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处方及大剂量应用的弊端

2010-10-13 20:56 楼主
沈慎

中医治病多用复方,强调组方配伍,强调整体调节作用,因此组方配伍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疗效。传世名方都非常精炼,组方严谨,配伍、剂量精确,疗效显著,如《伤寒论》的112方中共用药536味,平均每方4.8l味,药味最多的14味,少的仅1味,以4味药的为多;又如《金匮要略》的201方中共用药921味,平均每方才4.6味。可近年来出现了部分中医处方药味偏多的大处方倾向,有的处方用药竟多达二三十味,甚至有组方不严、忽视配伍规律、剂量偏大、忽视儿童与成人剂量区别的现象。现就处方药味过多及剂量过大的弊端进行分析,以期引起重视。

1 中药大处方的弊端

1.1 药味过多致所含化学成分复杂
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单味中药就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相当于一个小复方,且其中的化学成分有很多还是未知的;由多味中药配成的方剂特别是大处方更成了一个十分庞杂的多成分系统,未知成分则更多,多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牵制肯定会削弱药物的效力。沈括在《良方自序》中也道出:“药之单用为易知,药之复用为难知。世之处方者,以一药为一足,又以众药益之。殊不知药之有相使者,相反者,有相合而性易者。”因此应提倡用药精专,合理配伍是核心,反对毫无原则的庞杂的大处方。

1.2 药物相互制约而削弱疗效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疗效与处方中药味的多少不成正比,药味过多反而易使组方主次不分、结构松散,药物相互制约而削弱疗效。若辨证准确、组方严谨、配伍精当,虽寥寥数味却药力专注,相互制约力小而见效较快。

1.3 过多药味间的化学反应复杂

1.4 共存的太多成分影响溶出
中药以汤剂为主,大处方中共存太多的成分(特别是庞杂不当的配伍)在煎煮过程中会削弱主药有效成分的溶出。如石膏在与碱性物质、淀粉、胶质、蛋白质、黏液质等共煎时,会使石膏的钙离子溶出量降低;柴胡皂苷d因含有醚环而在含酸性药物的汤剂中不稳定,易开环转变成柴胡皂苷b,使柴胡皂苷d含量降低。

1.5 产生的药渣将使溶存率下降
较多味药物组成的大处方煎煮过程中煎出的有效成分,在继续煎煮时有可能被大量残渣再吸附,另外中药残渣间相互沾染、蓄留药液,均会使溶存率下降。组成方剂的药物越多,被蓄留的药液也越多,丢失在残渣中的有效成分也越多。

1.6 浪费中药材
在中药材资源日渐短缺的情况下,大处方消耗的药材量大,会使中药材供应紧张状况加剧,这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同时,大处方所用药味过多,势必加重的经济负担,于国于民都不利。

2 中药大剂量应用的弊端
众所周知,是药三分毒,只不过中药的毒性不如西药明显而易被忽视,以致于造成目前部分处方用药剂量有偏大的倾向。近年来多次出现的服用木通等中药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应该引起警觉,其实木通之类的中药在正确剂量范围内应用是很安全且有效的。当然,加大中药剂量应用有可能会让药物起效显著加快,但目前很多中药暂未被发现大剂量应用时有无毒副作用,因此,随意加大剂量应用,一味追求见效快的观念是否合理,值得思考。中医药一贯追求的是治本调理,一切从全局出发,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疗效和利益而背弃中医药的优势与用药原则。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者”字不当释为“痔” 老茶馆 失学者的中医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