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皂角)

2011-01-02 20:30 楼主
Fructus
[来源]为豆科乔木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Lam.的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30m,树干有刺。一回双数羽状复叶,簇生或近于对生,长椭圆形或卵状批针形,长3~8cm,宽1.5~3.5cm,边缘有细锯齿。总状花序腋生,花杂性。正常荚果直,条形;不育荚果微弯作镰刀形,不扭转。先端有长喙,成熟后红棕色至黑棕色,无毛,有白色粉霜。
[药材性状] 呈圆柱形略扁,弯曲如眉状,长5~12cm,宽0.7~1.5cm。顶端有鸟嘴状的花柱残基,基部有细长的子房柄。表面紫棕色,被白色蜡质白粉,擦去后有光泽。质坚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外层棕黄色,中间黄白色,中心较软,纵向剖开有整齐的凹窝,偶有发育不全的种子。气微。味先甜后辣。
[采集地] 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去痰,开窍,搜风,杀虫。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03 19:53 2楼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
【功效】袪痰、开窍。
【临床应用】1. 用于寒湿壅滞、胸闷喘咳、痰多而咯吐不爽者。
皂荚有强烈的袪痰作用,治湿痰壅滞、咯吐不爽者,可单用本品焙干研末,用红枣煮汤调服;也可配合半夏、莱菔子等同用。
2. 用于猝然昏迷,口噤不开,以及癫痫痰盛,关窍阻闭的病症。
皂荚辛散走窜,外用有通关开窍的功能。治猝然昏迷,口噤不开属于实闭之症者,可配合天南星、半夏、细辛、薄荷、雄黄等药研末,吹鼻取嚏,以促使苏醒。
此外,皂荚熬膏涂疮肿(未溃者),有退肿的功效。
【处方用名】皂荚、皂角(洗净,晒干,去皮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焙焦研粉吞服每次二分至五分。内服剂量不宜过大,如服量过多,可引起呕吐及腹泻。本品辛散走窜,性及锐利,孕妇、体虚即有咯血倾向者均不宜用。
【附药】牙皂:又叫猪牙皂。为豆科植物猪牙皂的果实。性味、功效、用量与皂荚相同。古代文献中往往将牙皂与皂荚列为一项,对其质量优劣各家说法不一,目前习惯认为猪牙皂质量较好,故常采用。
2011-01-09 17:24 3楼
摘《用药心得十讲》:
皂角味辛咸,性温。为强烈的祛痰药。并有开窍搜风的作用。
中风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可用皂角(或配同量的细辛)为末,吹入鼻中取嚏,打嚏喷后,则肺窍通,气血较为通畅,然后针灸,用药较为易治。如吹鼻后无嚏,则气血闭塞不通较为难治。对体质壮实、痰涎壅盛、喉中痰声漉漉者,也可用皂角末30克,配白矾末15克混合,每次用3克,温开水调灌,有稀涎降痰作用,或微吐出一些稀涎,然后再辨证用药。
皂角内服,有消痰积、破癥结、下风秘(中风病人大便秘结)的作用。对痰多阻塞气道、咳嗽多痰、痰白粘难出者,可用本品(酥炙)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日三、四次(《金匮》皂荚丸)。也可以本品配合苏子、半夏、橘红、茯苓、莱菔子、杏仁等同用。对腹中痰积结聚成块而生癥癖者,可以本品配合枳实、白术、生牡蛎、炙鳖甲、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山楂核、炙山甲等同用。对中风痰盛而又大便秘结、数日不下者,可以本品配合瓜蒌、桃仁泥等煎水服。
皂角刺功用与皂角差不多,但皂角刺偏用于活血,散结,常于痈疽未溃时,配合当归尾、赤芍、红花、天花粉、银花、连翘、陈皮、炙山甲等同用。我常以皂角刺配白蒺藜(皂角刺活血、化痰、散结,白蒺藜入肝经、行肝气,引皂刺入肝经)再结合调肝理气、和胃助消化、活瘀的药品,例如柴胡、黄芩、半夏、川楝子、五灵脂、红花、焦三仙、刘寄奴、焦槟榔等,随证加减,治疗传染性肝炎有胁痛、肝大、腹胀者(服20~50剂),效果较好,仅供参考试用。
白芥子辛窜,偏入皮里膜外、胸胁肋旁之处而温化痰结。皂角辛咸消痰结,偏用于痰盛咳逆、中风痰盛及腹中痰积结块。
用量一般0.9~3克。皂角刺可用3~9克。
虚证有痰、痈疮已破及孕妇均忌用。
⬅ 论中医的多元化切入点 老茶馆 竹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