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的实质

2009-01-27 15:47 楼主
为医而不懂阴阳五行,自古有之,于今为烈。其尤甚者,视阴阳五行为鬼神迷信,与愚昧落后、反科学等。即使有些见解者,也多将阴阳理解为事物对立统一的双方,将五行看成是构成一物质之五种元素。总之,阴阳五行或被误解、或被歪曲,目前已达到相当混乱程度,在学术界及医疗实践中出现了淡薄、回避、甚至敌意趋势。

那么,阴阳、五行真的有那么迷信反动吗?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传统医学为什么必要以阴阳五行为其根本?这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题。

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说,既不是医家的发明,也不是医家经典《黄帝内经》的创造,它的根在于《易》,是《易》、《老》学说在传统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易以道阴阳”早已成为定论,乾坤为阴阳,八卦、六十四卦亦皆分阴阳,阴阳就是道,故易一开始就将阴阳概念表露出来:
乾初九潜龙勿用,象曰“阳在下也”。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阴始凝也”。

乾是阳,坤是阴,乾坤是众卦之始。一部易经自始至终,无一不是表述阴阳道物状态、运行情形与过程,其中心就在于证明和阐释万物皆因阴阳道物而生灭变化这一根本道理。对此,坤卦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表达得最为形象生动:朋为有阴有阳之月,易以月象阐说易理,得朋即物生,丧朋即物灭,朋出为有阴阳故物有,朋入为无阴阳故物亡。
易是专言宇宙万事万物生灭变化原因及其过程的,因此人也逃不出其理。

《黄帝内经》是中华医学的奠基巨作,它最大功绩就在于将易理纳入医疗实践,并成为几千年来应用和发扬易的理论思想最成功典范之一。例如,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从上述论述可见,《内经》与《易》完全一致,是对易的继承和发展,医理就是易理,不同的是易言普遍性而医则言其特殊性。

后世医家亦皆不离《内经》指出的理路,医必遵循易理,如张景岳说:“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这就是中华传统医学必要以阴阳五行说为其理论核心的根本原因,阴阳与五行源自于易,易是源、是体,医则是流、是用。

何为阴阳?其实质是什么?阴阳既不是神秘的幽灵,也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古哲所说的“道”,它是客观实在的、存在于万物人身中不见不闻的一种特殊物质。根据什么?
易、老道家的有关论述,对此早已讲得清清楚楚:
乾就是阳,坤就是阴,《系辞传》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乾坤阴阳都是物,是不见不闻、无形无质的“形而上”之道。形而上之道,能生形而下之器,器为有形质之万物,乾坤阴阳如为非物,如何能生出有形质之万物?因此易谓乾坤为“元”,元为原始祖物义。

《老子》更是不厌其烦,反复交代:二十一章曰“道之为物”,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

《黄帝内经》也将阴阳纳入物的范畴,“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百病皆生于气也”,“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疾”。“气”即指阴阳道物,言“气”可让人产生阴阳为“物”的实在感。这里的天地之气指的就是乾坤阴阳,以上论述讲得还不够清楚吗!
所以,阴阳实质是物质,一种特殊之物。

至此,不解者还会追问:难道他们(易、老、内经等作者)说是物,阴阳五行就是物了吗?回答自然是肯定的,因为阴阳五行概念首先出于他们的文字中,我们解读的是他们的文字,他们说的不算数,难道非得不相干者来说才能算数吗?岂有此理!

五行实质也是阴阳道物,是阴阳的五种状态,因为阴阳都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中,而其状态大致上均可划分为五,故谓“五行”,行即动变,指动变中的阴阳。五行非是通常理解的五种元素物质,那样理解不但错误,而且十分有害。

五行的提出与阐释,《内经》有重大建树,《灵枢·通天第七十二》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人应之五者即: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这就是五行,万事万物内部阴阳状态,只有这五种,不会多也不会少。
所以说五行也是阴阳,阴阳即五行,五行即阴阳,五行是细化了的阴阳,阴阳则是统言了的五行。

何来五种元素物质?元素说是套用西人之说,靠西说立足本意虽好,其实骨子里还是有那么一点不大自信,总像觉着自己祖宗的玩艺靠不住似的!

以上为阴阳五行的实质,它们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此。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1-27 16:43 2楼
还是不知道实质是什么
2010-09-03 19:10 3楼
[原创]亦谈阴阳的本质是日月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时贤杨鹏举先生认为“阴阳的本质是日月”,对此愚见以为确切。兹说明之。

日、月,即太阳和月亮,是在自然界中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最直接的自然现象。而在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如日、月、山、川、风、雨、雷、电、晦、明中,日月最直接明了,比较好观察和体会了。

日就是太阳,盛实、光明、温暖于白昼。如《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释名·释天地》:“日,实也。光明盛实也。”《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毛传:“阳,日也。”
《文选·张协<杂诗>》:“浮扬映翠林,回飚扇绿竹。”李善注:“阳,日也。”《后汉书·丁鸿传》鸿疏:“臣闻日者阳精,守实不亏。”《春秋·说题辞》:“阳精为日。”《灵枢注证发微·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注:“日为阳之精。”《类经九卷·经络类三十四·手足阴阳系日月》注:“日为阳精,故日主火。”

月就是月亮,阙虚、晦暗、阴冷于夜晚。如《说文》:“月,阙也,大阴之精。”《释名·释天地》:“月,阙也。满则阙也。”《春秋·感精符》:“月者,阴之精。”《灵枢注证发微·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注:“月为阴之精。”《类经九卷·经络类三十四·手足阴阳系日月》注:“月为阴精,故月生于水。”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自然界太阳及月亮现象的观察发现,太阳就是日,是阳精,明亮、火热的意思;太阴就是月,是阴精,晦暗、阴冷的意思。通过这个具体的物质太阳与月亮,引申发展为凡是属于此类者,皆为阳与阴。后成为一种自然界属性定性的标志,即凡“阳之属,皆为阳也;阴之属,皆为阴也。”所以《史记·天官志》有云 “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而《内经灵枢》篇则将《日月系阴阳》作为篇名而论述之,即《灵枢·日月系阴阳》“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与《素问·阴阳离合论》“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之说。

通过将日月作为阴阳这种具体的物质,引申发展为一种自然界的属性,即凡“阳之属,皆为阳也;阴之属,皆为阴也”来囊括自然界所有物质的属性,并由具体而到抽象。所以《灵枢·日月系阴阳》又说道:“切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其目的是为了说理,用以解释、分析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更好的适应之、操纵之,从而为己用。

阴阳虽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却是由自然界日与月这个实指之物质演变而来。作为抽象的哲学概念,阴阳主要代表相反相成的两种属性,用以说明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之间及其内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如果事物之间没有相互关联,就不适合用阴阳这个概念去定属性。

目前高校教材对于阴阳的本质是什么?没有做具体的交代。愚见认为,应予以补充和完善,时贤杨先生所云甚是。

2010-09-03.
⬅ 心血管病的舌诊研究 老茶馆 从病字造字了解易经与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