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性关节炎验案

2010-07-29 20:17 楼主
作者 刘梓衡
男,43岁,住成都东门外青龙正街。
解放初,以行商至康定、甘孜一带,在高寒地带,奔走步年。原有**过重,肾脏亏损,气管炎兼哮喘之症,至此更发展为腰脊冷痛背驮腰弯,强不能直。一九五五年回成都经中西医治疗,均未取得显著疗效。
一九五七年九月,前来我处诊治,初用桂枝汤,加熟地、当归、二活、防风之类,毫无影响。继用桂枝15克、白芍31克、麻黄10g、防风15克,附子12克(先熬l小时),知母24克,白术31克,生姜3l克,亦不见汗,仅气管炎稍有好转。诊知其寒湿太重,非重用五积散不能生效,按古方等分,用数倍的量,逐步增加,如桂枝用至15克,麻黄10克,当归、白芍、潞参、茯苓、白术等,增至24—31克,又加吴茱萸、附片。先后共十一剂,均不见效。
偶阅《验方类编》—书,在风寒湿痹类中,有用五积散治愈严重关节炎的验案。细察处方,纯系古方轻剂等分,独麻黄用至l0克,较他药多至数倍,故病人服后,大汗淋漓而愈。因我用五积散系采重剂等分,桂枝、潞参、白术、当归、白芍等用量过大,已足妨碍发汗,汗何从得?因照古法处方如下:
麻黄l0克 川芎1.2克当归3克 白芍2.4克 茯苓1.2克 陈皮3克 厚朴2.4克生姜3片 潞参10克 桔梗1.2克 苍术3克 白芷2.1克干姜2.4克炙甘草1.2克 桂枝1.5克 枳壳2.4克葱白3根 法半夏2.1克 鲜桑枝40寸(酒炒)
此药服后必然见风(汗?),汗后必须忌风。因此嘱他 “见汗后不可起床,或喊人来介绍情况我自送医上门。”

第二日晨七时许,其父来我处 说“昨晚病人服药两次,大汗如雨,腰脊周身巳大为松活;汗出后,精神却更爽快。”他请我去诊时,病人于床边连连施礼说, “老师救我”。见其腰脊伸直毫无痛苦,而且咳哮喘,都已大松。因凋其再服一剂,严格忌风。
两剂服完,汗巳透尽,乃改用大建中汤法以敛其汗。
桂枝l0克 白芍24克 潞参31克 黄芪12克 当归15克 甘草6克 生姜15克 大枣6个原皮参31克(每次用15克,熬水兑服)
服完两剂,汗止病除,精神朗健,胃气大开,腰脊强病症从未复发。气管炎哮喘病有时发作,但不如以前那样严重而已。因他未能继续诊疗,

按:程钟龄《医门八法》论汗法说,“一切阳虚者,皆宜补中发汗,阴虚者皆宜养阴发汗。”
祖国医学中,对关节炎种种表现,通称为痛风、痹症,其痛在筋骨者,为肝肾虚废。偏于寒湿者,贵在培养气血,发汗散寒;而五积散为治寒痹的要方,以其补气和血,温中散寒,宣畅胸隔,化痰发汗。 《医学集成》亦颇赞此方之妙。
惟我初用此方而未见效,后即发现用药等分不称,欲求汗而不得汗,因采和剂局方原始等分,重用麻黄,而见特效。可见祖国医学在于辨证施治,尤贵在处方的等分轻重和酌情加减才能药到病除。
不过,对此症先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次用四物、四君、四苓、合建中、四逆等法,重剂等分达十一剂,虽未见速效,然早已调气养血,温中散寒,起到一定作用。故最后按和剂局方等分,重用麻黄而始见大效,若一开始即用此法,亦未必奏效如此迅速。
治疗双腿湿病及风湿的快速方法
我在哈尔滨市遇一个可以同阴性交流的人。此人会一种叫做《火龙疗法》,专可以快速治好双腿重症风湿。我亲身试了大约五次,将感受和方法讲述于下:
1、一张在医院用于患者平躺打针的床,铺上一层塑料(1mm)。
2、两条大长毛巾(可以覆盖双腿),一条普通毛巾。
3、医用酒精一瓶。
4、大针管一个(无针头)。
5、打火机一个。
6、热水一盆。
7、保鲜膜一卷。
过程:
患者只穿内库,祼双腿平躺于床上,双腿有一拳缝,将一大毛巾在热水中投湿,拧干后铺于双腿,普通毛巾拧干后铺于双足。用针管将酒精取入,然后自腿上而下射到腿上,双膝处多一些。将另大毛巾将备于左手中(毛巾略湿),
右用手拿火机,将患者离你近的一腿点着后,马上将另一腿也点着。火焰一般挺大,不用怕,问患者,如其刚有热感,将手中大长毛巾平缓铺于双腿上,先铺离自己近的一条腿,然后将另一腿也盖上,始火焰灭。将温度下来后,取下大长毛巾,用火机在点双腿,步骤同上。三次后酒精基本烧净。然后用针管在取酒精,射于腿上,步骤同上。一个治疗烧三管(针管)酒精。

然后找干毛巾将患者出的汗擦净后,用保鲜膜将双腿缠绕。不可以见风。

提示过程中,毛巾盖上后,患者感觉有火没有压灭,可以用手拍一拍就行,万不可将毛巾掀起。这样火会有氧而窜出。
此法对腿寒有奇效。
沈凤阁治寒湿痹症验案
笔者在门诊遇一王姓女患者,向我打听南京中医药大学沈凤阁教授,并云二十多年前,患有重病,几乎瘫痪在床,被沈教授妙手回春,至今未犯病,今有他疾,想找沈老看病。笔者很感兴趣,幸而王女士一直把病历珍藏至今,并乐意借我一阅。下面是王女士二十多年前的病历,本人完全据以实录,以飧同道。
初诊:1981年5月18日。右膝关节疼痛,引及臀部步履维艰,尤以久坐起行为甚,或时心慌心悸,左前胸隐疼,舌质较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细涩。查体:血Rt、血沉正常,抗“O”<500,类风湿乳胶试验(-);心电图示低电压趋势,窦性心律不齐。诊为气血素亏,寒湿痹阻,经遂不舒,拟益气养血,通痹治之。
处方:太子参12g,生黄芪12g,全当归10g,炒赤芍10g,独活10g,防风己各12g,怀牛膝12g,川断续12g,酒地龙10g,制川草乌各8g,炒木瓜12g。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分服。
二诊:5月26日。腿麻心慌均减,右膝疼痛未已,前法出入。原方去防风、防己、木瓜,加制蜈蚣3条。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分服。
三诊:6月5日。腿麻消失,膝关节痛轻减,惟脚后跟疼痛影响步履,近日来又心慌心悸,左胸隐痛,少腹左侧疼痛,白带较多,股酸,月经先期。舌净少苔,脉细涩。寒湿痹阻、气血不足,肝络瘀滞,病情错杂,拟先益养气血,佐以疏肝和络。
处方:太子参12g,生黄芪12g,紫丹参12g,广郁金6g,柏子仁12g,赤芍10g,炒白芍10g,忍冬藤15g,生熟地各12g,怀牛膝10g,椿根皮12g。10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分服。
四诊:6月18日。心慌心悸,胸痛,少腹痛均显著轻减,惟脚后跟仍疼痛,行走不便。月经先期,一般15~20天左右来潮,色黑,夹瘀块,临行少腹、股部疼痛,或时两足轻度浮肿,舌净少苔,质偏淡,脉细软,续宗前法出入。原方去广郁金、忍冬藤。加当归12g,益母草12g,丹皮8g。20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分服。
五诊:8月19日。关节痛、月经先期、胸痛诸恙均瘥,惟两下肢胀痛,有轻度浮肿,股酸痛,带多。脉细涩,肾亏之象,拟补益下焦。
处方:生熟地各12g,怀山药12g,云苓12g,泽泻12g,厚杜仲12g,怀牛膝12g,川断续12g,补骨脂10g,菟丝子12g,生苡仁10g,二妙丸10g(包煎)。20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分服。
本例病案为本虚标实之体,患者平素气血不足,可见舌淡苔白,脉细。寒湿之邪,流窜经遂,则肢体关节不利拘挛作痛,阻痹胸阳,则见前胸隐痛。故当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初诊以太子参、黄芪补气,且黄芪能强壮肌表而去湿;当归、赤芍养血,且芍药能缓急止痛;怀牛膝、川断续强腰膝,补肝肾;独活、防风疏通经络,升发阳气,驱逐寒邪;制川乌、草乌行气散寒止痛;炒木瓜、防己宣痹去湿;佐地龙以通络。药颇中的,故服后诸症轻减,因湿轻寒重,二诊去防风、木瓜,加蜈蚣合地龙以增强搜剔经遂骨骱之寒邪的能力。三诊、四诊变证又起,皆因气血不足,而致气滞血瘀,经行不畅,故以疏肝和络,调理冲任为法。五诊邪已大去,当以培补先天为本,药用地黄丸加杜仲、川断续、补骨脂、菟丝子以壮筋骨;四妙清热利湿以治下肢胀痛。患者服药后即痊愈。
综观本病案,沈老辨证之准确,配伍之精当可见一斑,是一篇难得的好医案。从中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中医大家辨证施治的深厚功力,值得后学晚辈深入学习。
戴云波老中医治疗痹证经验
①阳虚为本,痹阻为标,认为人身卫气乃拒邪之藩篱,其源于阳气,阳气旺盛,则内能养脏腑,外能拒虚邪贼风入侵机体,虽感受风寒湿气也不会形成痹证。必因阳气内虚,风、寒、湿气乘虚而入,导致气血阻滞,脉络痹塞,而痹证方可形成。因此,阳气内虚是形成痹证的根本原因。只有阳虚在先才可使风、寒、湿气乘虚而入,阻痹脉络而产生顽麻、不仁、疼痛、肿胀等症;而脉络痹阻、气血瘀滞又可影响阳气的化生及运行,形成恶性循环,使痹证逐渐加重,缠绵难愈。因而治痹证的关键在于振奋和固护机体的阳气。
②温阳通络为治痹证的根本大法。本证属本虚标实,本虚是阳气内虚,卫外不固;标实是风寒湿邪阻滞气血,脉络不通。故应以温阳为主,佐以通络。这是治疗痹证的根本大法,切不可动辄就用祛风、除湿、散寒之法。通法有温通法、行气通络法、活血通络法、搜风通络法、益气通络法等[四川中医1983;(6):11]。
戴云波老中医治疗寒痹经验方--乌附麻辛桂姜汤.
川乌.麻黄.附子.细辛.桂枝,干姜.甘草.蜂蜜.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补脾益肾方治疗中老年妇女尿失禁 老茶馆 妇科验案三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