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而化之气血生 健脾通经湿邪除——足太阴脾经 中医临床 针灸推拿

2010-12-03 20:00 楼主
运而化之气血生 健脾通经湿邪除——足太阴脾经
脾胃同为气血生化的源泉,各司其职,其中足太阴脾经为阴经,属脾脏,主管运化功能,“运”运动、转运之意,“化”则指变化、转化,运化就是将食物中的精华部分转运到全身。胃将食物化成食糜,但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要吸收则全依赖脾的功能。

1.经脉循行






足太阴脾经起隐白,经商丘、三阴交、阴陵泉至冲门穴,然后进入腹部,属于脾,并与胃腑相联络,继续上行通过横膈,沿着食管的旁边上行到舌根部,散布于舌下,途经大横、腹哀等穴。
支脉1:从胃部分出,向上通过横膈,在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2.足太阴脾经联系的脏腑器官及生理功能

足太阴脾经以脾脏为中心,把与脾脏关系密切的胃、舌、口、唇、以及肌肉筋骨等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主管人体的运化功能。
⑴ 脾主运化,运化谷物及运化水湿
中医称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为“仓廪之本”,仓廪即贮藏粮食的仓库。《礼记?月令》:曰“谷藏曰仓,米藏曰廪。”是后勤给养的根本,其中唯有脾属脏,食物包括水分从口入胃,最终从大肠以粪便的形式、从膀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中食物的精华部分以及人体所需要的水分之所以被人体利用吸收,关键是脾的作用,这就是脾的运化功能,即运化谷之精微和水之精微,脾的这个功能也称为“升清”,水谷精微上升至心,在心的作用下,化生为血液,进入脉中,最后到达肺脏,在肺的作用下,进而到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发挥营养作用,还有部分水之精微在脾升清的作用下,到达肺脏,在肺脏的作用下进而滋润全身脏腑器官。也就是说,人体内至脏腑,外至皮脉筋肉等器官组织所需要的营养以及化生气、血、津、液所需要的原料,都是在脾的运化水谷精微这一作用,即在脾的升清作用。因此脾为后天之本。而食物残渣通过胃、小肠、大肠等作用排出体外的过程即“降浊”。
由上可见,人体的水液代谢谢与脾关系十分密切,如果脾的功能不足,会出现水液代谢谢失衡,导致水湿积聚,甚至变成痰饮,阻滞在经络之中,影响气血的运行,继而变生百病。故中医中有“百病痰(湿)为崇”之说。比如水湿停留在头部经络,常见头重如裹,停留在体表的经络则见身体重著。治疗上就需要健脾利湿。
⑵ 脾运化功能的实现,“升清”是关键
如果脾的升清功能不足,导致水谷精微不能被及时吸收,则容易与食物残渣一起进入大肠,出现泄泻,甚至大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脾的升清功能实质是脾气脾阳的具体体现,除升水谷精微外,还有升提脏腑器官,使其维持在一定位置的作用,特别是胃和子宫、大肠等,如果脾虚升提功能不足,临床中常见胃下垂、子宫下垂、直肠脱垂等疾病,中医认为是脾虚下陷。需要补元气、升脾气来治疗。
⑶ 脾主统血,与女性月经关系密切
另外,脾脏还具有“统血”的作用,使血液在脉内循行,而不溢出脉外。统,有统摄、控制之意。如果脾气虚或者脾阳虚,导致脾不统血而出现各种出血的症状,就需要补脾气、温脾阳来治疗。特别是女性的月经正常与否与脾脏的功能关系十分密切。
⑷ 脾藏意,主记忆
在人的情志中,“意”与脾相关,称“脾藏意”,意,指记忆,包括思考、考虑等思维活动,受脾化生血液功能影响,脾化生血液功能正常,思虑敏捷,记忆力强。反之,如果脾化生血液不足,则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如果思虑过度,则最容易耗伤脾之气血,导致脾的功能下降,出现吃饭不香,记忆力下降等症。
⑸ 足太阴脾经各脏腑器官之间的关系
脾与胃:脾脏与胃腑相表里的脏腑,同为后天之本,化生血液的源泉,常合称。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脾与口、唇:脾开窍于口,口唇直接受脾脏气血的濡养,因此能够反映脾脏的功能。如果口唇红润有光泽,则说明脾化生气血功能正常,如果口唇苍白无光泽,则说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
脾与舌:足太阴脾经经过舌根,散布于舌下,因此舌体也受脾经的气血濡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是脾虚水湿过多之象,水湿阻于舌体,导致舌体体积变大,受到牙齿的挤压而形成齿痕。如果脾虚气血化生不足,舌体失濡养,则会出现舌体瘦小。当然,舌与五脏及胃关系均十分密切,通过看舌体及舌苔,可以知五脏虚实、邪气盛衰、胃气强弱等。因此望舌在中医诊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脾与肌肉:身之肌肉受脾所主,具体来说是依赖于水谷精微的濡养,而水谷精微由脾所化,因此肌肉的丰满、润泽、有力无力也能够反映脾的功能。临床上非外伤引起的上眼睑下垂,脾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脾与四肢:四肢在中医中属阳,主动,动作协调灵活为正常,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中的轻清部分濡养四肢。脾的运化功能不足时,则会出现四肢甚至整个身体的沉重感,懒动。
脾与胰腺:胰腺属现代解剖名称,在《内经》中并无记载,《难经》在论述脾脏时曾说道:“脾重二斤三两……有散膏半斤。”此处的散膏指的就是胰腺。胰腺是分泌胰岛素素的器官,而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糖激素,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物学效应引起,特别是2型糖尿病,在中医中当属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问题所致。脾的运化功能不足很容易出现水湿的积聚,日久聚而成痰,痰湿一旦形成,则变证丛生,与糖尿病众多的并发症很相似。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多有脾虚。健脾在2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中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黄帝内经》中脾经异常时涉及到的疾病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舌根部发强,吃了就要呕,胃脘痛,腹胀,好嗳气,得到大便或放屁后就感到轻松,全身感到沉重无力。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脾”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舌根部痛,身体不能活动,吃不下,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大便溏,腹有痞块,泄利,或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安睡,勉强站立,大腿和小腿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能运用。
现代脾经经常用来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脾虚湿盛相关的皮肤病等。如肠鸣、腹胀、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皮肤病:湿疹、瘾疹、瘙痒、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尿潴留、尿失禁、遗尿、小便不利等。
上述一些症状或者疾病,可以用足太阴脾经经脉及穴位去保健治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获全国优秀 老茶馆 安徽名老中医“开馆收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