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医疗折射医学之痛:医生成开“大处方”机器

2010-11-30 20:56 楼主
编辑视线:一位医学专家,看病不问诊,埋头开“大处方”,甚至自己给患者备好拿药的塑料袋;另一位医学专家兼院领导,违反本院宣传橱窗里介绍的医学常识,频繁给患者开检查单,患者难以承受拒绝频繁检查后,“指标”立马出“问题”,橱窗里的宣传材料也被莫名其妙地更换,到其它大医院检查却发现指标正常……看到本期读者来信披露的就医亲历,我不仅感到震惊,而且感到心痛,真不知在医院这一救死扶伤的圣洁之地,还有多少令人拍案惊奇、痛心疾首的事情发生。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许多医生包括一些医学专家,成了开“大处方”的机器,甚至充当过度医疗的操纵者?

医学是干什么用的?简言之是救死扶伤,医治病痛,维护、促进生命健康的。人作为一种生命体,抗拒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在生老病死中,人唯一可以有所作为的就是治病。而治病救人这一神圣使命是由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来承担的。正所谓“医者仁术”。难怪我国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学生誓言的开头语。的确,因职务而可直接对人的健康、生命的掌控,无人可与医生比肩。

治病治病,顾名思义有病才治,且应对症下药。可目前我国的医疗市场日益突显之怪现状是:小病大治,大病贵治,无病哪怕制造疾病也要治。没完没了的检查,越开越贵的药方,泛滥成灾的抗生素使用,操控无度的输液与住院及手术治疗,使医院更像药品与医疗器械的大卖场,医生则成了医药产品的推销员,医患关系也从原来的共同体变成了“对抗体”,你受益我吃亏,你得意我难受。医学、医疗的目标从治病救人向治病(查病甚至造病)赚钱的角色转变,需要拯救、治疗、帮助的患者成了牟利的工具,医生与患者的交流越来越少,给患者开药、开化验单越来越多,医疗仪器代替医生成了医疗市场的“主角”,这种异化带给患者、带给医务工作者、带给社会的又是什么?患者的医疗负担日益沉重难以承受,医疗领域的贪腐之风愈演愈烈,社保资源的浪费越来越大,国民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仅以抗生素的滥用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人均年消费抗生素138克左右,而美国仅为13克。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仅为22%—25%。我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约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一群家长守着那些脑门上扎针输液的孩子们几乎成为我国儿童医院或儿科门诊的独特景观。

看病贵只不过是表象,它折射出的是现行医疗体制的种种弊端。当医生最关注的不是患者的病患而是“公费还是自费”、“带了多少钱”,当医学专家专注的不是如何用自己医术治病救人而是如何多开“大处方”赚回扣,医学也就丧失了其“仁术”的核心而沦落为“钱术”了。

所以,医疗改革势在必行。如何保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及医疗卫生保障机制的普惠性,如何重塑医院的圣洁及医生的尊严,如何维护患者的尊严与权益,如何让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医改的制度设计者和执行者必须细致考虑、审慎解决的问题。因为,医学的直接对象是生命与健康,而生命只有一次。(赵蓓蓓)

拍案惊奇一

频繁化验被拒绝 指标立马出“问题”

我是一个老乙肝了,自从2005年以来,我一直进行抗病毒治疗,服用拉米夫定片以及硫普罗宁肠溶片,肝功能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乙型肝炎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也一直低于检测限。我是在某专家门诊看病的,过去该专家总是让我3个月做一次全面化验,包括肝肾功能、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这与我在这家医院宣传窗里看到的宣传资料相符。这家医院宣传窗里贴的宣传资料明确写明病人肝功能稳定期可以3个月化验一次肝功能。但不知为何,后来该专家给我开肝功能化验单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先是两个月化验一次,后是一个月化验一次。我的病情在该专家医生治疗下控制得比较理想,所以虽然最初与我同时到该专家医生处看病的病人知道吃什么药可以控制住乙肝病情以后,都花1元钱挂号费到普通医生处开药了,我出于感激之情还是一直花9元钱挂号费在该专家处看病。可该专家如此频繁地让我做化验却让我越来越吃不消,花费大不说,毕竟抽血也是一件不大舒服的事情,于是我小心翼翼对这位专家说,医院的宣传窗里不是贴了宣传资料,病人肝功能稳定期可以3个月化验一次肝功能吗?为什么现在我要一个月化验一次呢?这位专家马上不客气地对我说:“宣传资料你也能相信吗?每个人病情不同,化验时间间隔当然不一样了,要不,要我们医生干什么,你们自己给自己看病好了!”我真是不明白,病人肝功能稳定期可以3个月化验一次肝功能是这家医院自己宣传的,我怎能不相信呢?我实在承受不了这样频繁的化验,最后只好改到该医院普通医生处开药了。

令我吃惊的是,3个月后即今年9月15日我做了一次化验,一直低于检测限的乙型肝炎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是1.77E+003,超出了参考值;肝功能化验结果总胆红素为20.0,而参考值是5.1—19.0;直接胆红素化验结果为8.1,而参考值是1.7—6.8;过去一直没有超标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指标也超出了参考值。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就于当月26日又去该医院做了乙型肝炎病毒DNA荧光定量检测的化验,这次化验结果为6.20E+003,比15日的检测结果1.77E+003又高出了不少。多年看病的经验使我马上以为,我的乙肝病毒已经对拉米夫定片以及硫普罗宁肠溶片产生了耐药性。可就在这时,我惊讶地发现,原来一直贴在这家医院宣传窗里明确写明病人肝功能稳定期可以3个月化验一次肝功能的宣传资料换成了其它资料。在我不再到该专家处看病后,第一次化验结果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病人肝功能稳定期可以3个月化验一次肝功能的宣传资料也马上消失了,这使我对这家医院产生了怀疑。一般来说,专家医生是不可能左右病人化验结果的,尽管该专家医生是这家医院的负责人之一。于是我决定到其它医院做个化验,看看化验结果再决定下一步我要不要换药。10月8日,我到另外一家知名医院做了肝功能和乙型肝炎DNA测定,10月12日我取出化验单一看,肝功能化验完全正常,总胆红素为10.8,直接胆红素为4.1(而原来医院这两项指标检测结果分别为20.0和8.1),结果小于最低检测限。

这样的结果让我感到震惊和害怕。这样的专家我还能信任吗?如果专家医生都不可信,那么患者该信谁呢?(浙江浙能镇海发电公司茹含懿)

拍案惊奇二 诊断“肺炎”让住院 出院却说没肺炎

孩子自去年3月出生以来,喉咙里老发出“赫哧”声,但不发热、不咳嗽。尽管周围许多人都说这是正常的,但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于6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院给孩子拍了个胸片,说是肺炎,还说胸片不够清晰,为了更准确地掌握病情,还需做CT。我怀疑做CT的必要性,但怕耽搁孩子的病,只好听从了医生。结果,CT并没查出其它问题。最后,医院安排孩子住了院。

女儿在医院住了一周,花费6000多元,医生说可以出院了。但原来的“症兆”没有任何缓解,孩子嗓子里仍不断发出“赫哧”声。医生解释说,这不是肺炎的症兆,是喉部的软骨发育不好。我奇怪了:“赫哧”声不是肺炎的症状,而孩子又不发热、不咳嗽,为何说是肺炎还让孩子住院?

还有一件事,也令人费解:前一天已决定孩子出院,可第二天,正当我们准备结账回家的时候,医生又让孩子抽了两管血去化验(化验费100多元)。没等化验结果出来,医生就准许孩子出院了。(山西太原尖草坪区常苏英)

拍案惊奇三 过度医疗太吓人 患者说谎才脱身

去年夏季,我有位同学总感到胸闷,并伴有阵痛,让我陪他去某医院检查。在医院一位年轻大夫的安排下,他做了一系列检查,花了800多元。那年轻大夫看过检查单子后,说同学胸膜有炎症,建议他住院治疗。同学咨询大夫住院每天需要多少钱,大夫轻声说道:“每天也就几百元的花费,你这病不太严重大概一周就可痊愈。”同学对那医生说,自己这两天还有点急事,暂时不能住院,不如先开几天的药吃着,过几天再来住院。大夫听他这样说,就给他开了个两个药方,一个是中药方,一个是西药方,让他到药房划价取药。出门后,同学悄悄用手机将药方拍了下来,到药房一算药费大约需要720元。同学以身上钱不够为由说暂时先不取药。

离开医院后,同学说,现在有不少病人都是在医院检查去外边取药,甚至有的医生家里都开有诊所,开药方直接让患者到医院外指定药店或诊所买药,这样患者可以少掏钱,医生也能赚得更多。后来,这位同学将药方打印出来到一家他熟悉的药店取药,只花了400多元,比医院便宜了近一半。5天的药吃完后,同学的症状已经基本消失,他又去照方买了3天的药,吃罢之后便痊愈,至今未犯过。

同学如此买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长此以往,被医院虚高药价吓跑的患者恐怕会越来越多。(河南宝丰县公安交警大队范军朝)

拍案惊奇四 医疗专家不问诊 埋头苦干开“大方”

前不久的一个夜间,我右腹下部疼痛难忍,忙到一家三甲医院急诊,医生诊断“可能是肠痉挛”,打了止痛针,嘱咐我明天检查确诊。第二天,我挂了一知名老专家的号。排队候诊时,见一农民提着一大兜药出来,我悄声问“这些药多少钱”,他伸出五个指头说:“500多!”

轮到我就诊时,我诉说着病情,老专家似听非听,也没问话,只摸了摸我的右下腹,便提笔开药。我问他“是不是肠痉挛”,他却问我“报不报销”。我拿出医疗卡,他大笔一挥,就开了中药、西药两张处方并叮嘱:“把药拿来,我教你怎么吃!”我想看看开了什么药,怎奈药方上的字迹龙飞凤舞,根本看不懂。交费后得知,两种中成药300多元,再加两种西药,总计400多元。我把药拿给他,他一边说怎么服药,一边在药盒上写,我说:“不是有说明书吗?”“你会看?”“我会看,就是不会看你那龙飞凤舞的大处方!”他似乎听出我的不满,赶紧招呼“下一个”。我也不客气:“开这么多药,怎么拿?”他只好拉开抽屉,给我拿塑料袋,没想竟带出了一大沓。

这时我才明白,专家怕病人拿了处方去街头药店买药,故意书写潦草,并且不怕麻烦,特别嘱咐把药拿来教你怎么吃;为了开大处方,他特意准备了国家明令限用的塑料袋;为了多开大处方,他既不问诊,也不认真检查,争取时间埋头开单,多开一张是一张……医疗专家成了开大处方的机器,患者却忍气吞声成为挨宰的羔羊!

要杜绝大处方宰人,只要取消以药养医、实行医药分家即可。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河北任丘市李增录)

拍案惊奇五 小病大治向钱看 病人挨刀又挨宰

现在一些医院、医生为了赚钱,常会采取小病大治的做法,极大地增加了患者负担。

我的一个同事,因车祸骨折了,医生看了伤者拍的片子后,说一定要住院治疗,要开刀,在骨头旁安上固定的钢板,这个钢板是进口的(价钱高)。住院后,这位同事花了不少钱。期间同事又把拍的片子拿给其它医院的专家“会诊”,该专家说,其实根本不用动手术加钢板。但为时已太晚,同事已经动了手术。而且,一年后还要到医院去动手术、装钢板,为此又花了不少钱。

我父亲2008年因为骑车摔倒骨折了,医生也说一定要住医院,动手术(加钢板)。我老爸不愿意,一是怕用钱多(几万元),二是怕手术。后到他人介绍的医院去看,没开刀,只用药敷了两个多月便渐渐好了。

所以,现在看病,不能只去一家医院,因为有利益驱动,可能会挨宰!

前不久,我妻子拿到一家医院的“为民服务免费查妇科”,她去检查了,医生说有囊肿,要做手术。妻子与医生约定了动手术的日子。但她还是听了一个小姐妹的话,到大医院请专家会诊了一下,结果根本没有囊肿。(上海嘉定卢忠雁)

作者:上海嘉定卢忠雁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网上套用“健康食谱” 准妈妈饮食不当反致贫血 老茶馆 女子吃素导致停经 专家指出九类人群不适宜素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