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辨证施治七结合

2011-01-28 11:09 楼主
山西曲沃县〓郭崔山?

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拥有高科技医疗设备,诊断清病并不困难。难就难在有部分病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用中医治疗疑难病有难度,但更有优势。因为中医药有几千年历史,有完善的理法方药,基础好、范围广、方法灵活,只要有症就有方有药。临床中医怎样才能提高疗效,根据我30多年的临床体会,中医诊病灵魂是辨证施治,治疗目的是以平为期。因此除了判明病症的性质、部位、邪正态势及其演变规律,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从选方、选药上还要作到七个相结合。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二辨证与选方相结合。三辨证与选药相结合。四辨证与炮制相结合。五辨证与中药用量相结合。六辨证与微观相结。七辨与区域时令相结合。

只有把这七个方面的关系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提高临床疗效,才能真正的发挥中医优势。?

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诊断,首先从阴阳五行、四诊八纲等方面总结疾病的临床症候变化,然后确定辨证思路。古人说:不懂虚实寒热,张口动手便错。这说明辨证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把病诊断清楚。与我临村有父子二人都是纯中医。儿子突然感到胸闷气短,他们抓了一付藿香正气散,喝了后好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在劳动中又感到胸闷气短,气喘不过来。父子二人还未把方子开好,就停止丁呼吸。这件事对我振动很大,中医不能固步自封,要发展壮大,就要吸取对自身发展有用的东西。所以中医在临症时首先要辨病,用科学的检查手段,先把病搞清楚。例如胃镜可把胃内的病看的清清楚楚,什么胃溃疡、痿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等,CT可知道肺、肝、脑子里面没有瘤,这对病症的个体差异更加;具体化,治疗的时候再用中医辨症施治,这就等于用中西两法双重诊断,优势互补,病辨结合,疗效才能提高。?

二、辨证与选方相结合?

病症确定之后,定主症、选方子就很关键了。古人说:打虎先打头,擒贼先擒王。孙思邀曾经说过:“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及知天下无方可用。”这说明用对一个汤头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认为熟读和背会一部分主要方剂,是在为病人一方提供信息。背不会记不住就等于腹中空空无物:真正用时就拿下出来。所以要记的多才行,开方时才能有挑有拣,才能辨证选方。一个感冒也要背几十个方子,不然就没有法去准确先方。所以要记的多才行,这样才能保证开方时选用。第一是按主症选如:外感风寒选麻黄汤,外感风热选麻杏石甘汤等。还有个体差异如普通外感、流行外感、阴虚外感、阳虚外感、气滞外感、痰饮外感、疹痘发热、表里俱实等。第三是分期型或按阶段选如,冠心病按阴血不足型、阳气虚弱型、阴虚阳亢型等,糖尿病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方之;不渴者”甘草汤方之。”的按阶段按病症选方,也就是属什么证选什么方。有人说:方子一大篓,效方有几个?我认为凡流传下来的古方都有效,看你从那个角度和思路走挖掘它筛选它,变成你自己的东西,恰当的时候用到临床上发挥它的作用。?

三、辨证与选药相结合?

选方是从整体出发,什么样体质选什么方。选药则是从局部出发,也是根据实际病情加减药品的方法。一是药品质量有生地的差异,有的中医为了疗效常在药品前加上产地如:吉林参、西洋参、潞党参、怀牛夕,川牛夕等。地道药材。二是药品生长时间的差异,如人,参生长十年的优于生长五年的,白芍药、牡丹及生长五年的优于生长二至三年的。三是野生和家种的差异,如家种人参和野生人参,家种柴胡和野生柴胡野生的质量好些。四是代用品的差异,如水牛角代犀角、狗骨代虎骨、猪皮胶代阿胶等,代用品质量差些。五是一名多种植物如:地丁有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正品)、另有犁头草、豆科植物米口袋、龙胆科植物华西龙胆、长萼董菜,白花菜、罂粟科地丁紫堇等都作地丁用,但它们之间的质量有很大差异。六是用药经验和根据现代试验成果加减如,神经性胃痛用百合、乌药;胃寒痛用良姜、香附;结合试验成果如蛋白尿长期不消重用知母、黄疸不退.重用秦艽、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重用葛根、心率不齐用黄连、尿路结石用金钱草等。总之古人说:用药如用兵。所以临床用药要准,针对性要强,才能提高疗效。?

四、辨证与炮制相举合?

遵守炮制加工,大部分是有道理的,没有试验证明的加工方法是错误的,还是要按古法炮制。因为通过,合理炮制第一可以提高药效成份长期稳定、元胡醋制后,可增加有效成份煎出等。二可以扩大治疗范围如,生黄芪可托疮生肌、炙黄芪可强心利尿;生防风可发汗解表,炒防风可固脾止泻;生冬花可升高血压、炙冬花增强了止咳作用,减少了升压作用等。三改药性如;黄连苦寒,炒后减少了寒性;法半夏化痰,清半夏止吐等。四可杀菌杀虫如用清洗、清炒、麸炒、日晒等方法,如山药、苡米、赤小豆、莲子等药,通过麸炒是杀虫,止泻作用生用和炒用无明显差别等。五可以牵制药力如,大黄酒制可减泻下作用,巴豆霜可以使泻下作用保持稳定等。六可减少毒付作用如:制半夏、制附子、制川乌、制草乌、制马钱子等都是通过制后减少了毒性,增加了疗效。所以临床用药,需要炮制的药必须炮制,而且通过试验手段使炮制更加合理,使用更加安全有效。?

五、辨证与用量相结合?

中药用量在中药处方中起很重要作用。古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用量。开方时用多大的量合理?一是身古人学习如:厚朴三物汤中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主育而闭;厚朴大黄汤中用厚朴一尺,大黄六两、枳实四枚、主支饮胸满;小承气汤中用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枳实大者(炙)主下利谵语,有燥尿者。从这三个方子分析,都用了大黄、厚朴、枳实这三味药,由于用量不同,从而改变了治疗作用。二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如;有用黄芪100克治疗重症肌无力、用50克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用30克降血压、用15克治疗低血压、10克用于补气;大黄降血脂用3克、减肥用5克、各种结古用10克、重症肝炎用50克、胆道蛔虫症有用到10至15克治疗梅核气、用30克治胃痛、用30克至50克治食道癌吞咽困难、50至60克治疗性乳腺炎或急性胆结石等。看来中药的用量是很严格的,不是随心所欲,想用多少用多少,或者是认为大了好,或者是少了好都不正确,而是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病程长短、病情缓急等来决定用量。?

六、辨证与微观相结合?

用现代科学手段以组织细胞学、分子学以更深的层次上反映病情形态微观变化,更进一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真正作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而中医临床提出一个新的认识,如何在微观上辨症检查如喉镜、胃镜,肠镜,我根据粘膜发红为热,降红为实热,暗红、紫红为瘀血,淡红为虚,淡白为虚寒,局部有结节或肥厚宜化痰软坚、局部干燥或萎缩宜活血益气养阴等。二是根据检查病理组织提示如:腺癌选用紫参,山慈茹、龙葵、金刚藤等;磷癌选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对亚健康病人如初中期的高血压我研制了三高汤,是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而创立;治疗糖尿病我研制了五防丸,是针对预防心、脑、肾、眼、周围神经病变而创立的,对于这些有病无症的患者已初步取得效果。?

第七辨证也区域时令相结合?

在一年四季中,自然对人的影响很大。如我国西北多风、东北多寒、北方多燥、南方多温湿。另外水灾、早灾、地震等,改变了当地的气候变化。人的身体在不能适应自然环境的气候变化。人的身体在不能适应自然环境的时候,就要发生疾病。内经用春温、夏暑、秋燥、冬寒来描述时令引起的疾病。“冬伤与寒,春必温病;春伤与内,夏生食泄;夏伤与暑,秋必〖FJF〗臟〖FJJ〗症;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这说明在不同的季节里如冬天过度受寒,在春天气候转暖后,身体的抵抗力低下,免疫力低下就会发生疾病。另一些传染病也是在当时的温度、温度,风力等适应细菌病毒生存的环境下,就会发生流行病。所以在开方的时候要把你是哪个村的(居住环境)在什么季节,从事什么业务等,都要考虑进去。例如我治疗滏河两岸的腰腿疼病人,首先考虑他们饮水含氟量太高,大部分人有不同程度的氟骨症,他们有腰腿痛是不是与氟骨症有联系,在开方时都得考虑进去。平时我喜欢在春天用四物汤,打春以后四物汤百病皆治,说的有点夸张,但共认四物汤有补血养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这也符合春天人的生理特点。夏天在方中喜用藿香,苏梗、半夏、川朴等。秋天多天丁番、白叩、槟榔、白芍等。冬天喜用太子参、牛子、射干、山豆根等。?

总之从诊断到处方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这就要求中医要有深厚的扎实的中医药功底。古人要求学中医的:勤求古训,搏采众方;善学穷究,搏采众长。毛主席说;“正确的决心不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和心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联贯起来的思索。”中医在开方的时候要作到“联贯起来的思索”是件很难很难的事,但是为了患者,都要努力工作,不断的提高中医疗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28 12:17 2楼
就是辨证和理法方药的结合,现在的疑问是,先行者的理法方药从何学来。有的学内经伤寒,那里面好象没有说什么,胀表示什么,恶寒表示什么这些东西。这些四诊所用的东西那里去学好呢
2011-01-28 12:38 3楼
有些东西是有实践中得来的,接触临床多了就能和理论相融了,什么心得了体会了经验了都是这样的。现在的中医治病怕是没有医生先去调息自己使自身的阴阳五行经络等处于最佳壮态,这样才能把好脉辨证好病人的病因!我说的只是个人的想法而已
⬅ 肺癌的辨证施治攻略 老茶馆 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