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集叶读后感

2011-02-17 13:35 楼主
此书对发展民间中医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尽管很多药方都来源于名家之手,但我总觉得有种中医西化的味道,就好象阿司匹林治头痛发烧一样,忽视了脉学在望闻问切中的决定作用,不懂脉学怎么能谈的上辨证论治呢?又怎么能分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呢?中医的脉学基本上可以相当于西医的仪器,如某脉学书的作者对病情的诊断,可以精确到皮肤黄豆大的疮疤,可想而知,脉学是何等的重要。

如病例: 女 40岁 身高1.65左右,体质尚可,肤色略黄,性情较暴躁,易激动,凭脉后告诉病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胸椎骨质增生,颈椎两侧骨质增生,左轻右重,左前右后,两手臂麻木,胃痛,痔疮,妇科病较重,有痛经现象,后病者补充,全对,只是肛门下垂未摸准。

试想这个病,凭意想能说得如此清楚吗?凭望闻问能说得如此精确吗?又怎么能在三付药大见成效,九付药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呢?尽管骨质增生未全消除,但多年顽疾短时间内获得如此效果,都归源于中医的精华脉学。

不懂脉学谈中医就等于中医就等于中医西化!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2-17 14:49 2楼
楼主何必呢,一没读过杏林一书,二你的帖子不过是为了某脉学书进行宣传而写的罢了。
关于对某脉学书的宣传我已经编辑掉了
2011-02-17 18:40 3楼
实际我的经历与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临床对脉学的研究,在见到《中医脉神》这部书后,觉得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过段时间,我很想去拜望这部书的作者,不管真与否,我始终坚信,在脉学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1-02-17 18:50 4楼
我不是杏林一书的作者。如果没有买了杏林一书并认真阅读,请不要为了炒作而炒作。如果读过,欢迎探讨。
你提的那些脉学书,这个很早就探讨过。这类是有点西化的书,无论是你提的这本,还是金氏脉学等这些脉学不是传统的中医脉学。从脉号出什么病,没你说的对辨证论治,对寒热虚实认证起那么大的指导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起任何作用。从脉号病跟西医通过仪器检查号病有什么本质区别吗?我们能做得比西医更精确?
至于拜访与否这个就是你的个人行为了
2011-02-17 23:45 5楼
不要神化脉学,虽然很重要,但中医是毕竟四诊合参,不同的大夫各有所长,诊法上各有侧重,有人长于望诊,有人长于脉诊,有人喜欢看苔,有人喜欢看色,这个没必要争议太多,毕竟诊脉也是一个辅助检查的手段,如果用其他方法看个八九不离十了,又何必纠结于脉呢?望闻问切这四个字,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看病步骤,没有孰轻孰重之分“不懂脉学谈中医就等于中医就等于中医西化”这话太绝对了吧。
2011-02-18 11:45 6楼
回复 1# qiuwei809621


你讲的“中医脉诊”在中医中是没有的,大概是这个作者创造的“西医脉诊”,可以大大地丰富西医诊断学了。你对《杏林集叶》(以下简称《杏集》)有不同看法可以探讨,但你不能自相矛盾。一方面认为《杏集》缺少中医脉诊而另一方面却鼓吹“西医脉诊”,这“西医脉诊”能辨证论治吗?正是笑话奇谈。不过倘若这“西医脉诊”的书作者象《杏集》作者那样可信度高的话,那是世界奇迹,应该。
2011-02-25 13:36 7楼
望闻问切缺一不可,盲目侧重脉诊是不符合实际的,杏林集叶一书我读过,目前正在体会中,需要反馈的是“全蝎红花汤”治疗神经痛的效果是肯定的,另用大剂量白芍可有协同作用,我本人在带状疱疹(头面部)和颈椎病的治疗中体会到郭医师著言不虚,这才是此书的生命力。中医的理论研究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搞点实在的才是我们中医的出路,而不是老想“震惊世界”。
(给个积分要下载资料,谢谢啊!)
2011-02-25 15:31 8楼
脉学是重要,但没有个十几年的临床经验,想要精通那是天方夜谈啊!
2012-04-03 08:24 9楼
上述这个真能那么神?那么只要随便行医就能富可敌国了!见笑。
⬅ 阳虚法钦安——兼论中医各家学说之“偏” 老茶馆 四圣心源,好书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