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礼治疗异位性皮炎验案

2010-12-26 12:26 楼主
案一:张某,男,5个月.
患者出生后1月余面颊和前额部发生红色丘疹,时而加重,久治未愈,近一个月用肥皂洗后加重,发展至颈部,面部和前胸,皮损红肿流水,来我院诊治。患者平素人工喂养,多食善饥,哭闹不安,大便干燥。诊查:头、面、前额皮肤潮红,轻度水肿,表面密集米粒大丘疹和水疱,部分糜烂渗出不止。前胸和颈部,四肢也红散在的红斑,丘疹和水疱。舌红,苔白腻,脉微数。
西医诊断:婴儿湿疹(急性期)
中医诊断:奶癣
辨证:脾虚湿滞,湿热内蕴
治法:清热除湿,健脾消导
处方:
黄芩6 白癣皮6马齿苋10 栀子6
竹叶3 茯苓皮10 生地10生白术6
枳壳6 炒莱菔子6 鸡内金3
7副,外用马齿苋煎水湿敷面部,祛湿散15,甘草油30调敷。颈胸和四肢皮疹用去炎松加黄连膏混合外用.。并予扑尔敏每晚2毫克内服。
二诊:服上药7副,头面水肿渐消,渗出停止,仍然有潮红丘疹脱屑,大便已通。改用去炎松加黄连膏混匀薄敷。内服方去茯苓,生地加丹皮6,再服用7副。
三诊:皮疹消退,残留轻度脱屑。继服小儿香桔丹、导赤丹调理,黄连膏外用消除残留皮损。

案二:高某,女,5岁.
患者1岁时患湿疹,5年来时轻时重,缠绵未愈.面部皮肤经常粗燥,不光泽,瘙痒不休,平素大便先干后稀,常不成形,纳差,面色黄.
检查:面部皮肤粗燥,双侧外耳结黄色痂皮,颈部四肢和躯干均可见散在丘疹,血痂和融合成片的脱屑斑块,轻度肥厚.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缓.
西医诊断:异位性皮炎
中医诊断:四弯风
辨证:脾虚湿滞,肌肤失养
治法:健脾除湿消导,润肤止痒
处方;
白术6 枳壳6 生苡米10 焦槟榔6
焦三仙10 炒莱菔子6 黄芩6 马齿苋10
白癣皮10 苦参6 生甘草6 7 副
局部5%黑豆榴油软膏,黄连膏各半混匀外用.
二诊:皮疹大部分变平,四肢屈侧残留少数肥厚皮损,仍痒,面部恢复正常,前方去黄芩,甘草,加当归6g,赤勺6g 14 副
三诊:皮肤正常,不痒.用小儿香桔丹调理巩固.


案三:佟某,男,16岁.
患者面部和四肢皮疹15年.自1岁时开始患湿疹,时轻时重.15年来曾多次治疗,一直未愈,全身皮肤干燥,痒甚,平素心烦,口干,大便干燥,数日一行.
检查:面部,颈部皮肤粗燥,轻度脱屑,口周皮肤淡白有糠状脱屑,四肢屈伸侧均可见皮肤增厚,表面有干性丘疹和散在抓痕血痂,舌淡体胖有齿痕,苔白,脉沉缓.
西医诊断:异位性皮炎
中医诊断:四弯风
辨证;脾虚血燥,风湿蕴阻,肌肤失养
治法:健脾消导,养血祛风,除湿止氧
处方:
白术10 枳壳10 焦槟榔10 焦三仙30
当归10 赤白芍各10 首乌藤30 苦参15
白癣皮30 防风10 熟军10 全栝楼15 14副
另每晚加服扑尔敏4毫克,局部外用黄连膏
二诊:症状明显减轻,大便干,隔日一行,面部皮肤稍光滑,四肢皮肤仍粗燥,脉沉缓,舌淡,有齿痕.前方去熟军,防风,加莱菔子10,川芎10 4副
三诊:皮肤明显光滑,面部,颈部皮肤基本正常,不痒,饮食二便正常,家长诉患者的皮肤以一年以来从未如此光滑,仍用前方调理巩固疗效.

案四 赵×,女,15岁,1991年10月1 1日初诊。
病史:患儿自幼全身反复起红斑、丘疹,痒甚,抓后流黄水,时轻时重,久治不愈。平素体弱,食欲缺乏,饭后腹胀,大便数日不行。其父有“哮喘”病史。
检查;面色苍白,眼周黑晕,眉弓处皮肤粗糙、脱屑,全身皮肤干燥,躯干四肢毛孔角化呈“鸡皮”样外观,双小腿外侧可见鱼鳞样皮损,躯干、四肢散布点片状淡红色丘疹,肘窝、胭窝处皮疹融合成片,粗糙脱屑,多处抓痕、血痂,部分皮损糜烂,渗出黏液、脓血,结黄痂,舌质淡,舌体胖嫩,舌边有齿痕,苔白,脉缓。
西医诊断:异位性皮炎。
中医诊断:四弯风。
辨证:脾虚湿滞,肌肤失养。
治则:健脾除湿消导,养血润肤止痒。
处方:薏苡仁、白鲜皮、首乌藤各30g,苦参15g,当归、白术、枳壳、炒莱菔子、厚朴、生地黄、赤芍、白芍各10g。
甘草油调祛湿散、化毒散外用于糜烂渗出皮损,黄连膏和去炎松软膏等量混匀外用于干燥皮损。
二诊:服上方14剂,瘙痒已止,大部分皮疹消退,糜烂渗出停止,痂皮脱落。继续一诊治疗。
续服1个月后,皮肤接近正常,粗糙、脱屑减轻。继以小儿香橘丹、消食丸等内服巩固疗效。

总结: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过敏性皮肤病。多数患者的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病史。一般临床上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或成人期。婴儿期常表现为婴儿湿疹,儿童期表现为亚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改变,多发在四肢的屈侧,以肘窝和腋窝明显。青少年表现类似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具体为广泛的皮肤粗燥、脱屑、轻度的肥厚苔癣化。我在治疗此病时特别重视其与脾胃的关系。异位性皮炎或先天遗热,或后天喂养失调,集中表现为脾虚胃热,运化失职,胃肠积热,湿热蕴蒸。病例一表现为脾胃虚弱而有以热象为主,同时考虑到婴儿纯阳之体,忌用大热大补之品,所以用白术,苡米,枳壳健脾益气;炒莱菔子、焦槟榔、鸡内金导滞醒脾;白癣皮、马齿苋、茯苓皮除湿热;黄芩、栀子、竹叶清热。病例二和三都是婴儿湿疹缠绵不愈,导致血虚化燥而肌肤失养,因此处方中以健脾消导治本,其中白术陪枳壳健运脾气,喜广泛用于各种皮肤病中,焦槟榔、焦三仙、炒莱菔子是针对遗传过敏性湿疹的辨病用药。同时用当归、赤白芍、首乌藤羊血润肤;同时配用黄芩、白癣皮、苦参、马齿苋清热除湿治标,使病情逐渐好转以致于不复发,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重要意义及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

张志礼简介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皮肤科杂志副主编,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张志礼教授1955年毕业于西北医学院医疗系,1959年参加北京市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1987年任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9月任全国中医皮肤病医疗中心主任。曾师从我国三大皮肤病专家之一著名老中医赵炳南(另外两人是顾伯华和朱仁康),是赵炳南的学术继承人(皮肤病专家张作舟也是赵老弟子),整理出版《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芍药木瓜汤合地乌薏治疗颈椎病验案 老茶馆 久咳圣药仙鹤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