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脏腑本原的探索

2010-08-02 21:21 楼主
——评张效霞《脏腑真原》
□ 张瑞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近读张效霞博士刚刚出版的《脏腑真原》一书,该书首先对脏腑概念进行了辨析,依次分析了脏腑的本义、广义的脏与狭义的脏、脏腑系统的多家学说,指出奇恒之腑不是脏腑系统的组成部分,还对脏腑和脏象进行了考辨。其次,该书阐述了脏腑起源与形态结构,脏腑和阴阳、五行的关系,最后对脏腑功能辨析及其发生学原理进行了周密的论述。总的来说,该书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具有明确的思维目标,即揭开阴阳五行的神秘面纱,还中医脏腑理论的本来面目。
张效霞认为,现有脏腑研究只“纵向”地对五脏六腑功能进行叙述与解释,并不全面,故而又创造性地从“横向”上对人体生理功能系统进行描述和建构。即对脏腑学说进行理论范畴梳理、理论概念考证、理论内涵阐发,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形成和演变,从发生学角度作出客观而确实的诠释。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性的考证来揭示隐藏在其背后的思想脉络等等。
第二,在继承与创新的两条研究路线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继承道路的坚守。
“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研究只有在继承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准备好赖以站立的‘巨人的肩膀’之后,才能有所作为。”张效霞指出,当前中医在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立项审批与科研成果的奖励评比中,创新类课题(现代研究)占据了绝对优势,中医界有热衷于创新性研究、轻视或忽视继承性研究的倾向。他认为,要创新就必须首先要继承,没有认真扎实的继承,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着重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
对脏腑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同时期的认识之所以有偏差,必然有当时的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的原因在内。张效霞通过反复思考,发现现行中医理论体系是“自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西医学为参照系进行整理的结果”,当时特有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中医基础理论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中医理论的贡献,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中医本身,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在现有脏腑学说中“‘西化’现象充斥”,一些浅尝辄止的人认为学习了现有的教材就学会了中医。而事实是,仅靠现有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连中医思维方式还没有学会,根本谈不上学会了中医。这就是为什么中医总要强调学习中医古代经典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四,推理缜密。
怀疑是问题的出发点。大胆的假设,需要小心的求证。“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这是每个从事中医理论研究的科研人员应当遵守的原则。张效霞即是如此。他对《黄帝内经》原文进行搜索,分析各种材料,然后进行总结。如在“脏的数目”中,他就找出“五脏”、“六脏”、“九脏”“、十一脏”、“十二脏”等等不同的说法,把经典条文一一列出,然后具体分析,得出结论。
当前的中医界,不缺少四平八稳、看似全面却很表面化、人云亦云的书籍,缺少的是观点鲜明、个性突出、不囿成见、深入思考的著作。张效霞的《脏腑真原》就是这样一本观点鲜明、个性突出的好书。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桂枝在经方中的应用 老茶馆 试论涩脉的脉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