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半夏的临床运用

2009-01-30 18:47 楼主
作者:袁鹤侪

半夏气味辛平,其功用约分为二类:一是燥湿除痰,一是止呕降逆。属于第一类者,例如张仲景之半夏麻黄丸(干呕,吐涎沫)、半夏干姜散(浆水逆)、《外台秘要》之半夏汤皆是。属于第二类者。小半夏汤(呕有不渴,膈间水气)、大半夏汤(半夏、参、蜜,治朝食暮吐,胃反)皆是。此半夏在临床应用之大略也:

(1)半夏之除痰:由于燥湿。

半夏气味先苦后辛,其性燥,主除湿痰、寒痰、痰饮。例如:《外台》之半夏汤(半夏、生姜、橘皮)治痰饮,胸膈满,胸中冷,食不下。张仲景之半夏麻黄丸,治水停心下,心下悸。

(2)半夏之止呕:由于降气。

《金匮》之小半夏汤(姜、夏),治呕而不渴(隔间有水,先渴后呕,加云苓)。大半夏汤(半夏、人参、蜜),治胃反,朝食暮吐。

有时,除痰止呕不能分开,如半夏干姜散治干呕, 吐涎沫。有时,用以散结气,而非除痰止呕,如生姜半夏汤(用生姜汁)治胸中似喘非喘,似呕不呕,似秽不秽,心中愦愦无奈。小柴胡汤用半夏亦用以利气。

又:《集验方》有半夏汤治胸满有气,心腹胀,中冷(夏、桂、姜),半夏、白芷为散服,作呕,治骨梗。

总起来说,在临床应用上,半夏是有力的止呕剂。但是它的止呕作用,在于燥湿,即所谓去湿痰、寒痰。痰饮去则气之通行自如,而呕逆即止。

【附】《医学经谈》曰:

半夏气味辛平,或苦辛温,为足阳明,足太阴药,盖脾上主湿而恶湿,湿则濡困不能治水,涎为脾液,脾不治水 则涎化为痰,久则湿郁生热,痰愈稠粘。半夏燥湿,湿去则脾不困,故能分水而除痰也。俗以半夏为肺药,非也。其止呕吐为功,在足阳明也。其除痰,功在足太阴也。凡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燥脾湿和胃气,止时气呕逆,消胸中痰满,开痰结下气逆,治寒痰更宜。并疗形寒饮冷,伤肺而咳。治痰厥头痛,痰饮胁痛,为胃冷呕哕方药中之要药。

但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忌之。故古人有三禁:即血家、渴家、汗家是也。故凡阴虚肺热、津液不足之候,切不可因其咳嗽有痰而妄投之,以其为脾胃家药而非肺肾家药也。倘误服之,则律液愈损,肺益燥,阴益虚,浓痰愈结,则必致声哑而祸至矣。

又:孕妇禁之,用生姜则无害。

《月令》曰:仲夏之月半夏生。历代本草皆言二月苗,时珍虽谓其生当半夏,但考其生时,其确不在夏。《别录》曰:五月采根。今采根概以斯时。半夏取其圆白者,至秋后则皮多黑.盖一阴将生之时,而半夏即告成功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1-31 11:40 2楼
参考学习。
⬅ 黄煌经方医学:黄芪 老茶馆 犀角、虎骨代用管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