头,以免压痛。
6、使用矫正的手法的目的是在消除关节的僵硬(ftiffness)和肌肉的紧
张(tension)。
7、医师紧紧将病人抱住,视为一体,减少彼此碰撞。
(二)胸椎T1、T2、T3 的立式矫正手法:(如图7-10)
1、患者立在床边,医师立于其背后。</P< p>
2、用毛巾卷一圆筒,置于痛椎(T2)的下一椎体(T3)上。
3、患者双手手指交叉,置于头后,医师双手自患者腋下,穿过抓紧患
者的手腕。
4、在患者吐气完毕时:(1)医师用胸部向前顶毛巾筒,同时(2)双
手向上向后推患者双腕,(3)双脚脚跟离开地面,用脚掌踏在地上。
上述(1)、(2)、(3)的三个动作是同时发力的,即可听到“卡”
的一声完成矫正。
(三)胸椎T2-T3 伏卧式矫正手法:(如图7-11)
以T2 和T3 的关节僵硬,而且左侧有紧张的肌肉为例。
1、病人伏卧。
2、医师立于病人头顶外。
3、使病人头后仰(即上抬),并使病人的头以下巴立于床上为支点。
4、医师右手的豆状骨紧紧的压在病人T3 的右侧横突上。
2、医师的前臂放在病人的身上,拇指固定在病人的肋骨上,以双手的
食指和中指施力,并从棘突的下方向上抓渤棘突,手指用力向肌肉的深层
压,然后再向上抓,并沿脊椎推行,(皮肤上应该先涂一层凡士林软膏,
以免伤害到皮肤)。
(四)胸椎两侧肌肉缝向的舒缓手法:(如图7-9)
1、病人起伏,医师站在病人头顶的前方,医师的左手握住病人右手的
肘上方,向上向内拉,使病人的上半身产生向上向内的旋转。
2、医师右手的拇指深压脊椎的棘突(向两侧的肌肉)自高T 椎向低T
椎(如T3 向T9)方躺推压。
注:为使病人舒适,病人的头侧转向右方,并在舒缓的部位涂上凡士林,
以免因磨擦伤到皮肤。
六、胸椎矫正手法:
(一)重点提示:
1、做背部胸椎的矫正手法时,要配合病人的呼吸,在病人吐气完毕时
实施。
2、切记用力适量、不可过猛,尽量避免伤及肋骨。
3、要在关节‘完全伸展’开(Full Stretch )的情况下,才能用矫正的
手法。
4、随时准备一个结实的垫子,当实施仰卧或伏卧矫正时使用。
5、当实施‘前后直压’式(俗称‘铁板烧’)矫正的手法时,对瘦弱
的病人,其胸前应抱一个枕头,以免压痛。
6、使用矫正的手法的目的是在消除关节的僵硬(ftiffness)和肌肉的紧
张(tension)。
7、医师紧紧将病人抱住,视为一体,减少彼此碰撞。
(二)胸椎T1、T2、T3 的立式矫正手法:(如图7-10)
1、患者立在床边,医师立于其背后。</P< p>
2、用毛巾卷一圆筒,置于痛椎(T2)的下一椎体(T3)上。
3、患者双手手指交叉,置于头后,医师双手自患者腋下,穿过抓紧患
者的手腕。
4、在患者吐气完毕时:(1)医师用胸部向前顶毛巾筒,同时(2)双
手向上向后推患者双腕,(3)双脚脚跟离开地面,用脚掌踏在地上。
上述(1)、(2)、(3)的三个动作是同时发力的,即可听到“卡”
的一声完成矫正。
(三)胸椎T2-T3 伏卧式矫正手法:(如图7-11)
以T2 和T3 的关节僵硬,而且左侧有紧张的肌肉为例。
1、病人伏卧。
2、医师立于病人头顶外。
3、使病人头后仰(即上抬),并使病人的头以下巴立于床上为支点。
4、医师右手的豆状骨紧紧的压在病人T3 的右侧横突上。
5、医师左手将病人的头向人的左侧推,推到极限时试试看有无硬端?
6、叫病人缓慢深呼吸,当吐完气时,再接下去做。
7、在极限上右手豆状骨固定在病人右侧横突上;左手向病人的左侧突
然轻快发力,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

注意:a.C1 和C2 的矫正,不必采用“锁住”(Locking)的矫正法,
所以病人的颈椎要保持中直(Neutral )的姿势,不可前弯(Flexion),不可后
仰(Extension)也不可侧弯(Side bending),是一个纯粹的旋转(Pure rotation )
矫正手法。
b.倘若病人向右旋转疼痛,即可向左矫正。
c.双手可以稍微用一些牵引(向医师方向拉)。
2009-03-25 19:09 10楼
第七章 胸椎
一、胸椎神经的分布及其病症:(如图7-1)
胸椎神经病变
T1气喘、咳嗽、气短、呼吸困难、肩膀手臂痛、手软无力、膀胱、胃痛、鼻塞、心肌

梗塞、心肌梗塞、肺功能不良、血管壁神经、冠动脉、头骨调整、胆管异常、肾

藏障碍(眼、耳、支气管、肺、心肝、胸膜血管、运动神经)

T2心脏功能、胸腔、咳嗽气滞、肩膀硬化、手麻痹、喘、心筋、鼻塞、糖尿病、心肌

梗塞、胆、甲状腺、食道机能、松果腺、下垂体、腺之机能、大动脉、脾脏(支气

管、心脏、肋间神经、胸膜、血管运动神经)

T3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血管或器官堵塞、感冒、不安感、手软无法支力、肩膀

下痛、心脏、心脏衰竭、大肠、膀胱(支气管、肺、心、肝、胸膜、肋间神经)

T4黄疸痛、疱疹、癣、背部硬化、心绞痛、鼻塞、咳嗽、胆管狭窄、小肠、右肺、心

脏呼吸、胃痛、脑下垂体(肺、民脏、胸膜、肋间神经)、神经过敏、脑之保全中



T5肝炎、易倦、胸部疼痛、低血压、血液循环不良、背部硬化、关节炎、大肠、食道、

重大病症必开之椎、胃大弯、空肠、左胰藏(肝、脾、胃、乳腺、胸膜、横膈膜、

肋间神经)、食道炎、大肠经、左右卵巢、前列腺

T6 胃病、胃痛、胃灼热感、呕吐、消化不良、口内火气大、背痛、胸部疼痛、左高血

糖、痔疮、 肠、胆、左精神分裂、右低血糖(肝、脾、胃、胸膜、横膈膜、肋间

神经)内耳疾、胆经、视觉异常、幻沉、痴呆

胃炎、胃痛、胃溃疡、胃下垂、消化不良、口臭、痔疮、左上脾、肝、心、体温平衡、

代谢谢异常、味觉变化、肾藏机能退化、十二指肠、心包状狭窄(肝、胆、脾、胃、胰藏、

肋间神经、腹膜)内障、咽头炎、耳鸣症候群
T8 肝病、呕逆、胸闷、糖尿病、频尿、抵抗力弱、毛发成长、小肠经、小肠、中毒反射点、

门脉、肝藏、桡骨筋反射、低血糖症、甲状腺、不孕症、冷感症、尿失禁、乏力、下痢、

子宫倾斜、骨多孔症、水头症(脾、胃、胆、副肾、胆管)
T9 过敏症疹、麻疹、水痘、喉干、身体手脚冰冷、左副肾、胆、小肠、扁桃腺、喉痛、嘶

哑、迷走神经、强烈头痛(胰藏、副肾、小肠、血管运动神经)恶寒感、肺部异常、硬
膜门闭塞、甲状腺低下、肝藏逆压、结肠异常
T10肾炎、肾亏、易倦、血管硬化、风湿症、干癣、流鼻血、小肠、糖尿病、血友症、胃、

前列腺、子宫、大肠、生殖、三焦、生理痛、阳萎症、坐骨神经痛、肺(肋间神经、腹

膜、横膈膜、胰藏、脾肾、胆、输尿管)神经质、鼓肠
T11皮肤病、湿疹、痔疮、尿血、脸、手、脚肿大、肠加大、血友病、小肠、泌尿、前列腺、

子宫、大肠、生殖、三焦、经前痛、阳萎症、流鼻血、心(腹膜、横膈膜、肾、胰藏膀

胱、尿管、大小肠)胃酸分泌过多,骨多孔症(L2)大便失禁
T12风湿痛、假性甲状腺症、颈部肿胀、食欲不振、小便不出、血友症、痔疮、前列腺、子

宫、大肠、内外痔疮、呕气、下痢、流鼻血、肺、狭心症、肾藏下垂、持发性侧弯、唾

液缺乏、味觉异常(腹膜、横膈膜、肾藏、尿道、大小肠下垂)神经衰弱

二、胸椎的特性和病源:
(一)胸椎的X 先底片测绘诊判法

1、 沿着椎体T3 的后面向下画一延长线。
2、 沿着椎体T10 的后面向上画上延长线。</P< p>
3、 这两条延长线必交于一点构成两个对顶角,正常的胸椎曲线其对顶
角的角度为43 度。
如果大于43 度表示胸椎曲线太弯(Flexsion)了。
如果小于43 度表示胸椎曲腺太直(Straight)了。
(二)特性和病源:
1、颈椎的运动神经支配上肢,腰椎的运动神经支配下肢,但是胸椎
(T1-T4)的运动神经却支配上肢和下肢。
2、胸椎的 12 块椎体,也有 12 条肋骨附在椎体的旁边,使脸椎只能做
少许的旋转。所以在矫正时,不必锁定(Lock),只作‘完全伸展’(fullstretch)
即可。
3、移位的情形以T6-T12 最为常见。
三、诱发胸椎病变及疼痛的主要因素:
(一)‘胸肋关节’(Costo-Vertebral Joint)和‘小面关节’(Apophyseal Joint)
的功能障碍(disfunction)是反射疼痛的主要源地。
(二)脊椎两侧的肌肉和韧带的伤害(sprain)引起局部疼痛。
(三)椎间板突出压迫神经根套,引起内藏病变。
(四)头晕、头痛和颈部的后侧痛,是由T2 到T7 引起的。
(五)触痛点(tenderness )和硬块(stiffness)大多会在T3-T4 和T4-T5
之间发现。
(六)T4 是上胸反射痛的主要痛源,要特别注意。
(七)T9-T12 为下胸的痛源。
(八)T12-L1 为腰臀的痛源。</P< p>
(九)椎体破裂引起的病症,可以拖三个月之久。而肋骨破裂引起的病
症,只有三个星期之久。在此期间无进一步的伤害时可自行痊愈。
(十)上胸疼痛常与颈部的病源(Cervical Lesions)的关系。
四、胸椎的检查
(一)检查各胸椎的横突情况:(如图7-2)
1、病人伏卧,不可歪头,使整体脊椎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医师立于床边,用双拇指在脊椎的两侧逐一按压横突,并注意这两
个同时下按的拇指那一个较高(应该两个指一样平,才是正常)。
(二)检查各胸椎的关节是否受限:(如图7-3)
1、病人坐姿,将靠近医生之手臂弯曲,并将手放在头后。
2、医师的一手经病人的腋窝之下方,放在病人的颈后;另一手的拇指
放在棘突间。
3、在医师向外旋转病人上身的同时,医师的拇指可触知关节的活动是
否受限。
注:此法可用在低胸或高腰的检查。
(三)检查各胸椎间的肌肉情形:(如图7-4)
1、病人坐于床后,双足踏在地上,双手相交叉置于颈后,双肘相并于
胸前。
2、医师一手抓紧病人的双肘,使病人前弯或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
指触诊棘突间的肌肉活动,即可触知各椎体是否受限。
(四)检查各胸椎棘突的反应:(如图7-5a 及 7-5b)
病人伏卧,横推棘突。此法最为有效,可谓上列三项触诊法的结合。
五、胸椎关节的舒缓:
(一)胸椎关节的舒缓手法:(如图7-6)
1、病人伏卧,在胸或腹下放一枕头,以便使棘突露出。
2、医师站在病人的侧方,双手拇指重叠按在棘突上,向外侧推动棘突。
3、推6-7 次即可。
注:如果脊椎向右侧弯,医师也可以采取此姿式,用其左手的手掌抵住
向右侧弯,适常在25°以下,都是用此手法矫正脊椎侧弯。
(二)胸椎关节的推拉舒缓手法:(如图7-7)
1、病人伏卧,胸下最好垫一枕头。
2、医师立于病人的一侧,双手的拇指左右交互的顶牢上下相邻(如T5
和T6)的棘突。</P< p>
3、一拇指向左推,另一拇指向右推。病人的皮肤上不可涂油。
注:此舒缓亦可用于腰椎关节。
(三)胸椎两侧肌肉横向的舒缓手法:(如图7-8)
1、病人侧卧,面向医师,头下放枕头,以保持颈椎与胸椎在一条水平
线上。
2、医师的前臂放在病人的身上,拇指固定在病人的肋骨上,以双手的
食指和中指施力,并从棘突的下方向上抓渤棘突,手指用力向肌肉的深层
压,然后再向上抓,并沿脊椎推行,(皮肤上应该先涂一层凡士林软膏,
以免伤害到皮肤)。
(四)胸椎两侧肌肉缝向的舒缓手法:(如图7-9)
1、病人起伏,医师站在病人头顶的前方,医师的左手握住病人右手的
肘上方,向上向内拉,使病人的上半身产生向上向内的旋转。
2、医师右手的拇指深压脊椎的棘突(向两侧的肌肉)自高T 椎向低T
椎(如T3 向T9)方躺推压。
注:为使病人舒适,病人的头侧转向右方,并在舒缓的部位涂上凡士林,
以免因磨擦伤到皮肤。
六、胸椎矫正手法:
(一)重点提示:
1、做背部胸椎的矫正手法时,要配合病人的呼吸,在病人吐气完毕时
实施。
2、切记用力适量、不可过猛,尽量避免伤及肋骨。
3、要在关节‘完全伸展’开(Full Stretch )的情况下,才能用矫正的
手法。
4、随时准备一个结实的垫子,当实施仰卧或伏卧矫正时使用。
5、当实施‘前后直压’式(俗称‘铁板烧’)矫正的手法时,对瘦弱
的病人,其胸前应抱一个枕头,以免压痛。
6、使用矫正的手法的目的是在消除关节的僵硬(ftiffness)和肌肉的紧
张(tension)。
7、医师紧紧将病人抱住,视为一体,减少彼此碰撞。
(二)胸椎T1、T2、T3 的立式矫正手法:(如图7-10)
1、患者立在床边,医师立于其背后。</P< p>
2、用毛巾卷一圆筒,置于痛椎(T2)的下一椎体(T3)上。
3、患者双手手指交叉,置于头后,医师双手自患者腋下,穿过抓紧患
者的手腕。
4、在患者吐气完毕时:(1)医师用胸部向前顶毛巾筒,同时(2)双
手向上向后推患者双腕,(3)双脚脚跟离开地面,用脚掌踏在地上。
上述(1)、(2)、(3)的三个动作是同时发力的,即可听到“卡”
的一声完成矫正。
(三)胸椎T2-T3 伏卧式矫正手法:(如图7-11)
以T2 和T3 的关节僵硬,而且左侧有紧张的肌肉为例。
1、病人伏卧。
2、医师立于病人头顶外。
3、使病人头后仰(即上抬),并使病人的头以下巴立于床上为支点。
4、医师右手的豆状骨紧紧的压在病人T3 的右侧横突上。
2、医师的前臂放在病人的身上,拇指固定在病人的肋骨上,以双手的
食指和中指施力,并从棘突的下方向上抓渤棘突,手指用力向肌肉的深层
压,然后再向上抓,并沿脊椎推行,(皮肤上应该先涂一层凡士林软膏,
以免伤害到皮肤)。
(四)胸椎两侧肌肉缝向的舒缓手法:(如图7-9)
1、病人起伏,医师站在病人头顶的前方,医师的左手握住病人右手的
肘上方,向上向内拉,使病人的上半身产生向上向内的旋转。
2、医师右手的拇指深压脊椎的棘突(向两侧的肌肉)自高T 椎向低T
椎(如T3 向T9)方躺推压。
注:为使病人舒适,病人的头侧转向右方,并在舒缓的部位涂上凡士林,
以免因磨擦伤到皮肤。
六、胸椎矫正手法:
(一)重点提示:
1、做背部胸椎的矫正手法时,要配合病人的呼吸,在病人吐气完毕时
实施。
2、切记用力适量、不可过猛,尽量避免伤及肋骨。
3、要在关节‘完全伸展’开(Full Stretch )的情况下,才能用矫正的
手法。
4、随时准备一个结实的垫子,当实施仰卧或伏卧矫正时使用。
5、当实施‘前后直压’式(俗称‘铁板烧’)矫正的手法时,对瘦弱
的病人,其胸前应抱一个枕头,以免压痛。
6、使用矫正的手法的目的是在消除关节的僵硬(ftiffness)和肌肉的紧
张(tension)。
7、医师紧紧将病人抱住,视为一体,减少彼此碰撞。
(二)胸椎T1、T2、T3 的立式矫正手法:(如图7-10)
1、患者立在床边,医师立于其背后。</P< p>
2、用毛巾卷一圆筒,置于痛椎(T2)的下一椎体(T3)上。
3、患者双手手指交叉,置于头后,医师双手自患者腋下,穿过抓紧患
者的手腕。
4、在患者吐气完毕时:(1)医师用胸部向前顶毛巾筒,同时(2)双
手向上向后推患者双腕,(3)双脚脚跟离开地面,用脚掌踏在地上。
上述(1)、(2)、(3)的三个动作是同时发力的,即可听到“卡”
的一声完成矫正。
(三)胸椎T2-T3 伏卧式矫正手法:(如图7-11)
以T2 和T3 的关节僵硬,而且左侧有紧张的肌肉为例。
1、病人伏卧。
2、医师立于病人头顶外。
3、使病人头后仰(即上抬),并使病人的头以下巴立于床上为支点。
4、医师右手的豆状骨紧紧的压在病人T3 的右侧横突上。
2、医师的前臂放在病人的身上,拇指固定在病人的肋骨上,以双手的
食指和中指施力,并从棘突的下方向上抓渤棘突,手指用力向肌肉的深层
压,然后再向上抓,并沿脊椎推行,(皮肤上应该先涂一层凡士林软膏,
以免伤害到皮肤)。
(四)胸椎两侧肌肉缝向的舒缓手法:(如图7-9)
1、病人起伏,医师站在病人头顶的前方,医师的左手握住病人右手的
肘上方,向上向内拉,使病人的上半身产生向上向内的旋转。
2、医师右手的拇指深压脊椎的棘突(向两侧的肌肉)自高T 椎向低T
椎(如T3 向T9)方躺推压。
注:为使病人舒适,病人的头侧转向右方,并在舒缓的部位涂上凡士林,
以免因磨擦伤到皮肤。
六、胸椎矫正手法:
(一)重点提示:
1、做背部胸椎的矫正手法时,要配合病人的呼吸,在病人吐气完毕时
实施。
2、切记用力适量、不可过猛,尽量避免伤及肋骨。
3、要在关节‘完全伸展’开(Full Stretch )的情况下,才能用矫正的
手法。
4、随时准备一个结实的垫子,当实施仰卧或伏卧矫正时使用。
5、当实施‘前后直压’式(俗称‘铁板烧’)矫正的手法时,对瘦弱
的病人,其胸前应抱一个枕头,以免压痛。
6、使用矫正的手法的目的是在消除关节的僵硬(ftiffness)和肌肉的紧
张(tension)。
7、医师紧紧将病人抱住,视为一体,减少彼此碰撞。
(二)胸椎T1、T2、T3 的立式矫正手法:(如图7-10)
1、患者立在床边,医师立于其背后。</P< p>
2、用毛巾卷一圆筒,置于痛椎(T2)的下一椎体(T3)上。
3、患者双手手指交叉,置于头后,医师双手自患者腋下,穿过抓紧患
者的手腕。
4、在患者吐气完毕时:(1)医师用胸部向前顶毛巾筒,同时(2)双
手向上向后推患者双腕,(3)双脚脚跟离开地面,用脚掌踏在地上。
上述(1)、(2)、(3)的三个动作是同时发力的,即可听到“卡”
的一声完成矫正。
(三)胸椎T2-T3 伏卧式矫正手法:(如图7-11)
以T2 和T3 的关节僵硬,而且左侧有紧张的肌肉为例。
1、病人伏卧。
2、医师立于病人头顶外。
3、使病人头后仰(即上抬),并使病人的头以下巴立于床上为支点。
4、医师右手的豆状骨紧紧的压在病人T3 的右侧横突上。
5、医师左手将病人的头向人的左侧推,推到极限时试试看有无硬端?
6、叫病人缓慢深呼吸,当吐完气时,再接下去做。
7、在极限上右手豆状骨固定在病人右侧横突上;左手向病人的左侧突
然轻快发力,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

注意:a.C1 和C2 的矫正,不必采用“锁住”(Locking)的矫正法,
所以病人的颈椎要保持中直(Neutral )的姿势,不可前弯(Flexion),不可后
仰(Extension)也不可侧弯(Side bending),是一个纯粹的旋转(Pure rotation )
矫正手法。
b.倘若病人向右旋转疼痛,即可向左矫正。
c.双手可以稍微用一些牵引(向医师方向拉)。
2009-03-25 22:33 11楼
感谢李版全力支持!
⬅ 眼肌麻痹与面肌麻痹 老茶馆 加速发展,从成立中医局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