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校勘举隅:㈠错简

2010-09-20 21:54 楼主
[原创]《素问》校勘举隅:㈠错简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错简,是古籍中文字错落、讹误现象,校勘术语。错简,指古书文字、句子甚至段落错乱颠倒。古书多将文字写于竹简,以绳依序编联,绳断简脱,乃有错简。《内经》错简时有所见。现将在《素问)中除了与《灵枢经》和运气七篇大论有错简、重文现象外,略例于下。

⑴《素问·六节藏象论》:“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王冰次注:“此上十字,文义不伦,应古人错简,次后‘五治’下,乃其义也,今朱书之。”

河间金栋按:王冰次注所云为是。如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说道:“‘气淫’下有‘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十字,乃末三句之辞重复入此。”而吴昆《素问吴注》、张介宾《类经》在经文中直接删去。张介宾说道:“按:此下旧有‘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十字,乃下文之辞,误重于此,今删去之。”(《类经二十三卷·运气类二》)但清代注家如张志聪、高士宗等仍保留,并有注文。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9-20 22:08 2楼
⑵《素问·宣明五气篇》:“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林亿等《新校正》云:“按:‘阴出之阳,病善怒’,已见前条,此再言之,文义不伦,必古文错简也。”

河间金栋按:此句王冰次注未言之,由《新校正》发现。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云:“‘阴出之阳,病善怒’,七字疑衍,乃上节之文,而误重之也。”
2010-09-20 22:19 3楼
⑶《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日人·丹波元简《素问识》云:“所谓得四时之胜者,简按:以下三十二字,文义不顺承,恐他篇错简。此一节,又见《六节脏象论》王氏补文中。”及⑷本篇又云:“是以知病之在筋也。”《素问识》云:“推余方之例,此八字系于错出,当在上‘为岁星’之后。”

金栋按:日人·丹波元简《素问识》所云为是。如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云:“按:‘春胜长夏’五句,又见《六节脏象论》。”张介宾《类经十五卷·疾病类二十七》:“此节义与《六节藏象论》同。”
2010-09-20 22:23 4楼
⑸《素问·腹中论》云:“帝曰:人有身体髀股胻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王冰次注云:“此二十六字错简在《奇病论》中,若不有此二十六字,则下文无据也。”《新校正》云:“详此并无注解,尽在下卷《奇病论》中。”

《素问·奇病论》王冰次注云:“与《腹中论》同,以为奇病,故重出于此。”

金栋按:并非这26字重,后面还有37(8)字,共一大段,王冰次注已交代为“错简”,为是
2010-09-20 22:27 5楼
⑹《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金栋按:“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十二字,疑属“八八”文内,而错见于“七八”文中。据“四八”文下王冰注:“丈夫天癸,八八而终。”则“天癸竭”显属“八八”文,此其一。前言女子“七七天癸竭”,则男子当对应为“八八天癸竭”,此其二。七八既已“形体皆极”,而八八唯“齿发去”,似重轻倒置,扦格难通,此其三。故日人·丹波元坚《素问绍识》云:“推上下文,此四句似宜移于‘八八’下,恐是错处。然前注无感言及者,不能无疑。”

但亦有不同意此说者,如日人·涩江抽齐(全善)《素问识小》云:“此说非是,详见下。……此以下至‘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并言天癸竭尽之状,或说‘七八’下至‘天癸竭’四句宜移于此,非是。”(转引自日人·伊泽裳轩《素问释义》)

而日人·森立之《素问考注》亦云:“按:《绍识》说似是而非是,详具下文。……前文‘七八’谓肝肾二藏衰而天癸竭尽精少也。此则谓‘八八’五藏皆衰而天癸尽也。前云天癸竭尽精少,后云天癸尽无子,宜细玩。盖‘竭’者虽训‘尽’,谓未全尽,但不足也。尽者,全尽而不有之谓也。精少、无子其意可寻矣。”

《素问·上古天真论》这一段是否为“错简”虽有争议,但目前高校教参第二版程士德主编《内经》已采纳属“错简”一说,经文已回归原处。而王洪图《王洪图内经讲稿》亦持“错简”说。
2010-09-20 22:30 6楼
⑺《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与《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是重文现象。如《新校正》云:“详‘夫自古通天者’至此,与《生气通天论》同,注颇异,当两观之。”

金栋按:从上面这两篇文字来看,《六节藏象论》无“黄帝曰”及“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等文字,内容大体一致,但王冰次注二篇略有不同,《新校正》已指出。无论是王冰次注,还是《新校正》并未言是“错简”文,只说是重文。
2010-09-20 22:32 7楼
⑻《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脉有逆顺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与《玉机真脏论》云:“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

金栋按:以上两篇有重文现象,但具体内容、文字又有不尽一致之处。如《新校正》云:“按:《平人气象论》云:‘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与此相反。此经误,彼论为得。自‘未有脏形春夏’至此,与《平人气象论》相重,注义备于彼。”
2010-09-20 22:34 8楼
⑼《素问·刺腰痛》云:“腰痛引小腹控眇,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新校正》云:“详此‘腰痛引小腹’一节,与《缪刺论》重。”

《素问·缪刺论》则云:“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小腹控眇,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腧,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金栋按:可见此二篇也是重文现象,但文字与内容也有不尽一致之处。如《新校正》云:“按:此‘邪客足太阴之络’并刺法一项,已见《刺腰痛篇》中,彼注甚详,此特多‘是腰腧’三字耳。别按全元起本,旧无此三字。王氏颇知腰腧无左右取之理而注之,而不知全元起本旧无。”
2010-09-27 21:19 9楼
(10)《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金栋按:这句话有错简,上述经文顺序当如下:【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因于寒,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才为确。

如吴昆《素问吴注》等,直接将经文予以复原。其复原的经文顺序是:【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寒,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上述这段文字,历代注家看法不一。有的注家认为有错简,如《素问吴注》直接将“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三句移至“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之后,并注云:“运,旋转也。枢,天枢也,是为北极。言阳气卫外为固,欲如天运于上,枢机无一息之停,昼夜五十度运行于身,如天之运枢,则能卫外为固。若一息不运,则机缄穷而卫气索矣,安望其通天而生也,然养此阳气,正在起居之时,若于此时不能清净,烦扰如惊,则神气乃浮散而不固,不固则失其卫外之用,而有下文外感之患。”

又说:“旧本‘欲如运枢’至此三句,误在‘因于寒’下。”吴氏还将“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移至“因于寒”下,注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故云‘体若燔炭’。治之之法,在表者宜汗之,汗出则寒可得而散矣。”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生气通天论病因章句辨》中,将“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移至“因于寒”句下,并删去“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三句。按全篇和本段的文意,《吴注》的文字调整是比较合理的。

因本段首论阳气的重要性及生理功能,次言阳气失常的原因,再论阳气卫外而感受寒、暑、湿、风(气)四种邪气所致的病证。从生理到病理,由理论到临床,上下连贯一体,一环紧扣一环。若起居、生活没有规律,就会耗散人体阳气,以致卫外不固。至于“体若燔炭”,得“汗出而散”,更是符合临床实际。因寒主凝敛,人体感受寒邪,则肌腠闭塞,卫阳失宣,郁而化热,故身热如燃炭。当此之时,汗法最宜,故云“汗出而散”。若果为暑邪所伤,本自汗多,安有再汗之理?故当从《吴注》。

(以上内容转录于高校教参《内经》)
⬅ 妊期血虚 老茶馆 妊娠水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