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发布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问答手册

2010-09-03 13:06 楼主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中国将对近1亿儿童在9月11~20日期间接种麻疹疫苗,并要求以县为单位接种率达到95%以上。今天,卫生部发布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问答手册。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麻疹的危害是什么?

1-1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之一。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传染性极强,要超过甲流,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的情况。通常病人在出疹前4天到出疹后4天均有传染性。

麻疹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红色斑丘状皮疹首先见于面部,而后遍及全身,大约持续4~7天,皮疹消退后有时会伴有脱屑现象。

麻疹危害严重,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罕见并发症有腹泻和脑炎等,特别当儿童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病死率可高达10%。

1-2麻疹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麻疹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与疫苗接种情况密切相关。

在麻疹疫苗使用以前,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很高。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1950~1965年,未进行麻疹疫苗大规模接种前,我国年平均麻疹发病率为590/10万。我国过去民间一直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如在1959年发生了全国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报告发病数约1000万,报告死亡人数约30万,年报告发病率高达1432/10万,病死率约为3%。

1965年我国开始使用液体剂型麻疹疫苗,此后发病率不断下降,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发病率在200/10万~600/10万之间波动,报告发病数在150万例至500万例之间。1978年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并开始建立冷链系统,麻疹发病下降更为显著,实施麻疹计划免疫之后,我国的麻疹发病率下降了近99%。

1986年,麻疹疫苗改为有效期较长的冻干疫苗,并对儿童执行8月龄和7周岁两剂次免疫方案,此后报告发病率在4/10万~12/10万之间波动。

1998年我国提出加速麻疹控制的目标、提高了麻疹疫苗的接种普及率,当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4.5/10万,此后每年报告病例数为 6万~10万例左右。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由于统计方式发生变化,2005年麻疹报告发病率水平较上年增加近一倍,达9.5/10万,同年全国麻疹疫苗第2剂次免疫程序由7周岁提前至18月龄~2周岁接种,疫苗剂量由原来的0.2ml/剂次调整为0.5ml/剂次。

2006年,我国所在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确定了到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将麻疹发病率降到0.1/10万以下,消除本土麻疹病毒传播。2006年、2007年、2008年,我国麻疹报告发病率接近10/10万,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消除麻疹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为实现该目标,更为了有效保护我国民众特别是儿童的健康与生命,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我国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了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其中包括在做好儿童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以提高人群免疫力;同时开展疾病监测、加强疫情控制、控制风疹、控制医院感染、加强健康促进等。实施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之后,2009年全国麻疹发病大幅下降,报告病例52461例,发病率达到3.9/10万,每10000例病例中仅有7例死亡,为历史最低水平,但距离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将麻疹发病率降至0.1/10万以下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1-3我国的麻疹流行情况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2004年全球报告麻疹病例数50.97万,2008年下降到28.19万。5年间,非洲区、中地中海区、欧洲区麻疹报告发病降幅均在70%以上;东南亚区也下降了42%;美洲区病例数最少,从2002年已无本土麻疹病例。但是,我国所在的西太区病例数则由2004年的9.17万上升到2008年的14.79万,占全球总病例数的比例由2004年的18.0%上升到2008年的52.5%。近年来,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流动频繁等原因,我国麻疹报告发病数一直占西太区总报告数的80%以上,发病水平较高。

第二部分我国消除麻疹的策略是什么?

2-1为什么能够消除麻疹?

消除麻疹从技术上可行。因为虽然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且抗原性稳定。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目前我们有可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消除麻疹从操作层面也是可行的。国际经验证明,消除麻疹是可以实现的,如美洲区从2002年11月起就实现了消除麻疹目标;国内消灭天花和脊灰的经验也证明,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是可以控制、消除、甚至消灭的。

2-2我国消除麻疹的策略与其他国家有什么相同之处?

我国消除麻疹的策略与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基本相同。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我国制定了《2006~ 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了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这一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的核心是免疫接种,即通过常规免疫和对重点人群定期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形成覆盖全人群的免疫屏障。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还包括开展疾病监测、加强疫情控制、控制风疹、控制医院感染、加强健康促进等。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各国为实现控制及消除麻疹的目标,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均开展了一系列强化免疫活动。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2000年至2008年期间,在世界卫生组织六个区域中,共13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407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降低了当地和全球的麻疹发病率。从我国情况来看,从2004年至2009年,先后有27个省份开展过本省范围的消除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有力推动了消除麻疹的进程。

2-3我国消除麻疹的措施与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之处?

我国消除麻疹的策略与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基本相同。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我国制定了《2006~ 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了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这一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的核心是免疫接种,即通过常规免疫和对重点人群定期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形成覆盖全人群的免疫屏障。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还包括开展疾病监测、加强疫情控制、控制风疹、控制医院感染、加强健康促进等。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各国为实现控制及消除麻疹的目标,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均开展了一系列强化免疫活动。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2000年至2008年期间,在世界卫生组织六个区域中,共13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407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降低了当地和全球的麻疹发病率。从我国情况来看,从2004年至2009年,先后有27个省份开展过本省范围的消除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有力推动了消除麻疹的进程。

第三部分为何要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3-1什么是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用麻疹病毒减毒株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麻疹。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我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使用的麻疹疫苗株均为A基因型麻疹病毒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我国曾对国内外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了为期25年的免疫持久性对比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我国生产的疫苗与国外生产的疫苗在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方面没有任何差别。

3-2麻疹疫苗应该接种几次?分别在什么年龄/阶段?

国家规定的常规免疫接种为两剂次,分别在8月龄和18-24月龄接种,部分省市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省市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剂次。

3-3麻疹疫苗接种一次,可以保护孩子多久?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的前提下,抗体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至少能够维持26-33年(具体可参见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麻疹疫苗立场文件)。我国观察结果表明,接种麻疹疫苗后25年,还有85%以上的人有保护性抗体。但由于个人体质的原因,麻疹疫苗接种后也有可能发生没有产生抗体的情况,这部分人在周围有麻疹流行的情况下仍有可能被感染。

3-4我的孩子已经接种过麻疹疫苗/麻风腮疫苗,这次还需要接种么?

麻疹疫苗接种后,一般情况下个体可以得到有效保护。但这也根据受种者年龄及个人体质的不同而异,接种后没有产生抗体的情况称为免疫无应答(或免疫不成功),这部分人在周围有麻疹流行的情况下有可能被感染。

年来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通常情况下,麻疹疫苗在8月龄接种首剂时约为85%,也就是说100个受种儿童有85个会产生免疫力,在18月龄复种时血清抗体阳转率约为95%。完成2剂次接种者,血清抗体阳转率可能达到99%,但仍存在免疫不成功的人群。免疫不成功的人群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麻疹局部暴发。对于人群来讲,需要有至少95%的人有抗体才可以产生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对于个体而言,通过强化免疫再次接种麻疹疫苗,可以使未接种麻疹疫苗或接种后免疫无应答的孩子增加产生抗体的机会,降低感染麻疹的风险。而且,即使个体没有产生抗体,通过强化免疫建立起来的人群免疫屏障也会对孩子们产生保护作用。

强化免疫为各种原因导致免疫不成功的人群提供了一次补种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免疫史不详或未完成2剂次免疫的人群尤为必要,因此国际上在开展强化免疫时,通常不考虑目标人群既往的麻疹疫苗免疫史,都接种1剂麻疹疫苗,以便建立起高水平的人群免疫屏障。因此,除具有接种禁忌证的人群外,其他目标人群都应该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强化免疫期间接种麻疹疫苗。

需要强调的两点是:首先,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多次接种麻疹疫苗不会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第二,接种麻疹疫苗既是对个体的保护也是对群体的保护,未接种者发病会影响周围其它人的健康。只有人群免疫力达到很高水平,才有可能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彻底消除麻疹的危害。

此次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是政府在充分考虑个体及群体疾病控制效果的基础上为解决公共卫生问题采取的利民举措。家长有权利让自己的孩子得到预防麻疹的机会,同时也有义务为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保护我国儿童不受麻疹疾病的侵扰作出贡献。当然,疫苗接种需要家长知情同意,如有发热等身体不适、禁忌证等情况可缓种或不接种麻疹疫苗。

3-5是不是之前给我孩子接种的麻疹疫苗质量有问题,所以才需要再接种一次?

开展强化免疫,是我国提出的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疫苗本身无关。此次实施强化免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既往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或因个体差异等其他原因免疫不成功的儿童提供一次补种的机会,从而使儿童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在短时间内对特定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可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有效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3-6有没有什么证据证明强化免疫是有效的?

世界卫生组织将强化免疫定为消除麻疹的最有效策略之一,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比如,美洲国家消除麻疹的成功经验证明了麻疹强化免疫策略的有效性。美洲国家自1994年确立阻断本土麻疹病毒传播的目标以来,在控制麻疹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向泛美卫生组织(PAHO)报告麻疹发病情况的41个国家中有39个国家于1989~1995年期间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和每4年进行1次后续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至2001年仅发现537例麻疹确诊病例,为历史最低。2002年只有委瑞内拉和哥伦比亚有本土麻疹病毒传播。2002年11月以来,美洲区未发现有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拥有约7000万总人口和相对较高麻疹疫苗常规接种率的7个南非国家(博茨瓦纳、马拉维、纳**亚、南非、斯威士兰、津巴布韦)自1996年采取了消除麻疹策略后,除了对9月龄儿童采取麻疹疫苗常规接种外,还针对9月龄~14岁儿童进行全国范围的初始强化免疫活动和每3~4年进行1次针对5月龄~59月龄儿童的后续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大约有2400万9月龄~14岁儿童接种了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1%。麻疹病例数由1996年的60000例临床诊断病例下降至2000年的117例实验室确诊病例;麻疹报告死亡数由1996年166例减少至2000年无死亡病例。

韩国2000-2001年发生了麻疹大规模暴发疫情,之后韩国政府提出到2006年消除麻疹的目标。2001年5-7月,针对8-16岁学龄儿童开展了麻疹强化免疫,再辅以对3-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高质量的入学查验接种证,对3岁以下儿童加强常规两剂次免疫,使接种率大于95%,使得韩国在2002-2006年间一直维持着消除麻疹的状态。

日本从2008年开始针对13-18岁儿童分年龄组分别开展强化免疫,持续5年。2009年麻疹发病数较2008年下降了93%,目前麻疹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

2004年~2009年,我国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省份在强化免疫后麻疹疫情均显著下降,不仅强化免疫目标人群的发病下降明显,因传染源减少,非目标人群的发病也明显减少。如贵州、新疆、海南等省在强化免疫后麻疹疫情较强化免疫前降幅均在90%以上。贵州省开展强化免疫后,发病率由2004年的23.3/10万下降到2005年的0.7/10万;海南省2006年开展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下降,近年来一直保持发病率低于0.1/10万。

2009年我国麻疹发病率为3.9/10万(52461例),为有麻疹监测数据以来最低水平,其中开展过强化免疫活动的省份和未开展过强化免疫活动的省份在发病情况方面差异显著:2004~2008年开展强化免疫省份报告病例数较2008年下降76%,2009年开展强化免疫的省份较2008年下降44%,而未曾开展强化免疫的4个省份仅下降1.6%。

3-7可不可以给我的孩子检查一下是否有抗体,然后再让我决定是否接种?

从理论上讲,如个体产生了明确针对麻疹的抗体,可以不用再接种麻疹疫苗。但是,对群体而言,通过普查检测每个个体是否有麻疹抗体,组织困难且不具有可操作性,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而言,也不具成本效益。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麻疹疫苗的立场文件中明确提到,在制定消除麻疹目标的国家,应通过强化免疫消除易感人群,强化免疫活动对象无论既往患病史及免疫史,均接种一剂麻疹疫苗。

3-8如果我的孩子已经得过麻疹了,还用接种么?

如果是经实验室确诊得过了麻疹,理论上不需要再接种麻疹疫苗。但很多情况下,麻疹的诊断是医生临床诊断,未经实验室的严格病毒检测,也可能是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被当做麻疹。所以,就本次强化免疫而言,建议您的孩子再接种一剂麻疹疫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家长可投诉麻疹疫苗收费 拨12320咨询相关信息 老茶馆 专家:多次接种麻疹疫苗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