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圣元伊利暗战 引发新一轮消费者信任危机

2010-10-21 19:20 楼主
虽然真相暂时无法辨明,但可以确定:对于屡经风雨、已经非常脆弱的中国乳业,这次网络“爆料”将引发新一轮消费者信任危机,造成又一次巨大打击

一度引起轩然大波的“圣元奶粉致幼儿性早熟”事件,是由蒙牛捏造事实蓄意制造的?昨天凌晨,一则指称“圣元奶粉事件幕后黑手是蒙牛”的消息,通过微博转载方式飞速传播。在相关的帖子中,网友不仅明确指出“圣元奶粉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蒙牛公司,更爆料称,蒙牛还曾试图借用网络攻击国内另一乳业大企业伊利公司的产品质量,但被伊利察觉并及时报案。

蒙牛方面在下午发布的声明中坚决否认与“圣元奶粉事件”存在任何关联,但未对伊利相关事件作出解释。传播学专家表示,尽管真相未明,但此事提醒我们:在网络高度发达并使得传播成本相当低廉的今天,要杜绝对网络的恶意利用,构建对于信息传播者的“软约束”,比制定详细的法律条文更为重要。

深夜网帖“性早熟”竟是网络阴谋?

10月19日深夜,有网友在自己的微博上发文,称“‘圣元奶粉致幼儿性早熟’事件是有组织、有预谋、有计划、有步骤地被策划出来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蒙牛!”随即,这条博文被疯狂转载,并不断有网友对内容进行补充。

昨天下午,在国内知名网络论坛“猫扑”上,又出现新帖,题为“爆料:蒙牛是如何策划陷害圣元的?”ID为“张在元”的作者自称是“某公关公司策划”。此帖详尽描述了蒙牛如何利用在网络论坛发帖和转载的方式,炮制“深海鱼油会导致儿童性早熟”的说法,借此直接攻击伊利、圣元等生产含深海鱼油奶制品的企业。作者提到,伊利公司由于及时察觉并向公安部门报警,幸而没有受到大的损失;而圣元则成为不正当竞争手段的牺牲品;目前,策划这一系列事件的蒙牛内部及其公关公司的相关人员已被批捕。

记者辗转联系上伊利公司员工邹江(化名)。他告诉记者,网上所流传的帖子中,关于伊利的这部分“基本上是真实的”。“今年7月,我们在开心网上看到一个经过30多万次转帖的帖子,指称伊利的儿童奶产品有质量问题。”邹江说,由于感觉网帖存在幕后推手,伊利公司很快向内蒙古公安厅报了案。经过警方调查,在国庆节前拘捕了一批相关责任人,大致和网上流传的名单相符。至于蒙牛公司与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系,邹江称“对此一无所知”。

扑朔迷离乳业“混战”真相难明

昨天下午,蒙牛公司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蒙牛被诬陷策划“圣元性早熟”事件的声明》,否认曾经参与任何与“圣元奶粉事件”有关的活动,并称已就这起制造虚假信息的事件向警方报案,要求追究相关个人和组织的责任。声明还强调,“蒙牛集团所有高管均在正常工作”。但声明中没有涉及任何与伊利公司有关的内容。

圣元公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此事不便置评,但相信真相终究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与此同时,有媒体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的有关负责人对媒体确认了蒙牛公司高管被抓一事,但拒绝在电话中透露案情。记者试图向内蒙古公安厅求证,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对于网上有人称这次“爆料”是由伊利主使,邹江明确否认:“我和很多同事今早一到公司就接到许多询问电话,都是一头雾水。”他说,尽管公安机关已确认之前针对伊利产品的网络攻击是由蒙牛主使,并拘捕了相关责任人,但出于息事宁人的考虑,伊利公司并不想将此事大肆张扬。不过,针对目前的局势,公司可能会在之后作一次公开表态。

在网上讨论中,不少网友慨叹,“今后还敢相信谁?!”虽然真相暂时无法辨明,但可以确定:对于屡经风雨、已经非常脆弱的中国乳业,这次网络“爆料”将引发新一轮的消费者信任危机,造成又一次巨大打击。

网络时代“软约束”缺失难阻恶意传播

“肯定有人在说真话,而有人在说假话;问题在于,局外人很难辨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涛甫博士指出,借用互联网进行恶性竞争,对于企业和行业形象的负面影响,可能比利用其他媒介都更严重。值得关注的是,在网络传媒相当发达的今天,为获取巨大影响所付出的成本已相当低廉。

张涛甫表示,对网络传播的负面作用必须约束,包括“硬约束”和“软约束”。国家完善立法、切实执法,是“硬约束”;但更重要的是“软约束”,如今有些企业伦理严重缺失,欺诈性行为似乎变成了可以随意使用的商业竞争手段。

“法规不完善,道德又缺失,争论就成了无意义的‘狗咬狗’,消费者如何还能拥有信心?”张涛甫说,在如今不少人的价值观里,只要不受到法律处罚,似乎所有行为都可以被接受。事实上,相对法律的强制性威慑,企业的道德自律是真正杜绝诽谤、诬陷等恶意传播行为的希望所在。这种道德自律或者叫“软约束”的确立,不是某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完成,而需要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努力。

本报记者 袁祺

本期策划:徐维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高利润药品摆在显眼处 躲开药店“宰客”陷阱 老茶馆 英国新研究显示:护肤品“冷霜”对皮肤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