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药用机理浅释

2008-12-27 11:45 楼主
白术为健脾之要药,这位大家所熟悉,但是应用该药物,只知道有健脾的作用是不够的,有必要来探讨一下,白术健脾的药用机理,能更明白的来应用该药物。
首先要明白脾的运化机制,脾主运化是指脾运输与转化水谷精微的作用,但是脾的运化机理,有吸收与转化的两个作用,吸收就是把精微物质或代谢谢产物吸收进入脉内,再转输膀胱排出体外。其次转化,就是吸收进入的水谷精微,脾能将其转化为对人体有用的气血津液,这个过程称为转化,所以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在这两个作用中,白术的作用是在于运之吸收,而黄芪在于化,所以白术与黄芪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size=178%]§

[size=32pt]
[size=178%]§



白术的健脾的作用在于吸收,这个吸收的过程是物质有外进入脉内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胃肠道的水谷精微的吸收,所以用白术的主要作用在于健脾止利,其次,由于苦燥之性能燥胃肠道表面之湿邪,因而用于黄疸以及湿证,这是白术的健脾的外在表现。白术的内在表现是体内的水湿之邪的吸收上,正常的津液在脉内,正常情况下,津液的外出濡养是少量的,如果大量渗出则为湿邪(脉内津液过多为水饮,出于脉外则为湿邪),而这个湿邪的吸收也是脾的表现之一,临床常见的水肿,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均是湿邪的表现,对于这个湿邪,也是用用白术健脾的指征。其次,痹症的肿胀,组织的水肿,均可以用白术来吸收以治疗。所以脾虚引起的内外的湿邪均可用白术来治疗。
另外有一点还需明白的,就是白术还有1.生津止渴,2.润肠通便,3.止汗,4.除热,5.安胎止血,6.利腰脐间血的功效,均是取决于健脾以吸收的作用机理。
生津止渴者,《别录》有益津液的说法,就是吸收水谷精微进入脉内,能营养全身,因而起到益津液的作用。
润肠通便者,脾的吸收能减少津液的外出,包括汗出。小便太过,能使津液进入脉内,以利于布散全身,所以张仲景去桂加术,就是减少桂枝的辛散,增加脾的吸收,因而能起到通便的作用。
止汗者,这一点就更明白了。
除热者,一是脾虚津液不能进入,不能制约阳气而致,《内经》的气虚发热就是这个道理。二是脉外的湿邪阻滞阳气的外透也可以引起发热,用白术也可以。
安胎止血者,取其健脾以利于吸收,能减少津血的外出。有利于养胎固胎。
利血者,也是取与此功效,脾虚失运,津液吸收减少,容易出现血燥,脾虚水肿的病人血液就是津液不足的,其次,血燥生风引起的“痉”(《本经》)以及《别录》的“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用白术也是这个道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12-27 13:38 2楼
回复 1# 柴桂方应 的帖子

我以前曾见过报道说白术用于润肠通便必须是生白术,且必须量大【50克】。应该说炒白术健脾吸收作用更好,为什么不能用炒白术呢?先生对此问题能否作一解释?
2008-12-27 15:28 3楼
回复 2# 诚信中药 的帖子

至于润肠通便用生白术,主要用于久病气虚或卧床不动的病人,用生白术既取其味辛能行,味苦能降,其辛苦之味能通行胃气以下达,因而具有通便的作用。由于生白术的的辛苦之味是很微弱的,所以用于通便需要大剂量。如果生白术炒制后,微辛之性减,所以偏于健脾吸收,而没有通便的作用。
说的不一定对,可以共同探讨。
2009-01-01 14:46 4楼
白术重用能通便,其原因为白术能助肠吸收津液,肠津液足自然能通便.与其人是否气虚,关系并不大,若其人气虚,肠蠕动无力致便秘者,当用桂枝汤甚或四逆汤之类,还有白术生用或炒用,区别并不是很大.我个人平时运用,就极少用炒的.
2009-01-01 14:52 5楼
回复 4# 经方 的帖子

塞因塞用,白术通便第一要药.
2012-07-10 10:23 6楼
白术:吸收水谷精微进入脉内


这个见解很独到
2012-09-29 19:07 7楼
大开眼界.佩服
⬅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老茶馆 学中医的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