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乡医学薮源考略

2008-12-08 21:07 楼主
肥乡医学薮源考略
肥乡故有蒲地、列人、清漳之称,文明承久,名人贤士,由来颇多。考之赵相肥义公、李相国文靖公、窦太师汉卿公、张尚书学颜公,尤为乡之佼佼者也。肥乡医学,自古誉称杏林,众多医家或博揽百家,兢兢研求以搜其旨,或悉心撰述,笃心志之并锓梓传播,其钩深索隐,披泄言蕴,为民众之健康与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谨将临证之余所汇集的一些肥乡县古医家琐事及师承传人分述如下,如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这便是我所期望的。
宋侠,隋唐时期,肥乡县东平王孝正之子,以医术著名。《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方伎》“宋侠者,洺州清漳人,北齐东平王文学孝正之子也以医术著名。官至朝散大夫、药藏监。撰《经心录》十卷,行于代。”《新唐书·方技·甄权传》曰:甄权后,“以医显者,清漳宋侠,义兴许胤宗,洛阳张文仲、李虔纵,京兆韦慈藏”。
窦默(公元1196~1280年),字子声,早年名杰,字汉卿 。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日召文馆大学士,卒后赠大师,追封魏国公,谥文正。擅长针灸,是金元时代著名针灸学家,早年从山人宋子华处得少室隐者《流注八穴》(见《标幽赋》) ,惜手法未成,兵燹渐至,金元之战,先生先失其家,母吴氏受惊卒,避难河南,有医者王翁许以女,并教之方脉,学针法。三十七岁时(公元1232年)在蔡州遇山东名医李浩。李浩授以《铜人腧穴针灸图说》,教以针法之“补泻”手法,并告之“穴之秘者四十有三”(见《流注指要赋》)。遂以针术救人。一说曾得道人丘长生之传。元代王开,季传其术。撰有《针经指南》、《疮疡经验全书》、《铜人针经密语》、《指迷赋》等著作。窦氏强调针灸与经络、脏腑、阴阳与治病的关系,对取穴宜忌,补泻《标幽赋》手法深有研究,创治病八法为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留气、抽添。窦氏在重点地发挥了《针经》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治验和心得,将针灸理论与实践中较为幽微、深奥、隐晦的意义,用歌赋的体裁,综合阐述,通俗易懂,便于习诵,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其时,有一同姓同字(汉卿)医家,亦以医业,故元代学者多称窦默为北窦。(我另撰有《窦汉卿年谱》、《窦汉卿医学著书真伪考》等,详述言其医学传承)。窦默的一些著作现已收入医学院校大学教材,为临床医生广用。窦默四十一岁时(1236年)回乡,据碑文记载:“乡人好学者来问经书,疾病者来求医药,率皆欣然应答,人无贫富贵贱,视之如一,针石所加,医药所施,病则全安,而未尝有一毫责报之心,久之,道誉益重”。先生去世后葬兴教乡城西村(今翟固乡城西村西南侧)。
郭晟,字景阳,别号龙江老人。肥乡县赵云堡村人。明洪武中仕龙江参军,以医药活人甚众,所著《家塾事亲》梓行于世。《古今医统大全》“采摭诸书”则引用先生著作。晟在《自序》中尝言:“古人以医之用药,如将之用兵”,又曰“苟或无恒,为心卤莽,是幽置千金如瓦砾,视生死如末节,望其有济,不亦难乎?”其用心之切,足以励志后学。五世孙郛,七世孙崇思,皆名宦。崇思,嘉靖壬戌进士,历任湖广、陕西副使、参政。据《肥乡县志》记载:崇思“在楚藩司署中见原书版,倾守固原,并重梓广布”。中国国家图书舘善本特藏部至今藏有《家塾事亲》五卷[明郭晟撰明弘治十七年刻本清张绍仁跋李盛铎跋十行二十字黑口四周双边] 刻本。
杨崇魁,字调鼎,自号搜真子。肥乡名医。明万历三十年壬寅(公元1602年)著《本草真诠》二卷。本书自明怡庆堂刊刻后,再无翻刻,今海内仅存一册,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医古籍出版社在编纂《中医古籍孤本大全》时,首次列为首刻十种之一,今已出版,线装古帧印制,弥足豪华。
杜天成,据日人丹波元简《中国医藉考》记载:“肥乡儒医杜天成,字懿德,少业儒,家贫,从父国士学医,精脉理,道光壬寅(1842年),疫大作,施药济人。著《集验良方》、《脉案》等书传世。”其子文治、文田具乘家学,从姑兄阎珅游,尽得其传。
阎珅,字玉如。肥乡县天台山村儒医。懿德公之外甥。生而聪慧,为人豁达。幼年体羸多疾,及长从随舅氏懿德学医,深得嫡传。书载:“方冠数年則出其术,以活人应手立效,远近延聘者,踵接道行。畿南三府间久之。南至卫郡,北至中山,常安车相迎,名大振。”而先生“医德则不矜己见”、“谦谦自下,不以蒲轮之逸而厌缓步,不以朱门之贵而后茅屋,居人翕然,归之,造门就医,自朝至日中不间,脯后长出诊病,暮夜始息,比归,而病夫有待于室。”先生“用药谨严,若神鬼在旁”,“凡药之分厘变更,皆与病者相呼吸”。尝坐堂广平府,每治则效,乡人称其神工。懿德公命二子学与珅,与清咸同间,“朝暮有定程,口讲而指画”,文治、文田终成良医。阎珅所著《脉诀歌》及《阎氏脉诀手稿》今存未梓。同时期永年名医胡致堂著《临证方脉论》(广平府刊印,我有收藏,属珍本),与珅笃交。其子胡景桂参校父书,任山东按察司,题联赠珅:“修竹幽籣欣静与,和风朗日契天怀”,由此可见冀南医学交融之一斑。珅之孙女婿张崑传其术。
张崑,字玉山,少时,寒冬,大雪过膝。患高热、汗出,遍请乡间医者,用药不效。无奈自广府城请珅诊治。珅脉后言是“中暑了”,众医皆笑错。珅断夏伤与热,不虞发,至冬乃做,是为“伏暑”,遣人参白虎汤三贴,竟愈。后,崑至心岐黄,尤与《伤寒论》、陈士铎《石室秘录》、《陈修园医书全集》等多有所悟。善书法,字笔如刻,我留有先生《伤寒论浅注》手抄本,初看以为印制。韩堡后生温修堂欲从崑学,崑示一书“汝熟读此卷成诵,方可学医也。”书者,朱子《四书集注》也。可见古人学医,需较好之古汉语、训诂学之基础,林则徐有“文是基础医是楼”,语不诬也。
常崇,东漳堡乡积善村人。晚清民国时期,先生业医,著《传家宝》一书(我存有复制本)。书于医多有发明。《传家宝·瘟疫门》常崇谓:“余阅历吴又可先生瘟疫一书,偶得其中之妙,因年老心虚,其前后诸方并一生经验内科诸方,不能悉记,故作七言汤头之歌,以备记诵,或临证不致少误。”在叙述医案时,亦多七言俚歌,并注意收集民间秘验方及祝由、禁咒术,如在《传家宝·时毒肿脖搽药方》中,收有房寨南边皮后头一跑相罗三的“小儿时毒肿脖搽药散”,我临证试用,甚效。
王化南,毛寅堡乡王焦寨村人。肥乡现代著名医家。擅长时病治疗,熟谙张仲景《伤寒论》之六经辩证,与外感热病多有辩治经验,著《论伤寒》。
王国铎,肥乡中医院创始人,院长,现代著名骨伤专家。幼从家学,与自然正骨多有发明。(余有专文记,此不多赘)
这些古今医家为肥乡医学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功绩,后人将铭心识之,永世敬仰。
现在,肥乡县从事中医专业人员严重匮乏,几个能握管疏方的如麟毛凤角,且多株守家传,藉以糊口,不思精进。而真正以岐黄为己任,裒辑诸家,参以独见,在继承中发展,会而通之,博而约之,神而明之,岂几许人?此余潸然而悲者也。
“抱病漳滨岁月深,诗成集欲号呻吟。”这是清·唐孙华《过静逸庵访宗岐》中的一句诗。“病卧清漳”这个成语,说的是汉末刘桢(字公干)在肥乡赠曹丕诗中说:“余婴沉痼(音因)疾,窜身清漳滨。”我得了深重的痼疾,在漳水边上卧病。后多喻指卧病他乡。看来,自古肥乡就是个养病疗疾的好地方。
如今科学昌明,科技发达。我侪上乘轩岐,下启百代,国医振兴已急如棒喝!余苦口婆心罗集如上,旨在了解历史上肥乡医学之概况,若能起到“树方法,立津梁”之目的,是余之万幸!
《易》云:“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愿共勉之。
邯郸居士於槐荫堂
说明:肥乡医家何止我所罗例,写此文时,一时心血,仓促而成,难免挂一漏万。奈所述,多以有著作为首选。很多医家,名噪遐迩,因无著述,舍爱痛割。又有有著述而无列,此是居士惴惴不安处。期见此文者,告以缺,不胜感激。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12-08 22:07 2楼
顶居士帖。
不知肥乡在哪里?
2008-12-09 09:08 3楼
是不是下面所说的肥乡:
肥乡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全县辖9个乡(镇),265个行政村,人口32万,总面积504平方公里,素有“华北粮仓、冀南棉海”之称。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肥乡古称肥邑,是战国时赵国首辅相国肥义的封地,三国魏文帝建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境内拥有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墓景区和窦默墓、圣井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参观拜谒者多达30万人次。与平原君赵胜密不可分的、具有历史和现实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有30多个。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肥乡县距新兴工业城市邯郸仅9公里,309国道、邯济铁路、青兰高速横贯全境,距京珠高速、京广铁路、邯郸机场仅10公里。县境内有连接三峡电网的500KV开关站一座,220KV 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二座,35KV变电站10座,电力供应充足可靠。肥乡距煤炭资源丰富的峰峰矿区和武安矿区仅20多公里,具有充足的煤炭资源。
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小麦、玉米、棉花是主导产业,圆葱、食用菌和瘦肉型猪等特色产业具有相当规模,年产小麦16万吨、玉米13万吨、棉花1.6万吨、蔬菜60万吨,生猪年出栏35万头,先后被命名为:

■“中国圆葱之乡”
■“中国食用菌之乡”
■“中国优质棉基地县”
■“中国优质小麦基地县”
■“中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全国科技进步县、先进县”
■“河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
■“河北省肉牛生产基地县”
劳动力资源丰富。肥乡县现有6万人经过职业技术培训的高素质劳动者,可助您事业兴旺。
工业产业初具规模。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棉纺织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汽车运输为主的商贸物流业正在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十二万肥乡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我们承诺,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为您打造创业平台。
2008-12-09 12:18 4楼
是的。
谢谢董 版主。
2008-12-09 20:27 5楼
呵呵,是呀,我疏忽了。
先生叫做邯郸居士,自然应该是在邯郸附近
⬅ 中医的优势在哪里? 老茶馆 《崇实堂医案》二、寒热如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