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医的养生之道(二。2)

2010-10-12 12:34 楼主
<二>
形神统一,是指形体与精神的结合,是生命存在的主要保证。所谓形,包括人体的脏腑、皮肉、筋骨、经脉以及气、血、精、津液等营养物质。而“神”字,在《内经》中有多种含义。作为与精、气并列的神,主要指人具有的高级生命功能——神志。具体包括意识、思维、想象、情感、知觉及对全身各种生命活动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等。《内经》将其分为神、魂、魄、意、志五部分,分别为五脏所主,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而心则是最高主宰。其中,对全身各种生命活动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或机制,又称为“志意”或“神机”。志意是神中高级的部分,能够统摄精神,调节情志,使人体适应体内外环境的一切变化,对生命活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协调、保护作用。其次,“神”又指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外在表现,这些表现从不同的角度和程度提示生命活动的正常或异常,病理变化的吉凶,如面色、表情、眼神、呼吸、语言、动作、脉象等,都是观察、判断神的着眼点。换句话说,在诊断上,“神”是生命信息的集中表现。所以《内经》中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形”是神的居宅,是神的物质基础。只有形体完备,才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神”是形的主宰,是生命活动的统帅,只有精神调畅,才能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保持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所以,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依附,两者相辅相承,不可分离。正因为形神合一,才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命。形神合一、生命存在;形神分离、生命死亡。由于形和神的这种关系,所以,形神统一和天人相应二者,共同构成中医的健康观。而身心合一、形神共养,也就成为中医养生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有人提出问题,现代医学证明了人的精神思维活动的器官是脑。中医为什么还不纠错?其实,早在300多年前,我国明代的大医药家李时珍,就发现了精神活动的器官是脑而不是心,那么,在300多年的时间里,中医为什么一直不纠“错”呢?为回答这一问题,我先提出反诘:心理疾患,心理问题的称谓是中医的吗?当然,我这么是开一个玩笑,这可以用文字学的约定俗成来解释。中医不纠错,当然有更深刻的原因。中医的五脏,虽然也实指现代解剖学上的心、肝、脾、肺、肾,但其生理功能的理论构架却是指人的五大系统。其分类与归纳与西医是不同的。中医,只是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探索和认识我们人类自身,如我们前面讲到“神”的概念,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医神藏五脏统率于心的理论,对中医的临床诊治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譬如失眠的治疗,中医分肝不藏魂,心脾血虚、心肾不交等很多病机,按此辨证治疗,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远远胜过用一种方法或者简单的对症治疗的疗效。1970年,我家乡的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患狂症,打人骂人,不避亲疏。其家人不愿送精神病院,希望就地治疗。患者哥哥是县医院的职工,请我为其诊治。我看后诊为痰热蒙蔽心窍,建议用北京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用了3丸后神清。后续调理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至今未听说有什么精神方面的问题。中医在治疗精神疾患,心理疾患方面,是大有潜力可挖,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中医把精神因素看成人体内环境和谐的重要因素,在精神活动与人体组织的关系中,着眼于精神活动与脏腑生理活动的联系,从二者的联系中,寻求精神活动的本质。寻求精神疾患、心理疾患的本质。中医的临床实践证明,这无疑是正确的。
中医根据精神活动与人体组织这种紧密的联系,提出了形神统一的健康观念。这一观念与天人相应的健康观念,共同组成了中医的健康观念。这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割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应该看到,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疾病谱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独生子女、空巢老人、繁忙白领、异地劳工,或因生活孤独而导致抑郁,或因工作压力太大而致精神负担沉重,或因竞争激烈而致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或亢奋。总之,精神、心理和谐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我希望,中医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健康观念,能够为这一话题增添有助解决的实际内容。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10-12 13:58 2楼
碰到楼主这样的好医生才行啊
⬅ 遗传生理组合调控说与中医理论的若干问题 老茶馆 请教针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