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学问叫中医

2010-11-20 08:33 楼主
把中医作为一种学问,更确切地说,作为一种文化素养来看待,这种奇怪的想法,根源于读《红楼梦》。
曹雪芹花费大量笔墨描述疾病,乍看上去让人费解。像薛宝钗这样的博学女子,家里又开着药铺,懂点中药方子是情理中的事。贾宝玉本来就反正统,别人不读的书,他偏要去学,也属正常。但如贾琏、贾蓉这样的纨绔子弟,对中医也很有见识,就让人大吃一惊了。后来读了一本书,谈到中国古代大族的子弟做学问要通三理,才知道医理是作为一种必修课的。这才明白了曹雪芹的匠心,既然《红楼梦》要全面描写世族大家的生活,医学的修养是不能被抛开的。
以个人修养的面目呈现出来的中医,是一种有关生活的学问。
这世上有很多学问,比如帝王心术、人际法则、自然物理、经济之学,等等。每种学问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也各有其传承及经典必读书。谈帝王心术,离不了诸子学说;研究自然物理,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著述是不能置之不问的。
中医也有经典著作,不但有,而且成系列。但与我所说的“生活的学问”相关的,主要是一部书。这部书对于读过中国书的人,就如同伏羲、神农、炎、黄一样口中熟悉,心中却不甚了了。这部书的名字叫《黄帝内经》。
与其说《黄帝内经》是一部治病的书,倒不如把它称为“一部让人不生病的书”更为确切。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平常爱说一句话:顺其自然。自然是什么?就是万物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很不好把握。现在的样子是其本来面目吗?未必。如果现时的状态就是其本来面目,也就不会有禅宗了。那么,到哪儿去找这神秘的本来面目呢?
最可靠的参照物就是天、地。
《黄帝内经》就是专门谈天、地的自然之理的。找到了这自然之理,然后使人体与之相应。就可以天人相应,可以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而天地与人能够相应,是通过一套系统发生的,这套系统有一个专门的名称:五运六气。
这是一套复杂的操作系统。说复杂,是因为《黄帝内经》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阐释它,在那个以竹简为主要书写工具的时代,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即使这样,还没有完全说清楚,很多相互交错的变化还要靠参考其它相关书籍去悟。
操作复杂,原理却很简单。它的核心是五行,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金木水火土。这是一种对事物的五分法,和阴阳的二分法同样重要。这种五分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你再也找不到比五更小的数字,使五种不同的属性(金木水火土)既能相互生化,又能相互克制。与阴阳的概念不同的是,阴阳隐含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五行却能推理出各种现象的具体变化。
有了五行这样一种有效的工具,大自然存在的六种气候风寒暑湿燥火便能够各自找到自己的归属。除了暑和火同归于火类,其它风寒湿燥分属于木水土金。这样,六气就和五行合而为一了,统称为五运六气。
这种简要的模式对于分析疾病和预测人体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举个现实的例子。今年(2009年)在旧历中的纪年为己丑年。前面的己在无形中的属性为土,而且为土运不及。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对于物种而言,土主稼穑,土运不及表明今年的五谷颗粒不饱满。对于人体而言,土代表脾胃,土运不及就表明今年从整体上来看,人的脾胃功能下降。很多疾病与此有关。比如很多人出现舌苔变厚,这在病理特征上为体内有湿,这与脾胃虚弱不能化湿有关。可以确切地说,今年流行的甲型流感,也与这一脾胃功能不足有关,在恢复期应该考虑到健脾养胃的。否则很难痊愈。
那么己丑年后面的丑字有什么意义呢。这牵涉到五运六气中一对重要的概念:司天、在泉。简单地说,它表示上半年湿土主气,下半年寒水主气。今年的冬天比正常年份要冷。
这样推出的是一些常规的气候变化及对于人体的影响。实际上,在每个季节除了这些气候,还有一些非常规的变化,称为非时之气,最容易引发流行性疾病,这些非时之气是很难提前推断的。
尽管有这种缺陷,五运六气的理论模式对于人体疾病的提前预防和诊断,仍然有着目前尚无法替代的重大意义。
以上所说的是中医理论中比较高深的部分,对于作为文化素养的中医,这种理论显得有些高处不胜寒。但了解一下还是不无益处的。
日常用得着并且浅白易晓的中医,虽然不是最上乘境界,却也是精彩纷呈、趣味盎然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11-20 19:45 2楼
要学好中医必须掌握中国文化,中国哲学
2010-11-21 15:48 3楼
是啊.
古语云:秀士学医,入笼抓鸡.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同分支都是一脉同源的
2010-11-23 08:33 4楼
中国文化怎么学?国学怎么学?
⬅ 银杏:杏非幸 老茶馆 《群经见智录》--恽铁樵 河间金栋转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