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中医(3·1)

2010-10-31 14:11 楼主
三、整体失衡—中医的疾病观
<一>
增加一点中医疾病观的了解,对我们搞好养生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那些身患慢性病或“绝症”的人,了解一些中医的疾病观,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身疾病与治疗、康复的抉择关系。
疾病观,就是对人体患病的总的看法。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重建的国家中医考试题库中,有这样一道试题:中药为什么能治病?这道题在外行人看来,肯定是一头雾水。但这题是有解的。标准答案是:以药物性味之偏,调人体阴阳之偏。聪明的朋友可能猜到了,我引这一话题要得出的结论:阴阳失调,就是中医的疾病观。
中医的疾病观具体包括疾病的概念及其形成、病因观、发病观、基本病机及疾病的演变和结局等内容。阴阳失衡是对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近几年来,中医学界在梳理中医理论中,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强调从整体、宏观上认识和把握疾病的本质,尽管“阴阳失调”高度概括了疾病的本质,而且与“整体失衡”义近,但后者似更能表述出《内经》的学术特色。
所谓“整体失衡”,是指人的生命活动在整体上失去了平衡协调,具体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以五脏为中心,精气神为基本点的整体功能系统的平衡协调关系遭到破坏,即人体内环境的和谐破坏。二是认为,人的疾病也不能仅从人体本身去看待,而在一定程度上视为人的生命活动与其外在环境之间的统一、和谐关系受到破坏的结果。即人体内外环境失去了和谐。
疾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异常变化,是病邪和人体正气斗争所产生的反应,是人体内部环境及内外环境整体失衡的结果,《内经》这一朴实而科学的认识,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认识论基础,并使古老的中医学摆脱了鬼神、巫术等迷信的羁绊,长期保持着勃勃生机。
现在,我们开始聊人体内环境的阴阳失衡、和谐破坏,聊中医是怎样认识内环境的变化以及怎样应对的。
中医认为,人体内环境的阴阳失衡、和谐破坏,缘于正邪斗争。正,即正气,是对人体的精、气、神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抗病能力,康复能力的总称。邪,即邪气,又称病邪,是同正气抗争而引起疾病发生、发展的有害物质的总称。当邪从外侵或邪自内生时,如果邪弱尚不足以同人体正气相抗衡时,则邪气被正气驱逐、消灭、或暂时潜伏体内,均不会发病;只有当邪气较重而能同正气抗争以引起较强的病理反应,从而呈现出证候(症状、体征等),即为发病。《内经》中强调,只有邪气与正气相“合”,才会发病。古代称交战曰合,正气和邪气象两支军队,在人体内交锋、拼搏,人体的内环境还不发生改变吗?在内环境的战场上,正气和邪气之间力量对比的动态变化决定着疾病的发展、传变和结局。一般说来,邪长正消,邪进正退则病情加重或深入。正长邪消、正进邪退则病情减轻或向愈,正邪势力均等则病情处于相持阶段,邪去正复则疾病痊愈,邪亢正竭导致阴阳离决则死亡。正邪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破坏问题,使我联想到汶川大地震的画面。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的气候也发生了变化,或黄沙弥空,或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在大地震动中,房屋倒塌,桥樑坍塌。公路陷塌,交通通讯电力设施的破坏,使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中断,山体滑坡,河谷被泥石流壅塞,堰塞湖出现。这是一幅流动的图画。正邪斗争中的内环境,也是这样一幅在破坏中,变化中流动的画面。中医怎样来解读人体内环境这幅流动的图画?中医用什么方法调谐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失衡?我们接下来慢慢聊吧。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六经病欲解时 老茶馆 解析血虚宫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