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头痛头晕的钥匙——反应点

2011-02-21 18:47 楼主
头痛、头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错综复杂,症状各异,外邪入侵与五脏六腑之病及精神因素等均可致头痛头晕。辩证不易,治疗更棘手,因治标不治本,而致反复发作,治不胜治。如高血压、颈椎病、肝肾亏虚等,治疗实非数日之功。有些患者常年以服药控制症状,痛苦不堪。笔者临床发现。凡头痛、头晕者在头部均有反应点,找到反应点犹如找到开锁的钥匙,只要治疗反应点即可缓解症状,如对症标本兼治,更是事半功倍,疗效显著、持久。

l、临床资料
4年共治疗以头痛、头晕为主诉的患者126例,其中年龄最小12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0a。中医辨证.外感头痛型16例,肝阳上亢型15例。气血亏虚型22例,痰浊壅盛型23例,瘀血内阻型1O例,混合型40例。

2、治疗方法
先找到反应点。以按、揉、拨、拿等手法多方位及多角度治疗,手法、时间、力度视反应点的大小,形状及病人的耐受而定。一般力度宜轻。手法结束后用活血通经酒(组方:三七2Og,当归25g,生地5Og,生川草乌各15g。白芷2Og。川芎2Og,独一味20g,朱砂根20g,金雀根3Og,白酒2500mL浸泡1个月,过滤备用)涂于反应点。1天2次-3次。再视辨证结果予穴位治疗或服药调理,治疗1周为1疗程,2周后评定疗效。

3、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很少发作:有效:症状有所减轻,但仍反复发作;无效: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

3.2治疗结果126例中显效69例,有效57例,总有效率100%。

4、典型病例
王×,女,62岁,退休工人。近2个月来头痛反复发作,痛区主要在枕部,呈胀痛,走路时感头晕。严重时步履不稳,耳内如蝉鸣,伴失眠。时有口苦。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检查:舌红,边有齿痕。苔黄腻滑,脉濡数诊断为肝阳上亢,脾肾亏虚,痰挟火上炎。致头痛目眩。先于后脑、耳后找到5个反应点,压之即疼痛加重;百会穴周围略凹,压之有沙粒感,稍感疼痛。即用手法治疗反应点十余分钟,再用药酒涂抹,取穴太冲、太溪、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指针治疗,背部膀胱经留罐,1周1次;嘱睡前热水泡脚30min;口服六味地黄丸、降压片。治疗3d后头痛、头晕已见缓解,半月后诸症悉减。头痛、头晕很少发作。

5、体会
“病在内。必形诸于外”,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疾病在体内形成、发展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必然在某些部位有所反映,只是人们往往不在意或忽略判断这些细节。头痛、头晕产生后必会在病灶最近处——头皮下反映出来,这就是反应点,病程短者反应点只是压上去感觉疼痛加重或减轻(多数是加重),病程久者反应点压上去会有特殊手感,如下凹、沙粒样、水泡样、硬块等。临床发现。头痛的反应点因人而异,一般痛区即是反应点;而头晕的反应点多在头顶及两侧,由于很多眩晕是由血压不正常引起的,故头顶的反应点多在百会穴附近,正好与百会穴可调节血压的功能不谋而合。病因单一的患者,可让其带药酒回家自行按摩治疗,简便而有效。至于为什么治疗反应点对头痛、头晕见效快,笔者认为,反应点不会无缘无故形成,而是原发病灶在体表的反应,那它必然和病灶点存在相应关系,通过特定的通道(经脉、络脉、经筋、皮部、奇经八脉等)与病灶点相联系,既然病灶点可影响反应点,治疗反应点也可逆向影响病灶点,通过按摩、药液治疗反应点,可对病灶点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反应点疗法类似于经筋疗法。即不拘泥于固定的穴位。而是以病灶(反应点)为腧,综合治疗,整体调节。反应点压之多有痛感。所谓“不通则痛”,经治疗使反应点血液循环畅通,组织痉挛缓解,经络通畅,病即消除。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3-16 00:28 2楼
谢谢楼主分享
⬅ 桑菊饮《秦之瑛方剂探悉》 老茶馆 河南新农合医疗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至1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