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医药援外要寻找新方式

2010-10-27 18:37 楼主
“扁鹊聊斋”搭建高端学术对话平台
本报讯 莫桑比克总统保健医生江永生教授和莫桑比克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李践虹先生近日做客北京中医药大学高端学术沙龙“扁鹊聊斋”,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郭长青教授就“中医药在海外的传播”主题展开讨论。他们一致的看法是中医药援外要寻找新的合作方式。
主持人周晓菲博士介绍了有关部门总结的中医药在海外传播的情况:现在中医药在很多国家已经纳入医疗保健体系,成为主流医学的一部分,如韩国、美国、朝鲜、越南等国家。在世界130多个国家都有中医师和中医诊所,欧盟有20多所西医大学设立了中医课程,中医教学机构有300多所,仅美国就有80多所中医学院,目前在国外从事中医药行业的被当地认可的中医师、针灸师大约有30~50万人。这样辉煌的成就主要是近几十年,国家和各地的中医院校以及国内毕业的大量中医师们共同创下的。
时任四川泸州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的江永生教授是1991年被我国卫生部选派到莫桑比克救援医疗队的,从那时起至今,他一直在非洲行医,并成为莫桑比克两任总统的保健医生,传播祖国医学同时为中国人民在非洲赢得尊重。
关于中医药在非洲的传播方式,他说,早期援助的方式主要是医生短期在当地行医,语言刚通就回国了,中医药事业很难在当地深入。加上与国内相比,国外条件艰苦,援助人员越来越难派,所以江永生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建一所“非洲孔子中医学院”和“非洲中医针灸医院”,这样就可以把援助的效果扩展开来,让中医药真正在非洲扎下根,深入并传承到非洲本土人民当中,也就真正让中医药的文化融入到非洲人的生活当中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郭长青教授说,中医在各个国家的传播特点有所不同,这也和当地的经济条件和认识水平直接相关。郭长青总结自己在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各个国家传授针灸课程的经历,认为中医在海外的传播,关键是符合当地的法律,办学要依托当地认可的医学院校,培养具有所在国家认可医师资格的中医药人才,如果当地不认可中医,不允许中医开业行医,那么我们的传播是费力不讨好的。
李践虹认为,中医药向海外传播最关键的还是人才的匮乏,国内的医生不了解国外的文化,不掌握当地的语言,就不可能真正地传达中医的思想,最多只是一些具体医术的机械传授,所以一方面要改变这样国内派出两年就必须回国的传播方式,国家应该鼓励愿意长期在国外行医的医生和老师留下来。另一方面要做一些当地的文化在国内的宣传,以吸引国内精英走出去,并短时间内融入新的环境,如李践虹到非洲编著了《穿越东南非洲》、《最后的金矿——无限商机在非洲》、《莫桑比克指南》等书籍,就吸引了很多中国人投资非洲。他认为中医不管是在海外办学还是建医疗机构,最好用投资的方式进行商业运作,这样才会长久,也会受到当地的欢迎。
几位专家还就中医在海外传播的困难和障碍、当前世界对中医的需求带给我们的启示、到海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人才要具备哪些条件等问题进行热烈的探讨,并描绘了中医到海外传播的美好前景。
“扁鹊聊斋”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策划主办的高端学术对话活动。该活动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周晓菲博士主持,每次邀请两位行业内专家,就中医药文化及行业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式聊天,以寻求中医药学术及行业发展问题的解决之道,并让专家担负起面向社会大众,正本清源、营造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的社会责任,成为大众了解中医内幕的一个窗口。(王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下月召开 老茶馆 河北举办中医药发展高层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