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中医

2010-12-27 21:01 楼主
陈雅越 胡雨晴 陈国才教授

1934年红军长征进军云南途中,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突患重病,连续高烧,处于昏迷状态。经前线指挥部多位医生诊治无效。后被群众誉为“军中华陀”的李治医生诊断为阿米巴痢病菌引起的肝脓肿,当时这种病在城市大医院也很难治,何况长征途中缺医少药,李治只好一方面采用刺穿横结肠,让肝脓流进结肠,排出体外;另一方面立即上山采集中草药煎汤给周恩来服用,以彻底排毒养肝。周恩来奇迹般得以痊愈,重返领导岗位。

在重庆,周总理就与知名老中医王文鼎交往甚为密切,到了延安又与李鼎铭,李振三两位中医为友,进京后常造访肖龙友、孔伯华、施今墨等名中医。总理曾多次赞扬孔伯华医生,说:“孔老不高谈空理,务求实干”。周总理和邓大姐生了病,大多时候都看中医,吃中药。著名中医妇科名家王慎轩曾为邓颖超、张茜等中央首长夫人治病,总理设家宴答谢谢,席间见王老不动荤莱只吃蔬菜与炒蛋,事后了解到王老是信仰佛教的居士,总理立即再邀王老到家作客,一见面就连说对不起,这次是专备素菜,一者是赔罪,二者是答谢谢。使王老倍受感动。

1955年,周总理亲自点名邀请石家庄治疗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的老中医郭可明,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并重奖万元巨款。葛云彬老中医作古,总理特作批示将其骨灰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杜自明老中医辞世,总理亲临追悼会。

周总理闻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的老中医蒲辅周家里的收音机已破旧了,就专程前去把他访日带回的半导体收音机赠送给蒲老。有一次总理请蒲老看完病后问道:“你每次替我治病用的药味不多,价钱还便宜,然而其效果比别的医生开的贵重药更为灵验,这是什么道理”?蒲老回答道:“别的医生把你当总理来开方,我把你当病人来开方,医生只能治病人,焉能治总理”?周总理听后点头赞同。

林伯渠1950年患呃逆,经西医治疗取效一时,不久又复发。周总理抽空参加林老的病案讨论会,并建议改用中药治疗,后由上海名中医章次公把林老的呃逆顽症完全治愈。总理得知后感慨地说:“西医好,中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

1953年4月,总理在中南海接见施今墨。总理握着他的手说:“施老先生,我想请您当老师,谈谈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问题,这是当务之急呵!”施说:“总理太客气了,今墨不过是一介草药医生”。总理忙说:“不,您是专家。搞事业不听专家的意见是要吃大亏的。我今天是向您求教,请千万不要过谦”。施先生被总理的一片真诚深深感动,向他倾吐了久郁心中的愿望说:国民党政府不支持中医,解放后,人民政府扶植中医事业,我很高兴。他建议成立中医科学研究院,中医学院,中医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总理认真听取后说:听了您的话,我更有信心了。在新中国,中医一定要有个大的发展,中医不但在国内要占有地位,还要介绍到外国去,让西方知道,中医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并尽力做了安排落实。1955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的中医研究院正式成立。1969年,88岁高龄的施今墨染病不起,工资停发,一家人生活陷于困顿。。红卫兵抄家和批斗,并被勒令搬出私宅。施老的女儿含泪跑到西单邮局,给总理办公室打了电报求援,总理立刻派人将施老全家搬到建国门外的一幢楼上保护起来。施老病重住院后,由于总理亲自过问,医院才成立了抢救组。总理曾派人前往北京医院看望施老。1969年春,老人病危时,对子女说:“我一生中唯一的憾事就是不能再见到周总理,诉说自己对他的感激之情。他让子女搀扶着坐起来,用颤抖的右手写下了一生中最后的一首给总理和邓颖超同志的五言律诗:“大恩不言报,大德不可忘;取信两君子,生死有余光。余恨生亦早,未能随井岗;路岐错努力,谁与诉衷肠”。总理病重入院前,听说文革前,蒲辅周在弟子们的帮助下,曾整理写出过他一生积累的丰富经验。但当时的出版社却对这份手稿漠不关心。总理让人把手稿找来。兴致勃勃地阅读后,立即做了批示,要求有关人员和部门组织修改出版,《蒲辅周医案》一经问世,立即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普遍欢迎。文革中,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在紧急情况下上书总理,谈到王慎轩老医生和她的困境,总理就在来信上批示地方要保护他们的安全,使章夫人及王先生免受劫难。事后,王慎轩先生心有余悸地说:“要不是有总理的批示,一定难逃一劫,同学秦伯末先生在北京就被红卫兵斗死了,可惜,可惜”。

中医研究院的另一位著名中医岳美中,文革中受到冲击,失去工作,长期被罚打扫厕所。周总理借胡志明病危,向我国求医之机,亲自点了岳老的将,并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岳老,让他出国再次为祖国羸得了荣誉。

总理动了一次手术后健康状况刚刚有些好转,听邓颖超说:总参谋长罗瑞卿在福州请一位正骨中医治疗他的腿病,疗效十分满意,可惜此老已年过八十,技艺却无人可以传授。总理听罢,便指示福建省有关部门,立即做出安排给老医生配备得力助手,帮他总结毕生经验,并整理发表。给今后学习正骨的学生留下宝贵财富。

周总理十分重视中医针麻技术的进展,他认为如果爆发战争,战争期间做紧急手续时,针麻就有明显的优点,一旦麻醉药紧缺,医生只要带有银针就行,一不占地方;二几乎不花什么钱。一九七五年十月,有消息说中国医学科学院在针刺麻醉理论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总理不顾自己病势沉重,要求为他准备一份报告,可惜他没有来得及看,就去世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论目前中国的处境和出路 老茶馆 莱菔子作用琐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