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

2011-01-02 22:19 楼主
Fructus Perillae
视频录象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干燥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m左右,茎方形,紫或绿紫色,上部被有紫或白色毛。叶对生,有长柄;叶片皱,卵形或卵圆形,长4~12cm,宽2.5~10cm,先端突出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两面疏生柔毛,下面有细腺点,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稍偏侧;苞片卵形,花萼钟形,外面下部密生柔毛;花冠二唇形,红色或淡红色;雄蕊4,2强。小坚果倒卵形,灰棕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药材性状] 果实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1.5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微有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柄痕,果皮薄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内有类白色子叶两枚;有油性。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市场。
[功能主治] 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szb-x.jpg sza-x.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03 20:12 2楼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定喘,滑肠。
【临床应用】1. 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
苏子利膈而消痰,质润而不燥,善能降气定喘,故适用于咳嗽痰喘的症候,常与莱菔子、白芥子配伍;也可于前胡、厚朴、陈皮、半夏等同用。可视病情需要,适当选用配伍药物。
2. 用于肠燥便秘。
本质量润多油,故有滑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肠燥便秘,可与火麻仁、瓜蒌仁、杏仁等同用。
【处方用名】苏子、杜苏子、黑苏子(晒干用)
炒黑苏子(炒用,可缓和药性)
炙苏子、炙黑苏子(蜜炙用,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苏子为紫苏的果实,习称为种子。功能降气消痰,以治咳逆痰喘。另有一种白苏子,是白苏的果实。两者主要的区别:苏子色黄黑,粒较细小,气香力厚;白苏子色呈灰白而粒较大,气较淡薄,功同苏子而力较逊。
【方剂举例】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苏子、半夏、甘草、肉桂、前胡、陈皮、当归、生姜(一方无肉桂,有沈香)。
治痰饮壅盛、肺气上逆作呕。
2011-01-04 23:22 3楼
苏子味辛,性温。主要有下气平喘、消痰止嗽、利膈开郁的作用。 苏子有润心肺、降气消痰的作用。对于肺失肃降,痰多气逆而咳喘、胸闷诸症,常配合杏仁、炒莱菔子、炒白芥子、陈皮、紫苑、前胡、厚朴、当归、沉香等同用。常用方如三子汤(炒苏子、炒莱菔子、炒白芥子)、苏子降气汤(炒苏子、半夏、陈皮、前胡、厚朴、甘草、当归、沉香)等。
本品还有温中降逆的作用。对胃气上逆、痰浊上泛而致的呕恶、吐哕等症,也常用本品配合半夏,藿香、茯苓、陈皮、丁香、焦三仙、枳实等同用。
苏梗也是常用的调气药,请参阅“紫苏”条。
莱菔子、苏子均有降气平喘的功效,但莱菔子消痰破积之力优于苏子,苏子下气开郁之力优于莱菔子。莱菔子偏用于消腹胀,苏子偏用于利胸膈,二药常合用,以治胸腹胀闷。
用量一般为3~9克。炒熟打碎用。
气虚下陷者忌用。
2012-02-02 09:55 4楼
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 var. crispa (Thunb.) Hand.-Mazz.、尖紫苏P.frutescens(L.)Britt. var. acuta(Thunb.)Kudo等的果实。亦名紫苏子(《药性论》)等。味辛,性温。入肺、大肠经。功能:下气、消痰、润肺、宽肠。主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内服:煎汤,5~10g;捣汁饮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苏子含脂肪油和维生素B1。苏子油芳香,可以制上等肥皂,亦可供给医药上使用。从苏子油中可以提取紫苏精。紫苏精比蔗糖甜 200倍,但无营养价值。
种子和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已分离出9种黄酮甙,2种黄酮和5种花色素甙。果实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鞣质等。
药理作用:
1. 对血脂的作用用含紫苏油的饲料喂鸡,能使鸡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但对小鼠无此作用,并导致小鼠颈部脱毛和皮肤损害;用含紫苏油的饲料喂兔,能增加其体重和肝脏重量,但对血浆及肝脏的胆固醇含量无明显影响。
2. 抑菌作用实验表明:紫苏油(0.1%)对变形杆菌、黑麯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霉菌和酵母菌的作用明显强于0.05%的尼泊金和0.3%的苯甲酸。
3. 防腐、抗氧化作用紫苏子经脱脂后的乙醇提取物有防腐及抗氧化作用。可用于食物和药品的长期贮存。其抗氧化作用较0.02%的BHT(2,6-二叔丁基对羟基苯甲醇)为强。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婴幼儿喘证苏子、僵蚕、川贝、白果、杏仁各4g,麻黄、青黛、甘草各2g,远志3g。每日1剂,水煎服。随证加减。治疗41例,皆愈。3天以内症状完全缓解者38例,3~6天缓解者3例。〔广西中医药1990,13(6):16〕
2. 治疗百日咳川贝母、米壳、苏子、百部、杏仁、陈皮、法半夏各等份,为极细末。每周岁每次服0.5g,1日3~4次。不足1周岁者每次服0.25g,日服3次。治疗患儿300例,有效率为100%。服药最少3天,最多10天,平均5天。〔山东中医杂志1990,9(6):22〕
3. 治疗蛔虫病生紫苏子捣烂或嚼吃。成人 50~70g,4~10岁服20~50g,日2~3次,空腹服,连服3日。因蛔虫引起胃痛、胆绞痛及呕吐者,用花椒3g,米醋250ml,熬水1次顿服,蛔安痛止后再服苏子。结果服药后排出蛔虫92例,排虫数2~47条。无一例出现副作用。〔四川中医1986;4(8):
47〕
方剂选用:
1. 治疗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紫苏子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太平圣惠方》)
2. 治疗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二次。(《圣济总录》)
3. 治疗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4. 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配伍效用:
苏子配伍陈皮 二者皆能理气化痰、止咳定喘。但苏子质润,功擅降气消痰,尚能温中降逆;陈皮性燥,长于理气化痰,并可理气和胃。相伍为用,燥润并施,则燥不伤阴、润不留痰,共奏化痰止咳、降气定喘、和胃降逆之功效,用于治疗肺气上逆之咳喘痰多、胸膈满闷;痰浊中阻、胃失和降之呕吐、呃逆等症。
苏子配伍杏仁 苏子辛温,下气利膈消痰、润肺平喘;杏仁苦温,降肺气以化痰止咳平喘。二者合用,其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更著。且二药皆入肺与大肠,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痰涎壅肺、肺气上逆之胸膈满闷、咳嗽气喘以及伴有大便不通者。
苏子配伍紫菀 苏子降气平喘、化痰止咳,功擅降气;紫菀润肺下气、消痰止嗽,长于润肺。二者伍用,共奏化痰止咳、下气平喘、利膈宽胸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痰不利、胸膈满闷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本经逢原》)
【医家论药】
“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散,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膈热则痰壅,痰结则闷痛,以此豁痰散结。《经》云,膻中为上气海,如气郁不舒及风寒客犯肺经,久遏不散,则邪气与真气相持,致饮食不进,痰嗽发热,似弱非弱,以此清气开郁,大为有效。”(《药品化义》)
“苏子,散气甚捷,最能清利上下诸气,定喘痰有功,并能通二便,除风寒湿痹。若气虚而胸满者,不可用也,或同补剂兼施亦可。”(《本草汇》)
“诸香皆燥,惟苏子独润,为虚劳咳嗽之专药。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本经逢原》)“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则宜用子也。”(《本草纲目》)
⬅ 承浆穴放血治疗口腔溃疡 老茶馆 药证新探之十七—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