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011-02-26 10:22 楼主
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之语,此语一出,道出了中医治病养生之真谛,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便成了中医界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至理名言。但人们对此语之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无论怎样见仁见智,其主要思路皆是从饮食起居方面着手,从而达到人体与自然相应的结果。
下面,我将以临床的角度谈谈我对此语的认识和体悟,以供同道参考。
首先,是春夏养阳,即春夏如何保养阳气,让阳气蓬勃充长。如果仅仅从饮食起居方面来理解,可谓浅乎哉视此语也!我以为,无论从生理方面还是从病理方面,只要是影响了阳气的自然充长的因素,都应该加以注意和解决,这样的话,春夏养阳就不仅仅是饮食起居那么简单了。关于饮食起居方面应注意的,人们已经谈得很详细了,这里,我仅从病理方面具体谈谈。
1、阴虚体质的人应该养阴以和阳,以达到使过亢的阳气有所制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疾患。此类人群或患者应服用下列对症的养阴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
2、痰火淤血型患者,应及时清火祛痰活血通络,以疏通阳气,避免阳气郁结,郁极而发,造成痰火生风,瘀阻更甚,后果不堪设想。具体治疗,应找专业医生合理用药。
3、中气不足体质的病人,应服用补中益气汤以升脾健运,保证人体所需水谷精微的供给,使化生阳气的资源充足,从而使阳气自然健旺充长。
4、各种外感病也是造成阳气发生病理变化的重要原因,或伤阴而阳亢,或阳结而至生它变。因此彻底治疗各种外感病,不留后遗症,也是春夏养阳的重要组成部分。
5、体质虚寒的人,应服用温补脾肾的药物,从而来达到改善自身阳气虚弱的境况,同时借助天地阳生阳长的有利条件,使自身的阳气得以保养、健旺。
6、肝旺脾虚、湿热下注体质的人,此时,更宜疏肝健脾清利湿热,以免阳气的郁结,造成夏季结肠炎发作的有利条件。此类人一般都患有结肠炎病,应提起注意。
7、肝郁气滞血瘀的患者,此时若及时治疗,更有助于阳气的宣通,气血的流动,从而使病疾加速痊愈,否则阳气郁结,阴血亦流通不好,如何做到春夏养阳,以使阳生阴长。
纵观上述可知,造成春夏阳气不能生、长的病理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阳气过亢;二、是阳气不足;三、是阳气郁结,不能正常运行。所以,只要是有造成这三个病理因素的原因,我们就应给予驱除,以保证阳气的正常生和长。
其次,是秋冬养阴。秋冬养阴的目的是为了阳气的潜藏,也即无扰乎阳,以使来春阳气生发得力。如果说春夏养阴是为了制约亢阳,那么,秋冬养阴则是为了使阳气沉潜得更好。影响阴气的病理因素有两个:一、阴气不足。二、是阴气太盛。不足者补之,太盛者泻之。另外,一切扰阳的因素都要祛之在列,无扰乎阳既是养阴。总之是要以人的自身体质状况为前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理。
对于此语的理解,当以养生治病全面理解为合适,否则,偏于一端,皆不能全面反映此经文的内涵。写下此文,不揣鄙陋,心甚惴惴之以求高明指教。
2010-6-28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2-26 21:15 2楼
阴气盛不是能更好的潜藏阳气吗,为什么还要泻阴呢?
2011-02-27 20:08 3楼
回复 2# 诚信中药


阴盛则寒,肾水过寒亦不能潜藏阳气,故当泻寒以扶阳。上面原文表达是否有些不清,见谅。
2011-02-28 19:41 4楼
影响阴气的病理因素有两个:一、阴气不足。二、是阴气太盛。
本文来自: 百草居(http://www.baicao99.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baicao99.com/viewthread.php?from=notice&tid=88896
这两个“阴气”看似一样,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生理方面的既人体的真阴,后者指病理方面的既阴寒邪气。因为人体的真阴只有不足没有太盛。
2011-02-28 20:34 5楼
回复 4# 诚信中药
版主所论极是,我表达不清。
2014-11-29 09:43 6楼
谢谢分享!
⬅ 抖擞精神搓涌泉 老茶馆 中医指导:肾气足,百病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