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不等于“血管”

2009-01-11 14:31 楼主
中医“络”的概念出自经络气血学说。我们如果单独把“络”分离出来,说“络是指血管”,而不顾及中医理论的整体性,就忽视了“经络”、“气血”等概念的虚拟性及其实质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必然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例如,我国中西医结合学近50年的研究早已证明,经络与血管、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皆有相关性,但又不等于血管或神经、内分泌等。同样道理,在“络”与血管之间划上等号,也是一种中西汇通早期“对号入座”的比附式研究的倒退。近年所谓“脉络——血管系统病”说,就存在这种将多元实质的中医概念还原为一元的西医某概念的倾向。

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概念的最初形成与古人粗疏的解剖所见有关,如中医经典中关于“心”、“肝”、“肺”、“肾”、“胃”、“肠”、“膀胱”、“脉络”、“血”、“气”等的直观描述与现代医学的心、肝、肺、肾、胃、肠、膀胱、大血管、神经、血液、气体等皆可大致对上号。如《内经》所言“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显然与现代医学的“血液”并无二致。但这些直观所见仅是脏腑经络、气血概念的原形,随着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这些概念的实质都逐渐超出了肉眼所见的原形,产生了“心非心”、“肾非肾”、“血非血”等的实质。例如,“心”就包括脑等神经中枢的功能,“肾”也包括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的功能,这都已为众所周知。目前虽已无人再说中医的“心”就是现代医学的心脏,但长期以来中医界很多人把“血”与现代医学的血液混为一谈已成习惯。故有人把“脉络”与“血管”等同起来时,竟带来一片喝彩。气血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基石是最不能垫歪的。“血”分有形之“血”和无形之“血”,当然也包括许多非血液的组织或功能,有待我们去研究。同样,如果仅把中医的“脉络”定义为血管,把“络病”定义为“血管病变”,必然会使中医络病的研究受到很大的局限。现代医学的血液和血管是可分的,血液的流变学与血流动力学已经是两门学问。而中医的“血”与“络”则不可分,不能离开血谈络。络病即血病或血证,络阻必血瘀,化瘀即通络,没有不活血的通络中药或只活血不通络的中药。所谓“络病学”其实是不应该离开血证论而独立,如果非独立不可,则必然成为多余的学术泡沫。现代医学把血液和血管分属两个系统、把心脏和脑分属两个系统,中医学则未必要把它们分开。有人提出“脑主神明”,但中医治脑病还是用入心经的药,治络病当然也还是用入血分的药。例如通心络也就是活心血。

中医认为“人之所有者,气与血耳。”“人生所赖,惟斯而已。”仅占人体重不到十分之一的血管中的血液难以担当此“血”的全部重任。应该说,运动于机体内外的一切物质、能量、信息,都与气的实质相关,而正常时只运动于体内的一切物质、能量、信息,都与血的实质相关。机体内各种不同的气、不同的血,以及气与血、血与精、血与津液之间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也都随时在变化着。古人创造性地把它们的转化途径有的称为经,有的称为络,还有的称为三焦、腠理、募原等,故伤寒传六经,温病传三焦,却未能从与经络相关的血管或神经找到伤寒或温病的全部实质。络病也主要应当从气血转化途径的异常来加以认识,而不能只局限于血管。现代医学的血液病可能属中医血证,但血证不仅仅是血液病;同样,现代医学的血管病可能属中医络病,而络病也可能不是血管病。这些都是由中西医学概念系统间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如某些心律失常,中医也可辨为血瘀阻络的病证,但它可能既非血液病,也与血管无关,而可能仅是心肌细胞膜上的某种离子通道异常。因此,我们说这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与中医的“脉络”相关,其实也无不妥。但是反过来,提出一个“脉络—离子通道病”的概念,就象“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一样,是以偏赅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1-11 16:20 2楼
一个中医、一个西医,概念不好比较
2009-01-11 22:34 3楼
这个命题正确。
但却不能证明“经络里面流的不是血”。
2009-01-13 21:08 4楼
气血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基石是最不能垫歪的?真是不敢相信,这是什么话?古人因为时代所限,不能对解剖有太多的认识,所以因陋就简,到了现代,解剖学与古代的相比,已有天渊之别,难道我们要固步自封吗?所谓继承与发展,我们不但要继承,也要发展,不能只要继承,不要发展,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古人那样说,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情有可原,我们现在还这么说,就是自欺欺人了!还有,并不是承认了现代的解剖,就不是中医,反之,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中医。若固步自封,中医只有灭亡一途。
2009-01-13 22:58 5楼
回复 4# 经方 的帖子

同意-一半!!络穴就是个例外。
解剖不单纯是西医的专属,中医也可以用。若不能理解这个现状,那么中医也正如先生所言!
个人认为实用主义才是实在的。
2009-01-14 00:09 6楼
我的看法:中医看问题多从脏器组织的功能出发,然后以此为落脚点,而西医多从脏器组织的结构生理意义为出发点,然后以此为落脚点,这是中西医认知不同的原因。
2009-01-25 12:35 7楼
经方版主,“中医”这个概念我想每个人理解的有所不同,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社会因素,所以我不能同意您的结论(请注意,仅仅是结论)。所以您讲的“与时俱进的中医”真正成势的时候,恰恰将是“传统的中医”灭亡之时。但是我们应该用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事情,如果传统的中医真的灭亡了,只能看做是其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基于此,我非常赞成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人士都来研究中医,我认为这是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09-01-25 12:44 8楼
可以参看<经络里流动的是血吗>这个帖子.
2009-01-25 15:57 9楼
这个帖子值得深思!学习了.
2009-01-25 19:52 10楼
经络 气血 是基础问题
也是一个大问题,或许正是中西医学的区别所在。
⬅ 艾宁——《问中医几度秋凉》正式出版 老茶馆 王国三老师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