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之俞穴谓365穴 妥否? 河间金栋

2010-07-27 22:34 楼主
[原创]人身之俞穴谓365穴 妥否?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内经》“天人相应”观,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观点,至今一直指导着临床。《内经》认为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天地是相应的,这在《内经》多篇中有论述。如《灵枢·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邪客》:“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园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声音。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世间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等论述。
但经详细翻阅《内经》会发现,有的地方天人是不相应、不相合的,牵强附会明显,从而说明“天人相应”,并非皆然。兹略例于下。

《内经》多篇中论述人体共有365个腧穴,以应“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之数目,实际上人体之腧穴并非365个。如《素问·气穴论》:“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请看历代注家所释:
《新校正》云:“详自‘藏俞五十’至此,并重复共得三百六十穴,通前、天突、十椎、上纪、下纪,共三百六十五穴,除重复实有三百一十三穴。”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通共计之有三百五十七穴,其天突、大椎、上脘、关元俱在内,天突、关元、环跳俱重复,想有脱简,故不全耳。”
吴昆《素问吴注》:“自‘藏俞’至此,并重复共得四百零七穴,除重复约得三百五十八穴,盖世远经残,不可考也。”
张介宾《类经七卷·经络类七》注云:“周身三百六十五气穴,周岁三百六十五日,故以应一岁……自‘藏俞五十’穴至此,共三百六十五穴。若连前移附《针刺类》原文所列天突、十椎、胃脘、关元四穴,则总计三百六十九穴。内除天突、关元及头上二十五穴俱系重复外,实止三百四十二穴。盖去古既远,相传多失,必欲考其详数不能也。”
张志聪《素问集注》:“自天突、十椎、上纪、关元、至厌中二穴,共计三百六十四穴,然内多重复,想有脱简,故不全耳。”
高士宗《素问直解》:“承上文而总结之,凡三百六十五穴,以应一岁之数,为针之所由行,皆气穴之所在也。自天突至天府下五寸,共三百六十六穴。一岁三百六十五而有奇,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则三百六十六数,相吻合也。按头上五行行五,及天突、关元、厌中、巨虚上下廉,穴有重复,而一岁之数,毫无错也。”
日人·丹波元简《素问识》:“吴云:‘自脏俞至此,并重复共得四百零七穴,除重复约得三百五十八穴,盖世远经残,不可考也。’马云:‘通共计之有三百五十七穴,其天突、大椎、上脘、关元俱在内,天突、关元、环跳俱重复,想有脱简,故不全耳。’张云:‘自脏俞五十穴至此,共三百六十五穴,若连前天突、十椎、胃脘、关元四穴,则总计三百六十九穴,内除天突、关元及头上二十五穴俱系重复外,实止三百四十二穴。盖去古既远,相传多失。’志云:‘自天突、十椎、上纪、关元至厌中二穴,共计三百六十四穴,然内多重复。’高云:‘自天突至天府下五寸,共三百六十六穴(此乃不除重复)。一岁三百六十五日而有奇,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则三百六十六数,相吻合也。’简按:以上诸说,纷纭不一,今查之,自脏俞至五里,凡三百五十七穴。”
日人·森立之《素问考注》:“[绍]《太素》此二句在阴阳蹻四穴下,杨曰:‘以上九十九穴,通疗诸病也。’坚按:《太素》九十九穴,并藏俞、府俞、热俞、水俞、俱三百三十七穴,为数最不足。[劄]琦曰:‘为数不足,古文残缺讹衍,存其大略而已。’宽案:三百六十五者,盖一岁周天之数,此举其大较不必拘也。注家彼此纷纽,如实其数则失经旨,且《神农本草》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亦此类矣。[眉]《灵枢·邪客篇》:‘岁有三百六十五,人有三百六十节。’《玉函·总例篇》:‘三百六十节,以应一岁。’又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孔穴。’”

《素问·气穴论》之篇题解:
杨上善《太素卷第十一·气穴》杨注:“三百六十五穴,十二经脉之气发会之处,故曰气穴也。”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详论周身气穴,故名篇。”
张介宾《类经七卷·经络类七》注云:“人身孔穴,皆气所居,本篇言穴不言经,故曰气穴。”
张志聪《素问集注》:“穴乃气之所注,故曰气穴,而不论于经脉也。”
高士宗《素问直解》:“气穴者,一身之气,循行三百六十五穴也。”于天星按:“本篇详尽论述周身的‘气穴’。何谓‘气穴’?因脏腑经络之气与穴位相通,所以这三百六十五穴,亦命名为‘气穴’。综观本篇所列穴位不足三百六十五,然为何一定要提出这个数字,完全是‘天人相应’观点的反映。正如高氏说:‘气穴者,一身之气,循行三百六十五穴也……,皆应一岁之数。’人与自然界相联系着,这个观点可以接受。然每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何必便会有三百六十五穴呢?这不免有些过于死板。”

金栋按:从以上历代注家可知,无论如何计算,人体腧穴并非365穴,有失“天人相应”365日之经旨,何也?因人体腧穴本无365穴也。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通,有转输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
腧,古作“俞”,音恕shu。俞,《说文•舟部》:“空中木为舟也。”段玉裁注:“《淮南•范论训》:‘古者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高曰:‘窬,空也。方,并也。舟相连为航也。’按:窬同俞。”本义是挖空树木做的小船,音yu于,引申为中空之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素问•奇病论》:‘治之以胆募俞。’王冰注:‘背脊曰俞。’按:皆中空之义。”俞,后来写作腧,腧穴也。
在《内经》中,腧穴有“砭灸处”、“节”、“会”、“骨孔”、“气穴”、“气府”等不同名称。《灵枢•九针十二原》在论述腧穴时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小针解》进一步作了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说明经络与腧穴是紧密相连的。人体的腧穴均分别归属于各经络,而经络又隶属于一定脏腑,这样就使腧穴---经络---脏腑间的相互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关系。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十四经腧穴简称“经穴”,即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脉、督脉二脉上的腧穴。目前现有经穴361个,绝大部分是晋代以前发现的。这个数比较接近365,但也并非365穴。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虽对十四经穴位作了全面系统的归纳整理,然总数惟为349个穴位,也并非365穴。
由上可见,《内经》“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穴)”之“天人相应”的理论,并非皆然。其365之数目,纯属牵强附会之举。
不当之处,请拍砖。

2010-07-27.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8-04 20:33 2楼
谢谢楼主,拜读了。谢谢
⬅ 王付教授确定张仲景“甘草粉蜜汤”中之“粉”是轻粉,此乃历史上第一人?! 老茶馆 杏林一壶吟——我的临床学验录 ➡