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豆蔻

2011-01-02 20:13 楼主
[来源] 为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草豆寇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的干燥近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 为多年生草本;高1~2m。叶2列,叶片狭椭圆形至披针形,长30~55cm,宽6~9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及叶舌状被绒毛。总状花序顶生,总花梗密被黄白色长硬毛;小苞阔而大,紧包着花芽,外被粗毛,花萼筒状;花冠白色,先端3裂,裂片为长圆形或长椭圆形,唇瓣阔卵形,先端3个浅圆裂片,白色,具淡紫红色斑点;雄蕊长约1.2cm,子房下位,密被淡黄色绢状毛。蒴果圆球形,不开裂,直径约3.5cm,外被粗毛,花萼宿存,熟时黄色。花期4~6月,果期5~8月。
[药材性状] 种子呈长圆形或圆球形。直径1.5~3c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中有黄白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25~90粒,粘连紧密,不易散落。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有光泽,长3~5mm,直径3~55mm,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脊为一条纵沟,一端有种脐。质硬,破开后可见灰白色种仁(胚乳)。气香,味辛、微苦。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用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想饮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03 19:59 2楼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草豆蔻 Alpinia Katsumadai Ha yata 的近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行气,温胃止呕。
【临床应用】1. 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
本品性味辛温,气味芳香,而温燥之性较强,功能燥湿行气,可用于湿阻脾胃之脘腹胀满,尤以寒湿偏盛者为宜,常与川、仆砂仁、陈皮等配合应用。
2. 用于寒湿呕吐。
本品辛温散寒,专入脾胃,又能温中止呕,用治寒湿郁滞呕吐,常与半夏、生姜等配伍应用。若是寒湿脚气兼有呕吐者可配吴茱萸、槟榔等同用。
【处方用名】草豆蔻(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方剂举例】草豆蔻散(《证治准绳》):草豆蔻、紫苏、赤茯苓、前胡、木通、槟榔、吴茱萸、半夏、枳实
治脚气呕逆,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文献摘录】《本草衍义补遗》:「草豆蔻性温,能散滞气,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日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温散,用之如鼓应桴;或湿痰郁结成病者,亦效。」
《名医别录》:「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本草纲目》:「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
2011-01-04 23:10 3楼
草豆蔻味辛,性温。主要有燥湿、温中、破气、开郁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中焦寒湿不化:本品辛温芳香,其气燥烈,能化湿浊。对于中焦寒湿不化而引致呕吐、反胃、噎膈、痞闷、泻痢、腹胀、舌苔白厚而腻,脘闷少食等症,可用本品配合藿香、陈皮、木香、砂仁、厚朴、苏梗、茯苓、旋复花等同用。
2.胃脘痛:本品辛散滞气、温化寒湿。对于因寒湿客于中焦使胃气滞而不行产生胃脘疼痛、舌苔白厚、胸脘痞闷、上腹胀满等症,可以本品配合高良姜、香附、檀香、砂仁、苏梗、槟榔、乌药、丹参、百合等同用,参看“香附”项下的三合汤方,在三合汤中我常以本品代替砂仁。
在临床上遇有因寒湿郁滞而出现定时寒热,舌苔白如积粉(血液检查疟原虫阳性或阴性)的证候,我常在柴胡、厚朴、知母、黄芩、槟榔、常山、藿香、苍术等应证方药中加用本品,以芳化湿浊。前人有“除瘴截疟”的记载,可资参考。
白豆蔻与草豆蔻功用大致相同,但白豆蔻常偏用于行气宽膈,芳香燥湿的作用不如草豆蔻。草豆蔻则偏用于破气开郁、温中燥湿。白豆蔻偏入肺,草豆蔻偏入脾。
红豆蔻为高良姜之子,其性热,偏用于温肺散寒、醒脾燥湿,无芳香行气的作用。
肉豆蔻偏用于涩固大肠而止泄。草豆蔻偏用于燥湿破气而开郁。草果辛香燥烈之气更胜于草豆蔻,偏用于截疟消痰。草豆蔻长于温中调气而化湿。
用量一般为3~9克。
久服、过服可助脾热而耗散正气。
⬅ 卷柏 老茶馆 月季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