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胡

2011-01-02 20:37 楼主


Radix Peucedani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 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 或紫花前胡 Peucedanum decursivum Maxim. 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 白花前胡为多年生草本,高1m左右。主根粗壮,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呈叉状分枝,基部有多数褐色叶鞘纤维。基生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分裂,最终裂片菱状倒卵形,长3~4cm,宽约3cm,不规则羽状分裂,裂片较小,边缘有圆锯齿,叶柄长,基部有宽鞘;茎生叶较小,有短柄。复伞形花序,无总苞片,伞幅12~18;小总苞片7,线状披针形;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或卵形,侧棱有窄而厚的翅,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紫花前胡与白花前胡的主要区别是:茎可高达2m,紫色。叶为一至二回羽状分裂,一回裂片3~5片,再3~5裂,顶生裂片和侧生裂片基部下延成翅状,最终裂片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3cm,宽2.5~5.5cm,边缘有细而规则的锯齿;茎上部叶简化成膨大紫色的叶鞘。复伞形花序,有总苞片1~2片,花深紫色。
紫花前胡
[药材性状] 白花前胡:根呈不规则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梢弯曲,有1~2个支根或支根断痕。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根头部粗短,有茎痕及县委状叶鞘残基,上部有密集的细环纹,习称“蚯蚓头”,下部有纵沟、纵纹、横向皮孔及须根痕。质较软或硬,易折断,断面淡黄白色,有棕色环及放射状纹理,扩大镜下观察可见多数棕黄色油点。气芳香,味微苦辛。
紫花前胡: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主根较长,下部有支根。长3~15cm,直径0.8~1.7cm。表面土棕色或暗棕色。有浅直细纵皱纹,并有灰白色横向皮孔及须根痕,折断时皮部与中心木质部易分离,皮部较窄,散有黄色油点,木部较大,黄白色,油点少或无。香气浓,味微甘后苦。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市场。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宣散风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03 20:30 2楼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入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临床应用】用于肺气不降、痰稠喘满、咯痰不爽及风热郁肺、咳嗽痰多等症。前胡辛散苦降,稍有散风之力,长于降气化痰,故适用于肺气不降、清肃之令不行,痰稠喘满,咯痰不畅等症,常于桑白皮、苏子、杏仁等药配伍;至于用治风热郁肺、咳嗽痰多,可与薄荷、牛蒡子、桔梗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嫩前胡、粉前胡、前胡(洗净,晒干,切片用)炙前胡(蜜炙用,润肺降气化痰)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 前胡与白前都能降气化痰,但前胡尚可宣散风热,白前则专主降气。
2. 前胡与柴胡都有发散的力量,两药配伍同用可用于散风解热,故前人称二胡为风药。但前胡治在肺经而主下降,柴胡治在肝胆而主上升,这是二药不同之点。
【方剂举例】前胡散《证治准绳》:前胡、桑白皮、贝母、麦门冬、甘草。治咳嗽、涕浊稠黏,心胸不利,时有烦热。
2011-01-13 19:45 3楼
摘自《杏林集叶》:

为治外感痰嗽要药,味苦微寒,能散能降,《纲目》称其“"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为痰气要药”。历代医著中,用前胡组方治疗外感痰喘者,不胜枚举,如《圣惠方》的前胡散,用前胡30克、麦冬45克、贝母30克、桑白皮30克、杏仁15克、甘草3克,为散,每服12克,入生姜3克,煎服。治咳嗽涕唾稠粘,心胸不利,时有烦热者。
《圣济总录》前胡饮:前胡45克、贝母、白前各30克、麦冬45克、枳壳30克、芍药、麻黄各45克、大黄(蒸)30克、每服9克,水煎服。治肺热咳嗽,痰壅,气喘不安。
近代医家如《郑侨医案选》的加减前胡汤:前胡、杏仁、桑叶、知母、麦冬、黄芩、银花、甘草。主治肺热痰喘咳嗽,以及各种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等证。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例举。
《本草备要》赞之曰:(前胡)辛以畅肺解风寒,甘以悦脾理胸腹,苦泻厥阴之热,寒散太阳之邪…。功专下气,气下则火降而痰消…,治痰热哮喘,咳嗽呕逆…,无外感者忌用。《本草备要讲解》说:本品苦辛微寒,性较和平,主归肺经,功能祛痰以除肺气壅塞,降气可制肺气之上逆,微寒又可清热,并兼宣散肺经风热之功。且有宣不过散,降不过下的特点。故凡肺气不降,痰热咳嗽,以及风热郁肺,咳逆喘满之证,均可应用,对咳嗽痰多兼有表证者尤为适宜”。三复斯文,则前胡之功,无庸赘述矣。
2012-02-02 10:29 4楼
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 或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 (Miq.) Maxim. 的根。味苦、辛,性凉。入肺、脾经。
功能:宣散风热、下气、消痰。主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白花前胡根含白花前胡甲素、乙素、丙素、丁素。紫花前胡根前胡甙(Nodakenin),水解后得前胡甙元(Nodakenetin)及右旋葡萄糖。亦含海绵甾醇(Spongesterol)、甘露醇、挥发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爱草脑及柠檬烯。
由日本产前胡根中离析得前胡内酯(Peucedalactone)、异前胡内(Isopeucedalactone)、前胡素(Peucin)、佛手甘内酯(Bergapten)及棕榈酸(Palmitic acid);尚离析得千里光酸(Senecioic acid)、当归酸(Angelic acid)。
药理作用:1. 祛痰、止咳作用紫花前胡煎剂给麻醉猫口服 1g/kg,能显著增加呼吸道黏液的分泌,故有祛痰作用。但给猫口服煎剂 0.8~2g/kg,无明显止咳作用。
2. 其他作用有报告指出,前胡甙有抗菌及抗真菌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痰热咳嗽麻黄、橘红、枳壳、甘草各6g,杏仁、前胡、苡仁、桔梗、半夏、茯苓各10g,罂粟壳4g,鱼腥草15g。方中采用了历代医家治新咳和痰热咳嗽忌用的罂粟壳,配入清肺化痰之品。经观察:本方控制标证效果明显,止咳作用迅速而无毒副反应。成人每日1剂,小儿用罂粟壳每日1.5g,其他药物减半量。治疗107例,其病房和门诊有效率分别为89.4%和93.3%。〔新中医1991;23(4):28〕
2. 治疗支气管哮喘苏子、前胡各10g,马兜铃、川贝、地龙、甘草各6g,白蒺藜、白藓皮各15g,苦参3g。随证加减。治疗114 例(病程为3个月~28年,多数有反复发作病史,部分有过敏史和家族史),结果:近期症状控制20例,显效28例,好转 53例,无效13例。〔云南中医杂志1990;11(5):29〕
3. 治疗细菌性痢疾前胡粉,每次6g,日服3 次,治疗20余例,效果显著。〔浙江中医杂志1981;(8):358〕
4. 治疗小儿咳喘桑白皮、杏仁各8g,前胡、桔梗、黄芩、苏子各5g,连翘12g,石膏15g,槟榔6g,大黄4g,甘草3g。水煎100~150ml,频服。治疗32例,结果:治愈2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陕西中医1990;11 (12):540〕
方剂选用:
1. 治疗咳嗽涕唾稠黏,心胸不利,时有烦热:前胡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半(去心),贝母一两(煨微黄),桑根白皮一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
2. 治疗肺热咳嗽,痰壅,气喘不安:前胡(去芦头)一两半,贝母(去心)、白前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枳壳(去瓤、麸炒)一两,芍药(赤者)、麻黄(去根节)各一两半,大黄(蒸)一两。上八味,细切,如麻豆。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圣济总录》前胡饮)
配伍效用:
前胡配伍柴胡 二者均有疏散风热之功,且前胡又能降气祛痰。二者伍用,共奏疏散风热、降气祛痰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之发热恶寒、咳喘痰黄者。
前胡配伍桔梗、牛蒡子、薄荷 前胡宣散风热祛痰;桔梗助前胡宣肺祛痰而利咽;牛蒡子、薄荷疏散风热而利咽。四药合用,有解表祛痰利咽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之发热恶寒、咽痛痰黄者。
前胡配伍桑白皮、贝母 前胡降气祛痰而散风热;桑白皮泻肺热而平喘;贝母化热痰而止咳。三药伍用,有解表祛痰、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喘痰黄属风热所致者。
前胡配伍杏仁 前胡宣散风热而祛痰;杏仁宣肺止咳。二药相伍,有解表宣肺、祛痰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之发热、咳痰等。
【注意事项】
宜忌:“不可施诸气虚血少之病。凡阴虚火炽,煎熬真阴,凝结为痰而发咳喘;真气虚而气不归元,以致胸胁逆满;头痛不因于痰,而因于阴血虚;内热心烦,外现寒热而非外感者,法并禁用。”(《本草经疏》)
“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本草经集注》)
【医家论药】
“前胡,乃手足太阴、阳明之药,与柴胡纯阳上升,入少阴、厥阴者不同也。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本草纲目》)
“前胡,散风寒、净表邪、温肺气、消痰嗽之药也。如伤风之证,咳嗽痰喘,声重气盛,此邪在肺经也;伤寒之证,头痛恶寒,发热骨疼,此邪在膀胱经也;胸胁痞满,气结不舒,此邪在中膈之分也。又妊娠发热,饮食不甘;小儿发热,疮疹未形;大人痰热,逆气隔拒,此邪气壅闭在腠理之间也,用前胡俱能治之。”“罗一经云,前胡去寒痰,半夏去湿痰,南星去风痰,枳实去实痰,蒌仁治燥痰,贝母、麦门冬治虚痰,黄连、天花粉治热痰,各有别也。”(《本草汇言》)
“前胡,肺肝药也。散风驱热,消痰下气,开胃化食,止呕定喘,除嗽安胎,止小儿夜啼。柴胡、前胡,均为风药,但柴胡主升,前胡主降为不同耳。种种功力,皆是搜风下气之效,肝胆经风痰为患者,舍此莫能疗。忌火。”(《本草通玄》)
“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为痰气之要药,治伤寒寒热及时气内外俱热。按二胡通为风药,但柴胡主升,前胡主降,有不同耳。又按前胡治气实风痰,凡阴虚火动之风及不因外感而有痰者禁用。”(《本经逢原》)
附注:
1.习惯认为,前胡以冬季采集者质实而性濡,色白而多粉质,品质较佳,故有冬前胡、粉前胡、白前胡之称。
前胡经蜜炙或与蜜、麸同炒后去麸如药者称为炙前胡。用蜜炙制者具有润肺之功,宜于久咳肺虚或燥咳痰少之证;蜜、麸炒者既可润肺又能和胃,适用于年老、小儿、体衰气弱者。
2.同属植物石防风Peucedanum terebintha-ceum(Fisch.)Fisch. ex Turcx. 的根在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广西等地亦作前胡使用。石防风味苦辛,性凉。主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妊娠咳嗽。内服:煎汤3~10g。
⬅ 桔梗 老茶馆 贝母(附:川贝母、浙贝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