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四大秘丹

2010-12-07 13:46 楼主
丹道四大秘丹(四大金刚)
一、乾坤一气丹
处方:水银30克 火硝30克 白矾30克 黄丹15克 扫粉15克
炼法:按照升丹常规进行操作。
用法:
1、 丹药用时,首尾均加冰片。
2、 色红而微肿痛者,加生石膏合用。
3、 色不红不肿而痛者,加马钱子末。
4、 红肿痛者,加辰砂。
5、 腐肉不多者,加辰砂。
6、 腐肉多者,加蜈蚣、银朱、雄黄。
7、 有胬肉突起者,加乌梅炭。
8、 拔毒者,加血竭。
9、 疮色紫者,加制乳香、制没药。
10、微有水者,加赤石脂、龙骨、白芷。
11、水多者,加升丹或煅牡蛎。
12、脓水清而少者,加红升丹。
13、臭者,加麝香。
14、痒者,加枯白矾。
15、创口宽大而深者,加八宝红升丹。
16、微收口者,加蟹黄。
17、欲生肉者,加白矾。
18、不收口者,加鸡内金。
19、日久疮口坚肉色紫者,加降丹。
20、疮口小如绿豆大,日久而不愈合者,加发灰、蛋黄油。
21、肉已生平而不长皮者,加银朱。
22、杨梅毒疮者,加灵砂。
23、顽疮烂疡者,加银朱。
二、混元丹
其升炼方法,类似于三打灵药。既供内服,有可外用。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确有一定疗效,也是一种丹头。
处方:计分三组
一组: 水银60克 火硝60克 白矾60克 皂矾60克 太阴元精石60克 朱砂60克 硫磺15克
雄黄15克 硼砂15克 硇砂9克
二组: 水银60克 火硝45克 白矾30克 太阴元精石30克 朱砂30克 硫磺15克 硼砂15克
硇砂9克
三组:火硝21克 白矾21克 皂矾21克 硫磺9克 雄黄3克
炼法:分成三转升炼
第一转:除水银、朱砂、雄黄三味外,余七味共研入锅炒之,至老黄色时取起,然后加入后三味和匀入罐封固,用三文一武火炼之,共火四柱,武火中须擦盏,火候足时冷定取下丹药准备二转。
第二转:将二组药照前炒研后,同一转升药研匀入罐封固,按照一转火候进行升打。
第三转:将前两种药物同二转升药研匀入罐封固,照一转法进行三打,三打毕时取出丹药,贮入瓶中封口,沉入井底,一周退火备用。
用法:
1、风寒湿气留滞经络筋骨疼痛者,以本丹9克,加制乳香9克、没药9克,朱砂0.5克,麝香少许,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1~2丸,酒送下,日三次。
2、腹中冷气久不愈者,以本丹9克,加良姜8克,胡椒3克,共末,每日以川椒或砂仁汤下0.9克,日三次。
3、中满、鼓胀、水肿者,以本丹6克,加沉香5克,木香5克,土狗3枚(炙去头足),糊丸如绿豆大,每日用白商陆、砂仁汤下3丸,以平为止,次用调理之剂以善其后。
4、五种黄疸者,整青、陈皮焙,芫花醋泡焙研末,每30克末中,加本丹0.3克,空腹开水送服0.15克。
5、虫积腹痛者,以百部30克,槟榔30克,煎水服本丹0.15克。
6、九种心痛,小腹疝气者,用砂仁30克,陈皮30克,醋炒香附30克,木香9克,炒小茴30克,荔枝核30克,枳壳45克,沉香15克,加本丹9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6克,黄酒送服。
7、偏正头痛,百药无效者,用炒香白芷75克,川乌头半生半熟30克,共末,加入本丹3克,开水送服0.03克。
8、大人养癫风,小儿急惊风者,用生石膏300克,朱砂15克,共末加入本丹9克研匀,每服成人9克,小儿一岁3克,一岁以后俱用5克,开水送服。
9、诸般腹痛者,用乌药、香附等份为末,每30克中,加入本丹0.06克,每服3克,开水送服。
10、水泻者,用白术30克,车前子15克,煎水冲服本丹0.03克,泻可立止。
11、年久气喘者,用莱菔子炒末,每30克中,加本丹0.15克研匀,每服6克,临卧开水服。
12、风寒痹痛者,用续断、川乌、草乌、牛膝煎水,每次冲服本丹0.03克。
13、白痢腹痛者,用三七、当归、生地煎水冲服本丹0.03克。
14、痢疾后重者,用当归、木香、川朴、大黄,煎水冲服本丹0.03克。
15、瘀血积块者,用红花、玄胡煎水冲服本丹0.03克。
16、腹中症瘕者,用三棱、莪术、桃仁煎水冲服本丹0.03克。
17、破伤风者,用制南星30克,防风30克,蝉蜕15克,共末加入本丹3克和匀,每服9克,热黄酒冲服本丹0.03克。
18、妇女月经不调者,用延胡、当归、益母草煎水冲服本丹0.03克。
19、妇女月经不调,瘀血作痛或症瘕痞块者,用红娘3克,与米同炒,炒后去头足为末,加本丹0.3克,每服0.24克,空心红花汤调服,日三次,以行为度。体质虚弱者,则单用米不用虫。
20、妇女血崩者,用甜杏仁皮,炒炭存性为末,每30克中,加入本丹0.03克,每服9克,黄酒送下。
21、妇女乳痛者,用丹参、栝楼、赤芍、没药煎水冲服本丹0.03克。
22、妇女月经不止者,用莲蓬烧灰存性为末,每30克中,加本丹0.06克,每服6克,热酒调服。
23、产后恶露不尽,小腹疼痛者,用归身18克,川芎12克,桃仁0.15克,炮姜0.15克,炙草3克,煎水冲服本丹0.06克。
24、杨梅初起者,用臭牡丹根研末,每60克中,加本丹0.3克,每服9克,好酒送下,盖被取汗即愈,不愈者,可再服二、三次。
25、杨梅结毒发于咽喉,腐烂疼痛,汤水不入者,用硫磺30克,青黛3克,研末入本丹0.03克,每以3克开水调服,其痛即止,并可进食。
26、外擦杨梅者,用雄黄5克,轻粉3克,杏仁50粒,共末入本丹0.5克,以猪胆汁调搽,三日即愈,效果很好。
27、拔疔疮者,用蓖麻仁10粒,银朱0.6克,共末入本丹0.3克,水调敷于疔疮四围,留出疔头,约2~3次疔头即出,内捣菊花汁一盏服之更妙。
28、瘰疬已溃,瘀肉不去,创口不合者,用松香30克,白矾9克研末,加本丹0.3克,麻油调搽,亦可干掺,看情况处理。
29、金疮,一切恶疮者,用广丹皮,煅石膏各等份为末,每30克末中,加入本丹0.3克,用时撒布疮上,外用膏贴。
30、杖疮不愈者,用生半夏、松香各等份为末,每30克末中,加入本丹0.3克,用时撒布疮上,外用膏贴,三次即愈。
31、黄水疮者,用煅石膏15克,煅龙骨15克,枯矾9克,松香9克,共末,加入本丹3克,研细匀,用蛋黄油调搽。
32、指头疔者,用雄黄21克,白芷9克,为末,加入本丹0.3克,入雄猪胆内调匀,套于指上即可痊愈。
33、痄腮者,用陈石灰烧七次,地上窖七次研末,每30克末中,加入本丹0.3克,醋调敷之。
34、臁疮者,以本丹0.3克,童便九制炉甘石30克,同化猪油调和成膏,涂搽疮上。
35、刀砍斧伤者,用生半夏末30克,本丹0.15克,研和,开水调敷,即生肌敛口,且愈无瘢痕。
36、一切湿疮者,用松香60克,广丹皮30克(微炒),炒铅粉15克,青黛60克,头发少许,一同煅枯为末,每30克末中,加入本丹9克,以麻油或蛋黄油调敷患处。
三、金龟下海丹
使用范围非常广泛,较红升、白降更为满意。
处方: 水银45克 火硝45克 白矾45克 皂矾45克 食盐45克 胆矾9克硇砂12克
明雄7.5克 朱砂7.5克 铜绿7.5克 磁石15克 月石12克 寒水石9克 天生黄15克 丹成加麝香3克冰片3克
炼法:火候以盆内的乌龟不动为准。原理是盆内的水要经常保持不热,如水过热,则龟即难受而躁动,是符合科学温度测验法则。
功能:消炎、杀菌、化腐、退管、 去出骨。
主治:坏死组织、多年溃疡、顽固瘘管,举凡痈疽、发背、瘰疬、痰核、附骨、疔毒、横痃及一切诸疮浑身上下穿溃流脓,或内有腐()管骨年深日久不愈者,功效很好。
用法:此丹使用与红升、白降一样,有纯丹、稀释丹、药捻三个类型。
1、因寒邪侵袭经络,阻滞气血不通,失于疏解,逐渐形成痈疽者,不论肿块大小,时间久暂,只要内脓未成,均可使用本品,达到消散的目的。其法是用蓖麻油将药调成糊状,遍涂患部(涂药后定要用稍扁形竹片将药在患部皮肤上多多涂抹,务使药糊尽入毛孔,看不见药的痕迹为准,凡涂糊药都应如此),然后贴上膏药,经过1~3日,即可消散。
2、在疮已化脓,而未穿溃时,则将纯丹加水调稀,点于疮头上,外用膏药盖贴,则次日即可穿溃出脓,以带切开引流。
3、稀释剂,则多用于一切溃疡有坏死组织不脱者,如一次不脱,可连续使用2~3次。
4、药捻。则专用于各种瘘管及伤口过小的溃疡引流不畅,及深部溃疡有坏死组织。
本丹化裁用法:化裁用法是以有辅助药物配入丹药,与用石膏配入丹药起稀释作用者,有原则上的不同,一般习用方如下:
1、以本丹2.1克,与珍珠散2.1克配合,在毒已尽将届收口时,掺于疮口上,有显著生肌收口作用。
2、以本丹30克,红升丹30克,制乳香9克,制没药9克,血竭9克,煅石膏18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以米粉为条,阴干。用时以一条插入疮内(孔大者可多插几条),功能拔除瘘管,并治一切疮毒破溃,阴疽日久成瘘,脓水淋漓等症。
3、以本丹15克,轻粉15克,龙骨15克,雄黄15克,海螵蛸30克,密陀僧30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用时将药均匀散于膏药面上,贴于患部,每2~3日换药一次,专治乳癌、失荣、石疽、横痃、结核及一切无名肿毒等症。
4、痈疽溃后毒尽,出鲜红肉,流稠脓顽痰如胶条者以本丹9克,制乳香30克,制没药9克,麝香1.5克,共研细末,每以少许掺于疮口,外贴膏药一张,至疮口皮老为止。
5、本丹药捻:中医外科有纸条药捻和纯丹药捻等种,纸条药捻是以楮皮纸条制成其法是以皮纸条捻成麻线状的捻条,并双叠来再捻成如粗麻绳状的捻条,愈紧愈佳,以浆糊遍涂周身,然后在丹药中滚转,使药捻周身平均沾满药粉阴干备用。但这种药捻使用起来是有缺点的,因为捻上沾药不多插入疮孔后经疮的渗出物一冲,就会将药冲走,会降低药力,如插的不规则时,还有变松或扭曲之弊,并且口小的疮还插不彻底,因此有改进的必要。
纯丹药捻:也叫药丁,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而改进的,其法是用一种有粘着作用的粘合物,同丹药掏合均匀,作成药捻,粗细长短随需要而决定。粘合料米粉(是已加工的线状条粉,昆明人则叫米线,不是粉末状米粉),糯米面、大米饭、蒸饼都可以。将丹药同粘合料入乳臼中,细细掏之,(如只需少量,则可用手指反复捏和之),捣至十分融合时,捻成1~2寸长的线条状即成。如大量生产时,还可利用废注射管,将药推入管中,然后推出,既匀整,又迅速,是值得采用的方法(丹药类忌接触日光,故只宜阴干)。使用时,根据疮口的大小和深浅,尽量将丹药捻插入疮底,孔大者可多插几条,利用疮的渗出液,还可把药丁溶解为若干药汁。这种药汁在疮内拔毒祛腐作用,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因此更可以缩短疮的疗程,促进疮口愈合。并因其在疮内有三、四日的溶化过程,保持三、四日的药力,故可在三、四日后,才换一次药。最适合骨关节结核、淋巴结核、各种瘘管及蟮杠头等病种需要,是笔者常用方法之一,惟有易断的缺点。故笔者作锭时,是用消毒猪毛为骨子,就不宜折断了。
6、疮穿溃后,脓水不尽,或脓稀不稠及疮中腐肉未尽去者,以本丹0.9克配四妙丹3克,共研极细。使用时以少许掺于疮口,外贴膏药,日换二次,连掺三日,则腐肉去而新肉生,稀脓亦变成稠脓。
7、凡疮疡排脓未尽,而有腐肉留于疮面者,以本丹15克,煅石膏6克,炒铅粉9克,银朱9克,共研细末。使用时,将丹药撒布疮口,如有孔道者,则用棉纸捻粘药插入疮孔内,外贴膏药,功能去腐生新。
8、瘰疡已溃者,以本丹0.15克,制甘石3克,朱砂0.9克,苍耳虫3条,共研细末。使用时,撒布白玉膏上,贴于患处,再服中九丸,以作辅助治疗。
9、若遇脓疡疮口淡白流水,而不成稠脓者,可将纯丹撒上,次日即可见到疮口红润,成稠脓,而不留清水。对手术后创口久不愈合者,用凡士林纱条粘丹药,塞入窦道中,在初用时分泌物常会增多,以后即逐渐减少,而趋愈合。如上纱条后老是不见好转者,其中必有异物存在,如纱屑、纸屑、朽骨等,出现这种现象时,必须尽量将其消除干净,伤口才能愈合。至于结核溃疡在初用药时,也有分泌物增多的现象,但很快即可使溃疡面由缩小而痊愈。如有孔道者,最好是将伤口皮肤切开扩大,即可缩短疗程。内部余波未平时,最好是不要急忙争取提前收口,免致复发。
10、以本丹3克,巴豆炭30克,蓖麻仁30克,共末,对于一切疮毒溃后拔脓,效果极好。
11、以本丹3克,轻粉1.5克,黄连9克,银朱9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以清油调搽。治湿疹、黄水疮有效。
12、以本丹1.5克,红砒1.2克,硇砂1.2克,冰片0.9克,共研细末,用时吹入管中,专退瘘管。
13、以本丹15克,煅石膏15克,炒铅粉15克,共研细末。使用时,制成药捻,插入疮口,有拔毒、生肌、敛口的功效。
四、毒龙丹
处方:马钱子,不拘多少。
制法:先将马钱子用童便五石、五豆浸泡之,春秋二十日,夏十四日,冬四十九日。五石即丹砂、雄黄、曾青、白矾、磁石等,称五石散;五豆即扁豆、赤豆、绿豆、黄豆、黑豆等。豆须发芽,但不可发的太长,以约三分许即行,扁豆的体积较大,发芽较迟,故必须早两三日入浸,才能及时。五石则打如米粒大小。马钱子泡浸时,有几个阶段的变化,初时黄色,次呈落霞色,到落霞色时,即取出一粒视之,如中心变白色者即为合度之证。此时即全部捞出,逐粒刮去皮毛后,再入甘草水中,煮三小时,取出晒干,干后全部都呈黑色,碾成细末,制成莱菔子大丸子备用,也可直用散剂服用,但不及丸子便利,最好是用胶囊装服。
用法:每次0.9克,早晚各服一次,按症用引药送服。
功能:钻筋透骨,活络搜风,兴奋补脑。
适应症;此药治症甚多,见引药项。
禁忌:服此丹时,忌食鱼腥海味,辛辣、莱菔等物,孕妇慎用。
注意:服此药时,当避风一时。如不慎受风,则发生寒战、呕吐、甚至痉挛强直,失去自由。可服肉桂,或浓生姜汤即止。浓白糖开水亦可缓解反应,并须严格掌握服量,每次最多不能超过0.15克,否则发生危害。各种疾病服用此丹时引药如下:
内科疾病:
1、 感冒发热者,用生姜、葱煎汤下。
2、 鼻塞者,用细辛、辛夷煎汤下。
3、 咳嗽者,用生姜煎汤下。
4、 头痛牵连眉棱骨者,用姜皮、竹茹煎汤下。
5、 左边头痛者,用柴胡煎汤下。
6、 右边头痛者,用桑白皮煎汤下。
7、 两太阳穴痛者,用白芷、石膏、藁本煎汤下。
8、 巅顶痛者,用藁本、升麻煎汤下。
9、 头脑须痛身不发热,口中发渴(是痰火)者,用薄荷煎汤下。
10、时时头晕者(亦系痰火),用灯芯煎汤下。
11、头晕不醒人事者,用半夏、生姜煎汤下。
12、伤寒头痛者,用生姜、羌活汤下。
13、大热谵语者,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煎汤下。
14、伤风久嗽者,用生姜煎汤下。
15、发狂大便实者,用大黄、芒硝煎汤下。
16、久嗽无痰干咳者,用麦冬煎汤下。
17、咳嗽日久不止者,用冬花、五味子煎汤下。
18、久咳有痰诸药不效者,用姜皮、陈酒煎汤下。
19、咳嗽吐黄痰者,用黄芩煎汤下。
20、肺热咳嗽者,用黄芩、桑白皮煎汤下。
21、肺热咳嗽者,用麻黄、杏仁煎汤下。
22、痨嗽者,用款冬花煎汤下。
23、气喘者,用苏子、桑白皮煎汤下。
24、结痰者,用瓜蒌、川贝母、枳实煎汤下。
25、久嗽声哑者,用诃子、麦冬煎汤下。
26、湿痰者,用半夏煎汤下。
27、风痰者,用附子、胆南星煎汤下。
28、痰在两胁者,用白芥子煎汤下。
29、痢属热积气滞者,用黄连、枳壳煎汤下。
30、痰在四肢经络者,用竹沥、姜汁煎汤下。
31、老痰者,用海浮石煎汤下。
32、吐痰涎者,用姜汁煎汤下。
33、呕吐者,用煨姜煎汤下。
34、干呕者,用生姜煎汤下。
35、痢疾初起者,用大黄煎汤下。
36、痢疾初起或纯白者,用生姜煎汤下。
37、痢疾红白相兼者,用姜皮、茶叶、灯芯煎汤下。
38、久痢不止者,用炙甘草煎汤下。
39、噤口痢不止,饮食不进者,用粳米煎汤下。
40、里急后重者,用木香、槟榔煎汤下。
41、水泻者,用滑石、车前、茶叶煎汤下。
42、暑泻者,用香薷汤下。
43、咳嗽吐痰腥臭如脓血,胸中作痛者(肺痈也),用苡仁汤下。
44、劳伤虚损咳嗽带血丝者,用知母、麦芽、童便煎汤下。
45、新疟宜截者,用常山煎汤下。
46、久疟宜补者,用白豆蔻煎汤下。
47、伤暑口渴者,呼水不止,用六一散,新汲水下。
48、伤暑劳力发痧,面嘴手足变色青黑,心窝稍暖者,用元明粉末调黄土水下,顷战汗即苏。
49、寒热疟疾逐日发者,用陈皮、半夏煎汤下。
50、间日疟或三日一发者,用厚朴、槟榔、山查、半夏煎汤下。
51、吐血者,用红花、童便煎汤下。
52、吐紫血成块(宿血也)者,用红花、归尾、甘草梢同煎,加童便、陈酒各半杯冲服。
53、呕血者,用茅根斤许,煎浓汤下。
54、呕血不止者,用京墨汁冲开水服。
55、吐血发热者,用柏叶、茅根、藕节煎汤下。
56、嗽血者,用麦冬煎汤下。
57、溺血管中疼痛者,用麦冬煎汤下。
58、溺血或年老体弱者,宜早服六味丸,晚服本药,用陈皮,煎汤下。
59、溺血于盆中,少顷如虾、如螺、如石(是心肾不足)者,用牛膝30克,煎浓汤下。
60、便前下血者,用归身、白芍、生地煎汤下。
61、粪后下血者,用槐花、地榆煎汤下。
62、大便纯血者,用槐花、地榆煎汤下。
63、大便下血沥脓不止者,用大蓟、红花煎汤下。
64、有梦遗精者,用莲须煎汤下。
65、无梦遗精者,用锁阳、金樱子煎汤下。
66、白浊者,用灯芯煎汤下。
67、淋证兼痛者,用海金沙煎汤下。
68、食米积者,用麦芽、谷芽煎汤下。
69、肉积者,用山查、草果煎汤下。
70、酒积者,用干葛、黄连、乌梅煎汤下。
71、面积者,用麦芽煎汤下。
72、冷积者,用巴豆少许煎汤下。
73、热积者,用大黄或槟榔、莱菔煎汤下。
74、泄泻者,用白术、茯苓、马鞭草煎汤下。
75、久泻者,用诃子、肉寇、柴胡、升麻煎汤下。
76、脾胃虚弱者,用白术、山药煎汤下。
77、呃逆者,用柿蒂煎汤下。
78、痞满者,用枳实、黄连煎汤下。
79、胀满者,用大腹皮、厚朴煎汤下。
80、水肿者,用猪苓、泽泻煎汤下。
81、实肿者,用丑牛、甘遂煎汤下。
82、虚肿者,用党参、黄芪煎汤下。
83、大便秘结者,用当归、枳壳煎汤下。
84、背上时常作麻作疼作冷,或伏天亦怕冷者(乃五脏各处多有停痰),用煨姜煎汤下。
85、肥人素善饮无病,忽然昏沉,如醉如痴,或蹲坐不起,眼生黑花者,痰也,用生姜汤下。
86、眼眶下忽煤黑者,痰也,用姜汁冲开水下。
87、心火者,用黄连煎汤下。
88、肝火者,用柴胡煎汤下。
89、脾火者,用芍药煎汤下。
90、肺火者,用黄芩、桑白皮煎汤下。
91、肾火者,用知母煎汤下。
92、小肠火者,用木通煎汤下。
93、胃火者,用石膏煎汤下。
94、膀胱火者,用黄柏煎汤下。
95、惊悸怔忡者,用石菖蒲煎汤下。
96、夜不能寐者,用炒酸枣仁煎汤下。
97、自汗者,用浮小麦、元肉煎汤下。
98、盗汗者,用浮小麦、麻黄根煎汤下。
99、老人痰火,夜不能寐,气血不和者,用广皮、木香煎汤下。
100、中风卒倒不语者,用牙皂、细辛煎汤下。
101、中风口哑者,用生芪煎汤下。
102、口眼歪斜者,用防风、羌活、竹沥煎汤下。
103、左瘫者,属血虚,用当归、川芎煎汤下。
104、右痪者,属血虚,用当归、川芎煎汤下。
105、半身不遂,莫能起止,冷痛者,用五加皮、地榆制酒送服,半月后即能愈;如热痛者,用菊花、豨签草泡酒服,二十日可愈。
106、中风痰气壅盛者,用南星、木香煎汤下。
107、遍身风痛怕热者,用菊花煎汤下。
108、年久风气疼,手足拘挛难伸者,用牛膝酒煎下。
109、风气痰痛,腰寒怕冷者,用烧酒下。
110、遍身骨节疼痛,又兼恶寒怕冷者,用老酒下。
111、胁痛者,用木香、乳香煎汤下。
112、药痛者,用羌活、木瓜煎汤下。
113、遍身风肿怕热者,用菊花煎汤下。
114、心气走痛者,用川椒、乌梅煎汤下。
115、积痛走痛者,用苍术、老姜煎汤下。
116、腹痛难忍者,用姜皮汤调木香末下,亦可用川楝子、乳香、木香煎汤下。
117、经年肚痛诸医不效者,用黑栀、明矾煎汤下。
118、伤寒阳症痰多者,用莱菔子、半夏、老姜煎汤下。
119、阳症热多者,用黄芩、黄柏或葱头煎汤下。
120、阳症大便干涩闭结者,用麻仁研新汲水下。
121、阳症不利者,用六一散调新汲水下。
122、阳症转作疟疾者,取向东桃柳枝各3寸露煎下;如阴症变疟者,用半夏、陈皮、山查、艾叶煎汤下。
123、阳症转痢者,用苦参、艾叶、木香煎汤下。
124、阴症转沉重昏睡者,用党参、黄芪煎汤下;若痰盛者,用姜汁、竹沥煎汤下。
125、阴症冷汗常流者,用党参、黄芪煎汤下;外用,陈小麦煎水洗。
126、阴症痰盛者,用南星、半夏、老姜煎汤下。
127、阴症转痢者,用苍术、半夏、陈皮、木香煎汤下。
128、山岚瘴气者,用槟榔煎汤下。
129、瘟疫时症者,用冷水下。
130、患病日久,梦于鬼交者,用朱砂、茯神煎汤下。
131、精神不守者,用朱砂煎汤下。
132、噎嗝反胃者,用竹沥茹、枇把叶、南枣煎汤下。
133、鼻塞声重者,用防风、荆芥煎汤下。
134、鼻渊者,用辛夷、苍耳煎汤下。
135、口舌生疮者,用黄连煎汤下。
136、咽喉肿痛者,用桔梗、甘草煎汤下。
137、眼痛者,用大黄、荆芥煎汤下。
138、眼中云雾者,用白蔻煎汤下。
139、眼中翳障者,用蒺藜、木贼煎汤下。
140、内障昏暗者,用熟地、石决明煎汤下。
141、青盲眼者,用蒙花煎汤下。
142、胬肉攀睛者,用石决明煎汤下。
143、羞明怕日者,用荆芥煎汤下。
144、眼有翳膜者,用木贼煎汤下。
145、目痛赤涩者,用甘菊、桑皮煎汤下。
146、眼患热痛者,水煎百沸,置露天处露一宿后,再温热调淮山药末敷眼眶周围,并用开水送服本丹。
147、哮喘痰火者,用陈皮煎汤下。
148、痰多气急者,用白芥子、半夏、南星泡汤和姜汁下。
149、疝气者,用小茴香、川楝子、肉苁蓉煎汤下。
150、下元虚弱者,用牛膝、木瓜煎汤下。
151、痿蹩者,用党参、黄芪煎汤下。
152、肢节痛者,用羌活煎汤下。
153、半身不遂者,用首乌、草乌、川乌煎汤下。
154、诸痛在上者,属风,用羌活、桔梗、桂枝、灵仙煎汤下。
155、诸痛在下者,属湿,用牛膝、木通、防己、黄柏煎汤下。
156、四肢无力,遍身筋骨疼痛异常,反侧艰难者,用木通煎汤下。
157、消渴者,用天花粉煎汤下。
158、痔疮者,用黄连、槐角煎汤下。
159、脱肛者,用升麻、柴胡煎汤下。
160、诸虫者,用使君子、槟榔煎汤下。
161、脚气湿热者,用苍术、黄柏煎汤下。
162、遍身骨节疼痛,兼畏寒怕冷者,用独活、老酒煎汤下。
163、牙痛者,用良姜或花椒煎汤下。
164、噎食者,用生姜、丁香煎汤下。
165、痰迷心窍者,用琥珀煎汤下。
166、石淋者,用海金砂煎汤下。
167、砂淋者,用萱草煎汤下。
妇科疾病:
1、 妇人经闭者,用红花、桃仁煎汤下。
2、 血枯经闭者,用生地黄煎汤下。
3、 血热未及期而经来者,用苏木煎汤下。
4、 血虚过期而经不来者,用益母草煎汤下。
5、 血崩者,用甜杏仁皮煅过黄酒下。
6、 血不止者,用五灵脂煎汤下。
7、 月经或后者,用红花煎汤下。
8、 带下者,用炒干姜煎汤下。
9、 热淋痛甚者,用车前子、地肤子草捣汁,冲陈黄酒下。
10、胎动不安者,用条芩、白术煎汤下。
11、产后虚热者,用黑姜煎汤下。
12、产后恶漏不行腹中作痛者,用益母草煎汤如童便半杯下。
13、产后血块痛者,用益母草、姜汁煎汤下。
14、产后乳汁不通者,用山甲、王不留煎汤下。
15、产后小便不利者,用木通煎汤下。
16、产后头晕目黑者,用四物汤下。
17、产后大便不通,肛门壅肿者,用归身、红花煎汤下。
18、产后发热者,用四物加益母草煎汤下。
19、产后伤寒者,用吴茱萸煎汤下。
20、产后呕吐不止者,用藿香煎汤下。
21、难产者,用川芎、当归煎汤下。
22、孕妇小便不通者,用灯芯煎汤下。
23、孕妇遍身发肿者,用大腹皮煎汤下。
24、骨蒸发热者,用地骨皮煎汤下。
25、潮热盗汗者,用浮小麦煎汤下。
26、经色紫黑,腹中作痛者,用苏木煎汤入姜汁下。
27、胃脘时时作痛者,用良姜煎汤下。
儿科疾病:
1、 小儿吐乳者,用生姜煎汤下。
2、 小儿夏日中暑者,用藿香煎汤下。
3、 胎黄者,用茵陈煎汤下。
4、 小便不通者,用灯芯煎汤下。
5、大便燥结者,用蜜三匙,冲开水下。
6、慢惊风者,用人参、钩藤煎汤下。
7、暑泻者,用灯芯煎汤下。
8、急惊风者,用钩藤、薄荷煎汤下。
9、天哮者,用杏仁、钩藤、薄荷煎汤下。
10重舌者,用灯芯煎汤下。
11、喘症、痫症者,用灯芯煎汤下。
12、呕吐者,用生姜煎汤下。
13、发热惊叫者,用朱砂、银花煎汤下。、
14、慢脾风泄泻者,用莲子、薄荷、老姜煎汤下
15、咳嗽痰升喘急者,用贝母、知母煎汤下。
16、痰迷心窍四肢逆冷者,用姜皮泡麝香0.015克下。
17、吐乳夜啼者,用薄荷、砂仁、姜皮、半夏、蝉蜕煎汤下。
18、痧后咳嗽不止者,用枇杷叶煎汤下。
19、啼哭无常者,用雄黄煎汤下。
20、小儿疳积者,用芦荟、苍术煎汤下。
21、疳积潮热时剧者,用麦冬、黄连煎汤下。
22、疳记腹痛者,用使君子煎汤下。
23、疳积面青体瘦,目黄性急,发热不止,小便黄赤,喜食酸物,多食无厌,或吃泥土喜睡者,用元枣、炙甘草煎汤下。
24、肾疳面黑体瘦,头发直竖,小便多热,不食,喜食咸物者,用桑白皮煎汤下。
25、脾疳面黄体瘦,大便泄泻,唇口生疮,喜食甜物,多食无厌,或吃泥土喜睡者,用元枣、炙甘草煎汤下。
26、肺疳面白体瘦,小便如米汤色,鼻流清涕周身毫毛直竖者,用马料豆煎汤下。
27、心疳面红发热,小便短少,喜吃辛物者,用茯苓、灯芯煎汤下。
28、食积肚痛者,用五灵脂煎汤下。
29、水泻不止者,用白术、车前草煎汤下。
30、冷泻如水直出者,用人参、白术煎汤下。
外科疾病:
1、 无名肿毒者,用银花(重用)煎汤下。
2、 诸毒初起者,内服此丸,外用艾火灸之。
3、 痈疽者,用金银花煎汤下;如臭烂不生肌肉者,用土苓煎汤下。
4、 发背,疔毒,流注者,用金银花、山茶花、栀子煎汤下。
5、 痈疽势急者,用皂角煎汤下。
6、 双单喉蛾者,用明矾煎汤下。
7、 梅毒,天泡等疮者,用银花,土茯苓煎汤下。
8、 瘰疬、结核秽烂不堪者,用夏枯草、连翘、土茯苓煎汤下,外用千椎膏或七星锭子。
9、 喉藓者,用银花、板蓝根煎汤下。
10、五臌肿胀不论久近者,用五加皮煎汤下。
11、五淋痛甚者,用生车前草捣汁下。
12、通肠痔漏脓血淋漓秽疼难忍者,用土茯苓煎汤下。
13、四肢浮肿者,用木瓜煎汤下。
14、梅毒者,用黄连栀子土苓煎汤下。
15、鱼口便毒者,用山甲、木鳖煎汤下。
16、破伤风者,用南星、防风煎汤下,或蝉蜕酒下。
17、狂犬伤者,用斑蝥煎汤下。
18、跌打损伤者,用童便、好酒下。
19、附骨疽者,用黄酒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是女人就要喝四物汤,妇科补血养颜调经第一方-四物汤 老茶馆 马钱子中毒与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