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消积破徵,内服外治咸宜

2009-02-27 17:59 楼主
摘自《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阿魏系伞形科植物阿魏的树脂千燥而成,味苦辛;性温.有特异之臭气。早在唐代,阿魏即开始用于临床,如《唐本草》载:“阿魏,味辛平,无毒,主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癥积,下恶气”(《千金翼方}所载与此相同)。宋.明以降.更以之作为心腹冷痛。痞积、腹胀、疟疾、痢疾要药。如《济生方》“阿魏丸”,即以阿魏(醋化开),木香、槟榔、胡椒为丸.生姜皮煎汤送下.冶气积,肉积、皖腹胀满作疼.或引胁肋疼痛,或痛连背膂,不思饮食。另一同名方以阿魏(酒浸化)配宫桂、炮莪术、炒麦芽、炒神曲、青皮、莱菔子、巴豆霜,主治略同。分析二方,皆以阿魏为主药,配合理气、温通、?散结之品,以奏消积破癥之功。而《痧胀玉衡》所载一方,由阿魏、延胡索、苏木、五灵脂、天仙子、莪术、陈皮、枳实、三棱、厚朴、槟榔、姜黄、芍药、降香,沉香、香附、莱菔子、砂仁组成,治食积壅阻痧毒,气滞血凝,疼痛难忍,头面黑色,手足俱肿.胸腹胀满之症,其用阿魏,殆在于“下恶气”。

朱老所用之“阿魏丸”,系近人聂云台氏所拟,方用:阿魏30克,水飞雄黄10克,黄蜡60克。制法:先将黄蜡烊化,加人阿魏及雄黄粉搅匀,然后放人石臼中捣极融,捻为丸,如梧子大,成人每服3~5粒,幼』乙1~2粒(切碎吞),1日2次,食前开水送下。对于腹部胀气、冷痛、伤食、顽固性泄泻经年累月不瘥(包括肠结核)、急慢性痢疾(包括阿米巴痢)、小儿疳积膨胀或脰有肿块,以及肠寄生虫等症,均可应用。疫病流行期间,每晨服1~2粒,有预防感染之作用。如伤面食者用面汤下;伤肉食者用山楂汤下;伤于瓜果者用丁香汤下;痢疾、泄泻用木香、黄连汤下;疟疾用草果(去壳)、乌梅汤下,其效更佳。

[病案举例]
张×,男,54岁。慢性痢疾,经常发作,作则腹痛便下粘液,迭药未已,苔、脉无著变,乃径予阿魏丸,每服3粒,1日2次;3日见效,5日而愈,迄未再发。

整理者曾在朱老指导下,治疗一阿米巴痢患者,用阿魏九1日3次,每次4粒,一周即获痊愈。

朱老指出:“大凡阿魏所治之病,为有形之积滞,虽其味甚劣,但不损胃气。对胃肠积滞所致之恙,其效尤捷。”缪仲淳《本草经疏》认为:“辛则走而不守,温则通而能行”,可町谓一语破的。能知此义,则用阿魏之道,思过半矣。对病久气虚而兼积滞者,使用阿魏丸,应与四君子汤、异功散一类顾护脾胃之方配合应用,消补兼行。类此配伍者,有《张氏医通》“阿魏麝香散”(阿魏、肉桂、麝香、人参、白术、神曲、水红花子)为先例。

阿魏既可内服,又可外治,对痞块症瘕,当内服外治结合,以提高疗效,内服以阿魏为主药,配合白术、白芥子,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红花、丹参等,为丸缓消之。另以阿魏、山甲珠、三棱、莪术、生川草乌、蜣螂、芦荟、血竭、官桂、乳香、没药、木鳖子、雄黄等熬膏(用黄丹收膏),用时加冰片、麝香少许,贴于患处,止痛、消症之力甚著。朱老经验,此膏外贴,治腹部癞块(包括肝脾肿大,良性肿块),确有殊功,一般连续使用2~4周,可以奏效。朱老对肠炎腹痛泄泻,或消化不良,便溏者,均取阿魏一粒如黄豆大,切碎,置脐上,以暖脐膏一张贴之,颇为奏效。

[朱步先整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2-27 21:42 2楼
钓友们也喜欢用来做“鱼饵”
⬅ “祸,福”齐天 老茶馆 蒲辅周:疳积的治疗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