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黄帝内经》之一

2010-08-09 11:46 楼主
作者:平凡中医
转自:平凡中医博客

序言



在经济浪潮滔滔滚滚的今天,在名来利往熙熙攘攘的当下,在中医学术越来越萎缩的现时,之所以产生写夜读《黄帝内经》这样的决定,是因于对《黄帝内经》这本书的深深喜爱,更是因于自己对中医的一份执着、挚爱之情。然而,选择了这样大的一个题目,心中也颇有些惴惴不安之感,自认为一山野村夫,学无根底,孤陋寡闻,见薄识浅,焉能象许多中医博士们那样著文做说。幸好有了网络的帮助,有了我在新浪网上申请的这个博客,使得我也可以写文做述,与有缘的同行网友们相互交流了,因为网络面前人人平等嘛。

对《黄帝内经》一书的认知和体悟,皆来自于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亦来自于自己多年的积累和思索,以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为基础,把理论切实地落到实处。但由于是一己之所得,未免漏洞百出,千疮百孔,甚至与许多流行理论不相符合,甚至相悖,望同行网友们不吝赐教,多多交流,提出宝贵意见,以期我们能共同提高。

写夜读《黄帝内经》的方式应该是随想式的,散文式的,尽量阐述出自己对这本书的独特的感悟和体会,逐篇论述的工程就太宏大了,那样做恐怕是不可能的,我也做不到。是为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8-09 11:49 2楼
生命的大道——法于阴阳

《黄帝内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黄帝内经》是一本关于生命之道的书。既然《黄帝内经》是一本关于生命之道的书,那么,我们就先来讨论一下有关生命之道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看《黄帝内经》中古人是怎样论述生命之道的。

《上古天真论》中有云: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既然上古之人,那些知道、懂得“道”的人,都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那么反过来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也就是生命之道了,而“和于术数”的目的,还是为了“法于阴阳”,所以说,我们人类的生命之道,就是“法于阴阳”。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法于阴阳”呢?这里,我们暂且不说,因为整个《黄帝内经》一本书都是教我们如何“法于阴阳”的,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和于术数”。以后,我们会陆续讲解。在这一节里我们知道什么是生命之道就可以了。

《四气调神大论》中又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四时阴阳者,说的还是阴阳也,因为,四时不过是阴阳不同的具体表现方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讲的术数,但其最终目的也还是为了法于阴阳。再接着,就讲了生命之道的根本特性,那就是: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如何发展中医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生命之道的根本特性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人类只有去顺从生命之道,身体才会康健;而生命之道是不会来适应我们的。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人能弘道,道不弘人。由此,我又联想到了中医的生存现状,岌岌可危,有人提出,要改进中医,让中医去适应社会,适应人群,让大众易于接受,这样中医才有发展的可能。对于这种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因为生命有生命之道,中医有中医之道。面对中医之道,我认为是:我们只能去适应中医,中医决不会来适应我们,如果我们强要削足适履的话,那么就会逆之则灾害生,逆之则死,逆之则乱。所以,我们目前的任务是,如何让大众去适应中医,而不是让中医来适应大众。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命之道,知道了生命之道的根本特性,我们也就为研究《黄帝内经》,为如何认识中医奠定了坚实的认识基础。
2010-08-16 11:48 3楼
【内经】是体道书。是感悟道的经典。我前与友谈论【内经】,以为读【内经】可以开发人的灵气。古人说的通神吧!【内经】是应每日翻翻的。尤在夜里清静之时。
2010-11-15 22:41 4楼
回复 3# l草莽医
若问起岐伯如何懂得这些道理,难怪说《内经》能通神,一点不错。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发现这么玄妙的自然规律和人身上复杂的经络系统的。到今天,我们这么多后代,靠着发达的现代科技,居然把老祖宗的一本书都弄不明白。哎!让人感叹哪!
2010-11-23 14:20 5楼
法于阴阳是养生之本。那么如何法于阴阳呢?简单地说,就是要认真地拜自然为师,虔诚地崇拜大自然,向大自然虚心请教就是了。
2010-12-02 18:17 6楼
准备读内经,看了楼主的文章,有点感受,谢谢啦!
2011-01-04 23:04 7楼
感谢楼主分享!!
2011-01-17 16:41 8楼
又有多少人能静心读这些书呢。
2011-01-18 20:14 9楼
内经是一部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应好好学习。
⬅ 干祖望教授用升提药治疗耳聋经验 老茶馆 陈瑞春论《伤寒论》脾胃治法的临床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