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浅谈《脾胃论》之“阴火”

2011-02-07 10:30 楼主
原创:浅谈《脾胃论》之“阴火”
李东垣之《脾胃论》的最大贡献便是提出“补土伏火”的这个中医治疗理念,虽然这只是人身病理的一个部分、一个片段,但这并不影响这个理论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影响。
《脾胃论》中提到的“阴火”的概念世人多有疑问,这也衍生出了许多不同解释,本篇文章不对诸医家的“阴火”说法作对与错的评论,只是阐述愚对于此问题的个人观点,或可以解开世人对此问题的疑惑,但这只是愚之个人情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能帮助多少,此因人而异也。
土气之自然升降道理
欲说明《脾胃论》之“阴火”的病理变化,先要明白此段病理对应人身的生理片段。人身生理者,此人身病理之基础也。
人生于天地之间,当顺应天地之四季变化,才可健康无忧也。而欲寻人身之生理,必知晓自然之道理,人身之生理乃是自然生理之遗传体,此大自然之道理乃是愚之人身生理的理论源头和基础,这也应该是我们中医的人身生理的理论基础。
自然四季盛暑之时,土上暑热最是燔灼,此为自然四季中最热之时,但此时地面却是多泛起一层潮湿之气,此潮湿之气乃是源于自然土中之液,这个土液的作用又是什么呢?这和暑日中的夜幕降临之时,又由一种凉降之气將白日之燔灼的热气降至地面的这个过程,是有密切联系的,这个土液的作用便是和暮夜的这个凉气合作,润降白日土上的燔灼的暑热,这是自然四季变化中的一段,这是我们能亲身体验的自然道理(此段道理可参照“彭子益”老师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的自然道理一段)。而又言人身乃自然之遗传体,故人身当是有一片段和此自然之片段相对应,这个片段在人体中即为人身脾胃之升降,因为人身秉土气而生者,此脾脏与胃腑便是。自然之中地面至潮气乃对应人身之脾土上升而生之津液,而自然之暮夜凉降之气,当是对应人身之胃土,胃土者,秉自然土气而生,而兼有燥金之气便是,燥金者,凉降也。自然盛暑之时,升降暑热乃是靠近地面之际,此更能证明此当是土气之升降也。

自然之暑热,此对应人体者,乃是相火之气。而人身相火者有三,胆经相火、三焦相火及心包相火,而此阶段对于人身者是什么相火呢?自然之暑热,源于立春后温火之上升,此自然木之所生,温火者君火也,暑火者相火也,此一为土上一为土下,此之别也。而人身之肝木所生乃是心火,而心火燃烧后此乃是心包相火也,此人身与自然道理对应后,此可以断定:人身脾胃之升降,乃是滋润凉降心包相火也。
人身脾胃升降之理
对应自然之理,人身脾土上升,泛起土液,此滋润心包相火,但此不能成降,降者人身金气之用。人身秉土气而生者,脾脏与胃腑,此居于人身中气最近之位,为能降此心包相火,故人身乃创造胃土一腑,而此兼有燥金之气也。此不是凑巧,此乃是人身顺应自然之理的重要体现。脾土上升,上泛津液,胃土滋润,燥金凉降,心包相火降于胃家。
“补土伏火”之病理
脾胃一虚,此土液不生,土金不得升降,此导致心包不能顺降,而成“阴火”之动。“阴火”之动,乃成“气高而喘,身热而烦,为头痛、为渴,而脉洪大,不任风寒,而生寒热”之病症。
“气高而喘”:脾胃之虚,不得升降,此心包不降而上逆,心包者,此厥阴风木之气,病者则风动而上冲,“气高而喘”者,此肺逆不降之病,厥阴风木病而上冲,此肺金受其冲击,故逆而不降故而成喘也。
“头痛”:人身者心为神明,而脑为神明之腑,心包代心而病,故心包不降病上冲者,此脑腑受其冲击故头痛。
“渴”:心包者,风火相燔,此最是伤土金之液,此胃家土燥而成渴也。
“脉洪大”:脉大者,此阳明胃土之脉,此脾不生液,胃不得降,心包上逆燔灼,此病在阳明燥金,故脉大;脉洪者,此动而上逆之像,而对于人身者,只有厥阴风木最是动而不安,脉洪者,心包不得胃金之降,而动而上逆而成动。
“身热而烦”、“不任风寒”:发热之病,此人身荣气上逆。心包不降,此心火不得心包顺降而凉,荣气者,心火之外围,心热不泄,此荣气上逆而发热,烦者,心热不泄而动也;心包者,风木之气,心包不降则病风,此人身最是易受大气风之引动,故不任风寒。
李东亘“阴火”之解释
通过上述之人身生理、病理之解释,现对《脾胃论》关于“阴火”作以说明。前贤李东垣言“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 ,下焦胞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
欲理解这段文字的意思,当晓得脾胃气衰,元气不足,何以致心火独盛?还要清楚脾胃气虚,阴火独旺,又何以致下损及肾?人身心火之燃烧乃成心包相火,此是能量之转化,而心包相火在人身脾升胃降而顺降于胃家,此能将人身心火燃烧之热而随其心包顺降而凉泄,故脾胃气虚,不能升降,此心包相火上逆,而心火却不能由此而凉泄,故心火为盛。其实人身君火燃烧后而生人身成相火,而相火经五行土金润降,再经真水之潜藏而又成君火之源,此君相二火互为根基,相互培养。而此病源于脾胃之虚,不得升降,此人身相火停于身上而不得降,久之人身之下肾中真元之气必然为少,此便是“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之病理过程。
通过以上之解释,《脾胃论》所提及之“阴火”,乃是人身之心包相火为病。此不当是前贤李东垣所言—脾胃一虚,湿气下流“迫使”肾中阴火上干土位的病理描述,此本就人身“土位”之病,不存在“上干”之说法。以上提及的这个人身生理的理论,不是专为《脾胃论》而设,此《内经》所言:脉虚身热为伤暑及内伤方剂“泻黄散”、王氏清暑益气汤及今贤张锡纯大部分补土镇冲等方剂皆由此理论为基础,故可言只要此人身生理得通,其实很多方剂只是一个方剂而已,此医理通而万法通便是。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2-07 10:45 2楼
论得相当好,能写此文,先生临床必是“首重脾胃”。往往效果很好,谢谢!
2011-02-07 12:06 3楼
回复 2# Huangh


谢谢关注,我不重视五行任何一行,我只是重视人身生理,临床当忌讳五行之偏颇,哪一行有问题,就重视哪一行,这是医理使然。再次感谢关注,我说话就是生硬,很没人缘,希望担待!
2011-02-08 07:56 4楼
不必太在意人们如何看你,但必在意医术的提高。
2012-01-19 22:55 5楼
此人身相火停于身上而不得降,久之人身之下肾中真元之气必然为少,此便是“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之病理过程。

土金降润,土木升发,君火相火互为转化,后天之病,是否都属于转化结果不再守恒呢?
2012-01-20 07:27 6楼
这个话题,颇有学问。

然该文的见解,尚与此理法未沾边。



探寻“阴火”,须得门径。

不得要领终难掌握其真谛。
2012-01-20 07:46 7楼
星河大医 说:
这个话题,颇有学问。

然该文的见解,尚与此理法未沾边。

哪里不沾边?

能有理有据就是真大医

如无凭无据就是装大医
2012-12-19 09:27 8楼
呵呵,谢谢楼主了~~~~~~~~~~~












上海日租房
2012-12-19 12:37 9楼
我觉得阴中也有阴阳,阴虚自然阳亢。如心,肺,脾,肝,肾五脏为阴,阴中之阴虚,则阴中之阳亢而为阴火。
⬅ 中医最厉害的是什么?运用内经告诉别人生死~ 老茶馆 读书与临证---------治痿独取阳明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