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书评 民来民去】《口述中医》:一本济世度人的好书

2010-09-28 13:17 楼主
转帖 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的评论

白话里的亲民生活科学
2010-04-17 20:36:26 来自: 不系舟
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的评论


当我在朋友书架上一眼相中这本书取下来要求借几天回去看看的时候,他怔了一下,心下纳闷似在说:你一个小姑娘还对中医这么感兴趣?他不知道,我已经做了一年“中药袋子”,行内的中医名家也了解了半个透,“中医调养”早已深入人心被奉之圭臬。
看中医、喝中药对我等姑娘家来说实在是一门苦差事,打头的第一项工作就先把人折腾一番。我辈乃为后世开太平的新杭州人,能认清东南西北、懂得怎么坐车,并用杭州方言交谈已是造化,年纪轻轻哪里晓得谁是名医,谁能和我有缘(对了,看中医还真得讲缘分)。网上寥寥数语,只有某位名医的官方简介,如其行政级别“正高”“教授”,我孱弱病人一枚,只想了解该达人的专攻方向以便“早治疗早康复”,少走弯路,这虚焦的“正高副高”于我有何用?现代力量用不上,只得问人。怎么说咱也是读书人,要问个中医大夫却不见得容易,没这个环境呀!埋怨朋友:你咋不早给我看这本书啊,我用的着奔走呼喊,搞得尽人皆知本人急需调理嘛!
当然,这是玩笑话,调理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而用中医的理论来调理身体则是最适合中国人的,不同于“有病医病”的目的性治疗,中医更多的是讲究日常健康管理。我还算运气好,通过一个熟人就找上了回春堂的李承钿,就是书中所写裘笑梅裘氏的传人,在杭州相当有名气,要挂她的号可得起早。李医生是个高度近视,望闻问切却一丝不苟,把脉、看舌苔、听描述、看肤色,基本就能号准了开方,看着就要比西医来得亲切。当我看到《口述中医》书中裘笑梅的经历和行医风范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有感触,没错,她传下去的不仅仅是医术,更重要的是医德。而主病康复后,李医生不会让你立即停药,根据病人的体质和气血再继续喝一个月左右的中药作为过渡和调理。
我是碰上一个好医生了,那么如我这般境遇甚至比我更不灵市面的人怎么办呀?我就有这样一个朋友,一直说腰酸、上火、月经不调,我便直接扔书给她,让她自己去找合适的医生。口述嘛,都是大白话,好读,读着读着就会有“心电感应”了,真的,人和人之间就有这种微妙的感觉,要比别人说“好”来得更直观,因为每个人的病情都是不一样的。更妙的是,每篇开篇前有该医生的照片,或许是看着面善了,或许是觉得哪一点特别吸引人了,都能成为按图索骥、登门求医从而结缘的理由和前提。
中医其实是一门生活科学,亲民的很,“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又或者老中医提醒的“哪些人不能吃海鲜”“妇科脾虚者多吃黄色食物”,往往不需要大动干戈,只要在一定时节、一定方面注意一下就可以了。想想也是,每次李医生的方子上的药材也无非枸杞、当归、藏红花之类并非非常名贵的东西,但每次又有略微的不同,被运用得精彩绝伦。
当初我把书给那个寻医的朋友时,她说:“这里面又没有方子,就是些老中医随便讲讲嘛!”非也,书中分类了肿瘤、内科、妇科、儿科等,要的就是通过名医的口述提升自身对中医的判断力,遇到病了可以马上反射出该找哪类医生,没病的时候拿出来翻翻就晓得怎么做平时的保护。
中医顺应天道,法于自然,从不强行改变什么,追求的就是恢复人体原有的平衡状态,是一门合乎“道”的大学问。
也许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都市忙碌中人认识到“不强求”的重要性,所以近几年来对于中医的普及非常广,过年那会儿我和家人晚上看旅游卫视的国学堂,白天则是《口述中医》和其他几本和中医有关的书轮流阅读,《口述中医》于我们的实用性更在于那些名医就在身旁,哪天有兴致了就根据书后附着的“名医导航”去找找他们,见见名家真身。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9-28 13:44 2楼
【书评 民来民去】《口述中医》:一本济世度人的好书 标签: 口述 中医 人体 求医问药 单友良 分类: 书评 民来民去 2010-04-27 20:38




前几天在杭州和友良有欢晤。我们认识二十多年了,从先前的在电影公司做电影报道,到现在的在媒体做养生专栏,他都做得很好。这次见面,他送我一本新出的书——《口述中医》,读后觉得特别好,愿意在这里说几句,请相信的博友去读读,品味一下。

当今世界,生活似乎好了,但稀奇古怪的病也多了。这是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自然反映。因此,在这种大环境未能真正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一条:科学的治病和防病。而在现实中,要做到这样,很难。人们在求医问药过程中普遍碰到一个事实:大部分疾病,其实有个最好的治疗方法存在;大部分病人,要想找到那个最好的治疗方法却很不容易。

怎么办?这本书的作者说:要有开放的心态,既不贬低西医,也不排斥中医。多看、多想、多接触,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有鉴于此,他们出版了这本《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希望能够“提升你对中医的判断力”。

这是一本济世惠民的书——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今日早报》,从2002年开始,开辟了一个“中医中药”专栏,每期都有一位名老中医讲解中医养生、治病。截止2008年底,已经有超过150位名老中医先后亮相,几乎囊括了浙江省城所有的名老中医。7年里,专栏共刊出600多期,收入书中的仅为约60余人80篇。每一篇文章,都由名老中医审核过。作者说,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有一技之长的名老中医推到读者面前,让读者在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多一条选择的路”。

这是一本教人提高认知的书——中医是什么?是一个博大的世界。如果仅仅就事论事、就病论病,开几个方子,讲几个故事,还不算怎么高明。这本书好就好在论事说理,用微观的病,说中医处置的宏观的理,再从这些理中,引发出我们人类对自然发展和事物进程的应有态度和认识,从而使之从医道上升到人道:编者用心,可谓大矣。谓予不信,请看国家级名中医、长期为国家领导人治病的阮少南的一段宏论:

“如果稻田里出现害虫,中医的解决思路是:保持生态平衡,让青蛙吃掉害虫。批判中医的人说,你那种方法太原始、太落后,没有实验数据,不科学!要科学杀虫,必用杀虫剂,一瓶下去,保证一扫而光!用过之后,果真如此,不但害虫灭绝,而且稻田里的龟、蛇、鳝鱼、麻雀、青蛙也都统统绝迹,稻田里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掉了。在我看来,用天然的方法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

“人体有着强大的、完善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人类历经漫长的进化之后所凝聚的精髓,是任何药物都代替不了的。不去破坏人体这种本能的、天然的、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维护健康的最高法则!如果用所谓科学的方法去破坏人体的生态平衡及自我调节能力,那么,手段越先进,后果就越严重!曾经有过人定胜天的日子,将荒山、湿地都改造为农田,结果水土流失,山洪泛滥,沙尘四起,于是,如今又忙着退耕还林。

“现在的科学,能解释的宇宙、自然,只是整体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宇宙万物,相生相克,相依共存,遵循着天然而完美的规律和法则。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改造自然,就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的惩罚。中医顺应天道,法于自然,从不强行改变什么,所追求的就是恢复人体原有的平衡状态,是一门合乎“道”的大学问”。

最后解释一下题目,为什么叫它是“济世度人”的好书?一、真正有用的,不是什么口号,而是交给人民谋生保命的技能,并让绝大多数人能享受,这是高尚的济世行为;二、医者,最高的境界,我以为不光是救命,还在于疗心:告诉人什么是破坏生命的行为,什么是光明磊落的生活方式,什么是有病的社会肌体。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那些名老中医精湛的医技,也会感念他们济世度人的慈心;当然,你更会敬佩本书的作者:在口水满天飞的当下,这样老老实实地、甘于寂寞地、不声不响地做成了这样一本好书。

最后声明,我的朋友单友良,他没有要求我为这本书做什么,本文也不是广告。



资料:《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单友良、李华著。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内科、心血管、肿瘤、儿科、妇科、咳喘、脾胃、肝胆、肾病、骨关节、五官11个篇目



每一位名老中医都有详细介绍
2010-10-07 21:35 3楼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
⬅ 缘分 老茶馆 膏药能用不锈钢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