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治万怪病奇案初选四则

2010-10-21 12:28 楼主
子时两小腿痛胀

张某某 女 54岁 四川绵阳农民

两小腿痛胀,将近一年,白昼如常人,进入晚上12时后疼痛渐渐发作,疼痛剧烈时,心烦,坐卧不安,喝止痛片无济于事,持续疼痛毫无间断,3点钟后逐渐缓解,到4点钟,同好人一般,每天如此,很有规律。曾先后去医院拍片检查,并无异常器质病变,打针输液,全然无效。他儿子在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军务处工作,对我有所了解,因学院的好多军队干部包括其家属请我看病的不少,所以他儿子把她从四川绵阳叫来就诊。面色青暗,脉两尺迟细微,胃纳稍差,小便微数,大便时稀,苔薄白,乏力,再根据疼痛的发作时间,部位,性质,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白天毫无痛感,如同常人一般,是由于白天属阳,能扶助机体正气抗邪,故白天无痛感。晚上属阴,子时又是足少阴肾主时,少阴又为寒水之脏,两尺脉迟细微属肾脏一派虚寒之象,此无阳也,故痛难忍。3时之后,少阳之气升,故又痛减。

所以在治疗上采用麻黄细辛附子加芍药甘草汤组方:

麻黄6g 桂枝5g 细辛3g 白芍18g 附子7g 大黄3g 乳香5g 没药7g 川牛夕9g 炙甘草9g

三剂,浓煎,煎时放入生姜3片,大枣12个切,日一剂,分二服,

三剂后,痛感大减一半,效不更方,击鼓再进,继服7剂后,疼痛若失,至今未发。

按:“本症起于赤脚进水地插秧,水为寒湿阴邪,素体肾阳不足,寒湿直中少阴肾经,寒凝湿滞痹阻少阴经脉,不通则痛,痛在晚上12时,此无阳也。故采用麻黄 细辛,宣散温通少阴寒湿。桂枝 附子,温通心肾之阳。芍药 炙甘草,酸甘以化阴防止温燥,又能缓急止痛,有欲补阳,必于阴中求阳之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10-21 12:29 2楼
背冷如水浇

刘某某 女64岁 农民

背部怕冷,胸闷,心悸,短气,食纳不佳已将近八个月,易患外感,一旦受感,怕冷胸闷短气更甚,曾几次去医院检查无结果。由于病情日甚一日,发作频繁,久治不效,更为恐惧。患者形似肥胖,语言思维清晰,其痛苦溢于颜表,大便稍稀,小便尚可,食欲差,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腻滑,脉迟滑。2003年8月11日就诊,症属心肾阳虚,心阳虚,不能坐镇于其上,气不摄津,害化为痰。肾阳虚,不能制水,故水泛为痰,痰生怪病,怪病责之于痰。治疗以自拟:“苓桂术附汤加味治之。方药:

茯苓30g 桂枝15g 炙甘草9g 炒白术20g 陈皮18g 半夏15g 菖蒲15g 炒枳实10g 生地12g 制附片7g 浙贝[研]9g 生姜五片,大枣十二枚为引,

每日一剂,浓煎,分二次服,五剂,服后,背冷胸闷,心悸,短气,大便稀,均大有所改善,食欲稍佳,在原方不变的基础上加入炒莲肉15g 炒神曲12g 再进七剂,诸证大减,继原方加入生姜3片,继服七剂,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方中:茯苓 桂枝气化湿痰,配炙甘草振奋胸阳,以驱阴霾之邪,茯苓、炙甘草佐白术益气健脾燥湿以化痰。见痰休治痰,气顺则痰消,故用陈皮 半夏 菖蒲 枳实舒肝解郁以化痰;浙贝协助诸药,以化痰散结。用附子与生地有欲补阳,必于阴中求阳之意,附子气厚,为大热之药,对命火衰微,阳虚寒盛,有复阳散阴,温通十二经脉之功能。痰之为物,随气升降,凌于心则心悸,胸闷,停于肺,则咳逆短气,居于胃,则痞塞胀满,亦可反映于背部畏冷。金匮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热痰例外。
2010-10-21 12:29 3楼
炎热头痛

孙某某男28岁 某厂职工

从21岁患前额头疼,开始时并未注意,疼起来就用去痛片或脑宁来制止。近年来,日益严重,每天上午8时太阳炎热时开始,头痛如破裂,到下午6时后渐渐缓解,夜间如素平。每年立夏后发病,秋分以后好转,曾因头痛到某家医院检查无碍,于2005年夏6月12日前来就诊,脉洪大有力,口渴喜凉饮,颜面渐红汗出,头疼苦不堪言,大便稍秘,小便黄。思之片刻,果断的认为属于阳明头疼,根据头疼部位,面色,口渴喜凉饮,大小二便,脉象及发病季节,时间,不外阳明经火热头疼。治以清阳明之热,滋少阴之水,佐以化瘀活血。方药:

生石膏30g 明知母18g 生甘草10g 生山药24g 赤芍15g 白芷7g 桃仁[研]7g 生地20g 红花6g 党参12g 大黄[酒洗]3g

3剂,水煎,日1剂,二服,3剂服完来告曰,头疼已止,口也不渴,汗亦不出,小便清,大便通利,脉诊由洪大转为缓和,八年之久的头疼,仅3剂不值钱的中草药大获其果,为保护来之不易的果实,原方继进,再服3剂,大获痊愈,再未发。

按:本脉证表现断定属阳明经火热头痛,当无疑义,故采纳伤寒论的经方:“白虎加人参汤加化淤活血治之。方中石膏味甘气辛微寒,入肺胃二经,清解肺胃之热,知母配生地入肾滋水以降火,生山药甘平,色白入肺,味甘健脾,液浓入肾填阴,党参配甘草益气以防苦寒伤中,赤芍 白芷 桃仁 红花 大黄以行淤活血止痛。因久病入络,久病必淤,所以化淤通络很有必要。
2010-10-21 12:29 4楼
午后低温

赵某某女 17岁 高一学生

午后低热,伴干呕,脘胀半年。2006年秋,自觉中午12时后开始发热,干呕,伴胃脘胀满,纳呆,测体温38度以上,大便不爽,小便少微黄,去县医院检查,只认为是无名热,先住进医院治疗,按清热消炎给以打针,一天三次,并配以输液。开始的前几天效果不错,到6——7天后发生变化,病情不但没好转,体温反而上升达39度,干呕持续,腹胀不减,一瞬间希望却变成了失望。其母愁容溢于颜表,在熟人的推荐下,于2007年3月6日前来就诊,脉弦滑而数。主许:“发低热已半年,很规律,中午12时后开始,到下午6时温度逐步下降,晚上如常人。下午低灼时伴干呕,腹胀,天天如此,至今已半年了,无一日间歇,极为痛苦,因而情绪苦恼而抑郁。小便常短少而黄,口干,饮水不多,舌苔微黄不厚,虽罹病半载,但形体不衰,语言有力,除大便时有不爽外,一般情况尚好,半年来从未间断治疗,但仍无疗效。余思之:“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证属肝胆湿热犯及脾胃,治宜柴胡加味汤清利肝胆湿热,兼以调理脾胃。方药:

柴胡18g 黄芩18g 党参15g 半夏15g 甘草6g 茯苓30g 茵陈15g 白术15g 泽夕9g 生地20g 丹皮18g

二诊:服上方5剂,低热,干呕减去其七,食欲略增,小便变清,腹胀不显,在上方基础上增厚朴18g,又服5剂,诸证消失。

方中:柴胡 黄芩 茵陈 疏泄并通利三焦清利肝胆湿热,合泽夕使湿热从小便出,党参益气,配白术,茯苓燥湿渗利,半夏以和胃降逆止呕。生地丹皮甘草凉血清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邪虽在肝胆,但一味疏泄清利肝胆,不顾脾胃中气,尚若损伤脾胃,正气抗邪无力,邪未驱,而正先伤,岂不是徒劳无益吗?同时湿热熏蒸易生湿痰,方中白术泽夕 半夏 茯苓相伍最能化湿痰以绝其源,痰消淤自活,邪有去路,邪热亦无从立足。
2010-10-21 15:22 5楼
不错。不过如果是我,第一例可能会采用鸡鸣散。
2010-11-08 14:08 6楼
楼主的“子时又是足少阴肾主时”怎么与网上流行的十二时辰对应经脉相左?我之前也曾看到王洪图教授言申时对应手太阴肺经之说。望楼主明示。附上网上十二时辰对应经脉关系
序号 时辰 时间段 当令经脉
1子时23∶00~1∶00 胆经当令
2丑时1∶00~3∶00肝经当令
3寅时3∶00~5∶00 肺经当令
4卯时5∶00~7∶00 大肠经当令
5辰时7∶00~9∶00 胃经当令
6巳时9∶00~11∶00 脾经当令
7午时11∶00~13∶00 心经当令
8未时13∶00~15∶00小肠经当令
9申时15∶00~17∶00膀胱经当令
10 酉时17∶00~19∶00 肾经当令
11 戌时 19∶00~21∶00 心包经当令
12 亥时 21∶00~23∶00三焦经当令
2010-11-08 17:57 7楼
望楼主明示
⬅ 手指看你是存钱高手吗 老茶馆 朱震亨与“万年青”七奇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