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

2011-01-02 14:39 楼主


Radix Saposhnikoviae

[来源] 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 干燥根。药材习称“关防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上茎基密生褐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 茎单生,二歧分枝。基生叶有长柄,二至三回羽状 分裂,裂片楔形,有3~4缺刻。顶生叶简化,具扩 展叶鞘。复伞形花序,总苞缺如,或少有1片;伞幅5~9个;小总苞片4~6个,披针形,花梗4~9;花小,白色。双悬果椭圆状卵形,分果有棱,幼果有海绵质 瘤状突起。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5~30cm,直 径0.5~2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 向皮孔及突起的细根痕。根头部有许多密集的环节,俗称“旗杆顶”或“蚯蚓头”。节上生有棕色或棕褐色粗毛(残存叶基),顶端有残留茎痕。质松脆,体轻,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或浅黄白色,有裂隙,俗称“菊花心”,木部浅黄色,形成层为棕色环。稍有香气,味微甘。 地上部分较嫩(未抽苔),故根之木心较软,俗称“软防风”。如地上部分生长 较老(已抽苔),根之木心变硬,俗称“硬防风”,习惯多不采用。

[采集地] 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

[功效] 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1-03 14:46 2楼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防风植物的根。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
【临床应用】1.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
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2. 用于风湿痹痛
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3. 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朮、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处方用名】防风、青防风(生用,主要用于解表、祛风湿、解痉)
炒防风(炒至焦黄色为度,解表力缓和,用于止泻)
防风炭(炒至黑色为度,用于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 防风一药,顾名思义,是治风止痛的药物。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风,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
2. 荆芥与防风常同用于祛风解表,有如麻黄配桂枝以发汗解表,也是取它相须的作用。但荆、防发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较为缓和。至于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
3. 根据临床体会,防风炒用可减缓它祛风的力量,却有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泻。
4. 防风炒炭,又可用于崩漏而见血色清淡者,与温经止血的炮姜相比,则功用相似而力较逊。
【方剂举例】防风汤(《证治准绳》):防风、葛根、秦艽、桂枝、甘草、当归、杏仁、黄芩、赤茯苓、生姜
治感冒头痛。
玉真散(《医宗金鉴》):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南星
治破伤风。
凉惊汤(《医宗金鉴》):防风、钩藤、青黛、黄连、牛黄、生姜
治小儿痉挛。
【文献摘录】《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
《千金方》:「解乌头毒」、「解芫花毒」
《珍珠囊》:「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
《菊人医话》:「婴儿周与耕涎生数月时,感受暑滞,脾阳不振,水泄多日,囟门下陷,乳饮日少,脆弱万分。投以小剂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易以煨防风,次日泻止而囟门亦起。」又说:「按东垣用升麻来升脾阳,每嫌其过;天士改用防风,比较稳妥。」
2011-01-03 14:47 3楼
防风是最常用的辛温发汗剂。配荆芥、苏叶,治疗感冒风寒的表证。防风祛风解表治全身疼痛的效果比荆芥好,荆芥祛风解表发汗的作用比防风明显,临床上常常是荆芥、防风同用。
防风有祛经络筋骨中风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脊痛项强、四肢挛急等症。这时常与羌活、独活、当归、苡米、威灵仙、伸筋草、鸡血藤等配合应用。
防风还有明显的祛风解痉作用,可用于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引起的咬牙、吊眼、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这时要与全蝎同用,防风能增强全蝎祛风止痉的作用。还可随证配用钩藤、蜈蚣、僵蚕、白附子等。
防风还能入肝经气分,故可用于肝郁伤脾而致腹痛、腹泻的治疗。 常配合白术、白芍等同用,例如痛泻要方(防风、白术、白芍、陈皮),就是治疗这类疾病常用的方剂。
防风还有治疗肠风便血的特殊作用。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大便下血,前人经验认为是大肠有风邪,可在对症药方中,加入防风,每收良好的效果。常配合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同用。
防风与附子同用可减小附子的毒性。防风与黄芪同用,可增强黄芪的作用。
用量一般6~9克。
阴虚火动的头痛不宜用。
2011-01-14 20:32 4楼
摘自《绍奇谈医》:

防风又名“屏风”(《本经别录》),李时珍说“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为什么要用隐语?恐怕是江湖医生为了渔利的缘故,就像古方“举卿古拜散”一样,不过是“荆芥”二字的谐音而已。

防风有发汗、止汗的双相功能。发汗、辛温解表剂中常用它,因其有辛温发散之功而不燥不峻,向有“风药中之润剂”的称誉,代表方如大家熟知的荆防败毒散、五虎汤(荆芥、防风、羌活、苏叶、白芷),《证治准绳》防风汤(防风、葛根、桂枝、当归、秦艽、茯苓、杏仁、黄芩、甘草、生姜)等。此外亦多用于风寒湿痹,《百一选方》之蠲痹汤,《千金方》独活寄生汤,方中都有防风。止汗,则早见于宋人方书,如《易简方》用防风、川芎、人参为末,治“睡中盗汗”;《仁斋直指》龙胆散用龙胆草、防风为末,治“盗汗有热”,李时珍《本草纲目》用防风去芦为末,每服二钱,浮小麦煎汤送服,或防风用麦麸炒过,猪皮煎汤下,并治“自汗不止”,皆可为例证。也正因防风有止汗的功效,所以“玉屏风散”以防风与黄芪、白术相配,用以治疗自汗。后来叶天士移用此方治疗脾肺气虚,皮毛不固之“数数(频频)伤风。”从来论者咸以为方中防风的作用是“引黄芪至表”,“助黄芪达表”、“防风系黄芪白术达表之引经药。”黄芪本有达表固表之功,未必一定要借防风才能达表,白术也能走表,仲景治风湿在表即有麻黄加术的先例。

防风是风药,风药皆升,且其色黄、味甘,及肝脾经,其性又柔和,故叶天士用补中益气汤,每嫌升麻太过,多以防风代之。至于痛泻要方之用防风,其用意也在于升健脾阳。
2012-01-30 08:51 5楼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Schischk. 的根。味辛、甘,性温。入膀胱、肺、肝、脾经。功能:发表、祛风、胜湿、止痛、解痉。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防风含挥发油0.1%,其成分有2-甲基-3-丁烯-2-醇(2-Methyl-3-buten-2-ol)、戊醛(Pentanal)、α-蒎烯(α-Pinene)、己醛(Hexanal)、戊醇(Pentanol)、己醇(Hexanol)、辛醛(Octanal)、壬醛(Nonanal)、辛醇(Octanol)、乙酰苯(Acetophenone)、7-辛烯-4-醇(7-Octen-4-ol)、萘(Naphthalene)、β-没药烯(β-Bisabolene)、花侧柏烯(Cuparene)、β-桉叶醇(β-Eudesmol)。其中,辛醛、β-没药烯、己醛的含量较高。
亦含香豆素类,如:补骨脂素(Psoralen)、香柑内酯(Bergapten)、欧芹属素乙(Imperatori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等。
尚含色原酮类、聚炔类、多糖类物质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 ol)、甘露醇(Mannitol)、蔗糖(Sucrose)等。
药理作用:
1. 解热作用防风煎剂与醇浸剂 10ml/kg 分别给予用伤寒混合菌苗静注所致发热的兔灌胃,半小时后出现中等强度解热作用,煎剂的作用较醇浸剂强,且可持续2.5小时以上。防风煎剂4.4g/kg给家兔腹腔注射,对伤寒、副伤寒菌苗和破伤风毒素的混合制剂引起的发热,有明显的解热效果;防风醇提取液2g/kg给小鼠腹腔注射后半小时,对三联菌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杆菌)引起的发热有显著解热作用。
2. 镇痛、镇静作用小鼠灌服防风50%乙醇浸出液(蒸去乙醇),能明显提高痛阈(电刺激鼠尾法),皮下注射同样有效。实验表明:给小鼠灌胃防风煎剂,腹腔注射防风醇浸剂,皮下注射防风醇浸剂、防风煎剂,均可明显抑制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报告认为,防风的镇痛部位与吗啡相似,主要在中枢。小鼠灌服防风煎剂40g/kg,能显著减少其自发活动次数,与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
3. 抗菌、抗炎作用新鲜关防风榨出液在体外试验,对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品种未经鉴定的防风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及痢疾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防风粗制水提取物有抗哥伦比亚SK病毒的作用。
防风煎剂、醇浸剂给大鼠灌胃,对蛋清性足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防风煎剂给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可明显抑制巴豆油引起的耳部炎症;防风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对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明显降低作用。
4.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防风水浸液(2g/ml 生药)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细胞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并能对抗氢化可的松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使其恢复并超过正常水平。防风水煎剂也能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防风煎剂20g/kg给豚鼠灌胃,连续7天,能显著抑制2,4-二硝基氯苯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在致敏豚鼠离体气管、肠管中分别加入防风煎剂1g、0.5g、0.3g,15分钟后均可对抗其过敏性收缩。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风寒感冒防风、荆芥各12g,苍耳、大枣各8g,生姜10g。日1剂,水煎2次,3 次分服。治疗109例,痊愈59例,好转46例,无效4例。而用感冒清治疗的30例中,痊愈9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湖北中医杂志1991;13(5):20〕
2. 治疗面神经麻痹 全蜈蚣两条研细末,用防风30g 煎水送服,每日1剂,晚饭后服,病程长者加当归、川芎,儿童用量酌减。药后避风寒。10天为1疗程。治疗26例,痊愈16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1例。〔山东中医杂志1986;(3):26〕
3. 治疗痹证防风、鸡血藤、蜀椒各30g,伸筋草、透骨草、苍术各20g ,细辛10g,食盐150g。将药用纱布包好,加水3 000~4 000ml 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以热气熏患部。待药温降至适度时再边熏边洗患处20~30分钟,日1~2 次,2天1剂。关节肿大疼痛甚者加松节、乳没各20g,上肢痛甚者加羌活20g,桑枝30g;下肢痛甚者加独活、牛膝、秦艽各30g,治疗50 例,治愈3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河北中医1990;12(6):封三〕
4. 治疗寒冷性荨麻疹防风、荆芥、鹿角霜各15g,黄芪18g,麻黄、炮姜各5g,白芥子、红花各10g,熟地黄、桂枝各12g,炙甘草6g。治疗50例,治愈42例,有效6例,无效2例。疗程最短3天,最长1个月。对18例痊愈病例进行了1年的随访,有1例复发,但经再次用药而愈。〔广西中医药1991;14(1):16〕
5. 治疗眼睑痉挛防风、当归各21g,川芎、升麻、制南星各9g,黄芪、钩藤各15g,羌活12g,苍术、全蝎各6g,薄荷3g。将上药煎成浓汁,除渣过滤浓缩成糊,制成膏状,分摊在膏药皮上,使成直径1.5cm的圆盘状和同眼睑大小的条状,晾干备用。用法:将膏药加热,圆盘状者贴于患侧四白、丝竹空、阳白穴,条状者贴于眼睑,每天用热毛巾敷 2 次,每次约3分钟,5天换药1次.治疗36例,全部治愈。其中贴药1次而愈者18例,2次而愈者17例,3次而愈者6例,4次而愈者2例。愈后继续用药1次以巩固疗效。所有病例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河北中医1990;12(5):7〕
6. 治疗砷中毒防风12g,绿豆、红糖各9g,甘草3g,为1日量。水煎分2次服,14天为1疗程。治疗砷中毒患者278例,治疗2个疗程后,50%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以尿砷降至正常范围(0.2mg/L)为治愈标准,则治愈率为55.76%,而对照组(用二巯基丙醇)治愈率为21.95%。〔新医药学杂志1973;(7):6〕
方剂选用:
1. 治疗偏正头风,痛不可忍者:防风、白芷各四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如牙风毒,只用茶清为丸,每服一丸,茶汤下。如偏正头风,空心服。如身上麻风,食后服。未愈连进三服。(《普济方》)
2. 治疗盗汗:防风五钱,川芎二钱半,人参一钱二分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饮调下。(《世医得效方》防风散)
3. 治疗自汗:防风、黄芪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三钱,水一盅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4. 治疗一切风疮疥癣,皮肤瘙痒,搔成瘾疹:防风(去叉)、蝉壳、猪牙皂荚(酥炙,去皮、子)各一两半,天麻二两。上四味捣为细末,用精羊肉煮熟捣烂,以酒熬为膏,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荆芥酒或茶汤下。(《圣济总录》防风丸)
5. 治疗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防风一(二)两(去芦头,微炒),地龙二两(微炒),漏芦二两。上三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防风散)
6. 治疗破伤风及打扑伤损:天南星(汤洗七次)、防风(去叉股)各等份。细末。如破伤以药敷贴疮口,然后以温酒调下一钱。如牙关急紧,角弓反张,用药二钱,童子小便调下,或因斗伤相打,内有伤损之人,以药二钱,温酒调下。(《本事方》玉真散)
7. 治疗老人大肠秘涩:防风、枳壳(麸炒)各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食前白汤服二钱。(《简便单方》)
配伍效用:
防风配伍白术、白芍、陈皮 防风散肝风升脾阳而止泻;白术健脾燥湿;白芍养血柔肝,使肝气条达;陈皮理气燥湿。四药合用,名为“痛泻要方”,有补脾泻肝之功,可用来治疗脾虚肝旺所致之腹痛泄泻。
防风配伍薄荷、连翘 防风善祛风邪;薄荷、连翘疏散风热。三药伍用,共奏疏散风热之功,可治疗外感风热表症。
防风配伍川芎、白芷 防风疏散风邪;川芎、白芷疏风止痛。三者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功,可治疗外感风邪头痛。
防风配伍独活、牛膝、桑寄生 防风祛风胜湿;独活善祛下半身之风寒湿邪。防风、独活相伍,祛风除湿之力更著。牛膝、桑寄生既祛风湿,又补肝肾,与前药配用,则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来治疗风寒湿痹日久而肝肾不足所引起之腰膝酸痛,肢节屈伸不利等症效果良好。
防风配伍荆芥、苦参 防风、荆芥祛在表之风邪;苦参清热燥湿。三者伍用,可祛风清热,燥湿胜湿。能用于治疗风湿之邪所致之皮肤瘙痒等症。
防风配伍羌活 防风祛风解表,尤善祛在外在上之风,兼能胜湿;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尤擅长祛上半身之风寒湿邪。二者同入太阳经,功用相似,但防风以治风为主,羌活以胜湿偏强。相须为用,共奏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湿邪所致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关节肿痛者。
【注意事项】
宜忌: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毒副作用:雄性小白鼠腹腔一次注射关防风醇提取的水制剂和水提取液,连续观察3 天。关防风醇提取水制剂的半数致死量为11.80±1.90g(生药)/kg;水提取液的半数致死量为37.18±8.36g(生药)/kg。
临床应用本品,有防风偶可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但停用后即愈。
【医家论药】
“防风,散风寒湿痹之药也。故主诸风周身不遂,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痿躄痫痉等证。……外科痈疮肿毒、疮痍风癞诸证,亦必需也。为卒伍之职,随引而效,如无引经之药,亦不能独奏其功。故与芎、芷上行,治头目之风;与羌、独下行,治腰膝之风;与当归治血风;与白术治脾风;与苏、麻治寒风;与芩、连治热风;与荆、柏治肠风;与乳、桂治痛风及大人中风、小儿惊风,防风尽能去之。若入大风厉风药中,须加杀虫活血药乃可。”(《本草汇言》)
“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本草经疏》)
“防风,通治一切风邪,故《本经》以‘主大风’三字为提纲。头痛恶风及风邪而目盲无所见,其外感风邪之盛可知,风行周身,而骨节为之痛痹,亦风邪之深且重者,而防风皆治之,诚风药中之首屈一指者矣。”“防风为风病之主药,《本经》所主,皆风门重证,故首以大风一句表扬其功用,则驱除外风,兼能通痹起废,其效最弘,《本经》列于上品,正以其足当大任而推重之,非无故也。后人但以为感冒风寒,轻疏发散之用,未免视之太浅。”“防风为泄风之上剂,然以走窜宣散成功,必其人气血充足,体质坚实,猝为外邪所乘,乃能任此辛温宣泄,而无流弊。……防风虽不至如乌、附、姜、辛之刚烈,然温燥之气,扑人眉宇,确是温辛一类,所以温热之风邪外受,凡柴、葛、羌、防皆当审慎,而肝阳之风动,血虚之风痉,又必柔润息风,方为正治,散风诸剂,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本草正义》)
“防风,治上焦风邪,头痛目眩,脊痛项强,周身尽痛。然亦能入脾胃二经。……能循诸经之药以为追随。故同解毒药,则能除湿扫疮;同补气药,则能取汗升举;实为风药润剂。……但血虚?急、头痛不因风寒、泄泻不因寒湿、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火升发嗽者,则并当知所禁矣。”(《本草求真》)
“防风,行周身骨节疼痛之要药也。以气味能泻气,以体用能疗风,何者?盖此剂气温而浮,故能去在表风热,亦能疗肢节拘疼。治风通用,散湿亦宜。能驱眩晕头颅,更开目盲无见。续命汤用之,以除口眼歪斜。通圣散用之,以去周身湿热。与条芩同用,能解大肠之风热。与杏仁同用,能散肺经之风邪。佐甘菊,善清头目之风热。臣羌活,善解巨阳之风寒。”(《药鉴》)
“防风,能泻肺实,误服泻人上焦元气。”(《本草害利》)
附注:在商品中,防风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者称“关防风”或“东防风”,品质最佳;产于内蒙古(西部)、河北(承德、张家口)者称“口防风”,产于山西者称 “西防风”,品质次之;产于河北(保定、唐山)及山东者称 “山防风”,又称 “黄防风”、“青防风”,品质亦次之。
此外,在部分地区习惯作为防风入药的尚有:①川防风,为同科植物短裂藁本 Ligusticum brachy- lobum Franch.的根。主产于四川,贵州亦产。②竹叶防风,为同科植物竹叶防风 Seseli mairei Wolff 的根。产于云南、四川等地。③云防风,为同科植物松叶防风 Seseli yunnanense Franch. 的根。产于云南、四川。④新疆防风,为同科植物细叶防风Seseli iliense(Reg.et Schmalh.)Lipsky 的根。产于新疆。
2016-09-25 09:12 6楼
F - 防风【本草汇言】 | 百草居 /threads/23487/
⬅ 细辛 老茶馆 蝉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