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中医学》第七章第二节

2010-07-28 11:29 楼主
第二节七情六欲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各种事物和现象作用于脑神,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神情变化,或喜或怒,或忧或惊等,在通常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生理反映,对人体来说,非但难免,而且必需。因为它能促进脑神的见识及处事能力,并驱使动力的不断巩固和完善。神在对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在认识和处理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反映,归纳为“七情六欲”。即脑神的思维活动、精神意识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是外界各种环境刺激作出的心理反应。中医学将各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作用于个体生命导致气血相应性地在流通、调节、排泄等渠道发生障碍,继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脑神病理改变,称之为“神情致病因素”,具体表现为七情六欲。
七情,即喜、怒、悲、忧、恐、思、惊七种神态。六欲,即食、物、利、色、性、情六种思维。情欲致病的原因,就是:一外界刺激的的太过或不及的作用;二神的调控能力的降低;三机体素质的差异。如刺激过于强烈和持久,神的耐受力和敏感度等。又如男子气多性刚善怒,女子血多性柔善思等等。由于情欲致病有质的差异,所以致病程度就有强弱之不同。如喜则致病弱善治,惊则致病重难治。食物利三欲顺其则解,色性情三欲难满其意。
情太过则伤神,欲不及则伤形。情欲致病又称为内因,其致病的共同特点是:气机被遏,发生紊乱,或气逆、或气结、或气郁,从而导致一系列致瘀、生痰、化火、伤神、伤形、损脑,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病理变化。
一、喜
喜为事成意达,或欲望满足的一种表现。逢喜则气聚血畅,气血调和,眉开眼笑,脑清
神爽,故曰人逢喜事精神爽。若喜从突然,逢喜惊气,则宗气不继而发心悸,失眠,气血逆脑则目瞪口呆。若暴喜过度,则气血聚散不及,导致元气不收,脑室盈满而致神狂,妄言妄动。或狂笑不息,或痴笑不休。
二、怒
怒为事败意伤,或欲望不达的一种表现。因怒则气升血逆,目睁气粗。若怒极时久,或大怒不平,则气血升发太过,失约难敛,则纳呆,甚则吐血、头痛、脑胀、神昏,证见昏厥、卒中,不省人事。
三、悲
悲为事灭意失,或欲望落空的一种表现。若悲则气泄,从泪而泻,哀呜啼哭。若悲极时久,则气泄失约难敛,令人宗气不继,体疲力乏,呼吸低微。若悲伤过度,则三气不充,脑室空虚,神离而别,或昏迷不省人事,或语言错乱不知所云。
四、忧与思
忧为事成与否而意乱,或欲望愁患得失的一种表现。思为事因不明而意郁,或欲望悬盼的一种表现。古有“忧思成病”之言,故忧与思情不同而证同。故因忧思则气郁气结,胸闷不舒,精神痿靡,坐卧不安。若暴忧或忧久不解,则心烦失眠,善摇头叹息,纳呆便滞。气结不治,若与痰结,痰气蒙蔽脑神,则自言自语。
五、恐与惊
恐为事在得失而意慌,或欲望渐现的一种表现。惊为事在突然而意骇,或欲望突现的一种表现。恐来自内积,惊来自外袭,惊因恐而突发,故情虽不同,而证却大同小异。恐因摄气太过,导致气滞血瘀,惊因逆气太过,导致气血逆行。故惊易复而恐难解。故恐吓或惊吓过度,则心悸,易醒,或不寐。久而不治,则挟瘀入脑,蒙蔽脑神,如痴如癫,二便不知。
六、食欲
食欲是指个体生命对饮食的乞求。喜饮食为喜食,恶饮食为恶食。喜食见脾胃运行消食升降有序,恶食见为脾胃升降失司。脑饥欲食,口涎自流,神饥欲食,慌不择食。若纳呆则中气无以化生,消肌削肉,继则神疲力乏。
七、物欲
物欲是指个体生命对物质的乞求。万物拒之为恶物,神衰意志消沉;来者不拒为欲物,脑健精神焕发。故神衰欲补,脑衰欲静,肺衰欲辛,心衰欲苦,肝衰欲酸,脾衰欲甘,肾衰欲咸。欲物而不予则郁怒而为病。
八、**
**是指个体生命对色泽的乞求。神衰脑空,精涸力疲,气虚血亏,目闭懒开为恶色。反之,神健脑实,精盈力极,气盛血旺,两目怒张为欲色。故虚则恶光,热则恶火。
九、利欲
利欲是指个体生命对私利的欲望。伸手为利,居为己有为利欲。神欲利则目直,不知险恶;脑欲利则口呆,旁若无人。得利则喜,失利则怒。伤于肺则喘,伤于心则悸,伤于气气逆,伤于血血滞。
十、性欲
是指个体生命对异性的乞求。精神健旺,欲泄为快为性欲,精神被遏,见性不为其动为冷欲。有欲病在皮毛筋骨,无欲病在经脉脏腑。故有欲病轻,无欲病重。欲泄则气驰血窜,脑兴神扬。伤于脑神神脱力乏,伤于气血汗泄、气喘、心悸。伤于胞中牵引而作痛。欲泄而不泄则为抑欲,抑则精气回逆,气滞血瘀,令人郁结,乱经、遗精。
十一、情欲
禀性好恶为情欲,是指个体生命对各种情感和本能的欲望。人各有异,病机难察,或难以启齿,或不敢告人,喜怒无常,神情莫测。抑之为病,从欲神转。勇则气生,精神乃进而病却;怯则气泄,精神自衰而病进。故欲生者,病虽重善治,显现神机;欲死者,病虽轻治难。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1-29 09:36 2楼
学习了
⬅ 如何让孩子远离奶瓶性龋齿? 老茶馆 《素问》探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