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尚无病例 “洗虾粉”惹祸说尚有待考证

2010-08-26 23:41 楼主
近日,江苏南京10多位市民因食用了小龙虾而感到腰酸背痛,且疼痛难忍。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生初步推断认为,可能是这些市民食用的小龙虾在清洗时使用了化学品“洗虾粉”,从而导致他们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症,“洗虾粉”同时还可能损伤病人的肾功能。餐桌美食转眼间成为谋害人们健康的“嫌疑犯”,小龙虾、洗虾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广受大众喜爱的一道餐桌美食,转眼间就成了谋害大众健康的“嫌疑犯”——虽事发南京,可小龙虾、洗虾粉同样成了榕城市民关注的焦点。

那么到底是小龙虾惹祸,还是洗虾粉“嫁祸”?谁才是最终元凶?还有哪些情况、药物会引起肌溶解症?我们在关注南京事件进展的同时,也联系了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肾病科陈建主任医师,希望能给大家的疑问作一些解答。

总院肾病科:尚未发现相同病例

南京爆出“吃小龙虾致肌溶解症”的新闻,对此,榕城市民最关心的莫过于福州是否出现相同病例。对此,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肾病科陈建主任医师表示,到目前为止,该院尚未发现相关病例,也尚未了解到省内其他医院有相关病例的情况。

而在小龙虾的货源方面,记者从福州水产批发市场了解到,目前福州市场上绝大多数小龙虾都来自湖北、上海、江西等地,均为养殖水产。而由于小龙虾生存适应能力极强,饲养过程中以生态食物为主,食谱广泛而复杂,基本不需要添加人工饲料,也不需要使用任何药物。也就是说,如排除产地水质受污染的情况,福州小龙虾是相对安全的。

为了查明“真凶”,陈建主任医师提出了两点可能:一是考虑患者本身体质问题,因为在家或外出就餐、吃小龙虾,多以家庭为单位,而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很可能有相同的过敏或易感体质;二是从洗虾粉的成分入手,洗虾粉其实是混合物,配方随时可以改变,需要弄清楚是其中哪种物质导致了肌溶解症的发生。

“洗虾粉”惹祸说尚有待考证

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疾控部门将召集相关流行病学家和营养学家等进行调查。和以往疾控部门介入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不同的是,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比较分散,是由各家医院上报到区县疾控中心,而汇总到南京市疾控中心的有20例左右。还有小龙虾的来源比较分散,有的是在家里自己煮的,有的是在外面餐馆吃的,他们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

“如果20例都是同一家餐馆,在同一时段发生的,调查和认定就比较简单,”这位负责人坦言,但是这么分散的病例,调查和取样是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能明确是哪一种物质,也可以很快检测出来,但是现在不知道是哪种物质,只能把所有的怀疑对象一一排除了检验。”这位负责人表示,必要的时候还要会同农林和药监部门,对可疑物质进行检测。

而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解权则直接否定了“洗虾粉致病说”:“横纹肌溶解症说‘洗虾粉’惹的祸,我们认为不可能。”新闻报道该事件后,他们立即组织相关专家对此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基本否定了“洗虾粉”致病的说法。“洗虾粉”主要成分是草酸,是一种氧化剂,主要起清洁污垢作用,虽然草酸经清水浸泡和高温烹饪后会分解掉,但毕竟是化学物质,不宜在食品加工中使用。

不科学的运动更易引起肌溶解症

陈建主任医师介绍,与关注“食用小龙虾致肌溶解症”事件相比,人们同样有必要关注可能引起肌溶解症的其他更为常见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挤压伤和不科学的、超过负荷的运动,比如马拉松或部队越野跑。

不科学的运动训练可导致机体能量耗损,自由基产生增加,组织渗透性加强,从而引起炎性因子释放,造成肌肉组织的损伤,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当前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减少肌肉损伤,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多出现在20多岁的年轻人身上。运动过量打破了人体自身的和谐,比不运动带来的危害更大。为了避免运动过量,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健身者应拓展运动项目,以免单一运动带来的运动疲劳。

降血脂药、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等也可引起

除了过度、不科学的运动外,一些药物也可能导致肌溶解症的发生,最常见的如降血脂药、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其他的如β2受体激动剂、苯丙胺等。

“这些药物中,有些我们已经弄清楚了它为什么会引起肌溶解症,知道了是其中的哪种成分在起作用;而有一些则至今仍不清楚。这跟我说的尚不能确定是不是洗虾粉,或者是其中的哪种成分导致肌溶解症是同一个道理。”陈建主任医师说。

陈建主任还提到,低钾血症是肌溶解的诱发因素,因此,许多引起低钾血症的药物可引起肌肉损害,特别是有其他易感因素同时存在时,更易发生。致急性钾丢失的药物如两性霉素B、强利尿剂、轻泻剂类、甘珀酸(生胃酮)和长期用甘草酸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锂中毒也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因此,陈建主任提醒患者,用药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己随意用药。

延伸阅读

上海已紧急启动小龙虾风险评估

针对南京多人疑因食用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出现“酱油尿”,上海市食药监局23日紧急启动了小龙虾专项风险评估。该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顾振华透露,去年起,上海就已禁止使用所谓“洗虾粉”,但是小龙虾在养殖环节是否添加了什么物质有待进一步摸底调查。不过,上海至今尚未接到食用小龙虾疑致肌肉溶解的类似病例,但食用小龙虾不当可能会引起腹泻、过敏。

23日一早,上海市食药监局食品专家紧急启动了小龙虾专项研究。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所长顾振华说,截至目前,上海未发现过“吃小龙虾疑致肌肉溶解”相关病例。事实上,“洗虾粉”不是食用碱,主要成分是柠檬酸和亚硫酸盐。这两种成分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是相关法规明确其使用范围,用于清洗小龙虾属于违规。“不过,这两种成分并不会引起肌肉溶解。”

“不过,‘洗虾粉’中还有很多没有分离出来的成分,也有可能出现了新的配方。”相关食品专家认为,目前这些成分到底是什么,是否会引起肌肉溶解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也有专家认为,有必要对小龙虾养殖环节进行调查。目前,绝大部分小龙虾都不是野生的,均为人工养殖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鸡汤鸭汤可用添加剂“造” 合肥出现“一滴香” 老茶馆 卫生部:婴幼儿食品中各类污染物限量将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