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祖国医学对肿瘤是怎样命名和分类的?

2010-09-18 07:46 楼主
2.祖国医学对肿瘤是怎样命名和分类的?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有关肿瘤的记述颇多。就其分类命名而言,通常是根据肿瘤的部位、症状、体征、原因、性质等确定的。现就中医列入“肿疡”或“疮疡”范畴的一些癌肿的病名分述如下:

(1)失荣 发于颈部及耳前后的一类岩(癌)症。这类肿瘤可导致患者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之枝枯皮焦、失其荣华,故称失荣。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载曰:“失荣多生肩之上,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隐痛;气血渐衰,形容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熏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清代《医宗金鉴》和《疡科心得集》都曾详细描述了生于耳之前后、或项间、或肩项之失荣证,大体都与现代医学所指的颈部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网状细胞肉瘤、腮腺癌以及颈部淋巴转移癌(鼻咽癌、喉癌)等相似。

(2)舌岩 生于舌部的肿瘤,古有舌菌、舌疳、瘰疬风、莲花风之称。清•吴谦《医宗金鉴》论述颇详:“此证由心脾毒火所致,其证最恶,初如豆,次如菌,头大蒂小,又名舌菌。疼痛红烂无皮,……若失于调治,以致焮肿,突如泛莲,或有状如鸡冠,舌体短缩,不能伸舒,妨碍饮食、言语,时津臭涎。……久久延及项颌,肿如结核,坚硬臖痛,皮色如常……”。并指出:由于妨碍饮食,“致令胃中空虚,而怯证(虚证)悉添,日渐衰败,”预后多不良。因而在《薛己医案》中称此证“害人甚速”。这些描述与舌癌的临床表现过程是吻合的。

(3)茧唇 又名唇菌、紧唇。它生于嘴唇,形似蚕茧,故有此名。明•窦梦麟《疮疡经验全书》说:“此证生于嘴唇,其形似蚕茧故名之”。该书还指出,茧唇的发生是由于七情所伤,心脾积热,乃至耗竭肾水而致病。《医宗金鉴》说它“初起如豆粒,渐长若蚕茧,坚硬疼痛,妨碍饮食。……若溃后如翻花,时津血水者属逆(证)”。《疡医大全》还进一步阐明了本病在形态学上的多样性:如杨梅、如疙瘩、如灵芝、如菌形。对病因的阐释也更为确切,认为与热食、烟熏火烤之食品等慢性刺激对口唇的作用相关。可以看出,上述所谓的“茧唇”,即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唇癌。

(4)石瘿 石瘿生于颈部,坚硬如石不可移。宋•陈言《三因方》说:“坚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瘿;皮色不变者,名曰肉瘿”。所指与甲状腺癌相似。

(5)乳岩 发生于乳房部的肿块,坚硬如石,溃后状如岩穴者,称为乳岩。又名“乳石痈”、“石奶”、“翻花石榴发”。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描述:“若初起,内结小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崩破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血水滴沥,此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岩”。所述与现代乳腺癌相合。

(6)噎膈 指饮食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的病症,与食管癌或贲门癌相似。

(7) 翻胃 又称胃反、反胃,以脘腹痞胀、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胃体、胃窦部癌。

还有,症瘕(积聚)多指腹腔恶性肿瘤,部位包括肝、脾、子宫、卵巢、胰腺及肾脏等;脾积(痞气)则包括肝癌及肝脾肿大,慢性白血病脾大;肝积(肥气、癖黄)多与原发或继发性肝癌及肝淋巴肉瘤相当;肺积(息贲)相当于晚期肺癌;肾岩相当于阴茎癌;五色带下多是宫颈癌、子宫癌、阴道癌的症状描述;骨疽则属骨的良、恶性肿瘤;石瘿多指甲状腺腺癌、甲状腺腺瘤……等等。

相当于良性肿瘤者,中医亦有记载。如:瘿瘤相当于甲状腺腺瘤、囊肿;脂瘤即脂肪瘤及皮脂腺囊肿;血瘤与海面状血管瘤相似;小儿血管瘤则称之为胎瘤(红丝瘤);软组织肿瘤称为气瘤。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什么是癌症?癌的记载始于何时? 老茶馆 3.现代医学对肿瘤是怎样分类和命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