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氏伤寒学》

2008-06-06 22:51 楼主
《聂氏伤寒学》融会古今伤寒学术精华
前不久 ,我看到了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聂氏伤寒学》 ,该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教授撰著 ,全书共 83万字 ,内容十分丰富。难能可贵的是 ,作者对我国临床医学奠基人、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能融会古今相关学术临床精粹 ,从古籍整理、文献研究的角度 ,将仲景原文予以精编、归类、注释、发挥 ,并结合教学、临床予以综合分章论述 ,增加了《伤寒论》研读的深度与广度 ,撰述风格也有所创新 ,本书还将聂教授数十年的学验积累、潜心研究和精辟、独到的见解展现给广大读者。

综览全书 ,作者根据《伤寒论》原书内容分为八章。前六章自“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至“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后二章分别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和“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在主体内容的八章以外 ,前为引子———“《伤寒论》导读十则” ,后为附篇及附录。对于《伤寒论》的临床医学贡献、学术地位与价值 ,以及如何学习《伤寒论》 ,聂氏在此书中表述了个人的观点和研究心得。聂氏还在此书中归纳了近现代有关《伤寒论》文献、临床和实验研究 ,这也是作者多年来一贯潜心力行的研究方法 ,体现了与时俱进、学验并重的治学风格。全书八章以后的附篇 ,撰述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仲景脉法的运用、《伤寒论》针灸疗法的临床意义等篇 ,最后辑录了清陈修园《长沙方歌括》的方歌。其中有关经方“药对”的配伍 ,是历史上研读《伤寒论》的薄弱环节 ,本书作者增写了这部分内容 ,加深了读者对仲景方治中“药对”应用的理解。附录部分则将本书未录的仲景原文予以补录 ,并将古今剂量折算表、主要参考书目及条文索引予以编列。

众所周知 ,《伤寒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聂氏伤寒学》引编《伤寒论》原文是以明赵开美复刻本为蓝本 ,赵氏曾说 :“仲景之书 ,精入无伦 ,非善读者 ,未免滞于语下……”。明朝方有执致意研读《伤寒论》 ,深刻体会到仲景书“旨多微隐 ,而理趣函玄”。聂教授毕生习读、教学、研究《伤寒论》 ,深刻体会到该书“有字之处 ,明示医理 ;无字之隙 ,隐现玄机 ,”聂氏特别重视临床诊疗与实验研究 ,取得了医、教、研多方面的业绩 ,成为现代的伤寒名家 ,值得钦佩。

作者编撰此书具有以下学术特色 :

一、重新编排整理 ,使《伤寒论》眉目更清晰有关《伤寒论》的注本与研究性著作不下五百余种 ,这是我国各类传统典籍中绝无仅有的。《伤寒论》突出临床诊疗 ,其传世之经方 ,被誉之“为众方之祖” ,由于原著寓意渊奥 ,精深难读 ,历代诸多医家下苦功矢志于阐论、释义以利于诊疗保健者 ,代不乏人。当前研习《伤寒论》 ,须在前人基础上予以开拓、创新。聂教授力求继承与弘扬并重 ,学术与经验融合 ,其辨经辨证分章 ,针对所述病证重予设计并分节阐论 ,使伤寒论》眉目更清晰 ,使读者能感悟仲景原文之意蕴、旨趣。今以聂氏重编“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为例 ,前为概论 ,介绍“太阳”的生理、病理、证候类型、治则及其传变。其后的分节内容 ,包括太阳病辨证纲要、太阳病证、太阳病变证、太阳病类似证、合病并病及太阳病欲解时共六节 ,其后为太阳篇总结 (包括本篇所述的汗法、消法和吐法的应用 )。而分节内容亦较精致 ,今以第二节“太阳病证”为例 ,又分之为太阳经证 (中风表虚证、伤寒表实证、表郁轻证 )、太阳腑证 (包括蓄水证、蓄血证 ),并在桂枝汤证、麻黄汤证中明示其禁例和兼证证治 ,使之眉目清晰 ,便于检索。细阅章节内容 ,就会体会聂教授整理、诠释和研究《伤寒论》的精妙。

二、融会古今多种研究成果 ,探索新的伤寒学术体系

《聂氏伤寒学》所分章节 ,在伤寒的辨证与论治方面致意尤深。聂氏辨证内容参酌古今《伤寒论》注本或研究性著作 ,并能适当结合当前中西医实际诊疗予以阐析发挥。聂氏在分述《伤寒论》汤证时 ,又能将所列仲景方的基本结构与药效机理予以阐明。

聂氏在撰论伤寒方证时 ,能结合古今临床和个人诊疗实践 ,大大地扩充了《伤寒论》方的主治范畴。如针对阳明病篇的白虎汤证 ,作者在精细分析原论主治的基础上 ,引伸到数十年来用此方 (或以此方加减 )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大叶性肺炎、脑型钩端螺旋体病、高热、风湿热、流行性出血热、五官科疾病等 ,并介绍现代有关该方的药理实验研究情况 ,使读者对《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实质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作者通过融会现代科学、现代医学和古今相关病证的文献载述加以综合辨析与阐论 ,逐步形成了新的伤寒学术体系。此外 ,作者还对《伤寒论》全书进行类证、类脉、类方的深入研究 ,以及六经辨证体系和理法方药的综合阐论 ,也是过去类似的伤寒编著所难以相比的。

三、将《伤寒论》的治法、方药研究更紧密地与临床结合

作为临床医学奠基之作 ,《伤寒论》方又是经方的代表 ,受到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而书中所展示的治法 ,也不限于伤寒 ,而书中所选“治伤寒方”则包括仲景方、刘完素经验方及其他诸家名方 ,聂教授研究《伤寒论》治法、方药 ,吸取了前贤的学术精萃以阐论六经辨证、治法 ,并将之融化于伤寒以外多种临床学科的诊疗实验中。

聂氏在六经病辨证治法的总结方面 ,详述《伤寒论》中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的临床应用 ,使读者明确诸法的辨证、用法及其适应证。并将应用诸法的注意事项加以说明 ,这对临床医生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至于《伤寒论》方的归类应用 ,聂氏列述诸方的古代应用、现代临床应用和个人临床应用 ,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并尽可能将《伤寒论》方的化裁灵变、精思妙用予以条分缕析 ,并附述大量个人经治医案加以印证、阐发 ,大大丰富了《伤寒论》的辨证、治法和方药的临床应用。

笔者认为 ,《聂氏伤寒学》的编撰、刊行 ,体现了新世纪对仲景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也反映了这是一部“伤寒学”学科建设性的重要著作。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06-07 01:05 2楼
我撰写《聂氏伤寒学》的构思

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

《聂氏伤寒学》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多年来的愿望,立论撰写此作,宗旨在于阐论伤寒精义,揭示六经辨证内涵,运用理、法、方、药规律,以仲景辨证论治思维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现代疾病谱为基础,深入研究古为今用,治疗当今疑难杂病为宗旨,形成新的伤寒学术体系,进一步提高临床论治水平,扩展《伤寒论》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本书是笔者40多年来,学识伤寒、研究伤寒、教授伤寒、诊用伤寒、撰写伤的实践体会和心血结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验证,苦心耕耘。潜心研究,不断总结,集数十年的医、教、研经验的写实。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历代名著、现代研究成果,博采众家之长,结合个人研究及凭脉辨证之经验,忠于《伤寒论》原著,力求阐述精当,有所发挥,有所创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研究伤寒学实质为核心,以临床应用为重点,解除人民疾苦为宗旨,造就学术之秀为意愿,弘扬仲景学为目的。兹将本书撰写构思和内容重点简介如下:

一、全书内容概况:
本书分为引子、全论、附篇三部分。
引子:导读十则,置于本书之首,是全书的概论,以笔者对《伤寒论》学术体系,学术观点,学术价值的认识为核心,论明对伤寒学习的重点内容,以利于全书的阐发。
全论:论述六经病脉证并治的全部内容,是本书的主体。为了忠于《伤寒论》原著,本书以赵开美复刻本《伤寒论》为蓝本,其条文字句与序号均依赵本不变。自“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并治”共八章。每章以概论冠首,总结奠后,原文诠释居中。本书按“以证分类”的归纳方式编写,既调整原文位置,又保持条文原貌,依次阐述,如此安排,使归类与原貌相伍,古今结合,层次分明,使全论内容更趋于规范化、系统化、实用化,每条原文的论述分“词解”“提要”“阐论”的顺序进行,其中以“阐论”原文内容为重点,着重阐发论述六经病的发病机理,辨证特点,方药运用,临床经验,以及个人独到见解与创新之义。
附篇:本书之末设附篇,有四篇综述性专题论述,既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仲景脉法的运用,《伤寒论》针灸疗法的临床意义,《长沙方歌括》方歌辑录,以利于对伤寒学术的认识与实用。

二、本书的学术特点:

1.高新评价,伤寒学术:笔者从全面思考阐述了《伤寒论》对中医学的贡献及学术地位和价值。《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临床医学的先河,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六经辨证既适合于外感热病,也适用于内、外、妇、儿及男科等多种杂病。同时为急症学、传染病学、预防医学、免疫学、护理学等奠定良好的基础及深远的影响。故笔者明确提出《伤寒论》是一部广论疑难杂病的专著,它并非单论外感疾病,亦不仅是伤寒与杂病共论之著,论中涵盖了多种疑难病证,这一认识肯定并提高了《伤寒论》的学术地位和实用价值。这部圣典经过历代医家研究成果的充实与发展,富有了新的内涵,时至今日,已形成了以《伤寒论》为核心,六经辨证体系,理、法、方、药运动脑筋规律为主体的伤寒学术体系,它将更深入广泛地研究现代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辨证规律,提高临床论治水平,这一学术体系,既称之为“伤寒学”。

2.学研伤寒,明确原则:笔者明确提出学习与研究《伤寒论》必须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必须坚持继承与发扬并重,而且要继承为先,打牢基础;发扬为续,方有创见。二,是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要理论为导,实践为用,深思熟虑,方能探知真谛,对于学习研究《伤寒论》的方法和实践,颇有体会,亦很实用。作者提倡研究之法要注意“上溯其源,下探其流”,为科研课题规矩方园,临床之用要力倡“取仲景意,严尊经旨;用仲景方,证方对应,”为治疗疑难病证,开辟新途径。

3.阐发全论,纵横相贯:笔者对全书的论述内容,重点在阐发原著之精微,突出在纵横,阐发在相贯。全书以六经病为纲,以证归类为目,原文纳入其中,论述依章节为顺序,阐发原文为重点,向纵深展开,针对原文的发病机理,证候表现,方药应用等项,逐次释义,阐发精微于前人未论之处,深入探讨,写出个人见解,揭发新义,论述明确,观点公允;分析原文时着眼点在临床实践,突出辨证观点,说理形象,描述具体,深入浅出,易于掌握,利于实用,从而减少了古籍理论与现实脱节现象,缩小了学与用的距离,促进了“古为今用”的开展。
笔者对全书阐发中注重横向综述,在有的证、节之后,以小结,按病证、汤证、治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和综述,将论述内容由博反约,对比鉴别,便于掌握和应用。同时对一些常见病证进行类证归纳,如喘证的辨证,水气病常见症状的鉴别分析,下利诸病症的辨治,小便不利的辨治,黄疸病证的辨证,厥逆证的类辨等,附在相关病证条文之后,从鉴别诊断分析加强认识,更利于临床辨证论治。除此之外,还进行了有关方证的归纳,八法运用归纳等,附在章节之后,突出了方证类别,治则治法分类运用,起到良好的鉴别作用,纵横论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提高认识,甚切实用。

4.博采众长,名方荟萃:笔者在编写时注重博采众家之长,汇集了历代名医家之验方,在书中设置“经方古今应用”专项一栏,广集古今名医对经方加减运用之验方,附录于113方之下,并采取以“古代应用”“现代临床应用”“笔者临床应用”三项分别编录,以便检索。“古代应用”一项的古代验方,来源于历代众多古籍名著之中,有些名方出自孤本、善本医籍中,其资料实为可贵。“现代临床应用”摘录现代研究成果,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证的临床报导资料,作为参考。笔者临床应有和是介绍个人40余载临床应用经方的经验,辨证特点,方剂化裁方法,反复验证,疗效优良的方剂,此为经验方的第一手资料总结。其经验十分宝贵,皆是临床可以借鉴的佳剂。

5.遵古不泥,贵在创新:伤寒的六经辨证涵盖甚广,学术渊博,理法严明,方药规范,功效卓著,经历代临床实践,长盛不衰,尊为医门之圣书,笔者潜心学习,执著研究,精探其方术,钻研其理法,熟读背育,严尊经旨,融会贯通,创意标新。首先将六经辨证广泛应用于疑难杂证,其理法方药不仅应用于内科,同时还应用于外、妇、儿各科,辨证施治于多种病证。尤其阴着社会发展,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对现代新诊断疾病,笔者又创意于用经方治疗新病,愈治了多种新病和疑难杂证,如用经方改善儿童体质,小柴胡汤治疗高血脂,半夏泻心汤用于治疗肿瘤,五芩散治疗心衰,白虎汤治疗糖尿病等,皆严遵经旨,方证对应,化裁施用,均收到良好的疗效。
笔者对原文疑难之处,常常尊重客观公允的认识,提出深入合理阐发新义的解释,如对“八法”的运用,灵活自如衍化新义,针对不同的病证,施用不同治法,取效颇佳。以“和法”为例。笔者将“和法”展出两大途径:一是以和解为主,取小柴胡汤变通,形成和而兼汗、和而兼下、和而兼温等法临床应用;二则仿29条调胃承气汤治“胃气不和,语者”用“少少温服之”的方法,扩展出“峻药缓攻”之和法,即用峻剂小量,缓缓祛邪,亦为和法之属。此法用于体弱病重,正虚邪实,久病缓治,皆有良效。再如对方剂的化裁,据辨证特点,灵活加减,演变新方,施治杂病。在全书中指法训练重展示了笔者取仲景法,严遵经旨,用仲景方有个人创见之特点。

6.经方化裁,创其优势:笔者应用经方,善于化裁,灵活多变,其化裁形式有:①首推“合方论治”,合方是仲景创举,以三首小汗法之麻桂合剂为著名,突出了合方的优势,作者承仲景合方之旨,遵仲景合方之法,创新合方之意,广开合方应用的途径,治疗了许多杂病。如在临床上以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固有方,经方或时方,相组而成合方,这种用法倍增疗效,是具有新义的论治法则,亦是独特的方剂化裁方法,治疗中将发挥良好功效,尤其对疑难杂病,笔者创新了不少方剂,取得了很好疗效。②类方衍化应用。作者将不同的类方衍化之后,形成系列化方剂,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皆得心应用。③加减方剂网络:以一个常用的方名为基础,总结归纳形成以这个名方为骨干的一组相应方剂的网络,例如:承气汤、小柴胡汤、芩桂术甘汤等。笔者经过古今资料的收集,融入个人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加减方剂网络,揭示方剂的相互关系,发展变化,鉴别应用等特点。

7.运用伤寒,辨识今病:伤寒学六经辨证的规律与方法,既适用于外感,亦适用于内伤杂病,尤其当今人类疾病谱,随着客观环境变化,笔者运用六经辨证规律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辨证认识,解释当今疾病,应用经方论治当今疑难杂病,尤其是有一些久治无效、顽痼难医之疾,应用经方化裁,有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古病新解,古方新治,不断加深了对伤寒学的理解,拓宽研究伤寒学的范围,开创应用伤寒学的途径。如奔豚病,究竟是何病?是医生设法讨论的问题,又如何恰当解释与论治?笔者积40余年临床所见,经过典型奔豚病例的研究,依其病情病症表现,可用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或胃肠神经官能症、间脑癫痫症等,根据临床表现,用奔豚汤确有一定疗效,说明这种论断是符合实践的。

8.重视临床,甚切实用:笔者对全书论释,重视临床,以辨证明阐述、诊断特点、治则治法、方剂变化、药物组成、病案举例、医话经验等,处处突击实用,为了便于检索和应用,特于本书之末附有六项索引,除条文、方剂索引外,还有医案索引、古代应用索引、现代应用病证索引、笔者应用病证索引、医案与病证索引、按古代病证名称与现代病证名称分别记载或古今对照写明,共列出2000多条病证索引,便于查找。

总之,《聂氏伤寒学》以伤寒论为核心,六经辨证为主体,纳入历代医家精化为特点,吸取现代科研成果,融入作者教学实践、科研成果、临床经验,全面论述,内容翔实,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理畅通,论释深入,观点公允,疗效可靠,阐义显明,前所未有,贵在创新,全书形成具有个人独到见解的伤寒学术体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2008-06-07 11:46 3楼
聂是刘渡舟先生的弟子?
2008-06-07 13:44 4楼
聂老师的书,虽然有些观点我不太同意,但是这本书确实是我很喜欢的。
2010-04-21 14:39 5楼
聂老师的书,没有读过,不知道其学术观点如何
2011-01-22 14:37 6楼
看长沙方歌解释的时候就是聂惠民老师写的。很喜欢她的务实的风格。

但那本伤寒简直太贵了!要100啊!那可是一张毛主席啊!
2011-01-23 22:13 7楼
回复 6# vanlixin

我在网上淘了一本,半价!
2011-01-23 22:49 8楼
确实很贵,在新华书店里,我翻看了很久,觉得,算了!
2011-01-23 22:51 9楼
以前读大学的时候看的,觉得很好,结果过了几年网上淘回来了又觉得一般了
放书架上了,一直没认真研读
2011-08-27 23:12 10楼
在学校图书馆借了该书第二版看过。
前几个月又在网上买了该书的三订。
⬅ 论坛献方汇集 老茶馆 瘀热可温通 寒实可苦寒攻下——学经典临床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