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拟聘25名院士级医生 医院呼吁根除“医闹”

2010-08-06 13:10 楼主
32个新项目竞相上马,重点建设11个专科诊疗中心——

武汉拟聘25名院士级医生 中部医都动建近一年

器官移植,同济医院实力最强;看皮肤病,一医院是首选;烧伤患者,第一时间送到三医院……一大批医院的优势学科,将挂上“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专科招牌,更利于省内外患者选择就医。去年5月,武汉首度明确提出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规划重点建设11个中部专科诊疗中心,造就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在中部地区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临床重点专学科,形成武汉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方面的优势。

时隔一年多,“中部医都”进展如何?昨日的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披露了相关信息。

现状

去年33万外地人来汉看病

在武汉市的医疗统计数据中,首次新增一个指标——每年外地来汉患者门、急诊人次。这一数据,将成为考核武汉“中部医都”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昨日,武汉市卫生局公布,过去一年,打造“中部医都”的目标初现成效,共吸引33万多名外地人来汉看病,18.7万余人次在汉住院。

据介绍,去年5月,《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将武汉市建设成服务质量优、技术水平高、就医环境好、辐射能力强的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在中部地区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临床重点专学科;培养引进一批德艺双馨,医疗、科研、教学能力强的高精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2013年,实现全市医疗资源总量大幅增长,大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总量、外地来汉就医人次等指标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

一年来,各医疗单位纷纷乘势而上,搭上加快建设和增强实力的“顺风车”。截至2009年底,武汉市医疗卫生机构年门、急诊4453万人次,年出院126万人次,年手术34万人次,年外地来汉门急诊人次33.34万,年外地来汉出院人次18.7万,总收入高达124.9亿元,各项指标较2008年均有较大提升;其中同济医院年门急诊量256万人次,增长约10%,出院病人量8.1万人次,开展手术近4万台;省人民医院门诊人次增长8.6%,出院人数增长14.5%,病床使用率达106.6%,手术台次增长8.1%。

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武汉在全国率先提出“医疗服务中心”的概念,“具有重要示范和引领作用,具有无形资产和无限品牌价值”。

动向

各医院“大兴土木”抢地盘

协和医院新建西院区,将达到以急救创伤外科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在金银湖地区规划建设新院区;省中医院新建19层高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南医院设计床位数800张的新肿瘤中心大楼项目已经获批;总投资8.98亿,全面扩建武汉市儿童医院;新建武汉市结核病控制综合大楼;武汉市中医院在汉阳新区扩建5.2万平方米的新院区……

据统计,过去一年,武汉新批的医疗基建项目达32项,数十家医院搭上“扩展优质医疗资源工程建设”的东风。其背景在于,武汉市政府每年向“中部医都”投入1个亿,其中,5000万元用于重点支持 “临床重点专学科建设”和“人才工程”,为打造“名医、名科”,医院做大做强,提供建设保障;另外5000万元由政府贴息贷款,每年用于购置重要医疗设备以及为基础设施建设。

大楼越盖越多,设备越来越新,患者能得到更精确的治疗,但医疗费也会越来越高。对于医院大兴土木,很多市民质疑医疗费居高不下,与医院过度追逐利益有关。武汉市卫生局负责人认为,支持优质医院发展,将给武汉医疗市场格局带来新变化——各大医疗中心分工协作,可以优化医院布局,提高医疗质量。同时,政府也在积极加强社区卫生建设,引导居民分级就诊,小病、常见病在社区就诊,大病、专科病再去大医院。

问题

大医院呼吁根除“医闹”

武汉的三甲大医院地理位置都居于城市中心,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争夺病源市场的扩张之路中,大都不惜大手笔上马各种建设项目。但记者统计发现,昨日,30家医院汇报各自的中部医疗中心建设进展,一半以上医院提到,在建的项目有较大资金缺口。为此,武汉市政府在促进建设方面,给予较多“优惠”:去年对三批共32家医疗单位的建设项目在规划、立项、土地划拨或置换、水务、环保、建设和管理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共减免规费约3.08亿元。

此外,同济、协和等大医院直言,“医闹”纠纷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医疗环境正在恶化,也大大影响医院的发展。据介绍,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医闹”经常围堵医院大门、停尸、打砸医院医务人员等滋事行为屡屡发生。协和医院负责人认为,因种种原因,很多患者不愿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医疗纠纷,建议政府尽快成立第三方调解中心,同时强制规定医院不得自行赔付,引导患者通过正常途径解决 问题,联合多部门共同打击职业“医闹”。武汉市也表示将积极营造建设“软环境”,推行第三方调解化解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治理就医环境。

看点

“院士级医生”呼之欲出

自2008年医学泰斗裘法祖院士辞世后,武汉医疗界再无院士级的医生。

而按照武汉中部医疗服务中心“3.1.1人才工程”的要求,5年内,要培养引进三名高精尖院士级医学人才,培养100名学科带头人和1000名青年人才。人才培养资金专款专用:院士级专家办理正式调入手续,或户口落入武汉市,一次性补助经费100万元;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服务协议,保证在汉工作不少于6个月,每年获40万元;在汉工作不少于三个月的院士,每年资助25万元;受聘担任重点专科名誉主任或顾问,担任指导工作,获一次性补助10万元。

这一政策出台以来,截至7月,各医院共申报或准备引进院士级专家25人。其中,武汉市普爱医院已引进首位院士,工程院院士邱贵兴受聘为该院骨科特聘主任,武汉市第一医院引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朱学骏担任“中部皮肤病诊疗中心”名誉主任。但多名受聘武汉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只是会来汉指导,给予学术和技术上的支持,武汉依然缺少院士级专家“坐镇”医疗界。

昨日,武汉宣布将划拨专项经费,只要院士级专家入驻武汉专职工作,一次性给予补助100万元。由此,中部医都缺少“医生院士”的 现状或将改变。

资料

武汉11个中部专科医疗中心

1.器官移植中心: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2.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亚洲心脏病医院的心血管专科

3.神经血管疾病防治中心:省人民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神经外科

4.骨科和创伤外科中心:武汉市普爱医院骨科

5.肿瘤诊疗中心:中南医院、省肿瘤医院、武汉市五医院的肿瘤科

6.皮肤病诊疗中心: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

7.糖尿病医疗中心:武汉市中心医院糖尿病专科

8.五官疾病防治中心:省口腔医院口腔科、协和医院耳鼻喉科

9.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武汉市儿童医院、省妇幼保健院

10.中医药研究治疗中心:武汉市中医院、省中医院

11.烧伤医学中心: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

链接

危重病人互转、检查结果互认、临床研究互助——

武汉城市圈132家医院昨“结盟”

记者郑志方 通讯员杨璠、杜巍巍 大学生记者陈欢报道:继同济医院与城市圈内数十家医院组成“两型医院”联盟后,武大人民医院昨日牵头,正式组建“武汉城市圈医疗服务俱乐部”,我省“1+8”武汉城市圈内的132家二甲以上医院院长纷纷到场,主动加入并宣告组成一个医疗“超级联盟”。据了解,该“联盟”的所有医院将打破检查各自为政的历史,其检查结果相互承认,并在联盟内建立危重病人“绿色通道”。

记者了解到,从昨日开始,联盟内的基层医院的医生都将免费到省人民医院进修,这和同济医院承诺的一样,大医院都表示愿意把技术、管理等知识无偿传达给基层医院,并派专家长期坐诊。武汉大学副校长、人民医院院长黄从新说,这次动作是落实武汉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战略部署,也是造福省内及城市圈居民的民生工程,派武汉专家长期坐诊、联合义诊等机制,都将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病人看病贵的 问题。对于危重病人,大医院将开放绿色通道,危重病人可以直接转诊,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原单位,实行双向转诊;同时畅通疑难病例会诊渠道,提高诊治水平。“另外在各医院的检查结果上,成员医院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相互承认,不让患者重复检查!”“在城市中,80%的医疗资源只能用在20%的人身上,而在农村是20%的医疗资源用在80%的人身上。”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何正在说,目前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俱乐部的建立顺应了公立医院改革的趋势,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让基层病人也可以享受到城市的医疗资源。

此外,我省这一医疗“超级联盟”,在科研、临床、人才培养等等诸多方面都新建了相互合作机制,这是我省近年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一次大动作。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成都试点“保时专家门诊”1个病人至少8分钟 老茶馆 目前仅1/5南京高校参加医保 最高可报1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