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唯一海岛麻风病院搬迁 病人月底将搬至东莞

2010-08-23 13:12 楼主
该麻风病院位于台山大襟岛

之后的大襟岛将建成台山核电散热区

前天,98岁的三水籍老人六颜带着未了心愿走了,她等了一个甲子光阴,最终也未能迈出台山大襟岛一步。

昨天,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六颜所在的大襟岛麻风病院最快在本月底搬迁至东莞,而这个最高峰有千人的“死亡之岛”如今仅剩46人,平均年龄75岁。昨天,本报记者在大襟岛麻风病院院长吴桂芳带领下,趁着涨潮搭乘入岛唯一交通工具快艇,探望一群饱经时间和心灵煎熬的老人。

大襟岛麻风病院于20世纪20年代由一名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倡议创办。1951年,医院由台山县政府接管。至今共收治过1200多例麻风病人,现今仍住着40多位虽已康复但落下肢体残疾的病人。

老人急盼早日搬迁

台山大襟岛麻风病院院长吴桂芳,20岁出头从广州卫校毕业后,在海岛麻风病院坚守了40年。对于麻风病院的搬迁,老吴一脸解脱,“医院搬迁后,我也退休了,但心里最牵挂的还是老人是否能适应新环境。”

记者刚走进医院,老人们立即聚集围上前,抢着告诉记者本月底他们将搬迁至东莞,眼前住了几十年的海岛,一草一木都将成为记忆。

老人们说,他们希望尽快结束海岛生活,“生活比较艰苦,远离大陆无法吃到蔬菜和新鲜肉,遇上台风天气,大半个月物资供应都接不上。”去了东莞,天天喝茶买东西吃都成为现实。

大襟岛将建成核电散热区

而在宿舍里的房间、过道上堆放着大大小小的编织袋,老人们早已把物品打包收拾好,将锅、桌子、电视等家具,送给平日关系好的“契仔”、“契女”,他们已准备好随时登船前往东莞麻风病院。

昨天,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作为我省唯一的海岛麻风病院,大襟岛麻风病院将最快在本月底搬迁,结束数十年的麻风病院历史。美丽的大襟岛将建成台山核电散热区。

88岁照顾94岁 视老母般伺候

昨日,记者采访时,88岁的李婆婆正在照顾94岁高龄王婆婆。两人差不多时间来到大襟岛,多年来两人不是亲人胜于亲人,相互扶持鼓励。

去年年底开始,王婆婆卧床不起,尽管意识还是清醒的,但大小便失禁无法自理,李婆婆无怨无悔地为她照料着一切。

“只要她活着一天,我就当她是自己的亲生母亲那样伺候。” 早已弯腰驼背的李婆婆,缓慢地移动着每一步,认真地为王婆婆拍打背部、活动手脚,喂饭、喂水、清理污秽物。这一切在大襟岛上又是那样地普通。

由于医院内基本都是老弱病残的老人,相互间帮忙提水、煮饭、洗衣、砍柴都是平常事,没有一个人是单独生活的,大伙如同左右手般默契,相互扶持,在无欲无求状态下,老人们普遍长寿。

麻风病人的痴痴爱情

数十年来,海岛上也发生过动人心弦的爱情。老人们向记者诉说了一段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凄美爱情。男的叫阿昌,广州人;女的叫阿玲,新会人。

两人大概是在上世纪60年代进大襟岛的,经过几年的悉心治疗,两人体内麻风杆菌被消除了,与正常人没有两样。“平时生活起居两人就常常在一起,一个做饭,一个上山砍柴,阿昌因受到麻风病后遗症影响双手手指萎缩只剩下手掌,仍顽强地用布条将柴刀捆绑在手心,然后用手臂将一捆捆木柴搬回住处。”

久而久之,双方情投意合,决意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一年后,他们爱情结晶阿芳呱呱坠地。前些年,阿昌走了,阿玲孤独地一个人继续生活,随后不久也离去了。

75岁“年轻人”为老人看诊

自称是被“拉牛上树”半路出家的赤脚医生梁健忠,75岁的他是医院里的“年轻人”,多年来肩负着为其他老人看病的重任。

“这些年,眼睁睁看着朝夕相处的同伴一个个离去,心里很难过。”说着,他就带着记者来到后山,指着一片新土说,前天,98岁高龄的三水籍六颜老人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大家合力把她葬在岛上。新坟头已是花团锦簇。

海岛如今仍过着近乎原始生态生活。“这里除了群山、大海,就是蓝天白云,同伴们只能相互守望、鼓励。”梁健忠说。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病人家属可否自选医院? 业界和民间激烈争论 老茶馆 广州医院护工告急病人家属抢护工 护理水平堪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