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2008-12-13 10:01 楼主
作者:天中山人

目前皮肤科医生多喜用苦寒之药,患者罹患皮肤疾病也每每自行到药店购买清热中成药服用,部分疾病是好了,但是尚有很多不效者。笔者详细思辨不效之因,发现很多皮肤病由阳虚而致,或者久服寒凉之药,病理为阳虚。应用温阳法治疗多种皮肤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兹举数例,以享读者。
硬皮病
患者刘某,女,29岁,河南鹤壁人,2006年4月15日初诊。
病史,半年前左足背因神经性皮炎行封闭治疗后,局部皮肤起水肿行红斑,无明显不适,,起初未预处理,后来皮损处逐渐变硬,皮肤萎缩,光亮。患者平素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纳食可,二便正常。
诊察:左足背部可见4*6cm片状皮损,边缘清楚,皮纹消失,皮肤萎缩,接触较硬,表面色素加深,舌质淡,舌苔薄白,舌边齿痕,脉沉细。
西医诊断 局限性硬皮病
中医诊断
皮痹 脾肾阳虚
治则:温阳益气,活血通络
处方:制附子10g肉桂10g干姜10g生黄芪15g云苓15g太子参15g葛根10g桂枝10g白术15g桃仁10g红花10g伸筋草15g路路通15g川牛膝10g砂仁10g桂枝10g生甘草6g
水煎服,每日一副,分两次温服。
服用上方14副后,皮损颜色变淡,局部皮肤变软,边缘内收,上方继续服用,28副,皮损明显好转,皮肤变软。守方加减化裁,三月,皮损接近正常。
黄褐斑
患者赵某 女,31岁,人事厅干部。07年4月20日初诊
患者一年前双颊部起褐色斑,初始颜色较淡,后来颜色逐渐加深,面部色晦暗,平素不敢食寒凉,畏寒肢冷,纳食欠佳,大便稀,小便正常
查体 双颊部分别有褐色斑片3*3cm大,界限清楚,面部色暗,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沉细
西医诊断 黄褐斑
中医诊断 黧黑斑 脾肾阳虚
治则 温阳益气,
处方 生黄芪15g 太子参15g 云苓15g 白术15g 桂枝10g 葛根10g 桃仁10g红花10 g伸筋草10 g路路通10g 传续断 10g 阿胶珠10g制附子10g肉桂10g干姜10g 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一副,
复诊,上方连服14副,斑片颜色变淡,面部皮肤较前有色泽,上方继续服用。
过敏性紫癜
付某,男,21岁,郑州人 06年3月21初诊
病史 双下肢反复起瘀点瘀斑三个月,病情反复发作。原皮损消退后又有新疹发生。伴有关节疼痛,纳食可,二便正常
双下肢泛发雨点==瘀点瘀斑,色较淡压之不退色。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 过敏性紫癜
中医诊断 葡萄疫 阳气不足,血溢脉外
治则 益气摂血
处方 生黄芪20 党参15 白术15云苓15 金银花炭15 地榆炭15藕节炭15 桃仁10红花10 伸筋草15路路通10 川牛膝10秦艽10独活10大小蓟各10三七粉3甘草6
上方连服10副,皮损大部分消失,仍有部分新起,关节痛消失,上方去独活 秦艽 继续服用。守方化裁50副,病愈
4 变应性血管炎
王 女 34岁,郑州人 07年5月21日初诊
病史 双下肢反复起红斑结节 压疼3年余,3年前双下肢起红斑结节,伴有压疼,在当地诊所求治,诊为结节性红斑,给予药物应用(具体不详)症状消失,但反复发生结节红斑,伴有困倦不适,畏寒肢冷,纳差。
体格检查 双下肢漫步色素沉着,散在数处红斑结节,结节处压疼。
西医诊断 结节性红斑
中医诊断 瓜藤缠 阳虚气血凝滞
治则 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处方 生黄芪15 太子参15 白术 10 白芥子10 桂枝10 葛根10 三棱10 莪术10 王不留15路路通15川牛膝10制附子10干姜10肉桂10甘草6
水煎服,每日一副。上方加减变化47副。病情痊愈,随访一年余没有复发。
慢性荨麻疹
张,女,25岁。
病史 全身反复发作红色风团伴瘙痒2年,患者自述从2年前生孩子后一月余就开始起全身红色风团,伴有瘙痒,因哺乳期间未预重视,但是2年来风团反复发作,瘙痒难耐,近孩子断奶,故来求治。入院见:全身起红色风团,时出时末,瘙痒难忍,伴有神疲乏力,大便溏薄,面色发暗。
体格检查 全身起红色风团,大片分布,风团面积较大,色淡,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苔薄白。
西医诊断 慢性荨麻疹
中医诊断 瘾疹 阳虚卫外不固
处方 生黄芪20太子参15白术15云苓15桂枝10葛根10白芥子10桃仁10红花10制附子10肉桂10干姜10仙茅6川断10甘草6
上方水煎服,每日一副,连服15副,病情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0副,病愈。
痤疮
王,女,32岁
面部起丘疹粉刺一年余。一年前面部起红色丘疹粉刺,伴有轻微瘙痒,皮损逐渐增多,全脸都是,故来求治。面部漫步红色丘疹粉刺,部分结节。舌质淡,舌苔薄白
西医诊断 痤疮
中医诊断 粉刺 阳气虚损,兼有内热
治则 温阳,清热
制附子6干姜10党参15白术15甘草15金银花10生地30赤芍20丹皮12白花蛇舌草30生山楂15陈皮10薏苡仁60丹参30黄芪60防风10
上方水煎副,每日一副
7副后明显减轻。

讨论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人体的阳气起着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的作用。而现在的很多生活习惯以及医生用药造成了阳气的虚损,如情志内伤,过逸过劳,饮食不节,饮食偏嗜,过食寒凉生冷,等都会损伤人体阳气,此外,生活节奏的过度紧张,电脑手机的辐射,生活作息的不规律,亦会造成阴阳的失调,阳气的不足。此外先天禀赋不足,亦是阳虚的原因。阳虚则寒。阳气初虚之时可无症状,若进一步虚损 则会导致一系列症状阳虚不能温煦,故见畏寒肢冷,阳虚推动无力,故有气血凝滞,水湿内停。然而阳虚外寒症状易辩。气虚症状隐藏难察。脾胃初伤,阳气犹在,故不会有完谷不化,畏寒肢冷的症状,若一定要等到清冷不化,始云为寒。则阳气已大败。因此提倡补阳宜早。早用温阳,防止传变。阳虚证端倪既露,变幻最速,如疑惧附子辛热举棋不定,必待少阴证悉具而后用,往往贻噬脐莫及之悔。
因此辨别阴症阳症很重要,然而,临床实际绝非都是单纯的“阴象”“阴色”,而可能阴阳错杂,寒热混淆,真假难辨。这就需要鉴别真假寒热,阴证阳证,郑钦安所谓“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一语道尽其义。他在《医理真传》之“钦安用药金针”中说:“予考究多年,用药有一点真机,与众不同。无论一切上中下诸病,不同男妇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中。若见舌苔干黄,津液枯槁,口渴饮冷,脉息有神,其人烦躁,即身冷如冰,一概不究,专在这先天立极之元阴上求之,百发百中。”
张仲景《伤寒论》对虚寒证主张以“温扶阳气”为***,在重用大剂温热药中又以附子为主药。《本草正义》“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经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上元而温痛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附无姜不热”, “干姜能发阳气直至巅顶之上。附子能生阳气于至阴之下 .若只用干姜, 有僭上之害; 只用附子, 独防少阴之贼, 并用则一守一走,实为回阳健将。”用附子常伍以干姜, 藉其辛热之性, 以增强温阳之功。阳虚推动无力,易致血脉瘀阻。故多配伍用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辨证要点
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神疲,面色白,肢冷。兼见口润不渴或喜热饮, 口气不蒸手。脉软,尿清,便溏。舌质淡或淡红、暗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灰腻、白滑者,即舌无热象者,临床只需抓住一二主证,即可放手使用。
注意事项
1 ,必须认证准确。2 饭后服用,避免胃肠刺激。3 从小剂量开始,根病情体质不同,以及用药后的反应, 逐渐加大剂量,中病即止。4 宜用制附子,如果出现口舌麻木,心慌等应减量或停药,并酌加养阴药。5 肝病 冠心病 高血压等患者宜慎用。6 孕妇不宜服用。7 肉桂不宜久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7-02 00:49 2楼
呵呵学习了. 凡病都必须认证准确. 勿一味认为皮肤病都是热毒所致
2009-08-29 17:52 3楼
呵呵,强者无敌呀!
⬅ 六味地黄丸配伍规律被揭开 老茶馆 王子丹心---岐黄论坛合影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