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瘦燕针灸医案(一)

2010-11-29 23:30 楼主
1..陆瘦燕针灸医案·心肾不交失眠篇

李某某 男 33岁
入寐艰难,已有半载,症情忽作忽止,近月尤苦,头晕而鸣,口干心烦,遗精腰酸,舌质红而少苔,脉现细数。此由肾水亏虚,心阳独亢,唯施壮水制火,绞痛心肾之法。
处方:心俞(灸,双)肾俞(补,双)神门(泻,双)三阴交(补,双)
手法:心俞:米粒灸,三壮。
肾俞 神门 三阴交:提插补泻,不留针。
二诊:夜寐少安,然易惊醒,它症亦见改善,舌红脉细,仍予原治加减。
处方:厥阴俞(灸,双)肾俞(补,双)神门(泻,双)三阴交(补,双)内关(泻,双)太溪(补,双)
手法:厥阴俞:米粒灸,三壮。
肾俞 神门 三阴交 内关 太溪:提插补泻,不留针。
三诊:已能酣然入眠,面现华色,精神大振,头晕耳鸣已除,口干心烦亦失,术后未有遗精,但尚乏力、腰酸,舌红少苔,脉细,再以交通心肾之法治之,佐以调补脾胃,益血养神,以图巩固。
处方:内关(泻,双)神门(泻,双)三阴交(补,双)脾俞(补,双)足三里(补,双)太溪(补,双)
手法:提插,不留针
按:新为神气之宅,肾为精气之舍,本例病者头晕、耳鸣、遗精、腰酸是肾精不足之征,口干心烦,是阴亏火旺之疾,舌红脉数皆虚火上炎之象。按脉论证,当是肾水衰亏,真阴不升,水火不济,心阳独亢,以致神不守舍而致。陆师治以壮水制火,交通心肾之法,灸心俞三壮,此为用灸法作泻。《灵枢·背俞》篇云:“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意在引导火气外出,一般灸1-3壮为宜,不须多灸。泻神门亦清心火,安神明之意。补肾俞(肾藏背俞穴)、三阴交(足三阴之会)以壮水源而制阳光,故一诊而寐少安。二诊改灸厥阴俞三壮,亦泻心藏有余之气火,并取内关用泻,以加强泻火安神之功效,更补太溪(足少阴之原),以强化滋水之力,故诊后睡眠转酣,诸恙消失。三诊停灸,而专用针法,并加用脾俞、足三里以调补脾胃,益营血而安神明。半载之病,愈在旦夕,足证灸有补泻之分,其功不亚于针刺,陆师精于此道,可见于此。
讨论:陆师认为失眠一症,其发病总是阳不交阴,神不守舍所致。虽症因不一,总不离外邪、里病两端。若因外邪而不寐者,如伤寒、疟疾等病,痛楚呻吟,夜难安寐,治当速祛其邪,攘外以安内,治愈不难。里病不寐者,或焦烦过度,而离宫内燃,法当竣泻其火,可取然谷、行间、支沟等火性穴位,紧提八八老阴之数,后安其神,取神门、内关,先紧提六六少阴之数,后紧按行三九少阳之数。或忧劳愤郁,而耗心脾,当养血安神,可补膈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以和胃生血,补神门、大陵以安阳神入舍。或精不凝神,而龙雷震荡,当壮水之主,以引火归源,可补太溪、复溜、照海、志室,施提插补法,佐以安神同前法。或肝血无藏,而魂摇神漾,当补肝血而安魂,可用肝俞、曲泉、三阴交、膈俞。或胆热心烦、而致神魂受扰、当清少阳郁热,泻阳陵泉、胆俞,而补厥阴以安神魂,取大陵、肝俞。因惊而致者,宜镇惊,可泻阴郄、神门、心俞。因怒而致者,宜疏肝,可泻行间、太冲。饮食停滞,胃不和而卧不安者,宜和胃导滞为先,佐以安神,可补足三里、神门,泻天枢、大横。新产、病后、虚烦不眠者,宜补益气血,灸足三里、关元、气海、膻中,缓图其本,而后才能安神。临诊者当以意领会,消息而运用之。

2.陆瘦燕针灸医案·湿滞经络着痹篇

陈某某 女 20岁 龙华门诊号66085
初诊:64年5月16日,左腿腓肠肌肿硬疼痛,行履滞重历已七年,治疗以来,肿势尚未消退,按之坚硬呈条状,今年二月体检时发现左肺有结核病灶,故休养在家。平时疲劳后即感腨部酸楚,困於久站,更由于肺气不足,时易感冒。面色尚润,略有恍白。脉细濡,舌苔薄腻边若锯齿。病先受於太阳,湿邪稽留,病久络疏,瘀邪互滞,故拟标本两调。
处方:肺俞(补,双)脾俞(补,双)阴陵泉(泻,左)合阳(泻,左)委阳(泻,左)承筋(泻,左)
手法:捻转,背俞不留针,其余留针加温,承筋拔罐。
二诊:64年5月30日,治疗以来,两侧腓肠肌痛势大减,坚硬略消。入暮咳嗽较多,呼吸时胁肋稍有隐痛。脉细数,舌苔薄腻,治再培土益肺,理湿蠲痹。
处方:脾俞(补)肺俞(补)膏肓(补)太渊(补)阳陵泉(泻,左)合阳(泻,左)委阳(泻,左)承筋(泻,左)委中(泻,左)
手法:捻转,背俞及太渊不留针,下肢穴留针加温,承筋拔罐。
三诊:64年6月9日,咳嗽已少,脉滑数,舌苔薄滑,再拟益肺清热,理湿消肿。
处方:肺俞(补)太渊(补)阳陵泉(泻,左)合阳(泻,左)承筋(泻,左)
手法:同上
四诊:64年6月20日,屡施益肺理湿法,病去七八,摄片见肺结核病好转,唯久病正虚,伏邪内蕴,再拟标本两调。
处方:肺俞(补)太渊(补)膏肓(补)阳陵泉(泻,左)合阳(泻,左)承筋(泻,左)
手法:同上
五诊:64年7月25日,咳嗽已少,病势渐趋稳定,再宗前法续进以巩固之。
处方:肺俞(补,双)膏肓(补,双)太渊(补,双)脾俞(补,双)合阳(泻,左)承筋(泻,左)
手法:同上
按:本例患者,腓肠肌肿硬,行履重滞。脉来濡细,舌苔薄腻。陆师据此辨为湿邪稽留足太阳经。湿者脾之气也,湿邪稽留,乃脾土困倦而致。按症论治,标本兼顾。补脾土利水生金,故取穴用脾俞;益肺金,扶正御邪,而补肺俞;补太渊手太阴俞土穴,为虚补其母之法;用膏肓则是补三焦元气,此为治本之法。泻合阳、委中、承筋、委阳等足太阳经穴,以疏痹邪。并用阴陵泉以利水,阳陵泉以强筋,意在利经筋之水湿。计针十六次而收显效。

3.陆瘦燕针灸医案·肝风内动行痹篇

汪某某 男 22岁 学生 龙华门诊号70420
初诊:1963年4月30日,四肢关节酸痛游走不定,膝关节及手腕关节屈伸不利已两月,并伴有眩晕神疲,胸闷心悸,小溲短赤,切脉弦数,左右偏胜,少阳颔厌脉盛,舌胖苔薄,证系风寒湿三气之邪侵袭,留于经络之间,水亏木旺,风阳浮动,外内夹邪,风气偏胜。治拟育阴潜阳,疏风理湿。
处方:百会(泻)风池(泻,双)风府(泻)犊鼻(泻,双)膝眼(泻,双)中渚(泻,双)合谷(泻,双)侠溪(泻,双)太溪(补,双)太冲(泻,双)
手法:提插捻转补泻,留针10分钟
二诊:1963年5月13日,上法施治四次以后,其眩晕减轻,肢节酸痛渐舒,仍心悸胸闷,脉弦细而滑,颔厌冲阳脉盛,痹邪入心,心神受扰,治再宗前议,兼以宁心。
处方:风池(泻,双)郄门(泻,双)神门(泻,双)中渚(泻,双)合谷(泻,双)太溪(补,双)太冲(泻,双)
手法:同上
三诊:1963年5月20日,心悸好转、夜寐渐安、眩晕亦平、四肢关节酸痛已缓,仅膝关节下蹲时略有痛楚,苔薄白,尖绛有刺,脉小弦,右脉略大,再拟原方酌减。
处方:风池(泻,双)神门(泻,双)内关(泻,双)合谷(泻,双)太溪(补,双)太冲(泻,双)犊鼻(泻,双)膝眼(泻,双)
四诊:1963年5月27日,针治已然十次,心悸、失眠、膝腿酸痛诸症基本消失,脉来小弦,左右已趋平衡,苔薄,再拟原方出入。
处方:风池(泻,双)郄门(泻,双)通里(泻,双)内关(泻,双)太溪(补,双)太冲(泻,双)犊鼻(泻,双)
手法:同上
五诊:1963年6月3日,经针十二次,今查其脉象小弦带数,左大于右,颔厌脉平,舌苔薄白,治疗以来症状好转,处方如下巩固之。
处方:风池(泻,双)郄门(泻,双)颔厌(泻,双)太冲(泻,双)
手法:同上
按:风气偏胜者为行痹。本例患者,外感风寒湿三气之邪,内因水亏木旺,肝风燥动,内外之风相兼,故四肢关节游走作痛,发为行痹之症,心悸胸闷者,痹邪有入心之势。故陆师泻百会、风池、风府以祛风潜阳;泻合谷、太冲开四关以镇摄燥动之风阳;补太溪滋肾水以涵肝木;泻神门、郄门、内关以疏内邪心君之邪,而宁心神。此外,“循脉之分”,“各随其过”,取用病痛肢节部的经穴以蠲痹定痛,针治十二次而见显效。

4.陆瘦燕针灸医案·寒邪凝结痛痹篇

李某某 男 33岁 工人 龙华门诊号39632
初诊:63年4月26日,寒邪侵入,瘀浊凝结,关节壅肿疼痛难耐,指节拘急,受冷更甚。痛痹缠绵日久,久病正虚。脉细濡,舌苔白,故拟和营蠲痹通络。
处方:八邪(泻,双)合谷(泻,双)阳溪(泻,双)犊鼻(泻,双)膝眼(泻,双)商丘(泻,双)八风(泻,双)
手法:龙虎交战法,留针加温
二诊:63年4月30日,治疗后,关节疼痛减轻,指节屈伸亦得自如,再从原方出入。
处方:八邪(泻,双)合谷(泻,双)阳溪(泻,双)膝关(泻,双)膝眼(泻,双)阴阳陵泉(泻,双)八风(泻,双)
手法:同上
三诊:63年5月3日,气候转变而致关节疼痛骤增,屈伸亦为之不利,脉濡微数,苔白,宜再和营通络,消肿定痛。
处方:阳溪(泻,双)八邪(泻,双)膝眼(泻,双)阴阳陵泉(泻,双)八风(泻,双)
手法:同上
辅助治疗:羌独活各9克,川桂枝9克,威灵仙9克,汉防己9克,宣木瓜9克,左秦艽9克,川断肉9克,天仙藤9克,淮牛膝9克,炒米仁12克,制乳没各3克,嫩桑枝15克,5剂
四诊:63年5月13日,手背肿势减退,手指已能握拳,疼痛减轻,局部皮肤发紫,足底麻木,仍系寒湿内蕴,瘀血不化。脉濡软,苔薄白,治再原方酌议。
处方:合谷(泻,双)八斜(泻,双)膝眼(泻,双)犊鼻(泻,双)阴阳陵泉(泻,双)八风(泻,双)太冲(泻,双)
手法:同上
五诊:63年5月20日,手指伸屈正常,腕力不减,手背红肿消失,唯两手小指外侧有留有部分肿硬结块,两足肿势亦退,但行动疼痛不已。病系寒湿挟瘀侵袭流注四肢关节,不通而作痛,治法再宗上议。
处方:合谷(泻,双)八邪(泻,双)后溪(泻,双)膝眼(泻,双)阳陵泉(泻,双)八风(泻,双)丘墟(泻,双)太冲(泻,双)
手法:同上
六诊:63年6月3日,时值霉季,阴雨连绵,以致宿疾新感,关节疼痛起伏无常。脉沉濡,苔薄白,再拟养营蠲痹,化瘀通络。
处方:合谷(泻,双)八邪(泻,双)犊鼻(泻,双)膝眼(泻,双)八风(泻,双)居髎(泻,双)太冲(泻,双)
手法:同上
七诊:63年6月14日,疼痛已缓解,肿势次第消散,工作之后感到身体劳累,肢节酸楚,系正气未复,营卫不调,余邪内蕴所致,嘱其节劳,并再拟前法。
处方:八邪(泻,双)合谷(泻,双)手三里(泻,双)膝眼(泻,双)犊鼻(泻,双)阳陵泉(泻,双)商丘(泻,双)八风(泻,双)
手法:同上
八邪:63年6月17日,治疗以来,痛势基本稳定,唯气候骤变易有所反复,肩关节动作无力,两膝伸屈不利,甚则腰尻亦感牵强,切脉沉迟,舌苔薄白。此伏邪深居,营卫未复所致。宗上再治。
处方:肩髃(泻,双)肩髎(泻,双)曲池(泻,双)合谷(泻,双)膝眼(泻,双)犊鼻(泻,双)阳陵泉(泻,双)商丘(泻,双)太冲(泻,双)上髎(泻,双)秩边(泻,双)
手法:同上
九诊:63年6月24日,痹痛基本稳定,关节活动较利,肿势亦渐消退,苔薄白,再拟蠲痹祛邪为主。
处方:肩髃(泻,双)曲池(泻,双)合谷(泻,双)膝眼(泻,双)犊鼻(泻,双)足三里(泻,双)商丘(泻,双)
手法:同上
按:寒气偏胜者为痛痹。本例病者寒邪凝结,留滞关节,肢节疼痛难耐,拘急肿胀,受冷愈甚,脉濡细,陆师诊断为痛痹。以“寒者温之”,故用温针。以经络中寒邪偏胜而浊阴凝滞,故用龙虎交战手法。

5.陆瘦燕针灸医案·肺气虚肩痹篇

郑某某 男
患肺结核多年,去年开始右肩酸痛不能上举后旋,肌肉削瘦,面色苍白无华,脉细苔薄,肺经经气不足以致风寒之邪乘虚而入,治拟祛风通络,取肺经诸穴为主。
处方:尺泽(补,右)云门(补,右)肩髃(泻,右)曲池(泻,右)
手法:捻转补泻手法。
治疗二次后,痛势大减,治疗四次,动作灵活,抬举自由。
按:本例患者,有肺结核史,面色无华,陆老辨为肺气不足,以致风寒乘虚袭入,邪在手太阴肺经,兼及阳明经,故取尺泽,云门以补肺经元气,泻肩、曲池,以疏大肠经之邪,一补一泻,运用得法,故二诊而显效,四诊而痊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请教一个熬煮中药的问题 老茶馆 陆瘦燕针灸医案(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